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

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

一、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论文文献综述)

万军,郭鑫[1](2021)在《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可造成相应的感觉减退、运动功能降低等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支持与论证,对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以及臀上皮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感觉与运功功能的治疗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主要从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对推拿的起效机制进行形态学与细胞生物学的阐释,具体起效的分子机制与相关通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文章就近年来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与机制探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今后可进一步通过外周至中枢的一系列通路的探究,逐步揭示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

刘友杰,王华军,郑小飞[2](2019)在《针灸治疗运动医学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灸在传统中医学理论界公认的理论基础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现代医学理论中探讨其机制为"镇痛、改善微环境、影响激素及炎性机制的释放",大量研究证实其疗效,已成为治疗运动医学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查阅并分析有关针灸治疗运动医学疾病的国内外文献,探讨针灸在治疗肌腱病、肌筋膜炎、韧带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腱骨愈合等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虽然针灸在运动医学疾病中应用广泛,但现阶段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缺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故在将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多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以便进一步证实运动医学疾病治疗中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张林峰[3](2016)在《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 ury, 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元Bcl-2、caspase-3的表达,从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通路探究推拿对SNI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理。[方法]将91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五组,通过坐骨神经夹持造成SNI模型,甲钴胺组干预方法为腹腔注射甲钴胺营养液,推拿组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三种手法进行推拿干预,穴位选取殷门、承山和阳陵泉处,每穴每法各1分钟,共9分钟。推拿干预后,以斜板试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functional index, SFI),光热耐痛阈评价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对脊髓腹角、坐骨神经损伤点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用TUNNEL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神经元凋亡情况,同时观察坐骨神经电生理和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寻找推拿对损伤神经修复的证据;对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损伤点处Bcl-2、caspase-3的含量进行检测,阐释推拿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推拿能促进SNI运动、感觉恢复。1.1斜板实验、SFI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斜板实验、SFI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大鼠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干预7次、20次后,推拿组、甲钴胺组斜板实验、SFI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20次明显高于干预7次,说明推拿干预有效,而且效果在逐步提升,推拿可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1.2光热耐痛阈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SNI模型制备成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光热耐痛阈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光热耐痛阈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20次后推拿组、甲钻胺组光热耐痛阈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20次治疗后SNI大鼠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形态学、功能学——推拿能改善大鼠脊髓腹角、神经的微观形态和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腓肠肌湿重。2.1脊髓腹角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脊髓腹角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脊髓腹角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钻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2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实验显示坐骨神经的HE染色形态学有改变:造模后7天模型组坐骨神经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坐骨神经可见髓鞘散乱,轴索崩解等表现。干预10次后,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所改善,模型组改善较差。干预20次后,模型组形态学改变也有所恢复,但仍明显差于正常组,甲钴胺组和推拿组的形态学有改观,且明显优于模型组,神经元排列较为规整,肿胀消失,提示推拿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的形态学表现。2.3坐骨神经损伤点处TUNNEL染色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开始有神经元凋亡现象的发生。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元凋亡数量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神经神经元凋亡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促进神经再生。2.4腓肠肌湿重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腓肠肌萎缩。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腓肠肌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腓肠肌的恢复,防止其萎缩。2.5神经电生理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造模后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甲钴胺组、推拿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说明推拿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干预20次后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仍然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20次后推拿组的效果强于第7次,说明推拿干预后神经功能在逐渐恢复。3免疫组化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3.1 Bcl-2免疫组化结果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Bcl-2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钴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Bcl-2表达均有效。3.2 casepase-3免疫组化结果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结果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且干预第7次、20次均好于模型组,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发挥损伤神经保护作用;推拿组casepase-3在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免疫组化表达量与甲钻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推拿和甲钴胺对casepase-3表达均有效。4 Western blot结果——推拿能明显促进脊髓腹角中的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造模后7天模型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后在损伤处表达量明显增多。推拿干预7次、20次后模型组、甲钴胺组、推拿组大鼠Bcl-2、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推拿组、甲钴胺组Bcl-2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casepase-3在脊髓腹角中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推拿干预有治疗效果,能够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能够发挥抗凋亡作用,组织神经元凋亡,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甲钴胺组和推拿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说明甲钴胺和推拿干预均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斜板实验、SFI、光热耐痛阈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运动、感觉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促进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的增加,促进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降低细胞水肿程度,和神经再生的关键部位“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推拿干预改善神经元凋亡情况;促进坐骨神经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改善坐骨神经功能,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防止腓肠肌萎缩。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这应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抑制神经元的凋亡,防止腓肠肌萎缩,增加脊髓腹角、背根神经节、坐骨神经中Bcl-2的表达量,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刘夕明[4](2016)在《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和意义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观察针刺对肘管综合征的镇痛作用以及对于肘管综合征导致的手功能受限的改善作用。以弥补单纯针刺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空白,明确增加可行有效的保守治疗轻中度肘管综合征的方法。研究方法将入选的病例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不给予治疗,仅作空白观察。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采用0.30*40mm的东邦一次性针灸针,取小海、支正、腕骨、养老、后溪、中渚、阳池、阿是穴等,手指麻木可配十宣、少泽、关冲、八邪等穴;直刺,小海、阳池、阳谷等穴位进针0.3寸,进针后出现沉紧滞涩的针感,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天,共2个疗程。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可提前结束治疗。观察VAS评分、PPI评分和手的运动感觉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1完成情况课题中病例严格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观察过程中,对照组完成33例,脱落6例;治疗组完成36例,脱落3例,最终纳入统计病例69例。2一般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均衡,具有可比性。3治疗前后疗效比较3.1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经t检验,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以缓解疼痛。3.2治疗前后PPI评分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PPI评分比较,经秩和检验,针刺组治疗后PP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PP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能够改善现时疼痛程度。3.3治疗前后手运动感觉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作治疗前后手的运动感觉评定情况进行比较,经t检验,针刺组治疗后手的运动感觉情况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感觉情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能够改善手的运动感觉情况。4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各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4.1VAS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针刺对于疼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4.2PPI评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治疗组现时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3两组运动感觉变化情况的比较: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手运动感觉评分变化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手运动感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疗效评价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制定的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分级法评价疗效,治疗组:良34例,可2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良5例,可26例,差2例,总有效率15.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说明针刺治疗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和意义1针刺对肘管综合征有显着的疗效,以轻中度为佳。为该病的轻中度保守治疗提供了临床数据,也扩大了针灸治疗的范围。2其疗效主要表现在针刺的镇痛作用。疼痛的缓解使因神经卡压产生的运动、感觉障碍得到改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病提供了临床依据,也为治疗机理的探讨奠定了临床基础。

江泽辉[5](2016)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长期用颈不当所致,好发于30-50岁,起病缓慢,男女之比为2:1,其占各类型颈椎病的50%~60%。在微创技术出现之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而微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为治疗该病开辟了新途径,也使骨科医生在治疗疾病方面多了一种选择。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 nucleoplasty, PCDN)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PCDN治疗颈椎病患者339例,其中CSR患者231例,135例获得2-5.08年(平均3.54年)随访,男性41例,女性94例,年龄27-76岁,平均(54.76±8.48)岁,均为单节段手术,采用日本整形外科田中靖久(Yasuhisa Tanaka)的症状量化表20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改良MacNab评分法对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35例患者共135个椎间隙穿刺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大血管破裂、穿刺点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末次随访时的YT 20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47.4%、57.0%、65.9%、65.2%、61.5%、60.7%,有效率分别为77.0%、78.5%、77.0%、74.8%、71.9%、70.4%,术后6月~末次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与术后1月、3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VAS评分平均(7.42±2.13)分,术后1月VAS评分平均(2.82±2.07)分,术后3月VAS评分平均(2.43±2.12)分,术后6月VAS评分平均(1.95±2.35)分,术后12月VAS评分平均(1.93±2.38)分,术后24月VAS评分平均(2.18±2.57)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2.29±2.59)分。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术后3月、6月、12月、24月、末次随访评分与术后1月比较、术后6月、12月VAS评分与术后3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后12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月、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后3月、术后6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月、末次随访之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达到64.4%、65.2%、70.4%、67.4%、64.4%、63.0%,有效率分别为85.2%、85.2%、83.0%、80.7%、78.5%和77.0%。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背部及上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能力,虽然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总体来说PCDN中期疗效较为满意,但远期疗效如何,则需要我们日后继续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有明显相关性。

章明星,刘阳阳,刘建卫,郭义[6](2016)在《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如何提高该病的功能恢复率,一直困扰着医学专家。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着。针灸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使损伤部位得到气血温养,改善肢体痿软。由于电针刺激不仅具有针刺穴位本身的作用,还可以产生弱电场,促进再生神经向阴极生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更为显着。因此,文章通过回顾近10年国内电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推广电针在临床中应用。

潘璠[7](2015)在《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究推拿改善SNI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机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探索突触蛋白Ⅰ(Synapsin Ⅰ)、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乙酰胆碱受体(nAChR)与相关诱导因子分别在脊髓、坐骨神经损伤点远端与神经肌肉接头(NMJ)中表达的变化,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究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运动功能影响的机理。[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选用坐骨神经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对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与推拿组大鼠实施手术造模。行为学以SFI与BBB评分考察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腹角、损伤点远端与NMJ中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造模手术与推拿治疗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1行为学SFI:造模三组大鼠在造模后7d的SFI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表明造模成功。治疗5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与推拿组的SFI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大鼠SFI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有所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造模的三组大鼠评分均低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p<0.05),推拿组SFI均值较模型组出现显着上升(p<0.05)。治疗15次后,造模的三组大鼠评分均低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p<0.05);推拿组的结果与治疗10次后结果相近,高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p<0.05),低于正常组(p<0.05)。在10-20次治疗过程中,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的SFI评分有上升趋势。治疗20次后,推拿组SFI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BB评分:造模三组大鼠术后7d的BBB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提示模型制作成功。治疗5次后,造模三组BBB评分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大鼠BBB结果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有所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造模三组的结果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BBB均值较模型组出现显着上升(p<0.05)。治疗15次后,造模三组的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略有上升;推拿组的BBB评分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20次后,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的评分上升,但与正常组存在差异(p<0.05);推拿组BBB评分上升至19.13±1.36,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组(p<0.05)。行为学结果共同表明20次推拿治疗量累积可明显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但未使受损神经恢复至正常。2 Synapsin Ⅰ转录与p-Synapsin Ⅰ蛋白表达造模大鼠术后7d的Synapsin I转录、p-Synapsin I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治疗20次后,推拿组Synapsin Ⅰ转录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也高于正常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推拿组p-SynapsinⅠ蛋白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组(p<0.05)。结果表明推拿干预提高脊髓腹角Synapsin Ⅰ基因转录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促进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3 tPA与PAI-1的蛋白表达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损伤点远端的tPA、PAI-1平均积分光密度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tPA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有下降趋势,仍高于正常组(p<0.05),而PAI-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继续升高,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20次推拿治疗后,推拿组tPA与PAI-1表达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略高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推拿治疗缩短tPA与PAI-1在细胞外基质中高表达的病理过程,加快纤维蛋白沉积的溶解,为突触重塑创造良好微环境。4 NMJ受体与神经诱导因子的转录与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γ-nAChR mRNA转录显着增强(p<0.05),ε-nAChR mRNA转录水平下降(p<0.05);治疗20次后,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γ-nAChR mRNA保持平稳、ε-nAChR mRNA的表达升高,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γ-nAChR mRNA转录低于模型组(p<0.05), ε-nAChR mRNA转录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Agrin、MuSK基因转录与MuSK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Agrin与MuSK基因转录、MuSK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Agrin与MuSK基因转录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正常组(p<0.05),MuSK蛋白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p<0.05)。结果共同表明推拿提高Agrin与MuSK基因转录与MuSK蛋白表达水平,对γ-ε亚基转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再支配。[结论]1推拿可以显着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2推拿增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Synapsin Ⅰ基因的转录与p-Synapsin Ⅰ蛋白的表达,进而加强脊髓中运动神经元与靶器官建立联系。3推拿调节损伤点远端tPA与PAI-1的稳态,维持微环境修复能力趋近正常状态,预防和解除胶原纤维形成结缔组织瘢痕,为突触重塑提供良好的微环境。4推拿对Agrin/MuSK信号通路中诱导因子表达的升高可能进一步促进NMJ发育中γ-ε的亚基置换,促进失神经肌肉的再支配,提高突触的传递效率。

吴剑聪[8](2014)在《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行为学与形态学指标,研究推拿手法促进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再通过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 NT-3)、Trk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C,TrkC)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情况深入分析推拿修复SNI的起效途径。[方法]以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坐骨神经夹持形成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模型,后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拨法、点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进行推拿干预,分别在殷门、承山、阳陵泉处治疗,每穴每法各lmin。干预结束后,以光热耐痛阈、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BBB评分评价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再对脊髓、损伤处神经、腓肠肌的形态学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寻找推拿手法加强损伤神经再生的证据;最后对脊髓、DRG中NT-3、TrkC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阐释推拿促进PNI再生和修复的机理。[结果]1行为学BBB评分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的评分结果显着低于正常组、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评分结果均有所提升,其中推拿组上升最多,显着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仍低于正常组(p<0.05)。SFI结果:造模后7d,模型组SFI的负值显着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治疗10次、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推拿组的负值均显着低于其余2组(p<0.05)。光热耐痛阈结果:在三次行为学检测中,大鼠左足(即正常足)光热耐痛阈结果的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右足的结果则有显着差异。造模后7d,模型组显着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说明造模导致神经纤维连续性中断,痛觉传导功能受阻。推拿治疗10、20次后,推拿组的抬脚时间明显缩短,低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同时与正常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推拿可以促进SNI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2形态学造模后7d,模型组脊髓中存在神经元凋亡,胞体肿胀等,神经则出现变性,可见脱髓鞘、肿胀、破溃等;腓肠肌则见肌细胞直径缩小、肌纤维间隙增宽等失神经支配的表现。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的病变情况均有所缓解,而推拿组修复程度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同时推拿组的腓肠肌细胞直径也大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有髓神经数方面,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患侧有髓神经数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治疗10次后,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但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均低于推拿组(p<0.05);治疗20次后的结果与治疗10次后相似,且造模3组的神经数均有增加,其中推拿组更显着。3NT-3、TrkC免疫组化结果在脊髓腹角中,造模后7d,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NT-3的表达已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推拿组的NT-3水平持续升高,治疗10、20次后均高于其它4组(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则在治疗20次后有所升高,高于正常组(p<0.05)。NT-3在DRG中的表达情况和在脊髓腹角中的表达情况类似。模型组脊髓腹角TrkC造模后7d时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在治疗10、20次后造模3组脊髓腹角中TrkC含量均升高,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推拿组的含量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在DRG中,造模后7d,模型组的TrkC含量略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10、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的TrkC含量均与正常组、假手术组处于相同水平(p>0.05),而推拿组的结果则始终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1推拿干预可以促进SNI大鼠的光热耐痛阈、BBB评分、腓肠肌细胞直径的恢复,提示推拿可以改善SNI大鼠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2推拿干预可以增加受损神经轴突的有髓神经数,使再生神经与靶器官建立连接,促进功能恢复。3推拿干预可以增加脊髓、DRG中NT-3、TrkC的表达,进而激活NT-3与TrkC结合后的神经元保护和神经再生途径,这可能是推拿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起效机理之一。

梅旭晖[9](2013)在《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及其受体选择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形态学、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起效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坐骨神经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动物分组采用两次随机分组,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行为学观察主要采用斜板实验考察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光热耐痛阈实验考察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体重变化及24h进食量考察大鼠疼痛反应情况;形态学检测主要采用脊髓HE染色及细胞核计数考察神经元恢复情况、腓肠肌HE染色及肌细胞直径测量考察靶组织恢复情况;NGF、TrkA及p75NT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性定位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进行定量测量蛋白表达研究。免疫组化结果使用Image pro plus6.0图象分析系统,免疫印迹法结果使用Quantity One图像软件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①光热耐痛阈实验,干预0次,造模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干预10次及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斜板实验,干预0次,造模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10次,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斜板实验角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0次,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斜板实验角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体重变化:造模后7天(干预0次)后,造模组大鼠体重明显轻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5),干预10次后,推拿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干预20次后,推拿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推拿组、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24h进食量:造模后7天(干预0次)后,造模组大鼠进食量明显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5);干预10次后,推拿组大鼠进食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推拿组大鼠进食量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推拿组、正常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推拿组大鼠进食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形态学观察:①脊髓HE染色细胞核计数比较,造模后7天(干预0次)后,造模组明显低于正常组与假手术组(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0次后,推拿组大鼠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次后,推拿组大鼠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正常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腓肠肌HE染色肌细胞直径比较:造模后7天(干预0次),造模组大鼠肌细胞直径明显低于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0次后,推拿组大鼠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推拿组仍低于正常组(p<0.05),干预20次后,推拿组与其余四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NGF免疫组化及wB结果显示:干预0次,模型组与正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10次及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NGF积分光密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TrkA免疫组化及wB结果显示:干预0次,模型组与正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10次及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TrkA积分光密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p75NTR免疫组化及wB结果显示:干预0次,模型组与正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10次及20次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75NTR积分光密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对大鼠的疼痛反应也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NGF表达,并提高NGF高亲和受体TrkA的表达,降低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从而激活NGF与TrkA结合后介导的神经再生机制,抑制NGF与p75NTR结合后介导的神经凋亡机制。推拿治疗影响NGF及其受体的表达含量,进而影响NCF对受体的选择,是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起效机理之一

姚斌彬[10](2013)在《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为主要症状。运用推拿治疗相关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中机理尚未阐明。由于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是轴浆运输功能的正常,因此本次研究对象选为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大鼠,以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的压迫损伤,在通过推拿给予定时、定性、定量的干预后,以行为学、形态学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从马达蛋白及神经生长因子在脊髓中表达的变化,探索推拿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疾病,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供有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SD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夹持损伤造模,选取患侧“穴位-神经-肌肉区域”中的殷门、承山、阳陵泉三穴进行推拿治疗,从行为学角度,通过对其光热耐痛阈和斜板试验的检测,评价推拿治疗后神经和肌肉的感觉、运动恢复情况;从形态学角度,通过对其脊髓、损伤点神经、肌肉的染色观察,探寻推拿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的证据;并进而通过检测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评价推拿对轴浆运输功能动力支持的影响;检测脊髓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找寻推拿促进轴浆运输功能恢复的证据,最终进一步理清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作用机理和起效途径等。[结果]1.行为学光热耐痛阈结果如下:造模7d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左侧(健侧)光热耐痛阈各组间均无差异;造模7d后右侧(患侧)光热耐痛阈,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感觉功能减退,敏感度降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大鼠右侧光热耐痛阈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痛敏分数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1),说明推拿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的恢复。斜板试验结果表明,造模7d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减退,肌力降低,造模成功。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升高(p<0.05),且已接近正常组水平。推拿治疗20次后,推拿治疗组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组水平,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仍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与推拿帮助改善肌力的功效有关。说明推拿可以有效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下肢肌力的恢复。2.形态学腓肠肌湿重结果如下:造模7d后、推拿治疗10次、20次后,各组大鼠左侧腓肠肌湿重均没有差异。造模7d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患侧腓肠肌湿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模型组更为明显,模型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其腓肠肌湿重和腓肠肌恢复率显着性降低(P<0.05),说明假手术组单纯肌肉的剥离对肌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和腓肠肌恢复率均有升高,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和恢复率与正常组相比仍存在差异(P<0.05)。推拿治疗2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湿重和恢复率仍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有一定差距(P<0.05)造模7d后,模型组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明显小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10次后,推拿治疗组大鼠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有一定程度增大,且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仍然较低(P<0.05)。推拿治疗20次后,各组大鼠右侧腓肠肌肌细胞直径皆逐渐升高,且推拿治疗组明显优于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但尚未达到正常组水平。脊髓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清晰,尼氏体均匀分布;模型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排列不规则,数量减少,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等现象,染色较浅,胞核移向边缘,尼氏体溶解消失;经推拿治疗后,脊髓腹角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较轻,排列较规则,部分细胞核移向边缘,可见少量细胞核再生。坐骨神经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轴突及雪旺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部分神经元轴突及雪旺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肿胀、破溃,甚至崩裂,而被巨噬细胞吞噬,胶质细胞出现明显增生;经推拿治疗后雪旺细胞及轴突基本正常。腓肠肌HE染色结果:正常情况下,腓肠肌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胞核清晰,胞浆染色均匀,肌纤维间隙适中;模型组腓肠肌肌细胞直径明显缩小,分布不均匀,胞核清晰,但数量明显增多,肌纤维间隙增大,呈现萎缩现象;经推拿治疗后腓肠肌肌细胞直径较均匀,胞核清晰,肌纤维萎缩程度较轻。3.机理研究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马达蛋白(动力蛋白Dynein,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激活蛋白Dynactin)、NGF在脊髓中均有少量表达,阳性神经元的胞核呈蓝色,胞浆呈棕褐色;造模7d后,模型组大鼠以上研究指标在脊髓中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染色加深,免疫组化的平均光密度亦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治疗1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治疗组大鼠脊髓中Dynein、Kinesin、Dynactin、NGF的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均较正常组显着增高,且推拿治疗组的染色范围和程度明显优于模型组,与其余四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拿治疗20次后,在脊髓中推拿治疗组的马达蛋白及NGF的表达与其余四组比较仍有显着性差异,而Dynactin在推拿组中的表达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模型组中的表达却降低到与正常组无显着性差异的水平,结合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推断模型组大鼠的逆向轴浆运输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即使NGF能够高表达,也无法被及时转运至神经元胞体,从而导致周围神经的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考虑到受治疗时间的限制,按实验结果分析,如果继续治疗,当受损神经恢复到一定程度,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会逐渐降低,趋于正常。模型组中的表达情况也是如此,但推拿组的轴浆运输功能会得到改善。因而在最终比较时,虽然Kinesin及Dynein的表达在推拿组与模型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是大鼠的行为学会出现较大差异,即推拿组要明显优于模型组。这得益于通过推拿,提高了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促进了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结论]1推拿可以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腓肠肌的肌肉恢复率以及肌力,并能提升大鼠的痛觉敏感程度,从而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2推拿能够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马达蛋白的表达,为轴浆运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动力基础,为神经元与靶器官之间建立了营养传递通路;3推拿能够提高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中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为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受损轴突的出芽与生长提供营养保障。4从马达蛋白动力层面促进轴浆运输的发生,并进而从神经营养物质传递层面改善轴浆运输的功能,应该为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起效机理之一

二、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臂丛神经损伤
    1.1 推拿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1.2 推拿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
2 正中神经损伤
3 桡神经损伤
4 尺神经损伤
5 臀上皮神经损伤
6 坐骨神经损伤
    6.1 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6.2 推拿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
7 胫神经损伤
    7.1 推拿治疗胫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7.2 推拿治疗胫神经损伤的基础研究
8 腓总神经损伤
    8.1 推拿治疗腓总神经的临床研究
    8.2 推拿治疗腓总神经的基础研究

(2)针灸治疗运动医学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肌腱病
二、肌筋膜炎
三、韧带损伤
四、周围神经损伤
五、腱骨愈合
七、结论

(3)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和病因分析
        2 损伤的病因和分类
        3 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理
        4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综述二 细胞凋亡损伤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的特征
        2 细胞凋亡的分子信号通路
        3 通路间的相互作用
    综述三 Bcl-2、caspase-3的研究概况
        1 Bcl-2家族
        2 caspases家族
        3 Bcl-2、caspase-3在凋亡通路中的作用
        4 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行为学检测方法
        3 行为学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功能学的影响研究
        1 材料
        2 形态学、功能学检测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脊髓腹角HE染色
    附件2 坐骨神经HE染色
    附件3 脊髓腹角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4 背根神经节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5 坐骨神经Bcl-2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6 脊髓腹角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7 背根神经节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附件8 坐骨神经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肘管综合征的基础研究概况
        1.1 尺神经解剖基础
        1.2 发病原因
        1.3 发病机制
        1.4 尺神经卡压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分级
        1.5 诊断方法
        1.6 鉴别诊断
        1.7 中医对于肘管综合征的认识
        1.8 小结
    2 疼痛的研究概况
        2.1 疼痛的基本概念
        2.2 疼痛对于机体的影响
        2.3 疼痛的评估
        2.4 评估方法的选择
        2.5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2.6 小结
    3 肘管综合征的治疗研究新进展
        3.1 西医疗法
        3.2 中医药疗法
        3.3 小结
    4 针灸疗法的研究现状
        4.1 理论研究
        4.2 临床研究
        4.3 小结
    5 评述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疗标准
        2.1 病史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途撤出研究的标准
        2.6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随机
        3.2 对照
        3.3 治疗方法
        3.4 观察指标
        3.5 意外情况的处理
        3.6 观察周期
        3.7 数据统计方法
        3.8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3.9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试验完成情况
        4.2 一般资料
        4.3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4.4 总体疗效评价
        4.5 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的比较
    5 讨论
        5.1 研究的意义
        5.2 尺神经解剖与肘管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5.3 针刺选穴的分析
        5.4 结果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描述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
        1.3 中医症候分型
        1.4 治疗
        1.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概念
        1.2 病因
        1.3 临床表现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6 治疗
        1.7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日本整形外科田中靖久的症状量化表20分法
附录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2 电针治疗桡神经、尺神经损伤
3 电针治疗正中神经损伤
4 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5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
6 总结

(7)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究推拿改善SNI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周围神经损伤的中医认识
        1.1 经筋
        1.2 痹症
        1.3 痿症
        2 周围神经损伤的西医认识
        2.1 周围神经损伤变性
        2.2 周围神经再生
        2.3 周围神经的可塑性
    综述二 周围神经损伤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
        1.1 推拿疗法
        1.2 针灸疗法
        1.3 中药疗法
        2 西医治疗
        2.1 药物疗法
        2.2 电刺激疗法
        2.3 光疗法
        2.4 运动疗法
        2.5 基因疗法
    综述三 突触可塑性与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1 突触蛋白Synaps ins的研究进展
        1.1 突触蛋白的分布
        1.2 突触蛋白的功能
        2 tPA、PAI-1与周围神经损伤的关系
        2.1 tPA系统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2.2 tPA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
        3 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和发育
        3.1 nAchR的发育
        3.2 nAchR发育的诱导机制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坐骨神经夹持(SNI)大鼠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Synapsin I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坐骨神经中tPA与PAI-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实验四 推拿对SNI大鼠NMJ相关受体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技术路线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附件一 推拿按摩手法模拟仪治疗场景
    附件二 BBB评分标准
    附件三 坐骨神经tP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四 坐骨神经PAI-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周围神经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
        2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反应
        2.1 周围神经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2.2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学变化
        2.3 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像学变化
        2.4 周围神经损伤的血液学变化
        3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分类
    综述二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中医治疗方法
        1.1 推拿
        1.2 针灸
        1.3 中药
        2 西医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2.2 非手术治疗
    综述三 NTFs及TrkC研究进展
        1 NGF研究进展
        2 BDNF研究进展
        3 GDNF研究进展
        4 CNTF研究进展
        5 NT-3研究进展
        6 TrkC研究进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模型制备
        7 干预方法
        8 行为学检测时间
        9 行为学检测方法
        10 数据统计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动物分组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取材时间点
        7 取材方法
        8 形态学检测
        9 数据统计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NT-3、TrkC表达的研究
        实验内容
        1 实验动物
        2 动物分组
        3 实验器械
        4 主要仪器
        5 试剂药品
        6 取材时间及方法
        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8 光学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
        9 数据统计
技术路线图
结果
    实验一 推拿对SNI大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结果
    实验二 推拿对SNI大鼠形态学影响的研究结果
    实验三 推拿对SNI大鼠脊髓、DRG中NT-3、TrkC表达的研究结果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指标选择依据
    4 干预方法选择依据
    5 实验结果分析
    6 NT-3及TrkC表达情况的综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附件一 BBB评分标准
    附件二 脊髓HE染色
    附件三 坐骨神经髓鞘染色
    附件四 腓肠肌HE染色及肌细胞直径
    附件五 脊髓腹角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六 背根神经节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七 脊髓腹角Trk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八 背根神经节Trk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附件九 自制大鼠行走箱

(9)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及其受体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献研究
        1 臂丛神经损伤
        2 正中神经损伤
        3 尺神经损伤
        4 桡神经损伤
        5 坐骨神经损伤
        6 腓总神经损伤
        7 胫神经损伤
    文献综述二 周围神经损伤中NGF的研究进展
        1 NGF的结构研究
        2 NGF的来源与分布
        3 NGF生物学效应
        4 NGF对神经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研究
        5 NG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6 NGF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7 NGF对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疾病的作用研究
        8 NGF对外周神经损伤后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研究
        9 NGF作用机制的研究
        10 NGF的临床应用
    文献综述三 NGF受体的研究进展
        1 TrkA的研究进展
        2 p75NTR的研究进展
        3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p75NTR与NGF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动物分组
        3 行为学检测与取材时间点选择
        4 主要仪器及试剑
        5 模型制备
        6 干预方式
        7 检测方法
    实验一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行为学的研究
        1 光热耐痛域测定
        2 斜板实验测定
        3 大鼠体重测定及24小时进食量测定
    实验二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形态学的研究
        1 取材
        2 制片
        3 腓肠肌及脊髓前角HE染色
        4 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
        5 结果记录与统计
    实验三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的定性定位研究
        1 主要仪器
        2 主要试剂
        3 取材及制片
        4 免疫组织化学法具体步骤
        5 光镜观察及图像分析
        6 结果记录与统计
    实验四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后NGF及其受体TrkA、p75NTR的定量研究
        1 主要仪器
        2 主要试剂
        3 复合试剂配制方法
        4 取材
        5 Western Blot具体步骤
        6 结果记录与统计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结果
    1 行为学实验结果
    2 形态学实验结果
    3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实验结果
    4 免疫印迹法定量研究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指标的选择依据
    3 干预手段的选择依据
    4 取材时间点选择依据
    5 双随机分组的选择依据
    6 行为学及形态学结果分析
    7 NGF表达结果分析
    8 TrkA表达结果分析
    9 p75NTR表达结果分析
    10 NGF及其受体表达相关性分析
    11 NGF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综合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附件一 脊髓前角HE染色结果
    附件二 腓肠肌HE染色结果
    附件三 NGF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
    附件四 TrkA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
    附件五 p75NTR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

(10)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西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
        1 周围神经损伤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1 病因概述
        1.2 病机分析
        1.3 治疗方法
        1.4 机理初探
        2 周围神经损伤的西医学研究现状
        2.1 病因概述
        2.2 主要症状
        2.3 治疗手段
        2.4 机理初探
    综述二、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研究
        1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1.1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2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炎
        1.4 推拿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1.5 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
        2 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综述三、轴浆运输功能在周围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 周围神经修复所依赖的微观环境
        2 周围神经成功修复的微观标志
        3 轴浆运输的相关研究
        3.1 轴浆运输的动力来源
        3.2 轴浆运输障碍的发生机制
        3.3 轴浆运输功能的重建
    综述四、NGF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机理研究
        1 NGF相关概述
        1.1 NGF的发现与结构
        1.2 NGF的分布与表达
        1.3 NGF的生物学效应
        2 周围神经损伤涉及NGF的相关研究
        3 NGF修复损伤神经的机理
    综述小结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一、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实验二、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形态学影响
    实验三、从马达蛋白表达的变化研究推拿对轴浆运输恢复的作用
    实验四、从Dynactin及NGF探寻推拿促进轴浆运输恢复的机理
整体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J]. 万军,郭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2]针灸治疗运动医学疾病的研究进展[J]. 刘友杰,王华军,郑小飞.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9(04)
  • [3]推拿对SNI大鼠脊髓腹角和背根神经元凋亡通路中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D]. 张林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针刺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刘夕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观察[D]. 江泽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 章明星,刘阳阳,刘建卫,郭义. 光明中医, 2016(08)
  • [7]从突触可塑性角度探究推拿改善SNI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机理[D]. 潘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8]推拿通过影响NT-3、TrkC表达促进SNI大鼠恢复的机理研究[D]. 吴剑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及其受体选择的研究[D]. 梅旭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10]基于马达蛋白及NGF探寻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及机理[D]. 姚斌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推拿电针TDP照射治疗尺神经损伤97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