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的影响

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的影响

一、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反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于加蒙[1](2020)在《Ni基氧化物水热合成及其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系列Ni O、Mg Al Ox和Ni Mg Al Ox,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手段对其晶相、形貌、官能团和比表面积等进行分析,并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木质素磺酸钙的水热解聚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Ni Mg Al-LDHs制备过程进行优化,最佳的的工艺参数为:溶液p H=11,晶化时间t=24 h,晶化温度T=180℃,n(M2+)/n(M3+)=3,结晶度可达85.12%,粒径为100-300 nm。(2)Ni Mg Al-LDHs最佳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 h,获得具有催化效果的复合金属氧化物Ni Mg Al Ox,此时,金属氧化物分散性良好且比表面积为104.52 m2/g,孔容为0.81 cm3/g,孔径为31.12 nm。(3)构建以活性金属Ni O、固体碱氧化物Mg Al Ox、复合金属氧化物Ni Mg Al Ox为催化剂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的催化体系,在270℃、4 h、60 vol.%乙醇、m(Cat)/m(CLS)=0.5:1的条件下考查其催化解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金属Ni O和固体碱氧化物Mg Al Ox为催化剂,液相产物收率分别为60.72%、67.86%,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分别为51.69%、64.95%。液相产物中2,6-二甲氧基苯酚(S类)选择性分别为12.82%、12.71%。以复合金属氧化物Ni Mg Al Ox为催化剂,此时,液相产物收率72.45%,此时酚类化合物选择性为75.87%,其中,2-甲氧基苯酚(G类)选择性高达18.93%。(4)复合金属氧化物Ni Mg Al Ox经4次解聚-再生循环反应后,液相产物收率仍达64.36%,以酚类化合物为主(H类、G类、S类),其选择性为52.87%。且再生后仍具有良好的晶相和结构稳定性,保证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崔凯[2](2019)在《木质素高效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文中指出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芳香有机碳源,有望成为石油和煤等化石资源的替代品。当前,制浆造纸工业和木质纤维素酶解工业副产大量木质素,但仅有1-2 wt.%的木质素被应用于粘合剂、分散剂、乳化剂等化学品,其它木质素一直未得到合理利用。本文聚焦于乙醇体系中酶解木质素和碱木质素的催化转化工艺并对其解聚路径展开细致研究,力求实现木质素更加有效地催化解聚为高附加值烷基酚产品,切实加速木质素催化转化的商用进程。首先,以Mo O3为催化剂,研究了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在超临界乙醇中选择性脱氧制备烷基酚的反应。通过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愈创木酚转化率和烷基酚选择性分别达99%和86%。Mo O3在低碳醇溶剂中能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乙醇被确认是最有效的反应溶剂。进一步,我们发现邻苯二酚是愈创木酚转化的中间体,它能被直接烷基化生成乙基酚。乙基酚α碳上的活泼氢被溶剂衍生的甲基或乙基连续取代后可得到一系列高级烷基酚。在X射线衍射、透射/扫描电镜、拉曼等表征手段的协助下,氧化钼表面形成的一种带有Mo5+的Mo OxCyHz相被证实是该反应的活性组分。其次,考察了超临界乙醇中氧化钼催化剂应用于酶解木质素催化解聚体系的活性。可识别的芳香产物主要为乙基酚、异丙基酚和叔丁基酚等多种烷基酚。乙醇对酶解木质素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其溶解性能明显优于去离子水。在300 oC超临界乙醇中反应6 h,可识别的芳香产品收率达239 mg/g木质素,其中烷基酚占52 wt.%。进而,利用等体积浸渍法,Ce、Cu、Mg、P和Ni被作为助剂修饰Mo O3催化剂。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分析显示Ce在促进活性组分生成和抑制催化剂积碳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基于模型化合物实验和木质素转化结果,认为溶解的酶解木质素或非催化乙醇解得到的酶解木质素片段能够克服传质阻力有效地与催化剂表面接触,Mo O3选择性断裂它们结构中相邻的Ar-O键,从而形成邻苯二酚类中间体,其再通过烷基化和异构化生成大量烷基酚。再次,将多种硫酸盐引入到三氧化钼催化体系当中对碱木质素的解聚行为展开研究。借助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对碱木质素和酶解木质素实施了细致的表征对比,发现碱木质素中木质素含量较低、其具有更大的颗粒尺寸和分子量、结构内的醚键含量较少,且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极为有限。Fe2(SO4)3被证实是Mo O3解聚碱木质素最好的助催化剂,300 oC乙醇中反应6 h后,碱木质素解聚的可识别芳香产品收率达到127 mg/g木质素,其中烷基酚占73 wt.%。进而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和硫酸铁加入量对解聚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催化体系下的反应残渣和产品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硫酸铁在催化过程中是不稳定的,部分铁盐会溶解于乙醇中,它们被推测可作为液相催化剂初步解聚碱木质素为稍短的木质素片段和少量小分子初级产品,这些产物能简单地在固相三氧化钼表面继续发生加氢脱氧反应。最后,开展了木质素在温和反应条件下的解聚研究。受上述液相催化剂的启发,该部分设计了高浓度氯化锌乙醇溶液中酶解木质素选择性催化解聚为烷基酚的新工艺。Zn Cl2的加入可有效提升酶解木质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于200 oC(较之前工作的反应温度降低100 oC)、无外加氢压的条件下,酶解木质素在40 wt.%Zn Cl2乙醇溶液中转化得到的可识别芳香产品收率达304 mg/g木质素,其中68wt.%为烷基酚,值得注意的是,仅2,6-二叔丁基-4-乙基酚的占比便达38 wt.%。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木质素重均分子量从4333 g/mol减少为580 g/mol。反应温度是限制木质素解聚过程中脱氧和烷基化的重要因素,反应时间则主要作用于木质素解聚产品的连续烷基化。在20 m L 40 wt.%氯化锌乙醇溶液中,200-500 mg酶解木质素均可实现有效转化。高浓度氯化锌乙醇溶液内可供Zn2+配位的乙醇数较少,Zn2+能与木质素醚键中拥有孤电子对的氧原子配位并使其活化。模型化合物实验表明,本体系中相邻的C-O键及Ar-O-alkyl键更容易被断裂,它们的断裂主要通过形成-OH来实现。

王瑾芝[3](2019)在《醇-水体系下木质素(催化)氧解制备高价值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质素是地球上芳香结构唯一的可再生来源,是化石燃料最具潜力的替代品。木质素的液相氧化解聚可提供芳香醛、芳香酮等高价值单体芳香族化合物。本文以玉米秸秆木质素为原料,O2为氧化剂,探究了溶剂种类、醇水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压力对木质素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氧化解聚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Ce基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应用于木质素的氧化解聚,为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实验与理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溶剂种类、醇水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氧气压力对木质素无催化条件下的氧化解聚的影响。无催化条件下木质素于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氧化解聚所得到的产物有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及一些二聚体、低聚体。其中主要的单体产物有七种:羟基苯甲醛、香草醛、香草乙酮、香草酸甲酯、香草酸、丁香醛、乙酰丁香酮。以液相产物产率及各个单酚产物绝对峰面积分别为试验指标,反应温度对木质素的氧化解聚影响最大,溶剂、醇水比及反应时间的影响次之,氧气压力对木质素氧化解聚的影响最小。乙醇/水为溶剂,醇水比为1:1,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0min,氧气压力为0.6MPa时为最佳工艺条件,该条件下木质素解聚所得液相产物产物为61%。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玉米秸秆木质素氧化降解所得产物的特征结构基团与玉米秸秆木质素相差不大,而氧化残渣的化学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降解不完全的木质素。在木质素的氧化解聚过程中,发生了芳香环上的脱甲氧基反应,且苯环结构发生了破坏。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金属Ce与过渡金属Co、Fe、Ni、Ce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应用于木质素的液相氧化解聚。木质素在CeCoOδ复合氧化物催化下液相氧化解聚时,最优条件为:木质素0.2g,催化剂0.02g,乙醇/水(v:v=1:1),O2为氧化剂(0.6MPa),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30min,此时木质素解聚的液相产物产率为61%,解聚所得香草醛产率为4.39%,丁香醛产率为2.81%。四种Ce基复合金属氧化物中,CeCoOδ的催化效果最好,CeCoOδ中Co物种存在氧化还原过程Co3+→Co2+→Co3+,这可能是其催化效果较好的原因。另一方面,Co进入CeO2骨架中形成复合氧化物时,对CeO2骨架的氧化还原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使用稀土金属La及过渡金属Cu、Ni分别对CeCoOδ复合氧化物进行改性。La掺杂使样品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且有利于Co2+物种的生成,而CeO2相的氧化还原能力有所降低。当La掺杂量x=0.1时,香草醛和丁香醛的产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15%、3.3%。Cu的掺杂削弱了Co物种与CeO2的相互作用,使Co物种的还原能力减弱,同时抑制了Co3+、Co2+物种的形成。Cu的掺杂同样抑制了CeO2骨架的氧化还原能力。香草醛和丁香醛的产率随着Cu掺杂量的提升而降低。Ni的掺杂极大提升了复合氧化物的氧化还原性能,香草醛和丁香醛的产率随着Ni掺杂量的提升而降低。

赵颖[4](2018)在《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供不应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酚类聚合物,但复杂的结构和化学惰性使其高值化利用受到限制。研究木质素的解聚制备单酚类化合物以制备化学品或者加氢脱氧制备液体燃料对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别探讨了在碱性条件下采用CuO/Fe2(SO4)3作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降解工艺和甲酸体系下Pd/C催化原位供氢解聚工艺对解聚Sigma公司提供的碱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实验表明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能更高效地进行,主要由于醇能阻碍解聚过程中小分子物质发生重聚合反应,且在木质素氢解过程中可充当供氢剂以促进氢解;在一定程度内增大氧化降解过程中的碱含量有利于木质素分子中醚键的极化从而促进解聚;与木质素单独氢解相比,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产生的单酚类化合物的收率得以较大提高,从7.50%增加到12.87%。对解聚产物和残渣进行结构分析,发现相对于单独的Pd/C氢解工艺,耦合过氧化氢氧化的Pd/C氢解工艺中木质素分子内Cα-Cβ键的断裂率从19.97%增加至28.85%;解聚产物中F型产物的含量从8.97%增加至22.35%,S型产物的含量则从2.26%增加至8.43%;而F型产物通常为活性位被封闭或缺少活性位的小分子化合物,其反应活性低;S型产物相对G型或H型产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重聚几率小。因此,木质素分子侧链Cα-Cβ键的断裂和产物的高稳定性均导致单酚收率增加。此外,氧化降解有利于木质素结构中的α醇羟基转化为羰基,促进β-O-4键的断裂,提高了木质素的解聚效率。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5](2017)在《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文中提出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工艺及其应用评价,为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孙世荣,郭祎,岳金权[6](2015)在《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使用过氧化氢在常压条件下对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进行氧化氨解改性以提高其有机氮含量,通过改变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氨水用量等,研究反应条件对该废液有机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后的废液有机氮含量为原废液的1.78倍;改性最优条件为过氧化氢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0min、氨水用量6%,并通过测定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改性效果。

向育君[7](2013)在《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木质素磺酸盐是造纸工业最主要的副产物之一,仅我国每年就有数百万吨木质素磺酸盐产生,目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得到利用,因此,积极开发木质素磺酸盐产品,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资源的利用。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能在水中溶胀,但又不溶于水,具有三维网状分子结构的功能材料,高分子水凝胶在农业、建筑业、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高分子水凝胶按来源分为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制造合成高分子水凝胶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工业,是不可再生资源,且这类水凝胶的生物可降解性大多较差,在资源匮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今天,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的研发工作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木质素磺酸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分子中富含羟基、羧基、磺酸基等亲水基团,理论上是一种较好的制备水凝胶的原材料。本论文着眼于木质素磺酸盐的开发利用,从制造木质素磺酸盐水凝胶入手,对木质素磺酸盐中还原糖的去除,以及木质素磺酸盐水凝胶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一种能有效降低木质素磺酸盐中还原糖的方法,并成功制备出一种无需外加交联剂的、溶胀性好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并利用所制备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制备了银/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此外,还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应用于药物缓释,研究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对阿魏酸哌嗪的缓释作用。研究表明通过酸水解-盐析法能有效降低市售的木质素磺酸盐中的还原糖。这种方法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所用木质素磺酸钠的质量为溶液质量的2%,所加硫酸的质量为总质量的11.78%,80oC下水解4小时,盐析时加入质量为总质量20%的氯化钠。以经过降糖处理的木质素磺酸钠为原料,通过氧化、磺化改性后制得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分子中的酚羟基、羧基、磺酸基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9%、3.4%、9.7%。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经过酸性条件下的热处理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抽滤后收集固体,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即制得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通过对影响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水溶胀性和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优化制备路线即:8克经过酸水解-盐析纯化的木质素磺酸钠,溶于200mL去离子水,加入6毫升浓度为30%的H2O2,氧化温度50℃,氧化时间为40分钟,加入2.5克亚硫酸钠,磺化时间80分钟,烘干温度135℃,烘干时间90分钟,NaOH溶液浓度0.3M,碱处理时间40分钟,碱处理温度为室温25度。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水溶胀性为30.2克/克干水凝胶,得率为10%左右。通过对制得的的湿水凝胶进行超声分散、扫描电镜观测、超声分散液干燥物的水溶性实验,以及超声分散液的动态光散射实验,证实了所制备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是由其微凝胶通过物理交联而成。微凝胶是微观尺寸的水凝胶,是一种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优良模板或微反应器,作者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经过超声分散后制得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微凝胶,然后利用微凝胶分子网络的限域作用,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9.6nm的纳米银粒子,将这种纳米银-微凝胶分散液干燥后制得了含纳米银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干凝胶。这种复合材料有望在医药和催化等领域得到应用。木质素磺酸钠无毒,具有生物相容性,由其制备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水溶胀性,因此具有成为药物缓释材料的潜力,实验证实了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对阿魏酸哌嗪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并且这种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胀性急剧下降,因此可用来作为一些对胃有刺激药物的缓释载体。总之,作者制备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是一种新型的,没有外加交联剂的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它是由其微凝胶物理交联而成,通过超声分散可转变为微凝胶,这种水凝胶因其独特的性质有望在纳米材料制备、药物缓释、重金属离子吸附、生化分离等领域得到应用。

周涛[8](2012)在《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氧化及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加剧,纤维素生物乙醇正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特性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玉米秸秆制备生物乙醇已开展了广泛研究,对酶解后残渣的综合利用也势在必行。本论文利用H2O2和KMnO4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进行氧化降解,对氧化产物进行了官能团测定和氧化程度分析,并将氧化产物作为螯合剂,与铁、铜、锌、锰等四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用以制备金属离子螯合微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研究,分析了在氧化反应中,氧化物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等对酶解残渣溶出率和氧化产物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氧化条件组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2O2用量、pH值和温度增高利于酶解残渣的溶出和螯合率的增加,反应时间在1h后,延长时间对残渣溶出和金属离子螯合没有明显影响。H2O2用量增加或者pH值升高均有利于残渣中木质素的溶出。H2O2用量的增多会使氧化残渣中羧基和酚羟基含量上升,但pH值的升高却使两者含量下降。根据氧化产物对金属离子的螯合率选择最佳氧化条件为:H2O2用量20%、温度70℃、初始pH值11、反应时间6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残渣溶出率为32.5%,氧化产物与铁、铜、锌、锰等四种金属离子的螯合率分别为5.0%、4.5%、3.9%、4.0%,对四种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是Fe2+>Cu2+>Mn2+>Zn2+。由正交实验得到对影响残渣溶出率和总螯合率的氧化条件主次顺序为:pH值、H2O2用量、温度。2)KMnO4用量的增加和pH的降低利于残渣的溶出和螯合率的升高,温度升高溶出率和螯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0℃时达到最大,反应时间在90min时两者达到最大。KMnO4用量的增加会使产物中羧基和酚羟基含量上升,而温度的增加会使两者先上升后下降,在70℃时达到最大。通过螯合率选择最佳氧化条件为:KMnO4用量10%、温度70℃、初始pH值2、反应时间9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残渣溶出率为22.5%,氧化产物与铁、铜、锌、锰等四种金属离子的总螯合率分别为6.8%、5.1%、5.9%、4.5%,四种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是Fe2+>Zn2+>Cu2+>Mn2+。由正交实验得到对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总螯合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温度、KMnO4用量、pH值。3)通过对两者氧化产物氧化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均可以得到适合螯合的氧化产物,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效果均较好,且KMnO4氧化残渣对金属离子螯合率较H2O2氧化残渣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尤其对Fe2+和Zn2+,分别提高30%和50%以上。H2O2氧化残渣的酚羟基含量增加明显,羧基含量变化较小,KMnO4氧化残渣与之相反。H2O2氧化过程中木质素更易溶出,KMnO4氧化过程中聚糖和木质素的溶出速度相当。两者得到的氧化产物对Fe均有很好的螯合效果, KMnO4氧化残渣对Zn2+的螯合率比H2O2氧化残渣大,其他金属离子螯合率差异不大。

刘志平[9](2012)在《麦草碱木素的高温磺化改进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探索》文中指出我国是碱法草浆生产大国,每年麦草碱木素的产量非常大,目前对这种造纸工业的副产物的利用大多属于低值利用,寻找高值化利用的出路显得非常有意义。传统的高温磺化反应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优先,但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其在扩大生产与推广方面必然具有很多限制,因此需要进行改进,此为碱木素的应用方面;与此同时,木素在制浆与洗涤过程中会发生显着的再沉积现象,探索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一方面通过改进传统的高温磺化反应并进行实时监控,使这一反应具有应用前景;另一方面通过木素模型物与麦草碱木素分别在纤维表面的沉积特点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现象并揭示一定的规律,为后续木素沉积的控制机制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首先以工业麦草碱木素为原料,在较温和的条件(100℃140℃)下与磺化剂Na2SO3直接发生磺化反应,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反应结束的产物进行纯化。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磺化后的产物在1044cm-1有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可证明磺化反应的发生。根据紫外光谱数据,碱木素在磺化过程中虽然有部分溶解,但溶解的量较稳定,且溶出量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将碱木素溶解的部分扣除,制作标准曲线后就能直接得到磺化后溶液中木素磺酸盐的浓度,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磺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是可行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表征手段,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高温磺化反应的较佳反应条件为pH=4.0、磺化剂Na2SO3为碱木素绝干质量的30%、反应温度125℃、保温时间3小时,实验条件下能得到木素磺酸盐的最大浓度为12.38g/L。该温度比传统的高温磺化过程所提出的温度低得多,对于目前能源紧缺的现状是有意义的。同时磺化后的产物也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使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显着降低,因此可用于制作表面活性剂,具有应用前景。一定条件下将FeCl3与单体愈创木酚木素模型物进行铁促耦合反应,聚合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愈创木酚单体间发生了聚合,并根据其他吸收峰提出了愈创木酚低聚物的形成机理;MALDI-TOF-质谱表明该低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800-1200g/mol,即约6-10个愈创木酚单元耦合在一起。利用AFM观察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自组装产物的表面形貌,空白滤纸纤维的微细纤维轴向清晰、尺寸均匀;先吸附愈创木酚,再与Fe3+反应的方法,在纤维的表面上观察不到轴向分布的微细纤维,而是许多大小不均一的木素模型物颗粒无序分布;边合成愈创木酚低聚物边组装在纤维表面的方法,其纤维的表面几乎完全被一层粒状的颗粒薄膜覆盖,颗粒分布均匀而致密。三者的均方根粗糙度分别为14.5nm、15.0nm和38.7nm,表明第一种方法,加入Fe3+后微细纤维之间会形成较多低聚物从而填平孔隙,从而得到较平整的表面。AFM图像的相位分析表明组装了愈创木酚低聚物的纤维表面具有更强的疏水性,在纤维模板的指导下,愈创木酚低聚物“边合成边组装”的方式能形成更小的纳米颗粒,能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与疏水性,因此这也是纤维表面疏水改性的一种潜在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碱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及影响因素,利用紫外光谱分析了在一定浓度的碱木素溶液中,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碱木素的沉积情况,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含木素的滤纸浆纤维表面不断有木素沉积,沉积速率是先快后慢,整个沉积过程约持续2小时,最终碱木素溶液的浓度下降了15.7%。其AFM结果表明,沉积碱木素后的纤维表面出现颗粒状的木素分子,与空白纤维相比,其粗糙度也更小,这类似于木素模型物的自组装情况。测定了样品浆片的XPS,随着初始碱木素的浓度逐渐增大,纤维表面的O/C比逐渐减小;随着体系中碱木素浓度逐渐增大,纤维表面的初始动态接触角逐渐增大,进一步证明了纤维表面木素的含量随着初始碱木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疏水性增强。碱木素的沉积结果与木素模型物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性,例如纤维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变化、产物疏水性的增强,对木素的沉积机理探索有指导意义。

周涛,杨益琴,金永灿[10](2012)在《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制备生物乙醇的酶水解残渣进行氧化改性,氧化产物分别与Fe2+、Cu2+、Zn2+、Mn2+四种离子进行螯合反应制备微肥。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对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的氧化工艺条件:过氧化氢用量20%,温度70℃,pH值为11,时间60 min,此时残渣溶出率为32.5%,氧化产物对Fe2+、Cu2+、Zn2+、Mn2+四种金属离子的总螯合率分别为5.0%,4.5%,3.9%,4.0%。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氧化条件对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总螯合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pH值,过氧化氢用量,温度。

二、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反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Ni基氧化物水热合成及其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木质素概述
        1.1.1 木质素来源
        1.1.2 木质素结构
        1.1.3 木质素应用
        1.1.4 木质素解聚
    1.2 水滑石固体碱
        1.2.1 水滑石固体碱结构
        1.2.2 水滑石固体碱的制备
        1.2.3 水滑石固体碱的应用
    1.3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3.1 课题背景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实验原料和方法
    2.1 实验药品、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水滑石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2.3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2.4 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性能评价
        2.4.1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
        2.4.2 解聚转化率和液体产率的计算方法
    2.5 分析与表征方法
        2.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5.2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2.5.3 热重分析(TG-DTG)
        2.5.4 比表面积测定仪(BET)
        2.5.5 化学吸附仪器(CO2-TPD)
        2.5.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2.5.7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5.8 溶胶凝胶色谱(GPC)
        2.5.9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第三章 NiMgAl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NiMgAl-LDHs制备参数优化
        3.2.1 溶液pH的影响
        3.2.2 晶化时间的影响
        3.2.3 晶化温度的影响
        3.2.4 Ni含量的影响
    3.3 n(M~(2+))/n(M~(3+))的影响
        3.3.1 NiMgAl-LDHs晶相分析
        3.3.2 NiMgAl-LDHs官能团分析
        3.3.3 NiMgAl-LDHs微观形貌分析
    3.4 热稳定性分析
        3.4.1 TG-DTG分析
        3.4.2 热分解过程中晶相变化
        3.4.3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3.4.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3.4.5 元素分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磺酸钙催化解聚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木质素磺酸钙表征分析
    4.3 木质素磺酸钙催化解聚性能评价
        4.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2 解聚时间的影响
        4.3.3 m(Methanol)/m(H_2O)的影响
        4.3.4 m(Cat)/m(CLS)的影响
        4.3.5 金属组成的影响
        4.3.6 Ni含量的影响
    4.4 液相产物组成分布规律
        4.4.1 金属组成的影响
        4.4.2 Ni含量的影响
    4.5 固相产物分析
        4.5.1 固相产物形貌和分子量分析
        4.5.2 固相产物官能团分析
    4.6 气相产物分析
    4.7 NiMgAlO_x的循环解聚
        4.7.1 NiMgAlO_x催化前后CO_2-TPD变化分析
        4.7.2 NiMgAlO_x循环催化产物分布
        4.7.3 NiMgAlO_x反应前后XPS分析
    4.8 可能解聚反应路径探讨
    4.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木质素高效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质素概述
    1.2 木质素结构
        1.2.1 木质素单体
        1.2.2 木质素官能团
        1.2.3 木质素连接键
    1.3 木质素的分离
        1.3.1 经典的木质素分离方法
        1.3.2 新兴的木质素分离方法
    1.4 木质素应用研究现状
        1.4.1 木质素的热解
        1.4.2 木质素的酸水解
        1.4.3 木质素的碱水解
        1.4.4 木质素的氧化解聚
        1.4.5 木质素的还原解聚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内容
第2章 超临界乙醇中愈创木酚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2.2.2 愈创木酚转化实验
        2.2.3 产品分析方法
        2.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使用前的三氧化钼
        2.3.2 愈创木酚转化产品分析
        2.3.3 反应条件的影响
        2.3.4 低级烷基酚生成高级烷基酚的路径
        2.3.5 愈创木酚转化为低级烷基酚的路径
        2.3.6 活性物种
        2.3.7 三氧化钼催化剂的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酶解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3.2.2 催化剂制备方法
        3.2.3 酶解木质素转化实验
        3.2.4 产品分析方法
        3.2.5 样品表征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酶解木质素样品
        3.3.2 酶解木质素的溶解度
        3.3.3 解聚产品分析
        3.3.4 反应条件的影响
        3.3.5 助剂修饰的三氧化钼
        3.3.6 催化剂表征
        3.3.7 模型化合物转化
    3.4 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碱木质素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4.2.2 碱木质素转化实验
        4.2.3 产品分析方法
        4.2.4 样品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质素原料比较
        4.3.2 碱木质素转化
        4.3.3 反应条件的影响
        4.3.4 反应残渣分析
        4.3.5 碱木质素转化过程
        4.3.6 硫酸铁的催化行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温和条件下木质素解聚制备烷基酚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药品
        5.2.2 溶解性测试
        5.2.3 木质素转化实验
        5.2.4 样品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木质素的溶解性
        5.3.2 木质素的转化
        5.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5.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5.3.5 木质素进料量的影响
        5.3.6 氯化锌浓度的影响
        5.3.7 模型化合物的转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醇-水体系下木质素(催化)氧解制备高价值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a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木质素的概述
        1.2.1 木质素的来源与结构
        1.2.2 木质素的理化特性
    1.3 木质素的液相解聚
        1.3.1 木质素液相解聚的研究进展
        1.3.2 木质素液相氧化解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文的研究目的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4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木质素在醇-水混合溶剂中(无催化)氧化解聚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2 实验流程及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2.3.2 木质素氧化解聚的产物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质素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催化氧化解聚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2 Ce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3.2.3 实验流程及方法
        3.2.4 测试方法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CeCoO_δ催化剂的氧化解聚性能研究
        3.3.2 其他Ce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对比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掺杂对CeCoO_δ催化剂催化木质素液相氧化解聚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2.2 金属掺杂的CeCoO_δ催化剂的制备
        4.2.3 实验流程及方法
        4.2.4 测试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La掺杂的CeCoO_δ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3.2 Cu掺杂的CeCoO_δ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3.3 Ni掺杂的CeCoO_δ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4)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质素的概述
        1.1.1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1.1.2 木质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1.2 木质素的改性应用研究
    1.3 木质素解聚制备单酚类化合物
        1.3.1 氧化解聚
        1.3.2 加氢还原解聚
        1.3.3 热裂解
        1.3.4 光催化解聚
        1.3.5 多步法解聚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技术
    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工艺流程
        2.3.1 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的工艺流程
        2.3.2 单酚类化合物的分离
    2.4 测试方法
        2.4.1 气质分析(GC-MS)
        2.4.2 硫酸法测定木质素的含量
        2.4.3 核磁氢谱分析(~1H-NMR)
        2.4.4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TOF-MS)
        2.4.5 元素分析
第三章 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
    3.1 前言
    3.2 不同溶剂对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的影响
    3.3 氧化降解对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的影响
        3.3.1 氢氧化钠的量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3.4 过氧化氢的量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3.5 氧化铜的量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4 氢解过程对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的影响
        3.4.1 氢解反应时间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4.2 氢解反应温度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4.3 甲酸的量对氢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4.4 Pd/C的量对木质素解聚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机理探讨
    4.1 前言
    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
    4.3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TOF-MS)
    4.4 核磁氢谱分析(~1H-NMR)
    4.5 元素分析
    4.6 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反应机理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质素特性及缓释机理
2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2.1 包膜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2 吸附及螯合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3 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3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应用评价
4 结论

(6)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
    1.1原料
    1.2主要设备
    1.3实验方法
        1.3.1亚铵法废液制备
        1.3.2废液的氧化氨解反应
        1.3.3总氮含量的测定
        1.3.4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1.3.5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测定
        1.3.6FT-IR分析
2结果与讨论
    2.1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2.2反应温度的影响
    2.3反应时间的影响
    2.4氨水用量的影响
    2.5改性效果评价
3结论

(7)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分子水凝胶及其用途
    1.2 化学交联水凝胶和物理交联水凝胶
    1.3 普通水凝胶和智能水凝胶
    1.4 宏观水凝胶和微凝胶
    1.5 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和天然高分子水凝胶
    1.6 含木质素的水凝胶
        1.6.1 木质素的结构与性质
        1.6.2 工业木质素的种类
        1.6.3 木质素磺酸盐
    1.7 含木质素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1.8 含木质素磺酸盐的水凝胶
    1.9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1.9.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9.2 选题依据
    1.10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木质素磺酸钠酸水解-盐析法纯化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部分
        2.3.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3.2 主要仪器
        2.3.3 实验步骤
        2.3.4 木质素磺酸钠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3.5 正交实验的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2.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制备
    3.1 绪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中的酚羟基、羧基、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3.2.4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制备工艺条件的选定
        3.2.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干燥
        3.2.6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吸水溶胀性
        3.2.7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干水凝胶的热重分析
        3.2.8 木质素磺酸钠和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3.2.9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超声分散
        3.2.10 超声分散后的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扫描电镜观测
        3.2.11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分散液的动态光散射检测
        3.2.12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分散液干燥后的水溶性实验
        3.2.13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 pH 值响应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中酚羟基、羧基、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3.3.2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制备参数的选定
        3.3.3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干燥
        3.3.4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吸水溶胀性
        3.3.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干水凝胶热重分析
        3.3.6 木质素磺酸钠和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3.3.7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超声分散
        3.3.8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微凝胶的扫描电镜观测
        3.3.9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分散液的动态光散射检测
        3.3.10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微凝胶分散液干燥物的水溶性实验
        3.3.11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 pH 值响应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制备
    4.1 绪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2.3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
        4.2.4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的水溶胀性
        4.2.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扫描电镜观测
        4.2.6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紫外光谱分析
        4.2.7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4.2.8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透射电镜
        4.2.9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 X-射线衍射(XRD)
        4.2.10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中银含量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
        4.3.2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的水溶胀性
        4.3.3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扫复合物描电镜观测
        4.3.4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紫外光谱分析
        4.3.5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4.3.6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透射电镜观测
        4.3.7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 X-射线衍射
        4.3.8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纳米银复合物中银含量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对阿魏酸哌嗪的缓释作用研究
    5.1 绪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2.3 阿魏酸哌嗪浓度标准曲线的制定
        5.2.4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包埋阿魏酸哌嗪
        5.2.5 阿魏酸哌嗪的缓释
        5.2.6 pH 值为 1.4 时阿魏酸哌嗪的缓释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阿魏酸哌嗪浓度标准曲线的制定
        5.3.2 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包埋阿魏酸哌嗪
        5.3.3 阿魏酸哌嗪的缓释
        5.3.4 pH 值为 1.4 时阿魏酸哌嗪的缓释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氧化及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玉米秸秆酶解残渣概述和研究近况
    2.2 螯合微肥的发展与研究
        2.2.1 微肥的概念及发展
        2.2.2 几种微量元素与微肥
        2.2.3 利用废弃物生产螯合微肥
    2.3 木质素的结构和性质
        2.3.1 木质素的结构
        2.3.2 木质素的分离
        2.3.3 木质素的改性
    2.4 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
        2.4.1 缓释氮肥
        2.4.2 木质素磷肥
        2.4.3 木质素微肥
        2.4.4 木质素复合肥
3 酶解残渣 H_2O_2氧化产物性能和其对金属离子螯合性能的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原料化学组成
        3.2.2 H_2O_2用量对氧化残渣溶出率、结构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3.2.3 初始 pH 对氧化残渣溶出率、结构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3.2.4 反应温度对氧化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3.2.5 反应时间对氧化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3.2.6 正交实验研究氧化的最佳条件
4 KMnO_4 氧化酶解残渣的氧化产物性能和其对金属离子螯合性能的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KMnO_4用量对氧化残渣溶出率、结构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对氧化残渣性能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4.2.3 初始 pH 对酶解残渣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对氧化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4.2.5 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最佳氧化条件
5 结论
    5.1 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 H2O2氧化
    5.2 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 KMnO4氧化
    5.3 两种氧化产物氧化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9)麦草碱木素的高温磺化改进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造纸工业概况
    1.2 木质素的存在及分离
    1.3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3.1 一般物理性质
        1.3.2 高分子物理性质
        1.3.3 波谱性质
    1.4 木质素的化学性质
        1.4.1 磺化反应
        1.4.2 氧化反应
        1.4.3 缩合反应
        1.4.4 接枝共聚
        1.4.5 其它反应
    1.5 碱木素的应用现状
        1.5.1 表面活性剂
        1.5.2 高分子材料
        1.5.3 农用化学产品
    1.6 木素的生物合成与木素模型物
    1.7 碱法制浆中木素的沉积现象
    1.8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1.8.1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8.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麦草碱木素高温磺化工艺的改进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碱木素的纯化
        2.3.2 碱木素的高温磺化
        2.3.3 木素磺酸盐的纯化
    2.4 分析方法
        2.4.1 红外光谱
        2.4.2 紫外光谱
        2.4.3 碱木素磺化反应最佳条件的优化
        2.4.4 表面张力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红外光谱
        2.5.2 紫外分光光度法实时监测磺化过程的可行性
        2.5.3 碱木素磺化反应最佳条件的优化
    2.6 表面张力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愈创木基木素模型物在纤维表面的自组装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器材
    3.3 实验方法
        3.3.1 愈创木酚低聚物的合成
        3.3.2 木素模型物在纤维表面的自组装
    3.4 分析方法
        3.4.1 红外光谱
        3.4.2 质谱
        3.4.3 原子力显微镜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红外光谱
        3.5.2 质谱
        3.5.3 原子力显微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器材
    4.3 实验方法
        4.3.1 碱木素的纯化
        4.3.2 碱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模拟动态沉积过程
        4.3.3 不同初始碱木素浓度下的沉积实验
    4.4 分析方法
        4.4.1 紫外光谱
        4.4.2 原子力显微镜
        4.4.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4.4.4 动态接触角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紫外光谱实时监测动态沉积过程
        4.5.2 AFM 分析
        4.5.3 XPS 分析
        4.5.4 动态接触角表征
    4.6 本章小结
结论
    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0)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酶解残渣过氧化氢的氧化反应
    1.3 酶解残渣氧化溶出率的测定
    1.4 酶解残渣氧化物螯合金属离子
    1.5 金属离子螯合率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化学组成
    2.2 过氧化氢用量对残渣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3 氧化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4 氧化反应pH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5 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溶出率和金属离子螯合率的影响
    2.6 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 结论

四、麦草碱木质素的过氧化氢氧化氨解 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反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Ni基氧化物水热合成及其催化解聚木质素磺酸钙性能研究[D]. 于加蒙. 东北石油大学, 2020
  • [2]木质素高效催化转化制备烷基酚的研究[D]. 崔凯. 天津大学, 2019(01)
  • [3]醇-水体系下木质素(催化)氧解制备高价值酚类化合物的研究[D]. 王瑾芝. 东南大学, 2019(06)
  • [4]过氧化氢氧化耦合Pd/C加氢解聚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D]. 赵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5]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J].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6]稻草亚铵法制浆废液常压过氧化氢氧化氨解改性研究[J]. 孙世荣,郭祎,岳金权. 纸和造纸, 2015(10)
  • [7]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 向育君. 湖南大学, 2013(01)
  • [8]玉米秸秆酶解残渣的氧化及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D]. 周涛.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9]麦草碱木素的高温磺化改进及木素在纤维表面的沉积机理探索[D]. 刘志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2)
  • [10]过氧化氢氧化玉米秸秆酶解残渣制备螯合微肥的研究[J]. 周涛,杨益琴,金永灿.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2(01)

标签:;  ;  ;  ;  ;  

双氧水氨解麦草碱木质素Ⅲ.过渡金属对氧化氨解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