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一、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禹衡,黄奕[1](2021)在《耦合与调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适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存在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布置错位和适用缺陷,亟需纠正。需要由网络安全战略规划进行前瞻性布局,重点构建网络安全审查机制、网络舆论监测机制、网络信息保密机制及网络技术标准机制。通过网络安全技术落实战略规划,坚持以网络安全为前提,通过技术提供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适用过程中,需要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指引实施网络安全技术,遏制技术的无序扩张,并依据技术使用过程中的经验,不断修正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在一体化策略下,坚持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整体协调适用,能够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在Web3.0时代保障网络空间的整体安全。

杨蕾[2](2021)在《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深入探析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和完善路径,能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为"数字中国""新基建"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基础性保障力量。首先详细梳理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法律政策、核心技术发展、园区建设、资本市场培育、人才培养等发展现状;其次阐述总结政策红利、新基建、网络安全合规需求等不断驱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改革;最后提出统筹网络安全产业战略蓝图、打造产业聚集园区、培植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培育核心技术体系、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等发展路径。

孙远运[3](2021)在《建立铁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文中指出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铁路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愈发激烈,加强铁路网络安全空间治理,建立治理新格局势在必行。文章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维度分析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现状,结合铁路实际,总结铁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为了构建铁路网络安全立体化综合防御、协同共治的新发展格局,从多维度统筹考虑,研究提出铁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在政治引领制度落地、产业促进服务支撑、以人为本重点防护和创新技术融合发展等4个层面的改进路径。

陈禹衡[4](2021)在《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理论阐述、实践展开与路径整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中,网络安全战略规划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存在理论阐述混乱、实际适用错位以及路径整合冲突的问题。梳理历史经验可以发现,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理论阐述应该依托规范依据进行生成,并参考域外的相关经验。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在实践过程中,由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统筹,以保障安全作为实施的核心理念,并满足促进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法治化路径和社会化路径的冲突,应该两者齐头并进,在法治化路径上构建网络安全的规范体系,而在社会化路径中强调网络安全技术标准与网络安全技术等级保护制度的建设。

吴巍[5](2021)在《6G网络覆盖扩展的安全防护问题思考》文中认为6G网络将跨陆、海、空、天多层级建设,面向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服务,对其网络安全防护架构设计、网络安全运行以及端到端信息安全传输等技术的突破带来了许多挑战。首先分析了星地融合网络主要面临来自无线信道、用户终端、网络节点及应用系统等4个方面的安全威胁,然后提出了内生安全技术与传统安全技术融合的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防护总体思路,最后从网络内生安全技术、传输链路安全技术、接入/组网认证与可信保持技术、网间/域间安全隔离与可信交换技术、密码管理与按需服务技术、网络安全威胁预警与安全管理技术等6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李阳[6](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李健[7](2021)在《某实验室工控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冶金、石油等行业,它由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组件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的网络系统共同构成,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一旦遭受攻击,容易造成国家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逐步融合,工业控制系统内部通信网络逐渐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工控系统原有的软硬件封闭,容易遭受更多的攻击,因此工业控制系统所受到的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研究变得十分迫切,需要以此来确保工控系统的安全运行。入侵检测技术是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中最重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之一,它能有效检测出已知攻击,提高工业控制系统识别攻击和预警的能力。然而,由于工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和设备资源的有限性,现有的工控系统入侵检测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检测效率低、无法快速有效识别未知攻击等。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入侵检测方法来提高工控系统的入侵检测率、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特性,针对基于网络流量的入侵检测展开了研究,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二分类算法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能够实现工控网络数据降维。根据工控网络数据多源性、复杂性和高维性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数据降维的特征选择方法。该方法将多种二分类算法相结合,通过包裹式特征过滤,得到新的并且包含主要特征的特征子集。2)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后,新的数据集训练基于AdamW优化的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首先,选择特征子集,用于入侵检测模型的训练,经训练得到优化后的入侵检测模型,并保存参数设置;然后采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入侵检测特性的数据集KDD CUP 99,来验证所设计的入侵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damW优化的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比传统入侵检测模型在检测准确率方面有所提升,在漏报率和误报率方面显着下降,同时对降维数据和原始降维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实验表明,降维后试验在检测正确率方面提升,提高了0.91%,误报率降低了36.93%,漏报率降低了27.74%,总体来看,降维后的数据能有效地改善模型的性能。同时又比较了Adam与AdamW之间的泛化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damW泛化性比改进前的Adam更加优秀。3)对工业控制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可视化设计与实现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结合系统结构图和功能图对系统的功能点逐一介绍分析。

肖蓉,崔晓晖[8](2021)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文中指出随着新兴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围绕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如何培养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分析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教学目标、教育资源、学科特点、行业特色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途径。

陈凌若[9](2021)在《基于网络安全服务的JXIS测评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武旭[10](2021)在《5G时代F集团公司网络安全管理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

二、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耦合与调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配合困境
    (一)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布置顺序亟需厘清
    (二)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适用缺陷有赖补正
二、厘清网络安全战略规划与技术路径的布置思路
    (一)战略规划的布局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二)技术路径辅助战略规划的落实
三、网络安全战略规划与技术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完善
    (一)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对技术路径施行的指引
    (二)网络安全技术使用经验帮助战略规划修正
    (三)一体化策略下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整体协调
四、结语

(2)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网络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1.1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规模增长迅速
    1.2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动
    1.3 我国网络安全企业发展呈现高度集聚态势
2 国家网络安全产业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2.1 网络安全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法律政策体系
        2.1.1 网络安全产业的国家战略依据
        2.1.2 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法律依据
        2.1.3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政策依据
    2.2 多层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受到高度重视
    2.3 网络安全产业潜力巨大,资本市场积极关注
3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3.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激活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动能
    3.2 新基建发展驱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变革
    3.3 网络安全合规需求增强市场成长空间
    3.4 自主可控为网络安全产业带来新机遇
4 激发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主要路径
    4.1 统筹布局,加快形成产业格局
    4.2 产业集聚,打造网络安全“名园”
    4.3 龙头引领,培植网络安全“名企”
    4.4 两翼齐飞,培育网络安全“名品”
    4.5 培育生态,构建网络安全产业服务体系

(4)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理论阐述、实践展开与路径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适用困境
    (一)战略规划理论阐述混乱
    (二)战略规划实际适用错位
    (三)战略规划路径整合冲突
二、理论阐述: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内涵的整合分析
    (一)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历史演进
    (二)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域外参照
        1.美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
        2.日本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
        3.英国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
        4.欧盟的网络安全战略规划
    (三)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规范依据
    (四)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生成逻辑
三、以安全为前提: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实践展开
    (一)顶层设计: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协调战略规划
    (二)保障安全: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实施的核心理念
    (三)促进发展:当下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现实需求
四、路径整合:法治化路径和社会化路径的双重展开
    (一)法治化路径:落实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法律基础
    (二)社会化路径:整合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配套技术
五、结 语

(5)6G网络覆盖扩展的安全防护问题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星地融合网络的安全威胁分析
    1.1 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防护面临的技术挑战
    1.2 星地融合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1.2.1 无线信道面临的安全威胁
        1.2.2 用户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
        1.2.3 网络中卫星/地面节点面临的安全威胁
        1.2.4 应用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1.3 星地融合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
        1.3.1 已知的确定性安全威胁
        1.3.2 未知的不确定性安全威胁
2 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防护的总体思考
    2.1 引入网络内生安全主动防御的技术理念
    2.2 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想
3 星地融合网络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建议
    3.1 网络内生安全技术
    3.2 传输链路安全技术
    3.3 接入/组网认证与可信保持技术
    3.4 网间/域间安全隔离与可信交换技术
    3.5 密码管理与按需服务技术
    3.6 网络安全威胁预警与安全管理技术
4 结论

(6)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某实验室工控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研究
        1.2.2 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2.1 工控系统简介
        2.1.1 工控系统体系
        2.1.2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2.2 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技术
        2.2.1 入侵检测基本概念
        2.2.2 入侵检测技术类型
        2.2.3 入侵检测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处理
    3.1 数据集的选择
    3.2 数据预处理
    3.3 特征选择
        3.3.1 特征选择概述
        3.3.2 多种二分类算法相结合进行特征筛选
        3.3.3 筛选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damW优化的神经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4.1 传统神经网络性能影响因素
    4.2 AdamW算法概述
        4.2.1 AdamW算法优势
        4.2.2 AdamW算法结构
    4.3 入侵检测算法设计
    4.4 实验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可视化系统
    5.1 系统构成
    5.2 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8)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从网络安全到网络空间安全
2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不足
    2.2 课程体系建设没有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2.3 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2.4 实践课时不足
    2.5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结合度不高
3 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确立网络安全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目标
    3.2 引入最新特色行业核心技术
    3.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4 人才梯队培养形成学科专业特色
    3.5 注重产学研中的行业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4 结语

四、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耦合与调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战略规划和技术路径的适用[J]. 陈禹衡,黄奕.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1(06)
  • [2]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J]. 杨蕾.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1(12)
  • [3]建立铁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J]. 孙远运.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1(11)
  • [4]网络安全战略规划的理论阐述、实践展开与路径整合[J]. 陈禹衡.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6G网络覆盖扩展的安全防护问题思考[J]. 吴巍.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1(06)
  • [6]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7]某实验室工控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 李健. 福建工程学院, 2021(02)
  • [8]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肖蓉,崔晓晖. 软件导刊, 2021(07)
  • [9]基于网络安全服务的JXIS测评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 陈凌若.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10]5G时代F集团公司网络安全管理方案设计与实现[D]. 武旭.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