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一、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韩敏敏[1](2021)在《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主要从体外与体内两方面分别探讨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体外水平主要探究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是否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从蛋白表达的水平研究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体内实验的主要内容为藻蓝蛋白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SW1990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探讨藻蓝蛋白的体内抑瘤效果以及从机体免疫调节的角度初步探讨抑瘤作用。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和裸鼠荷瘤实验,分别检测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效果,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藻蓝蛋白的临床抗肿瘤应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论文探讨了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1)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体外抑瘤作用的研究。即采用8种肿瘤细胞(人肺鳞癌SK-MES-1细胞、人舌癌Tca-8113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膀胱癌EJ细胞、人食道癌Eca-109细胞、人卵巢癌A2780细胞、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作为体外模型进行抗肿瘤活性初筛实验,探究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是否具有直接抑制的作用。根据初筛实验结果得出藻蓝蛋白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和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抑制作用最强。随后测定了藻蓝蛋白对这2株肿瘤细胞和1株正常肝细胞(L-O2)的体外增殖影响,初步探究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和时效关系。利用倒置显微镜从形态学角度直观观察藻蓝蛋白对2株肿瘤细胞凋亡后引起的细胞形态的改变。(2)藻蓝蛋白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SW1990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研究。采用BALB/c纯系裸鼠接种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构建异体移植瘤动物模型。结合光动力疗法初步探讨藻蓝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效果,以及从能否提高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角度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3)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藻蓝蛋白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本论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情况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l、Bax、Bad)的表达水平。利用体外划痕修复实验初步检测藻蓝蛋白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进一步检测迁移相关基蛋白(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外培养条件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藻蓝蛋白(终浓度为10、20、40、80、160、320μg/mL)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初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藻蓝蛋白对8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并随着其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表现出显着的浓度—剂量依赖性效应。其中,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强。随后检测藻蓝蛋白对2株肿瘤细胞和1株正常细胞的体外增殖影响。结果显示藻蓝蛋白对2株肿瘤细胞均存在显着的量效与时效关系,但对正常细胞L-O2无抑制作用。根据初筛实验结果设定藻蓝蛋白的最佳作用浓度范围,后续将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验证实验的作用浓度统一调整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浓度(80、160、320μg/m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藻蓝蛋白对2株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镜下观察发现藻蓝蛋白能使MHCC97-H细胞表面发生皱缩,尾部边缘呈伸长趋势,细胞间隙变大。能使SW1990细胞由贴壁状态转为游离状态,细胞边缘不规则且皱缩。形态观察显示出藻蓝蛋白能引起2株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异常性改变,初步认为藻蓝蛋白能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体内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照射组、藻蓝蛋白组以及藻蓝蛋白+激光照射组对裸鼠异体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高达39.90%、45.12%、75.51%。因此,经过激光照射和藻蓝蛋白作用后均具有显着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而二者合用后抑瘤效果更加明显。激光和藻蓝蛋白处理后均能促进小鼠脾脏生长发育,以及增加脾器指数,二者联合处理效果更加显着(P<0.01)。利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脾细胞培养液和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血清IL-6的表达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激光和藻蓝蛋白均能增加TNF-α和IL-6的表达量,说明其能增强肿瘤小鼠的机体免疫力,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藻蓝蛋白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藻蓝蛋白处理后的2株肿瘤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凋亡比例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为进一步验证藻蓝蛋白对凋亡蛋白的调控机理,选取凋亡效果最佳的浓度320μg/mL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结果发现,藻蓝蛋白能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Bad)和下调抑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表明藻蓝蛋白能通过调控凋亡蛋白的表达而导致细胞凋亡。再者,依据肿瘤细胞的迁移特性进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来探究藻蓝蛋白对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迁移率随藻蓝蛋白作用浓度的而增加而降低,表明藻蓝蛋白能抑制2株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随后进一步检测了与2株肿瘤细胞有关的迁移蛋白(MMP9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藻蓝蛋白能够通过下调MMP9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抑制细胞体外迁移的能力。结论: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对体外不同肿瘤细胞系均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其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蛋白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蛋白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体内实验部分主要为藻蓝蛋白结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SW1990细胞瘤的研究,探讨藻蓝蛋白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黄丽[2](2020)在《富硒螺旋藻的生物分布及其含硒蛋白的抗炎症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富硒螺旋藻作为补硒功能性食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富硒效果受到培养方式、地区等因素影响,难以获得硒含量高且稳定的富硒螺旋藻,且硒对螺旋藻蛋白代谢影响的研究甚少。为此,本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原料,通过外源添加亚硒酸钠培养获得富硒螺旋藻,借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硒对螺旋藻蛋白种类和代谢的影响,进而探索不同种类含硒蛋白的功能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分析螺旋藻的富硒效果及硒在藻体中的分布。在含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 mg/kg、10 mg/kg、15 mg/kg、30 mg/kg)的培养基中培养钝顶螺旋藻,其中30 mg/kg亚硒酸钠对螺旋藻富硒效果最好,可使藻体中有机硒达52.94 mg/kg,且蛋白、多糖和核酸的硒含量分别占总有机硒的51.26%、1.11%和0.23%。此外,SDS-PAGE表明硒胁迫影响螺旋藻蛋白质分子量的分布,其中富硒螺旋藻蛋白(Se-SP)在48 k Da、34-30 k Da上调,在25 k Da下调。同时,依据蛋白分子量范围进行切胶消化回收纯化,发现60%的硒分布于45 k Da分子量以下的蛋白,且硒与不同蛋白质的结合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2)以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和Hep G2肿瘤细胞存活率为指标,发现有机硒可进一步提高螺旋藻蛋白质(SP)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肿瘤增殖作用,其中Se-SP和SP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0.804mg/m L和1.031 mg/m L。当蛋白浓度为2 mg/m L时,Se-SP和SP对Hep G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7.90%和49.94%。(3)基于TMT技术分析硒胁迫对螺旋藻蛋白代谢的影响。采用TMT定量技术鉴定出948个差异蛋白,主要涉及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金属结合与离子转运和硫化合物代谢等代谢通路。其中,硒胁迫可有效降低与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相关蛋白的表达,导致光能作用速率减弱;而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中与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等相关代谢的关键酶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是螺旋藻响应能量缺乏的调节机制。此外,与硒的转运和代谢相关的硝酸盐ABC转运蛋白和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发生显着上调,而硫酸盐ABC转移蛋白和硫化合物代谢发生显着下调。(4)比较分析不同含硒蛋白抗炎活性的差异性。在最优分离纯化条件下:p H7.0、洗脱梯度0.12 M、0.2 M、0.4 M、0.6 M和0.8 M,样品浓度3.0 mg/L以及细长柱(2.5cm*60 cm),富硒粗蛋白可被分离纯化为5个主要蛋白组分(Se-SP1、Se-SP2、Se-SP3、Se-SP4、Se-SP5),其中Se-SP3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且Se-SP3可通过调控小鼠巨噬细胞RAW246.7的增殖、抑制细胞因子NO、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抑制胞内酶MDA及提高GPX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付兴情[3](2020)在《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植物多糖具促进免疫器官生长、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调节补体系统等免疫功能,也能调节肠道菌群比例、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表达。膳食纤维被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可预防糖尿病、防止便秘和结肠癌、预防肥胖症、降低胆固醇水平、还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雪燕在缅甸食用有几百年历史,可用于食品,医药。在2000年前后,作为一种异域食材被引入国内,且十分受国人喜爱,但目前雪燕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阐明雪燕质量、主要营养成分、雪燕多糖的提取、雪燕多糖单糖组成以及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和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雪燕在我国的市场销售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参考《2015版药典》进行饮片质量研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析雪燕的一般营养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碱提雪燕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雪燕多糖的单糖的组成;选用昆明种小鼠,连续灌胃30d后,观察小鼠器官指数、碳粒廓清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评价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其OUT聚类,物种相对丰度变化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给药前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雪燕质量初步研究结果:雪燕为黄白色、黄色半透明状不规则团块的树胶,其粉末中能观察到石细胞、草酸钙针晶、纤维、淀粉粒和黏液细胞。雪燕的膨胀度在15~90之间,水分含量在15%~19%之间,pH为弱酸性;浸出物含量为10%~70%。总汞、总砷均低于定量限,铅的检测结果为1.4mg/Kg。雪燕主要营养检测结果如下:膳食纤维含量为76.9 g/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0 g/100g,蛋白质含量为0.6 g/100g;钙元素含量为1.52×105 mg/Kg,铁元素含量为138 mg/Kg;运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超声碱提雪燕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0.06 mol/L的NaOH、超声时间1.52 h、液料比100.16:1(mL:g),此条件下雪燕多糖得率的实际值为62.25%,预测值为62.7529%,实际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利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雪燕多糖由葡萄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6种单糖组成,平均物质的量比为1:3.30:1.62:2.45:0.08:0.03。雪燕多糖能提高小鼠脾脏CD4+T细胞比例、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但对小鼠器官指数和矫正廓清指数影响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是小鼠肠道中占比最高的两大菌门。由Shannon指数表明,雪燕多糖能轻微增强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给药后多组样本组间差异显示,对照组致病菌Alistipes占比较大,其他给药组占比有所下降,其中雪燕高剂量组与螺旋藻组下降幅度较大,说明雪燕多糖和螺旋藻多糖可能对Alistipes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雪燕中剂量组与螺旋藻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NK4Al36-group)占比较大,提示雪燕多糖和螺旋藻多糖可能对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NK4Al36-group有轻微扶植作用;结果表明,雪燕多糖可能通过增加有益菌群、抑制病原菌来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且螺旋藻多糖功效优于雪燕多糖。结论:雪燕为淡黄色、黄色半透明状不规则团块的树胶,具较大的膨胀度,pH为弱酸性;且雪燕含较高的膳食纤维,可用作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糖尿病病人和肥胖人群和肠道疾病人群的保健食品。雪燕多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群的丰度、抑制病原菌,从而促进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和增加脾淋巴亚群比例,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金娉婷,张伶燕,赵红波,刘雪,盛清凯,王迎雪[4](2020)在《饮水添加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生长、免疫及粪中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旨在研究螺旋藻及其与益生菌联用对小鼠生长、免疫球蛋白及肠道受体的影响。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将8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只小鼠。对照组饮用蒸馏水,3个试验组分别饮用30 mg/kg螺旋藻水溶液、60 mg/kg益生菌水溶液、30 mg/kg螺旋藻+60 mg/kg益生菌的水溶液。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螺旋藻降低了小鼠的平均每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P<0.01),螺旋藻与益生菌对耗料增重比的互作效应显着(P<0.05);添加螺旋藻或益生菌皆提高了血清IgE和IgM含量(P<0.05),对IgG含量无影响,二者互作效应不显着(P>0.05);添加螺旋藻可显着提高结肠芳香烃受体(AHR)含量(P<0.05),对Toll样受体3(TLR3)和Toll样受体4(TLR4)含量无影响,与益生菌无互作;添加螺旋藻可显着提高肝脏AHR含量(P<0.01),对TLR3和TLR4无影响,与益生菌联用对TLR3和TLR4有互作趋势(P>0.05);螺旋藻对粪便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含量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螺旋藻可以降低小鼠的耗料增重比、提高机体的免疫、影响结肠受体AHR含量,与益生菌联用有互作效应。

崔玮,曾巧英[5](2019)在《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足跖肿胀法测定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用中性红比色法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半数溶血值测定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复合多糖可显着提高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和血清半数溶血值(P<0.05),并呈现剂量效应。相同剂量复合粗多糖各指标均显着高于单味药螺旋藻多糖(P<0.05)。结论:螺旋藻多糖能改善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等剂量的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可显着改善小鼠免疫功能,说明这3味药物的复合多糖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有相互协同作用。

陈忠伟,邱洁,李晓玉,赵武,秦毅斌,卢冰霞,段群棚,梁家幸,李斌,周英宁,胡庭俊,何颖[6](2019)在《螺旋藻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旨在探讨螺旋藻抗炎作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构建小鼠体内炎症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物,以小鼠耳肿胀为观察指标,探讨螺旋藻的体内抗炎作用;通过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不同剂量螺旋藻处理后测定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的脏器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结合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学观察,探讨螺旋藻对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螺旋藻对小鼠体内抗炎作用影响的试验中,0.3%螺旋藻灌胃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极显着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和其他螺旋藻处理组(P<0.01),且螺旋藻对各试验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无不良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在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着下降(P<0.01);肝脏指数极显着上升(P<0.01),其它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小鼠胸腺指数跟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小鼠血清IL-2、IL-6、TNF-α、IFN-γ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脾小体萎缩、胸腺小体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变性坏死,而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的脾小体和胸腺小体结构清晰完整、淋巴细胞增多。综上,螺旋藻能降低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对小鼠的免疫抑制,并且能修复小鼠脾脏和胸腺损伤,说明其在抗炎和缓解免疫抑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李晓玉,陈忠伟,赵武,段群棚,张宁,郭旋,蒋家霞,林昌华,胡庭俊,何颖[7](2018)在《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旨在评价螺旋藻的毒性,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水溶液进行小鼠灌胃来测定螺旋藻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10.0、5.0、2.5 g/kg)不同剂量连续饲喂28 d,在给药第28天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1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用药组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论]螺旋藻实际无毒,安全性好。

陈铁晖,陈润[8](2016)在《螺旋藻片对ICR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螺旋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螺旋藻片应用于预防免疫失调性疾病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3个剂量组小鼠0.333、0.667、2.000g/kg·BW螺旋藻片连续灌胃30d,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OD差值是(0.174±0.034),左右耳重量差是(21.9±2.2)mg,溶血空斑数是(104.51±16.20)×103个,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是(81.7±13.2),碳廓清吞噬指数a是(5.14±0.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NK细胞活性转换值分别是(0.15±0.02)、(0.15±0.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藻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对于预防免疫失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刘宏超[9](2016)在《裂壶藻和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以津新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裂壶藻和钝顶螺旋藻对其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两种微藻对津新鲤的综合作用效果,以期为两种微藻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1、裂壶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6.77±1.56)g,初始体长为(10.75±1.07)cm的津新鲤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0、0.40%、0.80%、1.20%、1.60%和2.00%六个水平裂壶藻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其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等指标,探讨了裂壶藻对津新鲤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0.80%裂壶藻水平组显着提高(P<0.05),饲料系数则在0.80%裂壶藻水平组显着降低(P<0.05)。蛋白质效率和肥满度则在1.20%水平组达到最大值(P<0.05)。随着裂壶藻添加水平的上升,添加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在1.602.00%裂壶藻水平时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氨基酸综合评分中,以1.20%裂壶藻水平最佳;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裂壶藻添加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水平裂壶藻可显着提高津新鲤消化酶活性,裂壶藻添加量为1.20%时,肝胰脏和肠道内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不同水平裂壶藻可以显着调节津新鲤血脂水平,当裂壶藻添加水平为0.40%0.80%时,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着升高(P<0.05)。当饲料中裂壶藻添加水平为2.00%时,可显着促进津新鲤肝胰脏和肾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mRNA的表达(P<0.05)。通过血液、肝胰脏、脾脏和肾脏内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综合分析,当裂壶藻添加水平为0.80%1.20%时,机体抗氧化能力显着提高(P<0.05)。通过对血液、肝胰脏、脾脏和肾脏内溶菌酶、一氧化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分析,当裂壶藻添加水平为0.80%1.20%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显着提高(P<0.05)。随着裂壶藻水平增加,津新鲤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免疫保护率得到显着提高(P<0.05),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计死亡率则显着降低(P<0.05),其中以0.80%组水平最佳。综合生长、生化指标和抗病力来分析,津新鲤饲料中裂壶藻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80%1.20%。2、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6.77±1.56)g,初始体长为(10.75±1.07)cm的津新鲤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0、0.80%、1.60%、2.40%、3.20%和4.00%六种钝顶螺旋藻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2.40%钝顶螺旋藻水平组显着提高(P<0.05)。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为4.00%时,将显着提高津新鲤全鱼粗蛋白含量;添加水平为3.20%4.00%时将显着降低全鱼和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肌肉中氨基酸均衡性以0.80%1.60%水平最佳。不同水平钝顶螺旋藻可显着提高津新鲤部分消化酶活性,钝顶螺旋藻添加量为2.40%3.20%时,肝胰脏和肠道内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得到显着(P<0.05)提升。钝顶螺旋藻含量的变化可以显着调节津新鲤的血脂水平,当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为2.40%4.00%时,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升高(P<0.05)。通过血液、肝胰脏、脾脏和肾脏内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综合分析,添加2.40%4.00%钝顶螺旋藻可显着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P<0.05)。通过对血液、肝胰脏、脾脏和肾脏内溶菌酶、一氧化氮、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分析,得出添加3.20%4.00%钝顶螺旋藻可显着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P<0.05)。当饲料中钝顶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80%1.60%时,对津新鲤肝胰脏和肾脏中白细胞介素(IL-1β)mRNA的表达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0.05);1.60%2.40%时可显着促进肝胰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P<0.05),4.00%时可显着促进脾脏中TNFαmRNA表达(P<0.05)。随着钝顶螺旋藻水平增加,津新鲤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免疫保护率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计死亡率则显着降低(P<0.05),其中以3.20%组水平最佳。综合生长、生化指标和抗病力来分析,津新鲤饲料中钝顶螺旋藻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40%3.20%。

高珍珍[10](2016)在《七种硒化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氧化活性比较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多糖作为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兼有多糖与硒二者的活性,且其生物活性普遍高于多糖和硒,更易于为机体吸收和利用。硒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金属中毒、抗癌、和拮抗重金属等。然而,天然硒多糖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获得更多的硒多糖,可对天然多糖进行硒化修饰。多糖的硒化修饰方法目前报道的方法有硝酸-亚硒酸钠(NA-SS)法、冰醋酸-亚硒酸(GA-SA)法、冰醋酸-亚硒酸钠(GA-SS)法、二氯氧硒(SOC)法。本实验室前期通过系列试验,分别筛选出免疫增强活性较强的七种硒化多糖(硒化当归多糖sCAPS2、硒化山药多糖sDOP2、硒化党参多糖sCPPS5、硒化淫羊藿多糖sEPS5、硒化大蒜多糖sGPS6、硒化百合多糖sLP6和硒化白术多糖sAMP9),以及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七种硒化多糖(硒化党参多糖sSCP1、硒化百合多糖sLP2、sCAPS2、sCCPS5、硒化枸杞多糖sLBP6、硒化白术多糖sAMP6和硒化淫羊藿多糖sEPS7)。本研究首先比较了多糖的四种修饰方法,确定了 NA-SS法为最佳方法;然后通过体内、体外试验分别进一步比较了以上七种硒化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和七种硒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分别筛选出免疫增强活性最强的SCCP5和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硒化多糖sLBP6及其最佳剂量,并分别测定了 sCPPS5和sCAPS2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研究多糖的硒化修饰方法,筛选出增强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强的硒化多糖,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研制新型免疫增强剂和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包括以下七个部分:试验Ⅰ多糖的四种硒化修饰方法的比较 首先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大蒜粗多糖,用三氯乙酸法去蛋白,过DEAE-52纤维素柱,冷冻干燥,得到纯化的大蒜多糖,分别用硝酸-亚硒酸钠(NA-SS)法、冰醋酸-亚硒酸(GA-SA)、冰醋酸-亚硒酸钠(GA-SS)法、二氯氧硒(SOC)法修饰,以硒化试剂与大蒜多糖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9种修饰条件,分别得到9个硒化大蒜多糖sGPS1~sGPS9,用红外光谱法鉴定其结构,测定产物的得率、硒含量和多糖含量,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产物的硒得率和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能成功修饰大蒜多糖,NA-SS法修饰产物的硒得率最高,多糖得率较高,且经济简便,是最佳的多糖硒化修饰的方法。试验Ⅱ 七种硒化多糖体外增强免疫活性的比较 将前期筛选的7种硒化多糖sCAPS2、sDOP2、sCPPS5、sEPS5、sGPS6、sLP6 和 sAMP9 以及修饰试剂 Na2Se03 分别用R[MINI1640培养倍比稀释成11个浓度,加入到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用MTT法测定其最大安全浓度;然后取安全范围内5各浓度的各硒化多糖单独或与PHA、LPS同时加入到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同法测定淋巴细胞A570值和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单独加入时,各硒化多糖组分别有1~5个浓度组的A570值显着大于细胞对照组,sCAPS2、sCPPS5和sGPS6组的增殖率显着高于其它各组;与PHA同时加入时,各硒化多糖组分别有1~5个浓度组的A570值显着大于PHA对照组,sCPPS5组的增殖率最高,显着高于其它各组,其次为sCAPS2和sGPS6组;与LPS同时加入时,各硒化多糖组分别有1~5个浓度组的A570值显着大于LPS对照组,sCPPS5组的增殖率最高、显着高于其它各组,其次为sGPS6和sCAPS2组。以上结果表明,硒化修饰能显着提高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并与糖含量、硒含量相关。综合评价,sCAPS2、sCPPS5 和 sGPS6 的活性较强。试验Ⅲ硒化当归多糖体内增强免疫活性的测定 试验1为验证七种硒化多糖的体外增强免疫活性,比较了 7种硒化多糖对小鼠免疫OVA效果的影响。6周龄ICR雌性小鼠200只随机均分为10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OVA进行免疫,2周后二免。在首次免疫的同时,7个硒化多糖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1 mg·mL-1的sCAPS2、sDOP2、sCPPS5、sEPS5、sGPS6、sLP6、sAMP9 0.4 mL,硒化试剂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 10 μg.mL-1的Na2SeO3 0.2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天。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采血,测定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IgG含量。结果表明,各多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免疫作用,sCCPS5、sCAPS2和sGPS6的作用较强。试验2为筛选增强免疫活性最强的硒化多糖及其最佳剂量,进一步比较了试验1筛选出的3个硒化多糖的3个剂量对小鼠免疫OVA效果的影响。6周龄ICR雌性小鼠220只随机均分为11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OVA进行免疫,2周后二免。在首次免疫的同时,9个硒化多糖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05 mg·mL-1、0.1 mg·mL-1、0.15 mg·mL-1的sCAPS2、sCPPS5、sGPS6 0.4 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天。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摘眼球采血,测定血清IgG、IgM、IL-2、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9个硒化多糖组在各时间点的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多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sCCPS5M多为最高。结果表明,它们均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sCCPS5中剂量的活性最强。试验Ⅳ七种硒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将前期筛选的7种硒化多糖sSCP1、sLP2、sCAPS2、sCCPS5、sLBP6、sAMP6和sEPS7以及修饰试剂Na2Se03分别用蒸馏水倍比稀释成5个浓度,测定了它们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7种硒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均显着大于或大于Na2Se03,对羟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排序为sCAPS2>sLBP6>sCCPS5>sAMP6>sEPS7>sSCP1>sLP2>Na2Se03,对DPPH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排序为sCAPS2>sLBP6>sCCPS5>sAMP6>sSCP1>sEPS7>Na2Se03>sLP2,对ABTS 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排序为 sCAPS2>sLBP6>sAMP6>sCCPS5>sEPS7>sSCP1>sLP2>Na2Se03。结果表明,硒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高于硒化修饰试剂Na2Se03,并与剂量呈正相关。综合比较,sCAPS2、sLBP6和sAMP6的抗氧化活性较强。试验Ⅴ七种硒化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试验1为验证体外七种硒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了 7种硒化多糖的体内抗氧化活性。6周龄ICR雌性小鼠200只随机均分为10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OVA免疫,2周后二免。在首次免疫的同时,7个硒化多糖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1 mg·mL-1的sSCP1、sCAPS2、sLP2、sCCPS5、sAMP6、sLBP6和sEPS7 0.4 mL,硒化试剂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10μg·ml-1的Na2Se030.2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天。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采血,测定测定血清T-AOC、GSH-Px、SOD和MDA的含量。结果表明,7个硒化多糖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的抗氧化功能,sCAPS2、sLBP6和sAMP6的活性较强。试验2为筛选抗氧化活性最好的硒化多糖及其最佳剂量,进一步比较了筛选出的3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的抗氧化活性。6周龄ICR雌性小鼠220只随机均分为11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OVA免疫,2周后二免。在首次免疫的同时,9个硒化多糖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 0.05 mg·mL-1、0.1 mg·mL-1、0.15 mg·mL/1 的 sCAPS2、sAMP6和 sLBP60.4mL,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天。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摘眼球采血,测定血清T-AOC、GSH-Px、SOD和MDA的含量。结果显示,9个硒化多糖组在各时间点的T-AOC、GSH-Px和SOD的活性均高于或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MDA的含量均低于或显着低于免疫对照组,sLBP6H的作用最显着。结果表明,3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sLBP6高剂量的活性最强。试验Ⅵ 硒化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4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为了探讨硒化多糖增强免疫的作用机理,测定了硒化党参多糖sCCPS5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L-2、IFN-γ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修饰的CPPS为对照。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加入3种浓度(3.125、1.563、0.781 μg·mL-1)的sCPPS5和CPPS,培养44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IL-2、IL-4和IFN-γ的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sCPPS5在3.125 μg·mL-1时IL-2 mRNA的表达显着强于未修饰的 CPPS;sCPPS5在 3.125 μg·mL-1 和 1.563 μg·mL-1 时 IL-4 mRNA 的表达显着强于未修饰的 CPPS。sCPPS5 在 3.125 μg·mL-1和 1.563μg·mL-1 时IFN-γ mRNA 的表达显着强于未修饰的CPPS。结果表明,sCCPS5能显着上调小鼠脾脏淋巴细胞IL-2、IFN-γ和IL-4 mRNA的表达,可能是硒化多糖增强免疫作用的机理之一。试验Ⅶ 硒化当归多糖的保肝作用和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了探讨硒化多糖抗氧化的作用机理,测定了硒化当归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抵抗作用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6周龄ICR雌性小鼠64只随机分为8组,6个多糖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3种剂量(0.05 mg·mL-1、0.1 mg·mL-1、0.15 mg·mL-1)的sCAPS2和CAPS 0.4 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2 h后,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0.25 mL,其余各组注射0.3%的CCl4橄榄油溶液0.25 mL。24 h后,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分别测定血清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以及肝匀浆中T-AO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ROS的含量,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sCAPS2能显着降低血清ALT、AST和ALP的含量,显着降低肝匀浆中MDA和ROS的含量,提高SOD和T-AOC的活性,作用强于CAPS;模型对照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严重,sCAPS2组肝组织接近正常;模型对照组肝脏的p-ERK、p-JNK、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sCAPS2组3个蛋白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不显着,p-ERK和p-p38的表达量也显着低于CAPS组。结果表明,sCAPS2有显着的保肝作用,作用强于CAPS,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抵抗肝损伤,可能是硒化多糖抗氧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二、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体外抑瘤作用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实验试剂
        1.3 细胞株
    2 实验方法
        2.1 藻蓝蛋白样品的预处理
        2.2 细胞复苏
        2.3 细胞传代
        2.4 细胞冻存
        2.5 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的初筛
        2.6 MTT法检测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人胰腺癌SW1990和人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2.7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形态的影响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的初筛实验结果
        3.2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增殖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3.2.1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生长的影响
        3.2.2 藻蓝蛋白对人胰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
        3.3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 SW1990细胞形态的影响
        3.3.1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形态影响
        3.3.2 藻蓝蛋白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形态影响
    4 讨论
第二章 藻蓝蛋白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SW1990细胞瘤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细胞株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器材
        1.5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分组与给药
        2.2.1 分组
        2.2.2 给药
        2.3 指标测定
        2.4 细胞因子的测定
        2.4.1 小鼠脾细胞培养液和血清中TNF-α水平的测定
        2.4.2 小鼠血清中IL-6 水平的测定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实验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3.2 小鼠瘤重、瘤体积及抑瘤率的测定
        3.3 藻蓝蛋白和激光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4 评价藻蓝蛋白对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3.4.1 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
        3.4.2 检测小鼠血清中IL-6 水平的表达
    4 讨论
第三章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设备
        1.2 实验试剂
        1.3 细胞株
        1.4 相关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划痕修复实验检测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2.2 检测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凋亡情况
        2.3 WesternBlot检测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2.3.1 提取细胞总蛋白
        2.3.2 BCA法测定细胞蛋白浓度
        2.3.3 蛋白变性
        2.3.4 SDS-PAGE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和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3.1.1 藻蓝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3.1.2 藻蓝蛋白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
        3.2.1 检测人肝癌MHCC97-H细胞的凋亡情况
        3.2.2 检测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凋亡情况
        3.3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3.3.1 藻蓝蛋白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3.2 藻蓝蛋白影响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藻蓝蛋白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富硒螺旋藻的生物分布及其含硒蛋白的抗炎症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硒的研究进展
        1.1.1 硒的存在形式
        1.1.2 硒与人体健康
        1.1.3 硒的生物有机化研究进展
    1.2 富硒螺旋藻的研究进展
        1.2.1 藻类对硒的吸收和代谢
        1.2.2 藻类中硒的分布和形态
        1.2.3 富硒螺旋藻的生物学效应
    1.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1.3.1 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
        1.3.2 蛋白质组学在藻类耐硒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螺旋藻富硒及硒的形态分布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富硒螺旋藻的培养
        2.2.2 样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2.2.3 含硒蛋白的提取与硒含量的测定
        2.2.4 硒核酸的提取与硒含量的测定
        2.2.5 硒多糖的提取与硒含量的测定
        2.2.6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SDS-PAGE)
        2.2.7 富硒螺旋藻蛋白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2.8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抗肿瘤增殖活性
    2.3 结果
        2.3.1 不同Na_2SeO_3添加量对螺旋藻富硒效果的影响
        2.3.2 硒在螺旋藻大分子的分布
        2.3.3 硒在螺旋藻蛋白质中的分布
        2.3.4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抗氧化活性
        2.3.5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抗肿瘤增殖活性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螺旋藻响应硒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蛋白质的提取、消化酶解和TMT同位素标记
        3.2.2 High pH Reversed-Phase肽段分级
        3.2.3 LC-MS/MS分析与数据采集
        3.2.4 蛋白质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
        3.3.1 质谱数据质量分析
        3.3.2 蛋白质的鉴定及分析
        3.3.3 差异表达蛋白GO注释和KEGG富集
    3.4 讨论
        3.4.1 光合作用相关蛋白
        3.4.2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
        3.4.3 蛋白代谢合成相关蛋白
        3.4.4 硒的转运和代谢相关蛋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炎症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DEAE Sepharose FF分离富硒螺旋藻蛋白的优化
        4.2.2 富硒螺旋藻蛋白分离组份的抗氧化活性
        4.2.3 富硒螺旋藻蛋白分离组份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增殖影响
        4.2.4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炎症模型研究富硒螺旋藻蛋白的抗炎活性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果
        4.3.2 富硒螺旋藻蛋白分离组份的抗氧化活性
        4.3.3 富硒螺旋藻蛋白分离组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4.3.4 富硒螺旋藻蛋白的抗炎活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第一章 雪燕质量初步研究
    第一节: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理化检测
    第三节 讨论与总结
第二章 雪燕营养成分检测及不同条件对其凝胶质构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主要营养成份
        2 矿物质元素
        3 不同条件对质构特性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雪燕多糖制备工艺优化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单因素考察结果
        2 雪燕总多糖含量测定
        3 响应面实验
        4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及验证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雪燕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方法学考察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方法学考察
        2 雪燕多糖水解物的衍生化HPLC分析色谱图
        3 雪燕多糖提取率及其单糖含量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雪燕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对小鼠脏器指数碳粒廓清指数的影响
        2 对小鼠细胞因子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 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雪燕多糖对肠道微菌群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数据统计分析
        2 样本物种多样性分析
        3 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4 样本物种组成比较分析
        5 样本组间差异物种检验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4)饮水添加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生长、免疫及粪中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生长性能
        1.2.2 粪便菌群
        1.2.3血清免疫指标
        1.2.4 AHR、TLR3和TLR4含量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免疫蛋白的影响
    2.3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结肠和肝脏受体的影响
    2.4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
3 讨论
    3.1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生长与免疫的影响
    3.2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结肠和肝脏AHR、TLR3和TLR4的影响
    3.3 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
    3.4 螺旋藻与益生菌联用对小鼠生长、免疫和菌群的影响
4 结论

(5)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
    1.3 材料与药品
    1.4 方法与步骤
        1.4.1 螺旋藻、灵芝、锁阳3味单味药的粗多糖提取
        1.4.2 螺旋藻、灵芝和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制备
        1.4.3动物分组及给药
    1.5 小鼠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1.5.1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1.5.2 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测定
        1.5.3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1.5.4小鼠B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2 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多糖对正常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
    2.3 螺旋藻-灵芝-锁阳复合多糖对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2.4 螺旋藻-灵芝-锁阳复合多糖对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的影响
3 讨论

(6)螺旋藻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材料
        1.2.1 药材
        1.2.2 主要试剂
        1.2.3 主要仪器
    1.3 螺旋藻抗炎试验
    1.4 螺旋藻免疫增强试验
        1.4.1 分组与处理
        1.4.2 血清采集与检测
        1.4.3 病理组织观察
    1.5 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螺旋藻对小鼠的抗炎作用
        2.1.1 耳肿胀情况
        2.1.2 脏器指数
    2.2 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2.1 临床表现
        2.2.2 脏器指数
        2.2.3 血清IL-2、IL-6、IL-1β、TNF-α和INF-γ水平
        2.2.4 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2.2.5 胸腺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 讨 论
    3.1 螺旋藻对小鼠炎症的影响
    3.2 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3 螺旋藻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4 结 论

(7)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受试药品:
    1.2 方法
        1.2.1 半数致死量测定:
        1.2.2 最大耐受量试验:
        1.2.3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4 观察指标
        1.2.4. 1 临床体征:
        1.2.4. 2 体重及饲料利用率:
        1.2.4. 3 样品采集及处理:
        1.2.4. 4 白细胞计数以及分类计数:
        1.2.4. 5 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1.2.4. 6 病理组织学观察: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半数致死量测定结果
    2.2 最大耐受试验结果
    2.3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3.1 临床表现:
        2.3.2 螺旋藻对小鼠体重、增长率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2.3.3 螺旋藻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4 螺旋藻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
        2.3.5 螺旋藻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6 病理组织学观察:
3 讨论

(8)螺旋藻片对ICR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及配制
        1.1.2 实验动物
        1.1.3 饲养环境
        1.1.4 仪器与试剂
        1.1.4. 1 主要仪器
        1.1.4. 2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螺旋藻片对体重的影响
    2.2 螺旋藻片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螺旋藻片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3.1 对Con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2.3.2 对DTH的影响
    2.4 螺旋藻片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2.4.1 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2.4.2 对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2.5 螺旋藻片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5.1 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2.5.2 螺旋藻片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9)裂壶藻和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微藻研究概况
        1.1 微藻的种类和主要营养组成
        1.2 微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3 微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展
        1.4 微藻在水产行业应用前景的展望
    2 裂壶藻的研究概况
        2.1 裂壶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2 裂壶藻在医药和食品上的应用
    3 螺旋藻的研究概况
        3.1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3.2 螺旋藻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
        3.3 螺旋藻在医药保健上的应用
    4 津新鲤简介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二章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体成分的影响
        2.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体成分的影响
        3.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生化指标、2种脂类代谢基因表达和抗病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血脂水平的影响
        2.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
        2.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2.5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抗病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血脂水平的影响
        3.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FAS和 LPL 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
        3.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3.5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抗病力的影响
第四章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体成分的影响
        2.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体成分的影响
        3.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五章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化指标、2种免疫基因表达和抗病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血脂水平的影响
        2.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2.4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
        2.5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抗病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血脂水平的影响
        3.2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3.4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IL-1β和TNFα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
        3.5 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抗病力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0)七种硒化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氧化活性比较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多糖分子修饰的研究进展
        1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
        1.1 硫酸化修饰
        1.2 磷酸化修饰
        1.3 乙酰化修饰
        1.4 烷基化修饰
        1.5 磺酰化修饰
        1.6 羧甲基化修饰
        2 多糖的生物修饰法
        2.1 基因工程技术修饰
        2.2 酶修饰法
        3 多糖的物理修饰法
        4 多糖分子修饰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硒化多糖的研究进展
        1 硒源及其生物活性
        1.1 硒的发现和认识过程
        1.2 硒源及其作用
        2 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2.1 硒多糖的来源
        2.2 硒多糖的含量测定
        2.3 硒多糖的结构特性
        2.4 硒多糖的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本研究的选题及目的意义
        1 选题依据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四章 多糖的四种硒化修饰方法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物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大蒜多糖的提取和纯化
        1.4 大蒜多糖的硒化修饰
        1.5 硒化大蒜多糖的鉴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大蒜多糖和硒化大蒜多糖的红外光谱
        2.2 硝酸-亚硒酸钠(NA-SS)法正交试验
        2.3 冰醋酸-亚硒酸(GA-SA)法正交试验
        2.4 冰醋酸-亚硒酸钠(GA-SS)法正交试验
        2.5 二氯氧硒(SOC)法正交试验
        2.6 四种硒化修饰方法产物的硒得率
        2.7 四种硒化修饰方法产物的纯多糖得率
        3 讨论
        3.1 硒化大蒜多糖的鉴别
        3.2 四种硒化修饰方法对硒化大蒜多糖硒得率的影响
        3.3 四种硒化修饰方法对硒化大蒜多糖纯多糖得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七种硒化多糖体外增强免疫活性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硒化多糖准备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硒化多糖对脾淋巴细胞安全浓度的测定
        1.5 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硒化多糖各组对脾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
        2.2 硒化多糖单独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2.3 硒化多糖与PHA共同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2.4 硒化多糖与LPS共同刺激时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3 讨论
        3.1 硒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硒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七种硒化多糖体内增强免疫活性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多糖准备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1.5 淋巴细胞增殖的测定
        1.6 血清IgG、IgM、IL-2、IL-4和IFN-γ含量的测定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1小鼠体重的变化
        2.2 试验1T、B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2.3 试验1血清IgG浓度的变化
        2.4 试验2血清IgG、IgM浓度的变化
        2.5 试验2血清IL-2、IL-4和IL-γ浓度的变化
        3 讨论
        3.1 七种硒化多糖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3.2 七种硒化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七种硒化多糖对血清IgG浓度的影响
        3.4 三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对血清IgG和IgM浓度的影响
        3.5 三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对血清IL-2、IFN-γ和IL-4浓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七种硒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多糖准备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羟自由基清除试验
        1.5 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
        1.6 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2.2 各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2.3 各组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变化
        3 讨论
        3.1 硒化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2 硒化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3 硒化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七种硒化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多糖准备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1.4 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1各组小鼠体重的变化
        2.2 试验1各组血清T-AOC、GSH-Px和SOD活性的变化
        2.3 试验1各组血清MDA含量的变化
        2.4 试验2各组血清T-AOC、GSH-Px和SOD活性的变化
        2.5 试验2各组血清MDA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七种硒化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七种硒化多糖对血清T-AOC、GSH-Px和SOD含量的影响
        3.3 七种硒化多糖对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3.4 三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对血清T-AOC、GSH-Px和SOD活性的影响
        3.5 三种硒化多糖3个剂量对血清MDA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硒化党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4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制备及处理
        1.5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总RNA的提取
        1.6 反转录(RT)
        1.7 PCR引物的设计
        1.8 Real-time PCR测定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 IL-2 mRNA表达量的变化
        2.3 IL-4 mRNA表达量的变化
        2.4 IFN-γmRNA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sCCPS_5对IL-2、IL-4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3.2 sCCPS_5剂量对IL-2、IL-4 mRNA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硒化当归多糖的保肝作用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多糖准备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1.4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1.5 肝匀浆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1.6 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1.7 MAPK信号通路三种蛋白表达的测定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2.2 各组肝匀浆中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2.3 各组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2.4 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
        3 讨论
        3.1 硒化当归多糖对血清TP、ALT、AST和ALP的影响
        3.2 硒化当归多糖对肝组织中ROS、SOD和MDA的影响
        3.3 硒化当归多糖对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3.4 硒化当归多糖对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四、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韩敏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富硒螺旋藻的生物分布及其含硒蛋白的抗炎症活性研究[D]. 黄丽. 广西大学, 2020(07)
  • [3]缅甸雪燕资源开发初步研究[D]. 付兴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饮水添加螺旋藻和益生菌对小鼠生长、免疫及粪中菌群的影响[J]. 金娉婷,张伶燕,赵红波,刘雪,盛清凯,王迎雪.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4)
  • [5]螺旋藻-灵芝-锁阳的复合粗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崔玮,曾巧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06)
  • [6]螺旋藻抗炎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J]. 陈忠伟,邱洁,李晓玉,赵武,秦毅斌,卢冰霞,段群棚,梁家幸,李斌,周英宁,胡庭俊,何颖.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7)
  • [7]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J]. 李晓玉,陈忠伟,赵武,段群棚,张宁,郭旋,蒋家霞,林昌华,胡庭俊,何颖.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09)
  • [8]螺旋藻片对ICR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陈铁晖,陈润. 预防医学论坛, 2016(10)
  • [9]裂壶藻和钝顶螺旋藻对津新鲤生长、生化指标及抗病力影响[D]. 刘宏超. 天津农学院, 2016(07)
  • [10]七种硒化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氧化活性比较及机理研究[D]. 高珍珍.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