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

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

一、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民,李文刚[1](2021)在《国内某钢厂新增DQ和超快冷改造项目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基于新一代TMCP工艺控制思想以及宽厚板控冷装置的技术特点,结合国内某钢厂钢种升级需求,对原有ACC装置进行拆除,新增一套DQ和超快冷装置,该装置基于射流冷却原理,具有冷却强度高、冷却均匀性好、冷速范围调整大等特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孟冬立[2](2017)在《首钢中厚板品种钢板形工艺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首钢中厚板品种钢产量不断增加,管线钢、高强钢、桥梁钢等TMCP品种钢产量不断增加,由于其轧制工艺要求严格,板形质量成为制约品种钢批量生产的主要因素,同时首钢4300mm中厚板产线在板形控制手段方面手段与同行业高水平企业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在板形控制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4300mm轧机配辊制度的优化调整,开发了大凸度支承辊配合不同凸度工作辊的配辊模式,在没有CVC窜辊功能的情况下,扩大了钢板凸度的控制能力,满足不同规格钢板的板形控制要求,同时结合首钢4300mm中厚板产线的情况,开发了“道次复制”、“速度优化”等首钢4300mm中厚板产线独有的板形控制界面,使操作更加便捷,在没有板形仪等板形监控手段的情况下,开发了基于板凸度策略的中厚板板形控制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在冷却方面,通过采用“微中浪控制法”,使ACC冷却钢板的板形质量改善明显;同时通过分析针对低碳贝氏体钢板的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出了当终冷温度在550度以上时钢板的热胀冷缩起主导作用,当终冷温度在550度以下时,相变起主导作用,并基于此调节水比,板形改善效果良好。在矫直方面,通过多年的摸索发现在冬季生产时气温变化对薄规格钢板的板形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为此提出了基于季节变化的矫直策略,在薄规格钢板的板形控制方面效果显着。通过对轧制、水冷、矫直等重点工艺环节的优化改善,使首钢4300mm中厚板产线在TMCP品种钢的板形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首钢在中厚板市场的竞争力,为打造“首选之板”、打造“中国的迪林根”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立军[3](2016)在《热矫直机综合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热钢板矫直是中厚板生产线一道重要生产工序,负责对终轧后的高温钢板进行拉伸和压平处理,以提高钢板平整度。热矫直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与精度直接决定矫直机的矫直性能,是中厚板生产线提高钢板性能和成材率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热矫直机控制系统为研究目标。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现有中厚板生产线矫直机的装备状况及其发展方向,特别对鞍钢5500厚板生产线热矫直机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现有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近几年的热矫直机设备运行实践,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原有热矫直机传动系统和X-Pact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根据热矫直机运行中产生的瓶颈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进方案。通过对系统主传动、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设计,以及对液压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对现有变频器系统和X-Pact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了系统联锁条件,解决了热矫直机在负荷平衡控制、过负荷保护、同步控制、卡钢事故及窜辊矫直五个方面存在的难题。优化完善了设备本质安全保护,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与精度。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和改进有效提高了热矫直机可开动率和矫直性能,在更好满足矫直钢板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显着提升了产品质量。

袁东磊[4](2014)在《辊式矫直机辊系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矫直作为中厚板生产线上的重要工序,对中厚板的最终产品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实现这一作用的中厚板矫直机的工作特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机械振动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矫直机辊系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各类辊系的振动特性,针对中厚板生产中矫直机常出现的非材质缺陷引起的矫直辊断辊、轴承碎裂、万向联轴节断裂等问题,运用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方法,对矫直机辊系进行理论分析及求解,模态仿真分析以及运行状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辊系中各辊振动对矫直机运动特性和矫直效果的影响。进而通过仿真研究论证了辊系交错支撑方式的整体优势,并提供了矫直机辊系故障成因分析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中厚板生产线上辊式矫直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辊系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各类辊系,结合时常出现的中厚板矫直机非材质缺陷引发故障的现象,以现有的振动理论、矫直和矫直机设计理论为理论支撑,确立扭转振动和辊系双向挠曲振动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分析了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特性,提出了扭转测试的测试方法并设计实现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应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方法和Timoshenko梁模型方法,列写出不同类型辊系的振动方程,并分别就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进行分析求解,得出辊系自由振动方程的固有频率,结合测试系统预期测试结果和理论推导出的受迫振动方程组,可得到其特定解,即可得到工作辊任意时刻任意位置处的运动状态。以某厂3800mm中厚板矫直机为依据,计算各种力能参数,并进行建模和模态分析,获取各类辊系的各阶振动模态及振动幅值。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直观的了解不同辊系振动的剧烈程度并衡量振动对矫直效果和矫直辊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以下结论:矫直机辊系存在振动,振动的剧烈程度,足以影响矫直精度;交错辊系综合振动特性优于其他辊系;非材质缺陷引起的矫直辊断辊与振动模态存在相关性。

薛军安[5](2009)在《中厚板矫直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其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中厚板矫直过程是一个加载卸载交变进行的弹塑性弯曲过程,同时由于钢板与矫直辊系的接触问题是几何非线性的,因此精确地分析矫直过程非常困难,目前在矫直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传统的矫直理论分析通常基于弯曲梁理论,精度不高,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建立高精度的矫直理论系统分析的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曲率积分、有限差分、残余应力增量法等方法对中厚板矫直过程进行理论推导和系统分析,对矫直过程数学模型、曲率解析、残余应力、矫直后屈曲失稳、工艺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某厂设备工艺条件,开发中厚板矫直过程控制系统。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用于中厚板矫直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国内首次采用Prandtl-Reuss塑性增量理论,应用于中厚板矫直过程的应力分析;基于实验数据,给出各种钢种层别在全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与弹性模量、屈服应力的关系;给出矫直速度设定公式;定义咬入率作为咬入条件的判据;采用1维隐式差分温度模型计算矫直温降;采用实验公式作为初始压下量设定公式,确定矫直机弹跳公式。(2)提出中厚板矫直过程曲率的2维解析方法。首次针对矫直区间的首辊为上辊或下辊的两种弯曲情况下,推导钢板与矫直辊系接触的几何方程组,采用曲率积分的方法推导曲率、倾角的递推公式及初始倾角的计算公式,基于应力平衡方程推导曲率变化量的积分值公式,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曲率变化量的积分值,提出了2维曲率迭代解析的新方法。该方法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精度高。计算分析后得出曲率存在累积效应,对残余曲率有副作用,须采用合理的倾斜量抵消该副作用。为了保证矫直质量,应取较高的塑性变形率(80%左右),同时匹配合适的出口压下量使得残余曲率最小化。(3)提出中厚板矫直过程残余应力的3维分析方法。对板材进行3维几何单元划分,基于应力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推导板厚中心线应变增量的线性方程组,给出宽度方向各单元应力的增量计算方法,基于残余应力的自平衡特性推导矫直后残余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残余应力迭代计算的新方法,也提出了沿厚度和宽度方向分布的两类残余应力评价方法。该方法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塑性变形率、弯辊量和张应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后给出单值曲率条件下最优化的矫直条件。(4)研究中厚板矫直后屈曲失稳。提出矫直后空冷过程热应力的计算方法,判别常温下是否发生屈曲失稳。研究了塑性变形率、弯辊量与矫直率的关系。另外,分析后得出热应力是矫直后钢板形状不良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矫直后不同的残余应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5)研究中厚板矫直工艺优化。采用数值计算,得出最大曲率、塑性变形率、残余曲率、残余应力和残余翘曲度的回归模型。建立压下量分配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采用变尺度BFGS优化算法对矫直工艺进行优化计算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的矫直工艺计算值与实际应用值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6)开发中厚板矫直过程控制系统。结合具体设备工艺条件,设计开发具有通讯、跟踪、监控、设定、维护等功能的矫直过程控制系统平台,采用离线仿真构建在线调整参数表,通过以查询调整参数表为主、以在线矫直工艺优化计算为辅的方法获取在线矫直工艺,构建相应矫直工艺层别表,完善自学习功能。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推导了曲率和残余应力的相关公式,丰富了中厚板矫直理论,开发了中厚板矫直机过程设定模型仿真系统和中厚板矫直过程在线控制系统,仿真系统已经通过验收,在线系统投入现场的调试和应用,已经实现预计算功能。

王市均[6](2008)在《中厚板轧区跟踪系统及精轧机辊缝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作者研究生期间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对中厚板生产线上轧区微跟踪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轧区过程级宏跟踪设计与优化、精轧机辊缝控制以及相应系统的平台建设做了以下研究:1.微跟踪系统采取计算为主、实测数据修正为辅的方法,为实现热检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自动评估热检信号准确性、自动辨识单块钢触发和多块钢触发、自动删除错误跟踪轧件等,跟踪系统设置了“软报警阀”机制、“同步窗口”机制、“长度裁判”机制和“队列自动删除”机制;跟踪模块检测工作辊速度和运用高精度前滑模型,进行轧制过程中的轧件跟踪,并利用此跟踪模块进行轧件长度的软测量;分析了轧机推床处轧件的横向跟踪和控制。2.为减小过程机系统对生产线检测设备的依赖性,通过合理划分宏跟踪区域,合理布置跟踪队列,数据信号的设计和采集,进行严密的辊缝和轧制力推理,采用数据传输触发机制,实现了单、双机架下手动或者自动轧制模式的区域宏跟踪,并可稳定匹配一定方式的控制轧制模式。3.为减小成品头部厚差,在基础自动化系统中编程实现头部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发现由于咬钢时电动压下回缩而液压补偿滞后引起头部辊缝增大,对此进行补偿后取得较好的效果。4.编制程序自动测量了某2800mm中厚板精轧机刚度,发现轧机刚度非线性较强,轧机传动侧和非传动侧刚度差异较大,给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机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刚度曲线;为增强辊缝控制能力,末几道次摆辊缝方式需要根据轧制条件选择全液压或者电液联摆方式,并改进液压预摆辊缝和液压带载调节时的同步控制策略。5.对中厚板轧线上常用检测仪表的检测方式方法做了一定阐述,为相关设备的选择提供参考;对微跟踪系统、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做了相关阐述。

戚新军[7](2007)在《角钢蝶式孔型系统的改进》文中提出针对角钢蝶式孔型系统存在共用性差等问题,结合蝶式孔型系统设计原理和生产实际,对成品前孔型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蝶式孔型系统设计进行了优化,从而解决了成品孔型厚度尺寸不稳、孔型磨损不均及蝶式孔型共用性差的问题,使换辊换槽总时间缩短15%左右。

刘海龙[8](2007)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首钢集团中厚板产品营销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02年初,结合首都环境治理要求和首钢外迁发展思路,首钢集团就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集团钢铁业拟由首都石景山一地向沿海区域(秦皇岛地区、唐山曹妃甸地区)和资源临近区域(唐山迁安地区)等四地发展,逐步削减首都石景山地区的钢产量,按总部经济的思路发展“一业四地”。即:2003年到2005年,钢铁业形成“一业三地(石景山、秦皇岛、迁安)”发展格局,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竞争优势初步形成;2006年到2010年,钢铁业形成“一业多地(石景山、秦皇岛、迁安、曹妃甸)”发展格局,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到2010年,首钢将建设成为在钢铁业和综合经济实力方面处于全国一流水平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十一五”是我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首钢集团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时期。首钢集团作为全国第四大钢铁企业集团,拥有强大的资金优势、科研优势和贯穿海内外的销售网络优势。未来的五年,不仅国内钢铁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同时随着首钢集团工艺技术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一业多地”总部经济的逐步形成,首钢集团的内部经营环境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营销组织结构和营销管理方式的变化。本文围绕国内外板材市场情况分析与我国钢铁行业竞争环境变化、首钢集团“十一五”钢铁发展战略,对比国内先进钢铁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分析首钢中厚板产品的市场环境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首钢集团“十一五”期间宽厚板产品竞争力分析及营销对策;并依据首钢集团产品结构调整进程提出了组织实施的建议。

杨公本,高艳萍,许方泉[9](2006)在《济钢中板厂高效化生产的实施》文中指出对济钢中板厂近年的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对比,结合当今中厚板生产的先进技术,对中板厂下一步技术进步与发展改进实施计划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王国栋,刘相华,王君[10](2004)在《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进步20年》文中认为综述了近 2 0年来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 ;并对其生产力、装备水平的提高 ,新工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的运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二、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某钢厂新增DQ和超快冷改造项目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ACC存在的问题
    1.1 冷却速度问题
    1.2 冷却瓢曲问题
    1.3 水冷不均问题
2 新增ADCOS-PM工艺特点
    2.1 喷嘴优化技术
    2.2 自水冷保护技术
    2.3 水凸度及边部遮蔽控制技术
    2.4 挡水封水技术
3 自动化控制系统
4 品种开发
    4.1 桥梁钢Q420qE、Q500qE应用
    4.2 管线钢X70、X80应用
    4.3 工程机械钢Q550D、Q690D应用
5 结论

(2)首钢中厚板品种钢板形工艺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工装情况
    1.2 TMCP中厚板板形控制技术简介
        1.2.1 轧制技术
        1.2.2 冷却技术
        1.2.3 矫直技术
    1.3 国内外板形调控技术及机型发展现状
        1.3.1 国内板形调控技术及机型发展现状
        1.3.2 国外板形调控技术及机型发展现状
        1.3.3 首钢中板产线板形控制设备存在问题
第2章 首钢中厚板产线轧机轧制板形研究与优化
    2.1 平直度和板凸度理论
    2.2 首钢4300mm中厚板产线板形控制手段分析
    2.3 首钢4300mm轧机辊型研究与优化
        2.3.1 弯辊板形控制技术简介
        2.3.2 研发思路首钢4300mm轧机辊型的摸索及优化
        2.3.3 首钢4300mm轧机辊型优化的数值仿真分析
    2.4 首钢4300mm轧机板形控制独有界面开发
        2.4.1 道次复制功能界面开发(ScheduledMode)
        2.4.2 薄板板形控制界面开发(WavePrevevtion)
        2.4.3 板凸度自适应界面开发(Profileadaption)
        2.4.4 速度优化界面开发(SpeedOptimization)
    2.5 基于板凸度控制策略的中厚板板形控制方法
第3章 首钢中厚板产线轧后冷却过程板形控制
    3.1 中厚板轧后冷却技术的发展
        3.1.1 冷却技术的发展
        3.1.2 加速冷却的目的
        3.1.3 加速冷却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3.1.4 冷却方式的类型
    3.2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轧机加速冷却设备简介
        3.2.1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ACC冷却设备简介
        3.2.2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超快冷设备简介
        3.2.3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厚板轧机UFC+ACC联动冷却简介
    3.3 冷却过程中基于相变的水比调节技术
        3.3.1 基于相变水比调节技术
        3.3.2 基于相变水比调节技术应用实例
    3.4 “微中浪控制法”开发与应用
        3.4.1 “微中浪控制法”原理介绍
        3.4.2 “微中浪轧制法”应用实例
    3.5 “轧后冷却相变”开发与应用
        3.5.1 “轧后冷却相变”原理介绍
        3.5.2 “轧后冷却相变”应用实例
第4章 矫直工艺优化及应用
    4.1 中厚板矫直机发展简介
    4.2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热矫直机特点
        4.2.1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热矫直机参数
        4.2.2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热矫直机特点
    4.3 矫直原理简介
        4.3.1 中厚板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4.3.2 弯曲变形与曲率的几何关系
        4.3.3 中厚板材在弯曲时的挠度变化
    4.4 塑性变形率与板形对应关系研究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TMCP钢板矫直策略研究
        4.5.1 厚度小于15mm钢板矫直策略
        4.5.2 厚度大于15mm钢板矫直策略
        4.5.3 首钢4300mm中板产线TMCP钢板矫直策略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热矫直机综合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矫直机的发展
    1.2 国内中厚板生产线矫直机的使用情况
    1.3 鞍钢5500厚板线热矫直机综合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工作
2. 热矫直机生产工艺
    2.1 热矫直机工艺流程
    2.2 鞍钢5500厚板生产线热矫直机
    2.3 本章小结
3. 热矫直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3.1 X-Pact控制系统
        3.1.1 X-Pact系统简介
        3.1.2 X-Pact系统配置
        3.1.3 X-Pact软件编程
        3.1.4 I/O元件管理
        3.1.5 测量数据记录
        3.1.6 项目数据库
        3.1.7 在线故障诊断
    3.2 SIEMENS 6SE70系列变频器
    3.3 热矫直机控制系统设计
        3.3.1 主传动部分电气设计
        3.3.2 基础自动化设计
        3.3.3 过程自动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热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研究
    4.1 热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4.2 阀控液压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伺服阀的流量方程
        4.2.2 流量连续方程
        4.2.3 阀控液压缸的力平衡方程
        4.2.4 液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3 热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3.1 伺服阀的传递函数
        4.3.2 伺服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4.3.3 位移传感器的传递函数
        4.3.4 热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4.4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4.4.1 常规PID控制器的离散差分形式
        4.4.2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设计
        4.4.3 改进单神经元PID控制器设计
    4.5 基于单神经元PID控制器的热矫直机液压控制系统仿真
    4.6 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在热矫直机液压控制中的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热矫直机控制系统的优化
    5.1 主传动变频器的优化
    5.2 主传动负荷平衡的优化调试
        5.2.1 主传动负荷平衡优化的必要性
        5.2.2 应用T100工艺板控制原理
        5.2.3 主传动负荷平衡现场调试
    5.3 X-Pact控制系统优化
        5.3.1 系统组态
        5.3.2 优化设计的难点分析
        5.3.3 过负荷保护控制功能优化
        5.3.4 增加入出口辊道与主传动同步控制功能优化
        5.3.5 热矫直机卡钢检测与保护功能优化
        5.3.6 增加防窜数矫直功能保护
        5.3.7 LVM矫直模型功能的改进
    5.4 优化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辊式矫直机辊系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辊式矫直机的研究概况
        1.2.1 国际上中厚板辊式矫直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中厚板辊式矫直机的研究现状
    1.3 矫直机辊系
    1.4 矫直机振动分析概况
    1.5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本课题的来源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辊系振动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2.1 矫直机各类振动的性质
    2.2 动力学系统的建模方法
        2.2.1 多刚体系统的建模方法
        2.2.2 微幅振动弹性系统建模
        2.2.3 实验建模
        2.2.4 键合图方法
        2.2.5 建模方法的选取
    2.3 矫直理论及其新进展
        2.3.1 概述
        2.3.2 矫直方案
        2.3.3 辊径、辊距、辊长的计算方法:
        2.3.4 工作辊弯矩、压弯量、挠度的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矫直机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分析及测试
    3.1 矫直机振动模型及模型简化
    3.2 测试系统设计要求
    3.3 开发平台简介
        3.3.1 软件平台
        3.3.2 硬件平台
    3.4 测试系统设计原理
        3.4.1 传感器测量原理
        3.4.2 数据采集原理
        3.4.3 动态链接库
    3.5 系统程序设计
        3.5.1 设备初始化和计数器初始化
        3.5.2 启动计数器与打开中断
        3.5.3 计数器的读数、显示与数据记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辊系挠曲振动分析
    4.1 二重式辊系振动分析
        4.1.1 单自由度模型
        4.1.2 Euler-Bernoulli 梁模型
        4.1.3 Euler-Bernoulli 梁模型的受迫振动
    4.2 四重式辊系
        4.2.1 辊系单辊的 Timoshenko 梁模型
        4.2.2 辊系整体的 Timoshenko 梁模型
        4.2.3 长支承辊整体支撑方式下辊系的受迫振动
        4.2.4 短支承辊整齐排布支撑方式下辊系的受迫振动
        4.2.5 短支承辊交错排布支撑方式下辊系的受迫振动
    4.3 六重式辊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类辊系模态分析
    5.1 性能参数的确定
        5.1.1 物理参数
        5.1.2 力能参数的计算:
    5.2 单辊建模及模态分析
        5.2.1 工作辊模态分析
        5.2.2 支承辊的模态分析
    5.3 具有支承辊辊系的模态分析
        5.3.1 长辊整体支撑
        5.3.2 短辊整齐分布支撑
        5.3.3 短辊交错分布支撑
        5.3.4 不同支撑方式的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5)中厚板矫直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中厚板矫直机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中厚板矫直机的国内装备及技术概况
    1.4 辊式矫直理论的研究状况
        1.4.1 矫直过程的曲率解析
        1.4.2 矫直过程的残余应力分析
        1.4.3 矫直后中厚板屈曲失稳的研究状况
    1.5 矫直过程过程控制系统开发的状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厚板矫直过程数学模型
    2.1 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及材料的力学性能
    2.2 力能计算公式
    2.3 矫直速度设定公式
    2.4 咬入条件
    2.5 温度模型
    2.6 初始压下量设定公式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厚板矫直过程曲率解析
    3.1 钢板与矫直辊接触的几何条件
    3.2 曲率解析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与方法
        3.2.1 倾角递推公式和曲率计算公式
        3.2.2 应力应变增量计算公式
        3.2.3 单位宽度弯距的离散计算公式
        3.2.4 曲率变化量积分值计算公式
        3.2.5 初始条件
        3.2.6 收敛条件
        3.2.7 流程图
    3.3 曲率计算与分析
        3.3.1 曲率的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与分析
        3.3.2 矫直轨迹计算结果与分析
        3.3.3 接触倾角和接触点计算与分析
        3.3.4 塑性变形率与残余曲率的影响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厚板矫直过程残余应力分析
    4.1 残余应力模型
        4.1.1 3维模型的应力解析
        4.1.2 残余应力的自平衡
        4.1.3 残余应力的增量计算方法
    4.2 残余应力的评价方法
    4.3 残余应力分析的初始条件
    4.4 残余应力的计算与分析
        4.4.1 残余应力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4.4.2 塑性变形率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4.4.3 弯辊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4.4.4 张应力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厚板矫直后屈曲失稳的研究
    5.1 中厚板矫直后屈曲失稳临界条件
        5.1.1 中厚板的屈曲问题
        5.1.2 中厚板的临界屈曲应力
    5.2 中厚板的热弹塑性力学
        5.2.1 物性参数
        5.2.2 温度计算
        5.2.3 热应力计算
    5.3 矫直后板形分析与其对策
        5.3.1 矫直后板形分析
        5.3.2 矫直后板形预测与其对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厚板矫直工艺优化的研究
    6.1 基于解析分析的矫直参数回归公式
        6.1.1 最大曲率回归公式
        6.1.2 塑性变形率回归公式
        6.1.3 残余曲率回归公式
        6.1.4 残余应力回归公式
        6.1.5 残余翘曲度回归公式
    6.2 中厚板矫直工艺优化
        6.2.1 优化目标
        6.2.2 模型计算的控制策略
        6.2.3 变尺度BFGS优化算法
    6.3 中厚板矫直工艺优化计算值与实际应用值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厚板矫直过程控制系统开发
    7.1 某中厚板厂矫直机工艺概况
    7.2 矫直过程控制系统平台
        7.2.1 系统结构与网络
        7.2.2 系统软硬环境
    7.3 矫直过程控制系统功能
        7.3.1 控制系统功能概述
        7.3.2 矫直工艺离线仿真
        7.3.3 矫直工艺在线设定
        7.3.4 矫直力、扭矩和温降自学习
        7.3.5 层别表的构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中厚板轧区跟踪系统及精轧机辊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中厚板生产概述
        1.1.1 国内外中厚板生产装备水平和技术现状
        1.1.2 国内中厚板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1.2 中厚板生产自动控制系统
        1.2.1 液压AGC.系统及自动控制
        1.2.2 全自动轧制技术
        1.2.3 轧制线跟踪系统概述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轧区微跟踪设计与应用
    2.1 轧区轧件微跟踪意义及实现方法
        2.1.1 轧件微跟踪意义
        2.1.2 实现方法
    2.2 轧区轧件微跟踪设计
        2.2.1 跟踪框架设计
        2.2.2 跟踪过程逻辑
        2.2.3 跟踪系统在区域内的常规处理方法
    2.3 轧区微跟踪系统优化
        2.3.1 轧件头部位置更新
        2.3.2 HMD报警及处理
        2.3.3 跟踪同步控制
        2.3.4 区域平滑过渡设计
        2.3.5 轧机推床处轧件位置横向微跟踪
    2.4 轧制过程的轧件位置微跟踪
        2.4.1 纵向位置微跟踪模型
        2.4.2 长度软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轧区宏跟踪设计与应用
    3.1 轧区宏跟踪概述
        3.1.1 轧件的区域宏跟踪说明
        3.1.2 实际现场情况
        3.1.3 轧区模型触发及区域划分
    3.2 轧区宏跟踪整体设计
    3.3 数据触发机制
        3.3.1 平均实测数据消息触发机制
        3.3.2 轧机末道次信号触发机制
        3.3.3 PDI数据传送触发机制
        3.3.4 轧件跟踪异常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厚板精轧机辊缝设定控制
    4.1 液压摆辊缝和电动摆辊缝比较分析
        4.1.1 电动压下和液压压下速度
        4.1.2 压下系统位置控制精度
        4.1.3 全液压轧制和液压缸下装式轧制
    4.2 液压压下同步控制
        4.2.1 常规同步控制方法
        4.2.2 同步控制方法优化
    4.3 头部厚差分析
        4.3.1 头部沉入现象分析
        4.3.2 辊缝沉入的危害
        4.3.3 辊缝沉入的解决方案
    4.4 绝对AGC
        4.4.1 绝对值AGC实际应用问题
        4.4.2 绝对值AGC的改进
    4.5 刚度影响分析
        4.5.1 两侧刚度差异
        4.5.2 轧机刚度M的修正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平台建设
    5.1 微跟踪及基础自动化系统
        5.1.1 硬件设计与选择
        5.1.2 控制系统软件
    5.2 轧区宏跟踪系统平台
        5.2.1 硬件
        5.2.2 软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
致谢

(7)角钢蝶式孔型系统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2.1 成品腿厚不均
    2.2 孔型共用性差
3 改进措施
    3.1 成品前孔的改进
    3.2 蝶式孔型系统的改进
4 改进效果

(8)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首钢集团中厚板产品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及项目背景分析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际中厚板供需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中厚板主要产区
        二、中厚板全球区域市场分布
        三、中国中厚板出口产品区域流向
    第三节 我国中厚板供需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轧机产能与供需关系
        二、国内中厚板消费情况
        三、未来5-10 年我国中厚板下游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四、中厚板品种结构特点与专用板市场情况
        五、国内区域市场分布特点
    第四节 首钢集团中厚板产能及营销现状
        一、主要工艺装备与产能变化
        二、现有品种结构
        三、国内区域市场分布
        四、首钢中厚板出口市场定位与目标
        五、目前首钢集团营销模式与策略
第二章 首钢集团中厚板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相关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波特竞争分析模型
        二、SWOT 模型
    第二节 波特竞争模型分析应用
        一、企业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分析
        二、波特行业竞争分析模型中的五要素分析
    第三节 首钢集团中厚板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一、内部优势
        二、外部机遇、威胁
        三、SWOT 分析及结论
第三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首钢集团中厚板产品营销策略
    第一节 首钢集团产品营销的调整方向
        一、产业链安全
        二、产品及服务差异化
        三、品牌及分销网络建设
        四、营销理念
    第二节 调整产品结构与完善产销研运
        一、产品定位与分工
        二、不断完善产销研运管理
    第三节 强化品牌及营销网络建设
        一、区域布局
        二、适应产品结构变化,不断完善营销方式
        三、强化市场信息建设,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四、强化客户管理,构筑稳定的营销网络
        五、合理分布资源,实现国际、国内市场互补
    第四节 建立稳定的产业价值链
        一、通过首钢集团的并购活动控制矿石及焦炭资源
        二、参股下游行业、建立中厚板深加工基地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进步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能力
2 装备的现代化
    2.1 轧机装备水平
    2.2 控制冷却系统
    2.3 辅助设备改造
    2.4 热处理设备
3 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
    3.1 应用TMCP技术开发产品
    3.2 产品高强化
    3.3 产品系列化
    3.4 使用性能的改进
4 结语

四、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某钢厂新增DQ和超快冷改造项目研究及应用[J]. 李敬民,李文刚. 中国金属通报, 2021(10)
  • [2]首钢中厚板品种钢板形工艺研究与应用[D]. 孟冬立. 燕山大学, 2017(12)
  • [3]热矫直机综合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应用[D]. 赵立军.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7)
  • [4]辊式矫直机辊系振动特性研究[D]. 袁东磊.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5]中厚板矫直过程的理论分析及其控制系统[D]. 薛军安. 东北大学, 2009(06)
  • [6]中厚板轧区跟踪系统及精轧机辊缝控制研究[D]. 王市均. 东北大学, 2008(03)
  • [7]角钢蝶式孔型系统的改进[J]. 戚新军. 轧钢, 2007(06)
  • [8]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首钢集团中厚板产品营销策略[D]. 刘海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2)
  • [9]济钢中板厂高效化生产的实施[A]. 杨公本,高艳萍,许方泉. 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 2006
  • [10]我国中厚板生产技术进步20年[J]. 王国栋,刘相华,王君. 轧钢, 2004(06)

标签:;  ;  ;  ;  ;  

首钢中板厂矫直机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