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中的锗和镓

中国煤炭中的锗和镓

一、中国煤中的锗和镓(论文文献综述)

代俊峰,李增华,许德如,邓腾,赵磊,张鑫,王水龙,张健,孔令涛,尚培[1](2021)在《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关键金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包括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以及稀贵金属。煤及其燃烧后的飞灰中能够富集关键金属元素,含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的矿床类型,有望成为未来关键金属的主要来源。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指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含煤盆地中富集关键金属且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开发利用的煤层、夹矸和围岩。本文通过对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金属元素来源和赋存状态、富集机制以及成矿规律进行系统论述,认为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有宇宙成因、陆源碎屑成因、火山碎屑成因、热液成因、外部流体渗滤成因以及叠加复合成因6种类型, SEM-EDS和BSE技术结合ICP-MS、ICP-AES和EMPA是煤中关键金属元素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总结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研究趋势,提出岩浆活动与煤中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煤中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因素、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开发和选冶技术创新等研究方向。文章强调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潜在的工业经济价值,加强我国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的科学研究和综合利用,不仅能为关键金属矿产的成矿理论研究、找矿突破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

王佳美[2](2021)在《山西高阳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伴生元素富集分异机理》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矿物岩石学、煤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数理统计学等理论,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光学显微镜、带能谱的电子探针(EPMA-EDX),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山西孝义高阳9-10-11#含煤岩系中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矿物质富集分异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山西高阳9-10-11#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沉积源区的陆源碎屑输入;(2)成煤期和煤化作用期间海水的影响;(3)多期次热液的淋滤。高阳9-10-11#含煤岩系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高岭石、伊利石、伊蒙混层、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和锐钛矿;存在少量的钾长石、斜长石、水铝英石、白铁矿、磷锶铝石、磷灰石、菱锰矿等。高阳9-10-11#煤富集Li,富集系数为6.17。煤中轻度富集Sr(285.44μg/g)、Zr(72.99μg/g)、La(26.50μg/g)、Ce(46.70μg/g)、Hf(2.54μg/g)、Ta(0.57μg/g)、Pb(17.46μg/g)、Th(7.02μg/g),它们相对于世界煤均值的富集系数分别是2.59、2.03、2.41、2.02、2.12、2.05、2.24和2.13。稀土元素总量(REY)范围为8.72μg/g~307.07μg/g,平均含量为121.71μg/g,为世界煤均值(68.47μg/g)的1.78倍,分布模式为富轻稀土型,稀土分布模式较为平坦,与成煤期受到了海水的影响相关。大部分煤分层表现为弱的Eu负异常,这与阴山古陆陆源区源岩的控制和海水的调节作用关系密切。Y/Ho在26.39-43.54变化,平均值为30,REY与Y/Ho负相关(r=-0.29)表明,来自阴山古陆的陆源碎屑是导致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Sr/Ba为0.58-46.14,均值为4.17,Sr/Ba与灰分负相关(r=-0.1),表明陆源碎屑物质与淡水有关。高阳9-10-11#含煤岩系不同煤阶的煤随着变质程度的逐渐增大,中重稀土元素的有机亲和力减弱,中重稀土从有机质中释放,稀土元素以OA结合态转化为无机结合态。Al2O3/Ti O2比值为30-94.15,平均值为50.41,说明陆源区为长英质岩石(阴山古陆的钾长花岗岩)。夹矸和底板中的CIA值分别为98.58和88.86,数值较大,反映了源区遭受了强烈的化学风化,ICV值分别为0.57和0.24,较低的ICV值说明再旋回或沉积之后的风化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世峰,赵蕾,魏强,宋晓林,王文峰,刘晶晶,段飘飘[3](2020)在《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富集类型与分布》文中认为煤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以有机质为主要物质组成的特征决定了煤的吸附障和还原障性能,因而可以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富集多种关键金属,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规模的矿床,即"煤型关键金属矿床"这种新的矿床类型.煤型关键金属矿产已成为矿产资源勘探的新领域、新蹊径和重要方向.本文选择性地总结了煤型锗矿床、煤型镓铝矿床、煤型稀土矿床,以及煤型铌-锆-稀土-镓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机制,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煤中铍、钪、锂、镁、钒和铼的富集与分布.不同煤型关键金属矿床具有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研究这些矿床的分布、富集成因以及金属赋存机制,有助于金属矿床的预测、勘探和开发.此外,这些矿床还是研究有机质和无机质相互作用的难得案例,能够帮助解决区域地质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对发展和完善已有的关键金属成矿理论、保障关键金属安全供给、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侯振国,付婷俊[4](2020)在《浅析山西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炭中共伴生镓、锗、铊等稀散元素的赋存特征》文中研究表明2016—2017年,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实施了河东煤田煤炭中共伴生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根据该项目在河东煤田离柳矿区29座生产煤矿井下采样对稀散元素分析结果,文章就离柳矿区主要可采煤层及煤层夹矸、顶底板中共伴生镓、锗、铊等稀散元素分布富集特征,稀散元素在煤中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梁胜男[5](2020)在《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文中指出煤中有益元素的研究对元素的开发利用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大同矿区23个矿区、3个露头的172件样品进行ICP-MS、XRD分析、逐级化学提取等实验,对该地区煤中有益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和富集特征进行了研究。(1)揭示了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Li、Ga、Th、Sr、La、Ce、Er、Rb、Sc、U元素在大同矿区煤中的高于中国煤中的含量,Cs、V、Ge、Pr、Nd、Sm、Eu、Gd元素在大同矿区煤中的含量低于在中国煤中的含量。Li、Ga、Th、Sr、V、U以及稀土元素大同矿区煤中的含量高于在世界煤中的含量,Rb、Cs、V、Ge在大同矿区煤中的含量低于在世界煤中的含量。Li、Ga等有益元素整体在山4号、5号、3-5号、3号煤层中的含量逐渐降低;稀土元素整体的分布规律与之相反;Li、Ga、Th、U、V、Sr、Tm、Yb、Y、Ho、Er、Lu、Tb、Dy、Sc在石炭-二叠系中的含量高于在侏罗系中的含量,其余元素含量分布与之相反;大同矿区整体呈现HREE富集,LREE亏损状态。(2)明确了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赋存方式本文通过逐级化学提取实验对煤中有益元素的六种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溶态中,除Co元素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小于10%;在离子交换态中,除Ni、Rb、Sr、Cs四种元素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低于10%;在碳酸盐结合态中,除V、Co、Ga元素外,其余元素的离子交换态含量不足10%;在硫化物结合态中,Co元素的含量超过了20%,V、Sr、U元素的含量超过了10%,其余元素的含量不足10%;在硅酸盐结合态中,除Co元素外,其余元素的硅酸盐结合态含量均超过了20%;在残留态中,所有元素的残留态含量都较高,Ni、Gs、Rb、Sr、U的残留态含量超过了30%。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h、U、Ga、Li四种元素主要赋存在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中,部分可能赋存在硫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中;V、Sr元素主要赋存在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中;Rb、Cs、Ge、Co、Ni元素主要赋存在粘土矿物、有机质中,并有少量赋存在硫化物和碳酸盐矿物中。(3)揭示了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和富集成因大同矿区煤中Ga、Th的富集程度较中国煤富集,其余元素不富集。大同矿区煤中Li、Ga、Th、Y、La、Ce、Er、Yb的富集程度较世界煤富集,其他元素的富集程度为不富集。Li、Ga、Th、U、V、Sr和稀土元素整体在侏罗系地层中较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含量亏损;Rb、Cs、Ge、Co、Ni在侏罗系地层中较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含量富集。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富集成因主要有沉积物质来源、古地理沉积环境、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和有机质等。

宁树正,黄少青,张莉,黄文辉,曹代勇,袁建江,张建强,朱士飞,闫德宇,刘亢[6](2020)在《中国北方不同成煤时代煤中金属矿点(床)分布及资源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在特定环境下,煤中能够富集锗、镓、锂、稀土等金属元素。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已发现大量的煤-金属矿点(床),并且这些矿点(床)的分布展现出一定的时空特征:石炭-二叠纪煤中金属主要以镓、锂富集矿点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赋煤区北部煤田及山西平朔、晋城等矿区;早-中侏罗世煤,以镓富集为主,主要集中在新疆准东、吐哈盆地,青海木里等煤田,二连盆地早侏罗世煤发现煤-稀土异常,是很好的找矿线索;早白垩世煤主要以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煤中锗矿点为主。我国北方聚煤期时间跨度大,聚煤环境多样,含煤盆地类型多样,聚煤期和成煤后北方频繁剧烈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多样的煤岩类型,能为煤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富集提供物质来源、迁移条件与通道和沉积聚集条件,具有良好的煤中金属资源前景。建议进一步加强煤中,尤其是煤矸石、粉煤灰中金属矿点(床)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煤中金属资源赋存与预测提供参考,并加强金属的提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通过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对煤中金属资源的保护。

秦国红[7](2020)在《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与成因类型》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盆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因在准格尔煤田先后发现多处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而成为煤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地区。然而,盆地内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微量元素的富集,且造成盆地内不同区域元素含量差异的原因等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加强盆地内不同区域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成因的对比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及其他沉积盆地煤中微量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对煤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实用价值。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矿床学、煤田地质学、矿物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以及统计学等理论知识,使用光学显微镜、带能谱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离子体低温灰化仪、X射线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磷灰石单矿物分选等分析测试技术,对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煤中微量元素迁移富集过程中的“源”-“汇”条件为切入点,揭示了泥炭形成环境对煤中元素(Ga,Li,REY)的控制作用,深入研究了盆地不同煤田中控制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复合成因类型。此外,从各赋煤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入手,在探讨煤地球化学特征对盆地地质演化响应的基础上,建立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复合成因模式。(1)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富集(含轻度富集)元素的种类及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且同一煤田不同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并不均一。与世界煤均值相比,盆地西缘桌子山煤田3号煤富集Li、Th元素,10号煤中富集Li和Cs元素;贺兰山煤田4号煤富集Li和Pb元素,5号煤层高度富集Li元素,U元素为富集状态;宁东煤田5号煤富集Li和Th元素;盆地东北部准格尔煤田5号煤富集Be元素,6号煤层轻度富集Li、Th、Sr、In、Ga、Pb和REY元素;河东煤田5号煤层富集Li元素;盆地南部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太原组煤富集Ga和Li元素。(2)从太原组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来讲,属于富集程度(CC>5)的微量元素总体较少,只有Li和Cs元素在桌子山煤田,以及Li和Ga元素在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处于富集程度。准格尔煤田、河东煤田河保偏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总体上未有元素达到富集状态。虽然黑岱沟煤矿的Ga元素平均含量为48μg/g,但是准格尔煤田其他煤矿中Ga元素含量并不高,所以准格尔煤田6号煤层Ga元素含量总体上并未呈现富集状态。与太原组煤层相比,研究区山西组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区含山西组煤层的煤田中大部分都有一些元素处于富集程度(除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比如桌子山煤田和宁东煤田的Li和Th,贺兰山煤田的Li、Pb和U,准格尔煤田的Be,以及河东煤田的Li元素。(3)按照不同煤层处于富集程度及以上的元素(CC>5)进行划分,研究区煤中富集的微量元素可以划分成4种组合类型大类,分别为Li-Th(U)-Pb、Li-Cs、Ga-Li和Rb-Cs组合类型。(4)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温灰煤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勃姆石、方解石、石英和黄铁矿,此外,还有少量的绿泥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钠长石、一水硬铝石、菱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硫磷铝锶石、磷铝锶石和黄铜矿。运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结合面扫描、能谱、选区电子衍射和傅里叶变换,发现盆地南部东坡煤矿高硫煤中的纳米矿物主要有Si-Al矿物(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混层)、含S矿物(黄铁矿、辉钼矿)、含Ca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以及石英和锐钛矿。通过高分辨率图像结合傅里叶变换,本文进一步确认了高Ti高岭石中Ti元素主要以与高岭石共生的锐钛矿形式赋存。(5)综合运用煤岩显微组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特征,进行泥炭形成环境恢复,在此基础上,将煤中Ga、Li和REY含量与泥炭形成环境特征进行对比,揭示了泥炭形成环境对煤中Ga、Li和REY元素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相对碱性、弱氧化到还原、半咸水、水动力条件较强,成煤植物主要为脉羊齿和鳞木或楔叶类的泥炭沼泽有利于REY的富集;相对酸性、偏还原、半咸水、水动力条件较强,成煤植物主要为楔叶类的泥炭沼泽有利于Li元素的富集;相对酸性、弱氧化、淡水、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主要为脉羊齿和鳞木的泥炭沼泽有利于Ga和REY的富集。(6)在盆地南部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含煤岩系中发现的锆石(c/a>2.5)-磷铝锶石-高温石英-磷灰石(六边形)-蠕虫状高岭石以及Eu负异常,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5-2煤中有同沉积火山灰物质的输入。这些具有指示火山成因作用的矿物的类型和大小在煤中、夹矸和围岩中的变化趋势,表明这些火山活动可能是多期次的,且间隔时间较短,其物质成分主要为中性-长英质。(7)基于煤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证据,将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成因划分为以陆源碎屑供给-泥炭形成环境为主导的盆地东北缘、以陆源碎屑供给-火山灰-低温热液流体为主导的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以陆源碎屑供给-断裂构造-低温热液流体-煤变质程度为主导的西缘褶皱逆冲带和以陆源碎屑供给-低温热液流体-海水为主导的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四种复合成因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详细探讨。(8)在揭示煤地球化学特征对盆地地质演化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下4种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复合成因模式:①陆源碎屑供给-泥炭形成环境复合型。在该模式中,断裂和构造不发育,物源造成了研究区煤中微量元素的总体富集,但是泥炭形成环境的微变化导致了不同煤分层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变化。②陆源碎屑供给-断裂构造-低温热液流体-煤变质程度复合型。在该模式中,褶皱和断层非常发育,虽然物源可能为研究区提供了足够的碎屑来源,但由于构造变动频繁,由于剥蚀或冲刷导致了碎屑供给的流失,导致物源并未最终造成研究区元素的富集,而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为含硫热液流体提供了通道以及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等最终造成了研究区现今煤中元素的富集。③陆源碎屑供给-火山灰-低温热液流体复合型。在该模式中,物源为研究区提供了基础物质供给,可能造成了元素的轻度富集,但未达到现今如此富集的程度。而本身富集多种微量元素(如Ga、Li等)的中性-长英质火山灰的输入,以及本身或其中矿物可吸附围岩中微量元素的热液流体的侵入再次导致了煤中微量元素的二次富集。④陆源碎屑供给-低温热液流体-海水影响复合型。在该模式中,以陕北单斜赋煤带府谷矿区2号煤、4号煤和9号煤为例,着重阐述煤形成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主控因素的动态变化。

宁树正,黄少青,朱士飞,章伟,邓小利,李聪聪,乔军伟,张建强,张宁[8](2019)在《中国煤中金属元素成矿区带》文中研究指明从煤中提取锗、镓等金属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煤逐渐成为多种战略性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但对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尚缺乏系统的矿床学理论支撑.本文在以往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了煤中锗、镓、锂、稀土资源矿化特征,并以丰富的煤中金属高异常点、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地层沉积环境特征、煤层煤质特征等为依据,将全国煤中锗、镓等金属元素矿产资源划分为7个成矿区带,进而讨论了各成矿区带地质特征,为煤中金属元素矿产资源研究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陈磊[9](2019)在《煤中镓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富集机理 ——以青海木里和新疆准东煤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传统稀有金属矿床的枯竭,煤系伴生金属矿床已备受重视。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接续区,煤中伴生元素的研究也被受到关注,但煤中有益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与富集机理还不清楚?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论文以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偏光显微镜、XRD、XRF、ICP-MS和SEM-EDX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青海木里和新疆准东煤田为研究对象,聚焦矿区煤中镓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富集机理,通过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明确了青海木里、新疆准东煤田煤中镓元素的分布赋存特征。发现木里煤田东部煤中Ga含量高于中部和西部,在柴达尔和曲古沟煤矿富集,而准东煤田东北部和西南部煤中Ga含量较高;煤中Ga元素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矿物中(主要是高岭石),并与有机质具有一定的亲和性。(2)揭示了赋煤区煤中有益元素Ga的富集特征并划分出成矿有利区。发现异常分布区主要在新疆准东煤田,准东煤田煤中Ga平均含量达到边界品位(30μg/g),煤中Ge平均含量接近边界品位(20μg/g)。青海的木里煤田部分矿区有Ga异常,但主要富集在煤层顶、底板及夹矸中。(3)揭示了研究区煤中有益元素镓的富集机理,建立了煤镓共伴生的成矿过程。煤中Ga的富集主要受控于陆源区母岩性质、成煤植物、泥炭沼泽水介质条件、古气候条件和物源运移形式。微量元素Ga的迁移富集受控于主量元素Al,富Al的中酸性火山岩风化后产生正电性Al(OH)3胶体,被水流带到泥炭沼泽中与负电性胶体Si O2与腐殖酸发生聚沉,产生煤中Ga的富集。研究成果为西部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地质科学依据。

惠泽帅[10](2019)在《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区内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8年底全区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产量全国第一,是我国最重要的煤化工示范基地。煤中元素好比“双刃剑”,煤中某些元素富集可作为高元素煤进行特殊利用,如利用煤中锗、镓等战略性矿产,但一些含量较低的微量元素如砷、硒、铅、汞等元素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排放到环境中则造成环境问题。故研究煤中元素的含量及赋存状态是指导煤炭清洁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煤炭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煤炭为基,依据整体性、差别性、可行性原则下进行煤炭采样,通过实验测试得出所采煤样中各元素含量、硫分、灰分等数据,再依据现有的研究及参考我国各种矿产工业要求建立符合我国的高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结合我国煤中元素含量背景值对于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数理学方法分析与环境影响最大的微量元素砷、硒、铅、汞与灰分、各种硫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出这些往往被忽视的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状态,为煤炭清洁利用提供指导。本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整体上看内蒙古煤中常量元素高度富集Na2O、CaO及MgO,其他常量元素表现为轻度富集水平,微量元素As表现为轻度富集水平,其他微量元素低于或与中国煤背景值相当。(2)整体上内蒙古煤中Pb元素与灰分呈中等程度相关关系,表明煤中Pb元素主要以无机态形式赋存于煤中,陆源碎屑侵入是其主要物质来源;As、Hg、Se元素于灰分呈极弱相关性,表明这三种元素与无机态关系不紧密,这不利于煤炭清洁利用。(3)煤中Pb与各硫分之间关系极不紧密,煤中As元素主要以无机硫为载体,煤中Hg元素与各硫分之间相关性关系不紧密,煤中部分Se元素以硫酸盐硫为载体赋存于煤中。

二、中国煤中的锗和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煤中的锗和镓(论文提纲范文)

(1)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概念
2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
    2.1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
        2.1.1 煤型锂矿床
        2.1.2 煤型铍矿床
        2.1.3 煤型铌?钽矿床
    2.2 煤型稀土金属矿床
        2.2.1 矿床特征
        2.2.2 煤中稀土金属的赋存状态
    2.3 煤型稀散金属矿床
        2.3.1 煤型锗矿床
        2.3.2 煤型镓矿床
        2.3.3 煤型硒矿床
    2.4 煤型稀贵金属矿床
        2.4.1 矿床地质特征
        2.4.2 煤中稀贵金属的赋存状态
3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
4 中国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研究趋势
    5.1 研究方法进展
    5.2 研究方向
    5.3 研究意义
6 结论

(2)山西高阳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伴生元素富集分异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矿区构造特征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高阳石炭-二叠纪煤的煤质特征
    3.1 水分
    3.2 灰分
    3.3 挥发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高阳9-10-11#含煤岩系矿物学特征
    4.1 石英
    4.2 黏土矿物
        4.2.1 高岭石
        4.2.3 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
        4.2.4 水铝英石
    4.3 长石
        4.3.1 钾长石
        4.3.2 斜长石
    4.4 硫化物矿物
        4.4.1 白铁矿
        4.4.2 黄铁矿
    4.5 含磷矿物
        4.5.1 磷锶铝石
        4.5.2 磷灰石
    4.6 锐钛矿
    4.7 菱铁矿
    4.8 方解石
    4.9 氯化物矿物
    4.10 菱锰矿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阳石炭-二叠纪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5.1.1 常量元素的测试方法
        5.1.2 微量元素的测试方法
    5.2 常量元素特征
        5.2.1 高阳煤的常量元素特征
        5.2.2 顶底板及夹矸中常量元素
    5.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1 高阳9-10-11~#含煤岩系微量元素总体含量特征
        5.3.2 Li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
        5.3.3 Ge的含量特征及赋存状态
        5.3.4 Ga的含量特征及赋存状态
        5.3.5 V的含量特征及地球化学指示
        5.3.6 Mo的地球化学特征
        5.3.7 U和Th
        5.3.8 Sr和Ba
        5.3.9 Pb的含量特征
        5.3.11 高场强元素 Nb、Ta、Zr、Hf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高阳9-10-11~#煤中稀土元素特征
    6.1高阳9-10-11~#含煤岩系中稀土元素含量(REY)
    6.2高阳9-10-11~#含煤岩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6.3 含煤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6.3.1 煤中Eu异常
        6.3.2 煤中Ce异常
        6.3.3 煤中Y异常
        6.3.4 煤中La异常
        6.3.5 煤中Gd异常
    6.4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高阳9-10-11#含煤岩系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异常的主控因素
    7.1 沉积源区的影响
        7.1.1 沉积物源区分析
        7.1.2 沉积源区化学风化
    7.2 泥炭聚集期间海水的作用
    7.3 多期热液的输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富集类型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类型的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的富集与分布
    1.1 煤中锗矿床
        1.1.1 锗矿床中锗的含量和矿床特征
        1.1.2 富锗煤燃烧产物中锗的分布特征
        1.1.3 不同地区煤型锗矿床的比较
    1.2 煤中镓铝矿床
        1.2.1 镓铝矿床的分布
        1.2.2 镓铝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载体和来源
        1.2.3 镓铝矿床煤的燃烧产物组成特征
    1.3 煤-稀土矿床
    1.4 煤系中铌-锆-稀土-镓多种关键金属共富集矿床
    1.5 煤系中其他金属元素
2 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矿产特点
3 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的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意义

(4)浅析山西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炭中共伴生镓、锗、铊等稀散元素的赋存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离柳矿区煤炭中稀散元素分布特征
3 煤中稀散元素富集特征
4 赋存状态分析
    4.1 煤中镓
    4.2 煤中锗
    4.3 煤中铊
5 结论

(5)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特征
3 样品的采集和测试
    3.1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3.2 样品的分析测试
4 大同矿区煤中元素的分布规律
    4.1 大同矿区煤中常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4.2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平面分布
    4.3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
    4.4 小结
5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赋存特征
    5.1 大同矿区煤样的煤质特征和矿物分析
    5.2 逐级化学提取
    5.3 多元统计分析
    5.4 小结
6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
    6.1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总的富集特征
    6.2 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在不同地层中的富集特征
    6.3 煤中元素地球化学参数
    6.4 富集成因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国北方不同成煤时代煤中金属矿点(床)分布及资源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方煤中金属矿点(床)分布特征
    1.1 石炭-二叠纪
    1.2 早-中侏罗世
    1.3 早白垩世
2 北方煤中金属资源前景探讨
3 研究方向
    3.1 加强对煤矸石、粉煤灰中金属资源调查
    3.2 加强对煤中金属资源的保护
    3.3 预测技术
4 结论

(7)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与成因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从微量元素到煤(基)型金属矿床
        1.2.2 煤中微量元素的成因类型研究现状
        1.2.3 鄂尔多斯盆地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工作量及创新点
        1.6.1 主要工作量
        1.6.2 创新点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构造特征
        2.1.1 区域构造特征
        2.1.2 盆地赋煤构造单元划分
    2.2 地层发育特征
    2.3 沉积环境及古地理
    2.4 区内岩浆岩
    2.5 样品信息及测试方法
        2.5.1 样品采集
        2.5.2 测试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及组合类型
    3.1 煤质特征
    3.2 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
    3.3 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
        3.3.1 平面分布规律
        3.3.2 垂向分布规律
    3.4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组合类型
    3.5 本章小结
4 煤的矿物学特征及微量元素赋存
    4.1 煤中常规矿物特征
        4.1.1 粘土矿物
        4.1.2 含铝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1.3 石英和长石
        4.1.4 碳酸盐矿物
        4.1.5 硫酸盐矿物
        4.1.6 磷酸盐矿物
        4.1.7 其他矿物
    4.2 煤中纳米矿物特征
        4.2.1 Si-Al纳米矿物
        4.2.2 含S纳米矿物
        4.2.3 含Ca纳米矿物
        4.2.4 其他纳米矿物
    4.3 煤中矿物与微量元素赋存关系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泥炭形成环境对煤中镓、锂、稀土元素富集的关键作用
    5.1 准格尔-河保偏矿区概况
    5.2 样品测试结果
        5.2.1 煤岩煤质特征
        5.2.2 常量元素
        5.2.3 微量元素
        5.2.4 稀土元素
    5.3 陆源碎屑供给
    5.4 泥炭形成环境
        5.4.1 本文所采用的泥炭形成环境恢复的手段
        5.4.2 泥炭形成环境的重建
        5.4.3 泥炭形成环境对煤中镓、锂、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复合成因研究
    6.1 以陆源碎屑供给-火山灰-低温热液流体为主导的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6.1.1 陆源碎屑供给
        6.1.2 同沉积火山灰的输入
        6.1.3 同生或早期成岩阶段热液流体的影响
    6.2 以陆源碎屑供给-低温热液流体-海水为主导的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6.2.1 陆源碎屑供给
        6.2.2 泥炭聚积时期海水的影响
        6.2.3 低温热液流体的影响
    6.3 以陆源碎屑供给-断裂构造-低温热液流体-煤变质程度为主导的盆地西缘褶皱逆冲带
        6.3.1 陆源碎屑供给
        6.3.2 断裂构造-低温热液流体-煤变质程度
    6.4 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的复合成因模式研究
        6.4.1 陆源碎屑供给-泥炭形成环境复合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曲赋煤带、伊盟隆起赋煤带为例
        6.4.2 陆源碎屑供给-断裂构造-低温热液流体-煤变质程度复合型—以盆地西缘褶皱逆冲赋煤带为例
        6.4.3 陆源碎屑供给-火山灰-低温热液流体复合型—以渭北断隆赋煤带为例
        6.4.4 陆源碎屑供给-低温热液流体-海水影响复合型—以陕北单斜赋煤带为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煤中金属元素成矿区带(论文提纲范文)

1 煤中金属元素矿化特征
    1.1 煤中锗矿化特征
    1.2 煤中镓矿化特征
    1.3 煤中锂矿化特征
    1.4 煤中稀土矿化特征
2 成矿区带划分原则、依据及方案
    2.1 划分原则
    2.2 划分依据
    2.3 划分方案
3 主要成矿区带地质特征
    3.1 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煤中锗、稀土成矿带
    3.2 天山煤中镓成矿带
    3.3 阴山南麓煤中镓-锂成矿带
    3.4 太行山东煤中镓成矿带
    3.5 祁连-秦岭煤中镓-锂成矿带
    3.6 川滇桂煤中镓-锂、稀土成矿带
    3.7 滇西三江煤中锗成矿带
4 结论

(9)煤中镓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富集机理 ——以青海木里和新疆准东煤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煤中有益元素的研究现状
        1.2.1 煤中有益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
        1.2.2 煤中有益元素的赋存特征
        1.2.3 煤中有益元素的富集机理
        1.2.4 西北地区煤中有益元素的研究现状及前人研究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1.4.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2 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位置交通
        2.1.2 西北赋煤区地理情况
    2.2 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2.2.1 区域构造构造特征
        2.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岩浆活动
    2.4 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2.4.1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
        2.4.2 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
        2.4.3 煤质、煤类特征
        2.4.4 聚煤规律
    2.5 研究区域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海木里煤田煤中镓元素的分布赋存
    3.1 木里煤田地质背景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3 煤样的基本性质
    3.4 GA元素丰度及富集情况
    3.5 煤中GA的分布规律
        3.5.1 平面分布
        3.5.2 纵向分布
    3.6 GA元素的赋存状态
        3.6.1 煤中Ga元素的亲和性
        3.6.2 煤灰中Ga的富集特征
        3.6.3 Ga与有机显微组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疆准东煤田煤中镓元素的分布赋存
    4.1 准东煤田地质背景
    4.2 样品采集与测试
    4.3 GA元素丰度及富集情况
    4.4 煤中GA元素的分布规律
        4.4.1 矿区平面分布
        4.4.2 纵向分布
    4.5 GA元素的赋存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北赋煤区煤中镓元素的富集特征与开发有利区
    5.1 煤中镓(GA)和锗(GE)背景丰度
        5.1.1 煤中镓的背景丰度
        5.1.2 煤中锗的背景丰度
    5.2 西北赋煤区煤中镓(GA)和锗(GE)分布特征
        5.2.1 总体分布特征
        5.2.2 中侏罗统煤中锗镓的区域分布
        5.2.3 中侏罗统煤中镓锗的层域分布
    5.3 西北赋煤区煤中镓(GA)异常点分布特征
    5.4 新疆准东煤田煤中镓成矿有利区
        5.4.1 成矿区有利区位置
        5.4.2 煤中金属元素异常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煤中有益元素的富集机理
    6.1 青海木里煤田煤中镓的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6.1.1 物源区母岩性质
        6.1.2 沉积环境
        6.1.3 构造、岩浆热液作用
    6.2 新疆准东煤田煤中GA富集的主控因素分析
        6.2.1 沉积物质来源
        6.2.2 古地理环境
        6.2.3 构造运动
    6.3 西北赋煤区煤中GA的富集机理
        6.3.1 沉积地球化学条件
        6.3.2 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条件
        6.3.3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6.3.4 构造地质条件
    6.4 煤镓共伴生的成矿阶段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煤中元素种类及影响
        1.2.2 煤中元素含量背景值
        1.2.3 煤中元素赋存状态、成因及评价标准简述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工作量
第二章 调研区煤炭资源现状
    2.1 调研区煤炭资源分布现状
    2.2 调研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1 产量、调出量和消费
        2.2.2 去产能情况
        2.2.3 煤炭清洁利用情况
第三章 野外调研选区及检测依据
    3.1 代表性煤区的选取
    3.2 样品采集及检测依据
第四章 我国高含量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初探
    4.1 高含量元素煤的界定
    4.2 高含量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建立意义
    4.3 高含量元素煤综合评价标准
第五章 内蒙古煤中元素富集特征分析
    5.1 煤中元素富集系数分析
    5.2 呼伦贝尔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5.2.1 呼伦贝尔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5.2.2 呼伦贝尔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5.3 锡林郭勒盟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5.3.1 锡林郭勒盟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5.3.2 锡林郭勒盟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5.4 通辽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5.4.1 通辽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5.4.2 通辽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5.5 鄂尔多斯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5.5.1 鄂尔多斯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5.5.2 鄂尔多斯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5.6 蒙西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5.6.1 蒙西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5.6.2 蒙西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5.7 内蒙古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第六章 内蒙古煤中部分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6.1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及研究意义
    6.2 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6.3 呼伦贝尔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6.4 锡林郭勒盟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6.5 通辽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6.6 鄂尔多斯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6.7 蒙西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6.8 内蒙古煤中部分微量元素赋存状态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编写报告

四、中国煤中的锗和镓(论文参考文献)

  • [1]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J]. 代俊峰,李增华,许德如,邓腾,赵磊,张鑫,王水龙,张健,孔令涛,尚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05)
  • [2]山西高阳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中伴生元素富集分异机理[D]. 王佳美.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3]中国煤系中关键金属资源:富集类型与分布[J]. 代世峰,赵蕾,魏强,宋晓林,王文峰,刘晶晶,段飘飘. 科学通报, 2020(33)
  • [4]浅析山西省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炭中共伴生镓、锗、铊等稀散元素的赋存特征[J]. 侯振国,付婷俊. 华北自然资源, 2020(03)
  • [5]大同矿区煤中有益微量元素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D]. 梁胜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6]中国北方不同成煤时代煤中金属矿点(床)分布及资源前景[J]. 宁树正,黄少青,张莉,黄文辉,曹代勇,袁建江,张建强,朱士飞,闫德宇,刘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0(02)
  • [7]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微量元素富集特征与成因类型[D]. 秦国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
  • [8]中国煤中金属元素成矿区带[J]. 宁树正,黄少青,朱士飞,章伟,邓小利,李聪聪,乔军伟,张建强,张宁. 科学通报, 2019(24)
  • [9]煤中镓元素的赋存特征与富集机理 ——以青海木里和新疆准东煤田为例[D]. 陈磊.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6)
  • [10]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D]. 惠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中国煤炭中的锗和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