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开发及其应用

主题开发及其应用

一、Them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1](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指出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李敏[2](2021)在《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谋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在其指导下的各版本教科书也相应投入使用。鉴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科书)使用地区广泛、使用人数较多,为确保其使用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内容。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借鉴当前一致性研究使用较为广泛的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分析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期为一线化学教师教学以及教科书、课程标准的使用与修订提供相关建议。本文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简述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选题背景、方法、目的以及思路,对国内外教科书评价以及一致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阐述核心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质性分析的角度,研究新教科书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三个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程度。第四部分从量化研究的角度,借鉴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得出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进行差异分析。第五部分从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教学方面提出建议。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反思且提出展望。研究结果表明: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具有一致性。在质性分析方面,新教科书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三个方面很好地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诠释出来。在量化研究方面,从整体分析角度而言,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具有一致性。从单一的维度而言,在认知水平维度,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两者一致;但是在内容主题维度两者之间有差异,新教科书重视“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新课程标准强调“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在重点分布维度一致性有差异,在认知水平维度中都集中在“理解(B)”水平维度,在内容主题中新教科书强调“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新课程标准重视“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发挥课程标准指引作用、教科书落实课标的理念、教科书编写时继续优化、平衡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科书栏目的导航作用。

赵杨影[3](2021)在《高中化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标一致性比较研究 ——以三版新教科书必修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检验课程改革质量以及教育要素吻合程度的需要推动了一致性研究工具的开发,出现了如韦伯模式、SEC模式以及Achieve模式等多种工具,为一致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自开展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至今,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性文件,明确了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等环节的上层统领性指导作用。在化学学科领域,《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实施为发挥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基础。鉴于课后习题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价值,其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关乎课程改革成效,因此,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对国外一致性分析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并对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展开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促进新课标背景下的本土化一致性研究发展,而且有利于完善课程标准,增强其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后习题编制,提高教师课程标准意识,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中间桥梁作用,使教学实践回归到落实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中来。首先,本研究在对国内外 致性研究领域既有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选择以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课后习题以及高中化学新课标为研究对象,以韦伯模式为研究工具,从知识种类、深度、广度和分布平衡性比较一致性,制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明确核心概念及内在理论基础,以清晰研究界限,明确研究指向。其次,鉴于高中化学新课标已在以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并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因此据此对韦伯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通过细化学业要求构建一致性编码分析框架,以学业质量标准的四级水平作为判定知识深度的依据,分别对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课后习题进行文本编码,并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借助图表等形式使数据可视化、直观化。再次,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通过对比三版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标在四个维度上的一致性指标数值与韦伯模式一致性可接受水平标准数值的相对大小,判断两者的一致性水平;另一方面,对每个维度上不同版本和不同主题间的一致性指标数值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差异和主题间差异。最后,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标一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习题编写层面、课程标准层面以及教师教学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并总结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整个过程和内容进行反思,提出研究展望。研究发现,除在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上,鲁科版和苏教版课后习题在部分主题上与新课标的一致性较弱以外,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三个维度上,三版教科书课后习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均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其中,人教版教科书课后习题的设置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在四个维度五个主题上均表现出色,而鲁科版和苏教版教科书在部分主题上与新课标的一致性虽有提升的空间,但与人教版相差不大。这也基本可以说明新课标对新一轮三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课后习题的编写起到了有力的指导作用,保证了两者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上的一致性。

张萌[4](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比研究》文中提出自恢复高考三十多年以来,高考改革的脚步一直未停歇。我国于2014年出台相关方案宣布新高考的实行,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地区于2020年完成了第一次新高考;另外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于2018年秋季实施,根据此标准编制的高考试卷为2019和2020年实行新高考政策的试卷。本文就是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于2019-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省市八套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做出对比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国内外关于一致性研究的现状,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首先介绍高考物理试卷、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相关概念。然后介绍了韦伯模式、SEC一致性分析模式、成功分析模式三种一致性分析模式,详细说明各种模式的特点、功能。最后总结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第三部分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对象以及文章的整个研究流程。第四部分基于SEC模式构建一致性分析框架。首先讲述本文所确定的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制定出二维分类统计表和二维分类比率表。然后对新课程标准和四省市八套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编码,展示了具体编码原则。第五部分根据第四部分数据做出图表,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展开分析。从纵向维度看,新高考的试卷一致性系数有三个地区都相较于上一年下降。对于遗漏的内容主题的考查,新高考的试卷相对于上一年并没有改进。新高考的试卷在认知水平维度过度重视理解和应用;从横向维度看,2019年高考物理试卷一致性系数较高的是海南省试卷,新高考试卷一致性系数比较高的是北京市试卷;从整体上看八套试卷与新课程标准并不具有显着的一致性。最后根据分析对于高考物理试卷和教师、教研人员提供建议。第六部分是针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最后笔者对本文研究作出反思。

徐秋实[5](2020)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文中提出围绕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依托“课程标准”开发而来的新版物理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认识新教材、学习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本文采取文献法、比较法、以及归纳法。通过比较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结构与内容选择的异同,分析并归纳新版如何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新版教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关于2017版与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对比。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评价体系、教材编写建议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把控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对比方向和整体差异。第三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形式对比。通过对教材的编排结构、栏目设置、插图类型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四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内容组织对比。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选择、探究过程、教材实验设计、习题编写设计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五章是针对对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并概括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同时给出教材使用的建议并提供根据新版教材开发而来的教学设计。

徐娜[6](2020)在《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鲁科版必修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中化学教科书呈现“一标多本”的发展现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各具特色的教科书纷纷出版。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教科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应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鲁科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为样本,用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期为教科书评价及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本研究共由七大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一、简单介绍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选题缘由、方法、目的及思路。二、对国内教科书研究以及国内外教科书一致性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当前教科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教科书一致性研究现状。三、阐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四、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对鲁科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进行文本分析。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三个方面挖掘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体现情况,探究基于课程标准编制的鲁科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的修订现状。五、利用SEC一致性研究范式,从量化研究的角度对鲁科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展开分析。分析过程如下:首先,确定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一致性研究的二维矩阵及其编码原则;其次,依据编码原则对课程标准及教科书进行编码,并进行数据统计;最后,根据编码结果,利用公式计算一致性系数P,并与临界值参考值P0作比较,基于曲面图和柱形图展开具体分析。六、对山东省某市的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对鲁科版2019年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认识及使用情况,分析一线教师对二者一致性的看法。七、对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鲁科版2019年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课程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水平较高。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以及内容呈现三个方面很好的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编写理念与建议。通过SEC一致性研究范式分析得出,二者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冯静静[8](2020)在《2017-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运动中,许多国家都将课程标准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不断修订与完善其内容,从而建立起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推动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我国也不例外,在2003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导了我国十余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再次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与完善,并制定出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它对原有教学内容做出了调整和更新,并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依据,研究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只有当标准化测试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时,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正向作用;只有当标准化测试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时,才能使教学向着课程标准与国家所起期望的方向发展;只有当标准化测试与课程标准相一致时,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教学。近年来,研究高考化学试题与2003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间吻合程度的文献均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关系。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已有两年之久,为了启迪当下的教学与高考,并引起一线教师与高考命题者对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视,本文采用SEC分析工具,研究了2017年至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与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间的一致性及一致性趋势,以及同课程标准相比,三份试卷在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上的偏差。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对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与试卷进行编码,分别创建二维矩阵统计表,并将其转换成二维矩阵比率表。接下来将二维矩阵比率表中的数据带入一致性系数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出一致性系数值。最后分别从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两个维度上,通过图表对试卷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给出当下的教学建议与命题建议。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至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与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间不具备显着的一致性关系,在内容主题维度和认知水平维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一致性系数呈上升趋势。在内容主题维度上,同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比,三份试卷均加大了对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的考查力度,减弱了对主题“物质的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的考查力度。其中,三份试卷对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考查,占比率均为0。在认知水平维度上,同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比,三份试卷均明显加大了理解与应用这两个认知水平的考查力度,均减弱了对认识和知道这两个认知水平的考查力度,对认识认知水平的考查力度减弱最为明显,对于知道认知水平的考查力度偏差较小。

刘建平[9](2020)在《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开放科学环境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的驱动下,科学数据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在FAIR原则和关联数据技术的影响下,更多的科学数据以富含语义的形式进入网络传播。然而,我们对科学数据用户如何做出某条科学数据相关与否的判断过程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以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行为及其认知机理为研究切入点,理解和建模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过程,以期丰富和拓展信息科学领域相关性研究,同时为科学数据专属的搜索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相关性是信息科学的基础概念之一,理解用户对特定类型信息对象做出相关性判断的过程、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效果,始终是信息科学特别是信息检索学者们的关注点。学者们先后研究了科技论文、文本文档、网页、多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类型的相关性,大数据以及科学数据的相关性是最近的关注,并且因其区别于其他信息类型的认知和技术特点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本论文尝试以实证的方式构建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通过对用户相关性判断过程的描述、核心认知过程量化验证和模型的算法化设计,进而为科学数据搜索与推荐提供理论基础。为此,本研究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导向的相关性判断假设性概念模型和相应的研究目标。并基于此,顺次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实证研究:1)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描述性概念模型研究;2)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实证性量化模型研究;3)多标准相关性排序(Multi-Criteria Relevance Ranking,MCRR)算法及其应用框架设计。本研究共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论文通过静态要素识别验证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描述性概念模型。模型中识别了24个科学数据信息元(Scientific Data Information Elements,SDIEs)、3类决策规则、12个一级相关性标准、4类相关性标准维度。基于此,论文提出了TAQA-U(Topicality,Availibility,Quality,Authority and Usefulness)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标准结构,为用户导向的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实践提供了“静态”指导原则。其次,基于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量化方法,实证验证了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交互过程中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使用结构模型,即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实证性量化模型。论文验证了主题相关性标准在用户相关性判断中的先决条件作用,验证了可用性、质量和权威性的中介作用,验证了有用性作为科学数据用户判断数据对象的结果变量。同时,研究实证验证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的个性化认知模式主要体现在相关性标准动态组合使用的差异上。最后,基于描述性概念模型和实证性量化模型研究发现与结果,研究设计了多标准相关性排序(MCRR)算法及其应用框架。该算法综合考虑了用户多标准相关性判断的认知本质:1)综合计算多标准得分,而非主题词匹配模式下的单一维度相关性;2)引入优先级算子计算不同标准(集)之间的等级关系。同时,研究提出了认知导向的科学数据检索与推荐框架以支撑个性化科学数据检索与推荐实践。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与发现,论文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创新体现在:1)论文从三个水平(描述性概念模型/实证性量化模型/算法化表达)创新地提出并验证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同时,将用户相关性判断研究对象拓展到科学数据及其用户,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用户相关性研究进程。2)探索了从描述性概念模型到量化模型到算法表达的连续性用户相关性判断研究路径;3)提出了认知导向的科学数据检索与推荐框架,为智能、个性化科学数据检索与推荐提供了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将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认知导向的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研究。在理论上,扩大研究情境(如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的关联搜索)和用户类型(如专门针对科学数据领域专家),完善和发展已有理论模型;在实践上,以个性化科学数据检索与推荐为切入点,开发认知导向的科学数据查询与推荐系统,提升科学数据的复用率和价值,支撑开放科学背景下的科研创新。

唐庆[10](2020)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认为基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验证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必修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在对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拟将解决以下四个主要问题:(1)分析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否具有波特一致性。(2)分析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认知维度上是否具有显着的一致性。(3)分析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上是否具有显着的一致性。(4)分析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重点分布上是否具有显着的一致性。为此,采取以下研究步骤,拟将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一致性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考量,寻觅一致性分析中最恰当的研究方法;其次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主题确定内容主题维度;再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确定认知水平维度;然后将课程标准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分别进行编码;最后对编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以上研究步骤展开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果:(1)波特一致性系数。经计算发现,高中化学新教科书第一册和第二册与课程标准的波特一致性系数具有显着的一致性。(2)内容主题的比较。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主题1、主题2以及主题4包含的知识点所占的比率差值皆小于0.05,主题3和主题5包含的知识点所占的比率差值存在些许差异,但从整体分析可发现,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认知水平的比较。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掌握和应用水平包含的知识点所占比率差值皆小于0.05,在知道、理解水平包含知识点所占的比率差值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重点分布。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化学课程标准的重点分布在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以及中心分布上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化学课程标准在波特一致性范式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化学课程标准在各个认知主题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的重点分布上有同有异。

二、Them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m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创新点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河流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2.1 地下水资源量
        2.2.2 地下水开采量
        2.2.3 地下水供水量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3.1.1 大数据技术
        3.1.2 5S集成技术
        3.1.3 可视化技术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3.2.1 空间数据处理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3.2.3 数字水网提取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3.3.1 拓扑元素概化
        3.3.2 拓扑关系描述
        3.3.3 拓扑关系存储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3.4.1 业务主题划分
        3.4.2 业务流程概化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3.5.1 业务集成环境
        3.5.2 三网集成合一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4.1.1 多源数据融合
        4.1.2 模型方法融合
        4.1.3 业务过程融合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4.2.1 主题服务模式
        4.2.2 主题服务特点
        4.2.3 业务应用过程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5.1.1 业务应用系统
        5.1.2 多源数据来源
        5.1.3 应用分析方法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变化
        5.4.2 人为因素变化
        5.4.3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主题化指标库
        6.1.2 评价指标优选
        6.1.3 评价等级划分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6.2.1 评价方法选取
        6.2.2 方法的组件化
        6.2.3 方法组件调用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6.3.1 指标数据来源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7.1.1 考核基本原理
        7.1.2 指标计算方法
        7.1.3 水位考核评分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7.2.1 监测数据处理
        7.2.2 水位指标确定
        7.2.3 地下水位考核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7.3.1 数据管理服务
        7.3.2 基础信息服务
        7.3.3 考核管理服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谋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
        1.1.2 新教科书投入使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课程标准
        2.1.2 化学课程标准
        2.1.3 教科书
        2.1.4 化学教科书
        2.1.5 一致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2 SEC一致性模式
        2.2.3 教科书评价原则
3 质性分析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3.1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选择方面的一致性
        3.1.1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思想方面的一致性
        3.1.2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方面的一致性
    3.2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组织方面的一致性
    3.3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呈现方面的一致性
    3.4 研究小结
4 量化研究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4.1 确定研究的二维矩阵
        4.1.1 确定内容主题维度
        4.1.2 确定认知水平维度
        4.1.3 确定“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
    4.2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数据编码统计
        4.2.1 新课程标准编码和数据统计
        4.2.2 新教科书编码和数据统计
    4.3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数据编码分析
        4.3.1 波特一致性系数P和置信区间的计算
        4.3.2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4.3.3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4.3.4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4.3.5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重点分布维度的一致性分析
    4.4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差异分析
        4.4.1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分析模式方面局限分析
        4.4.2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方面差异分析
        4.4.3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方面差异分析
        4.4.4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在重点分布方面差异分析
    4.5 研究小结
5 新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使用与修订建议
    5.1 课程标准层面
        5.1.1 课程标准的具体细致化
        5.1.2 发挥课程标准指引作用
    5.2 教科书层面
        5.2.1 教科书落实课标的理念
        5.2.2 教科书编写时继续优化
    5.3 教师教学层面
        5.3.1 平衡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
        5.3.2 教师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3.3 教科书栏目的导航作用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分析模式的单一
        6.2.2 研究对象的单一
        6.2.3 编码者主观意愿
    6.3 研究展望
        6.3.1 扩大研究范围
        6.3.2 增加研究模式
        6.3.3 加入动态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编码
    附录Ⅱ 新教科书的具体编码
致谢

(3)高中化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标一致性比较研究 ——以三版新教科书必修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政策性要求
        1.1.2 教学实施的实践性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教科书
        2.1.2 课后习题
        2.1.3 课程标准
        2.1.4 一致性
    2.2 理论基础
        2.2.1 一致性分析理论
        2.2.2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 一致性比较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韦伯模式课程内容目标体系
        3.2.2 韦伯模式分析维度与—致性可接受水平
    3.3 研究编码
        3.3.1 编码框架构建
        3.3.2 课后习题编码
        3.3.3 习题编码结果
4 一致性比较的数据分析
    4.1 知识种类一致性比较分析
    4.2 知识深度一致性比较分析
    4.3 知识广度一致性比较分析
    4.4 知识分布平衡性比较分析
    4.5 研究小结
5 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
    5.1 习题编写层面
    5.2 课程标准层面
    5.3 教师教学层面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6.2.1 研究创新
        6.2.2 研究不足
        6.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1.2 高考改革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一致性分析研究现状
        1.3.2 国内一致性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考物理试卷
        2.1.2 新课程标准
        2.1.3 一致性
    2.2 一致性分析模式
        2.2.1 韦伯模式
        2.2.2 SEC模式
        2.2.3 成功分析模式
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统计分析法
        3.1.3 个案研究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流程
4 一致性分析框架构建
    4.1 内容主题的确定
    4.2 认知水平的确定
    4.3 二维矩阵的构建
    4.4 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编码
        4.4.1 编码原则
        4.4.2 编码结果统计
    4.5 高考物理试卷的编码
        4.5.1 编码原则
        4.5.2 编码结果统计
5 数据分析及建议
    5.1 纵向分析
        5.1.1 2019-2020 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1.2 2019-2020 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1.3 2019-2020 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1.4 2019-2020 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2 横向分析
        5.2.1 2019 年四省市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2.2 2020 年四省市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5.3 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教材变迁
        1.3.2 国外比较研究
        1.3.3 国内教材变迁
        1.3.4 国内比较研究
        1.3.5 已有研究的不足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2 2017 版与2003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2.1 课程性质与理念的对比
    2.2 课程目标的对比
    2.3 课程结构的对比
    2.4 电学部分二级主题的对比
    2.5 学习评价体系的对比
    2.6 教材编写建议的对比
3 教材编排形式的对比研究
    3.1 教材结构编排的对比
    3.2 栏目设置的对比
    3.3 插图类型的对比
4 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的对比研究
    4.1 知识点选择的对比
    4.2 探究过程的对比
        4.2.1 探究设计对比
        4.2.2 问题导入的研究
    4.3 教材实验设计的对比
        4.3.1 实验呈现形式的对比
        4.3.2 实验课的设计对比
    4.4 课后练习设计的思考与对比
        4.4.1 新旧版本习题的区别
        4.4.2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版习题设计
5 总结与使用建议
    5.1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
        5.1.1 新旧版本课标的对比结果
        5.1.2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结果
    5.2 教材的编写特点
        5.2.1 突出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5.2.2 优化教科书结构,兼顾差异
        5.2.3 联系实际,突出STSE思想
        5.2.4 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我国科技发展
        5.2.5 升核心素养,全面设计练习题
    5.3 新版教材使用与教学设计
        5.3.1 新版教材使用建议
        5.3.2 基于新教材开发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鲁科版必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教科书研究现状
        2.1.1 教科书研究总体趋势
        2.1.2 教科书研究的热点分析
    2.2 国内外教科书一致性研究现状
        2.2.1 国外教科书一致性研究现状
        2.2.2 国内教科书一致性研究现状
    2.3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
    3.1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3.2 一致性研究范式——SEC模式
    3.3 教科书评价的原则
第4章 教科书对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4.1 教科书内容选择对课程标准的体现
    4.2 教科书内容组织对课程标准的体现
    4.3 教科书内容呈现对课程标准的体现
第5章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过程与设计
    5.1 确定二维矩阵
    5.2 数据统计
        5.2.1 《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编码与统计
        5.2.2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的编码与统计
    5.3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波特一致性分析
        5.3.1 波特一致性分析
        5.3.2 基于曲面图分析
        5.3.3 基于柱形图分析
第6章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间一致性的访谈研究
    6.1 访谈目的
    6.2 访谈对象
    6.3 访谈提纲的编制及实施
    6.4 访谈结果的处理及分析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具体编码
    附录2 三位编码者独立编码数据
    附录3 一致性研究范式具体编码
    附录4 教师访谈记录
致谢

(8)2017-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
        1.3.1 高考
        1.3.2 化学课程标准
        1.3.3 一致性
    1.4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总体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试卷的选取
        2.1.2 课程标准的选取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2.4 研究目的
    2.5 研究意义
    2.6 研究亮点
第三章 课程标准与试卷的分类编码及一致性系数计算
    3.1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
        3.1.1 内容主题
        3.1.2 认知水平
    3.2 构建内容主题与认识水平的二维矩阵
        3.2.1 案例展示内容主题与认识水平的分析过程
        3.2.2 构建内容主题与认识水平的二维矩阵
    3.3 高考试卷的分析与编码
        3.3.1 试卷的案例分析与编码展示
        3.3.2 试卷的分值统计与矩阵的建立
    3.4 二维矩阵比率表的建立
    3.5 一致性系数计算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19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4.1.1 19 年全国 Ⅱ 卷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1.2 课程标准与 19 年全国 Ⅱ 卷在认知水平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2 18 年全国 Ⅱ 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4.2.1 18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2.2 18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3 17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4.3.1 17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3.2 17年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上的对比分析
    4.4 试卷与课程标准的整体对比分析
        4.4.1 试卷与课程标准在内容主题维度上的整体对比分析
        4.4.2 试卷与课程标准在认知水平维度上的整体对比分析
    4.5 一致性系数分析
        4.5.1 一致性系数趋势分析
        4.5.2 一致性系数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研究结论
第六章 建议与启示
    6.1 建议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9)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用户相关性研究综述
    2.1 信息科学中的相关性
        2.1.1 相关性理论
        2.1.2 相关性研究视角
        2.1.3 相关性概念
    2.2 用户相关性判断
        2.2.1 相关性判断的驱动力——信息需求
        2.2.2 相关性判断发生的情境——信息交互过程
        2.2.3 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
    2.3 用户相关性标准
        2.3.1 相关性标准的定义与功能
        2.3.2 用户相关性标准识别研究
        2.3.3 相关性标准使用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学数据及其查询与检索研究
    3.1 科学数据的重要性分析
        3.1.1 社会信息中的科学数据
        3.1.2 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数据
    3.2 数据以及科学数据概念与特征
        3.2.1 数据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3.2.2 科学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3.3 科学数据认知与期望
    3.4 科学数据发现与检索
        3.4.1 系统导向的科学数据检索实践
        3.4.2 用户导向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探索
        3.4.3 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面临的问题
    3.5 科学数据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必要性与意义
        3.5.1 科学数据相关性判断研究的必要性
        3.5.2 科学数据相关性判断研究的意义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设计
    4.1 概念假设模型
        4.1.1 概述
        4.1.2 理论依据
        4.1.3 认识导向的相关性判断假设性概念模型
    4.2 研究目的、目标与科学问题
    4.3 研究设计
        4.3.1 研究方法论
        4.3.2 技术路线
        4.3.3 研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描述性概念模型研究
    5.1 概述
    5.2 研究设计
        5.2.1 概念模型与科学问题
        5.2.2 研究过程
    5.3 被试遴选
    5.4 数据收集
        5.4.1 检索前访谈
        5.4.2 相关性判断行为测量与数据采集
        5.4.3 检索后访谈—情境再入式半结构化访谈
    5.5 数据处理与分析
        5.5.1 编码与内容分析
        5.5.2 眼动数据处理
    5.6 研究结果与分析
        5.6.1 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识别
        5.6.2 科学数据信息元(SDIEs)及其与标准之间的关系
        5.6.3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有用性
        5.6.4 相关性判断的认知加工特征分析
        5.6.5 决策规则识别
        5.6.6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描述性概念模型总结
    5.7 研究发现与结论
        5.7.1 科学数据相关性判断的认知整合/透镜过程
        5.7.2 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结构TAQA-U及其价值
        5.7.3 科学数据相关性标准特征分析
        5.7.4 科学数据相关性判断的多标准决策认知本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实证性量化模型研究
    6.1 概述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问题
        6.2.2 研究过程
    6.3 第一阶段:描述性验证
        6.3.1 被试遴选
        6.3.2 数据收集
        6.3.3 数据分析
        6.3.4 研究结果
    6.4 第二阶段:实证性量化研究
        6.4.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6.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6.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6.5 研究发现与结论
        6.5.1 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标准使用特征分析
        6.5.2 基于相关性标准结构的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式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多标准相关性排序(MCRR)算法及其应用框架设计
    7.1 概述
    7.2 MCRR多标准相关性排序算法
        7.2.1 算法需求
        7.2.2 算法设计
        7.2.3 MCRR算法流程
        7.2.4 算法功能与价值
    7.3 应用框架设计
        7.3.1 用户导向的科学数据查询与检索模型
        7.3.2 基于MCRR算法的科学数据查询与推荐系统框架
        7.3.3 框架特色介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提出并验证了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
        8.1.2 探索了多标准相关性性排序算法及其应用框架
    8.2 创新性分析
        8.2.1 理论创新
        8.2.2 研究方法创新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
        8.3.1 研究不足
        8.3.2 未来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作者简历

(10)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辨析
        1.1.1 教科书
        1.1.2 课程标准
        1.1.3 一致性
    1.2 国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教科书评价研究
        1.2.2 国外课程标准研究
        1.2.3 国外一致性研究
        1.2.4 一致性分析工具
    1.3 国内相关研究
        1.3.1 不同种类化学教科书之间的比较研究
        1.3.2 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之间的比较分析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4 研究的总体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过程与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编码分析结果
    4.2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的编码分析结果
    4.3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和课标的波特一致性分析
    4.4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和标准)的分项对比分析
        4.4.1 内容主题维度的比较分析
        4.4.2 认知水平维度的比较分析
        4.4.3 内容主题与认知水平重点分布分析
5 讨论
    5.1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波特一致性的有效性
    5.2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在内容主题的差异分析
    5.3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在认知水平的差异分析
    5.4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在重点分布的差异分析
    5.5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一致性研究的问题和思考
    5.6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四、Theme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谋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为例[D]. 李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化学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标一致性比较研究 ——以三版新教科书必修部分为例[D]. 赵杨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新高考背景下高考物理试卷与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对比研究[D]. 张萌.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D]. 徐秋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6]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2019年鲁科版必修课程为例[D]. 徐娜. 青岛大学, 2020(01)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2017-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Ⅱ卷与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研究[D]. 冯静静. 延安大学, 2020(12)
  • [9]科学数据用户相关性判断模型研究[D]. 刘建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10]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唐庆.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主题开发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