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2A6的体外代谢特征

中国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2A6的体外代谢特征

一、In vitro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ytochrome P-450 2A6 in Chinese liver microsomes(论文文献综述)

刘婉玉[1](2020)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鲫鱼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文中认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是一类人类和动物通用的抗菌药物,随着FQs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环境中大量残留。在环境中残留的FQs会通过进食、呼吸、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生物体内,会在生物体内发生代谢转化,影响其生态毒性。目前,关于FQs的生物代谢研究大多是关于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对其体外代谢研究较少。在体内实验中外界环境、机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体外实验不仅能够减少体内实验中复杂的干扰因素,还能够直接观察酶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过程,更容易发现代谢过程中的活性中间体。因此,本研究选择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和依诺沙星(Enoxacin,ENO)这两种常用的FQs为目标化合物,选择体外孵育的方式,探究了ENR和ENO的体外代谢转化过程,希望能够为探索FQs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机理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体外孵育的条件下,探究了ENR和ENO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结果显示,当ENR和ENO暴露浓度为1 mg/L、5 mg/L和10 mg/L时,ENR和ENO体外代谢均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当ENR和ENO暴露浓度为1 mg/L时,ENR和ENO消除速率常数k值最大分别为0.00295 min-1和0.00404 min-1,半衰期t1/2最短分别为235.0 min和171.6min。当ENR和ENO暴露浓度相同时,ENO消除速率常数值均较ENR消除速率常数值高,在体外代谢的条件下,ENO比ENR更容易被代谢转化。(2)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技术对ENR和ENO体外代谢转化产物检测分析,ENR体外代谢转化有3种路径,分别是羟基化、脱乙基和哌嗪环氧化;ENO体外代谢转化路径主要是脱氟、羟基化以及甲基化。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EPR)检测ENR和ENO体外代谢过程中的活性氧(ROS),发现ENR和ENO体外代谢转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有·OH、O2·-和1O2的生成,特别地,ENR体外代谢还生成了ROO·,ENR可能比ENO具有更强的生态毒性。(3)在体外孵育过程中,ENR和ENO对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苯胺-4-羟化酶(AH)和红霉素-N-脱乙基酶(ERND)活性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在显着水平α=0.05时,ECOD和ERND酶活性与ENR浓度有显着的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7和-0.540,ECOD和ERND酶活性与ENO浓度均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AH酶活性与ENR和ENO浓度无显着性相关关系。体外代谢抑制实验结果表明,CYP1A和CYP3A是参与ENR代谢转化的关键酶,CYP2E1是参与ENO代谢转化的关键酶。

刘乃溶[2](2020)在《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及不同种属间抑制差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作为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酚及其衍生物的暴露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例如急性毒性,组织病理学变化,致突变性和癌症等。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s或P450)是最重要的Ⅰ期代谢酶,介导多类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氧化和羟基化。其中,CYP3A4是人体中最重要的CYPs亚型,参与大多数内源性物质和超过50%的临床药物的Ⅰ期代谢。目前,动物模型已普遍应用来预测人体内的相关研究,因此,检测不同动物之间的种属差异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14种不同结构的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活性及抑制动力学,以及研究氯酚对不同动物种属(猴、鼠、狗、猪)肝微粒体的抑制作用,以获得种属差异的结果,从而选择更适合的动物模型来解释临床效果。方法:总体积为200μL的体外孵育体系,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体系、肝微粒体、睾酮、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Cl)缓冲液组成,以CYP3A4催化睾酮作为探针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对代谢物6β-羟基睾酮进行检测分析。首先进行酶活性测定及酶代谢动力学实验,其次,选取14种氯酚作为实验组抑制剂,进行抑制初筛实验,以等体积的酮康唑用作阳性对照,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用作阴性对照。然后选取抑制率超过80%的氯酚进行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和抑制动力学实验。通过分子对接方法,从空间结构上解释不同结构的氯酚对CYP3A4的抑制差异。此外,同样选取抑制率超过80%的氯酚进行不同动物种属(猴、鼠、狗、猪)肝微粒体的抑制活性、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及抑制动力学实验,抑制结果与人肝微粒体的抑制结果进行比较以获得种属间差异。结果:在14种氯酚中,2,3,4-三氯酚、3,4,5-三氯酚、2,3,4,5-四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作用超过80%。因此选取以上三种氯酚进行接下来的实验。这三种氯酚对人CYP3A4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0.5μM、8.0μM、6.0Μm,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26.4Μm、13.5Μm、8.8μM。通过检测以上三种氯酚分别对猴、鼠、狗、猪肝微粒体的抑制作用,可知其对猴与狗肝微粒体活性的抑制较强。进行半数抑制浓度和抑制动力学实验,这三种氯酚对猴肝微粒体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7.1μM、10.4μM、10.5μM。2,3,4-三氯酚对My LMs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为4.9μM;3,4,5-三氯酚和2,3,4,5-四氯酚对My LMs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8.1Μm、28.7μM。这三种氯酚对狗肝微粒体的半数抑制浓度为31.6μM、11.9μM、38.9Μm,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动力学常数分别为13.8Μm、0.6Μm、6.1μM。通过进行氯酚与CYP3A4空间结构的分子对接,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与CYP3A4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5.29 kcal/mol、-5.99 kcal/mol、-5.88 kcal/mol。2-氯酚与CYP3A4之间形成1个氢键和5个疏水性连接;2,4-二氯酚与CYP3A4之间形成1个氢键和6个疏水性连接;2,4,6-三氯酚与CYP3A4之间形成2个氢键和5个疏水性连接。结论:14种氯酚对人CYP3A4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结构相关性。当在第四个位点增加一个氯原子时,氯酚对CYP3A4的抑制能力将显着提高,当在第六个位点增加一个氯原子时,氯酚对CYP3A4的抑制能力将显着降低。此外,综合比较抑制动力学类型和抑制动力学常数的结果,猴更适合作为评价3,4,5-三氯酚对CYP3A抑制作用的动物模型;狗更适合作为评价2,3,4-三氯酚和2,3,4,5-四氯酚对CYP3A抑制作用的动物模型。

周文莉[3](2020)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人工牛黄作为牛黄(Bovis Calculus)的代用品,具有化痰定惊和清热解毒的效果,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已和很多药物组成了中成药制剂。在人工牛黄被广泛使用的同时,由于中西药配伍使用所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尤以中西药复方制剂感冒通(人工牛黄、双氯芬酸钠和扑尔敏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引发血尿的症状最为突出,患者在使用该药一段时间后出现以血尿为主的近千例不良反应的报道。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是由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本课题采用LC-MS/MS测定方法和探针药物法,研究人工牛黄对CYP450酶(Cyp2e1、Cyp3a1、Cyp2d1、Cyp2c11、Cyp2c6、Cyp2c7、Cyp2b1和Cyp1a2)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以期为人工牛黄与其他西药或中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体外试验: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外孵育法建立测定CYP450酶特异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N-去乙基阿莫地喹(Cyp2c7)、对乙酰氨基酚(Cyp1a2)、右啡烷(Cyp2d1)、1-羟基咪达唑仑(Cyp3a1)、羟化安非他酮(Cyp2b1)、4-羟基美芬妥英(Cyp2c11)、6-羟基氯唑沙宗(Cyp2e1)和4-羟基甲苯磺丁脲(Cyp2c6)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建立以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咪达唑仑作为CYP450酶(Cyp1a2/Cyp2b1/Cyp2c7/Cyp2e1/Cyp2c6/Cyp2c11/Cyp2d1/Cyp3a1)特异性底物的体外评价体系用于研究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抑制作用,CYP450酶的活性用对应的代谢产物的浓度来表征,并通过对八个阳性抑制剂(α-萘黄酮/噻替哌/槲皮素/奎尼丁/磺胺苯吡唑/噻氯匹定/酮康唑/4-甲基吡唑)的CYP450酶抑制潜能的考察,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考察人工牛黄提取液对CYP450酶亚型的影响,以孵育体系中加入人工牛黄与未加人工牛黄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代谢产物,分析人工牛黄对酶亚型的影响。体内试验:建立同时测定大鼠体内CYP450酶特异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将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2组:人工牛黄组(10mg/kg)和对照组,连续灌胃14天,第15天各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探针药物,于预设时间点眼眦取血,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八种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代谢产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对比人工牛黄组和空白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评价人工牛黄在大鼠体内对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Cyp2e1、Cyp3a1、Cyp2d1、Cyp2c11、Cyp2c6、Cyp2c7、Cyp2b1和Cyp1a2酶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建立了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可以同时测定体外肝微粒体中八种探针底物代谢产物的LC-MS/MS方法。测得IC50和FDA参考值相近,表明体外孵育的评价体系中八种阳性抑制剂对各自的CYP450酶均有显着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人工牛黄对Cyp3a1、Cyp2d1、Cyp2c11、Cyp2c6四种酶亚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yp2e1、Cyp2c7、Cyp2b1和Cyp1a2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体内试验:建立了一种LC-MS/MS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八种探针药物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N-去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1-羟基咪达唑仑、羟化安非他酮、4-羟基美芬妥英、4-羟基甲苯磺丁脲和6-羟基氯唑沙宗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专属性、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高,稳定性及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样本检测要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乙酰氨基酚、N-去乙基阿莫地喹、右啡烷、1-羟基咪达唑仑、羟化安非他酮、4-羟基甲苯磺丁脲和6-羟基氯唑沙宗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MRT(0-t)、MRT(0∞)、Vd、CL和t1/2都没有无显着性差异。人工牛黄提取物对4-羟基美芬妥英的药动学参数产生了明显的影响,AUC(0~t)明显的增加,Vd明显降低。结论:人工牛黄体外对Cyp3a1、Cyp2d1、Cyp2c11、Cyp2c6四种酶亚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yp2e1、Cyp2c7、Cyp2b1和Cyp1a2活性无明显影响。人工牛黄在体内对Cyp2c11有诱导作用,对Cyp2e1、Cyp3a1、Cyp2d1、Cyp2c6、Cyp2c7、Cyp2b1和Cyp1a2酶活性无影响。

何帆[4](2020)在《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左归饮为我国经典医学着作《景岳全书》中的一味名方,临床主要用于各类男科和妇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由于近年来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这也给中药与其他药物的合用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从酶活性、转录和翻译三个角度来阐述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以及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为左归饮的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左归饮在体内外对大鼠6种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左归饮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今后的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实验中选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作为CYP1A2、CYP2B1、CYP2C7、CYP2C11、CYP2D2、CYP3A1的探针底物,制备成含以上六种底物的“Cocktail”混合溶液,并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6种CYP450酶底物的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分为四组:实验组(左归饮水提液组)、抑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无活性组。其中实验组将左归饮水提液按照不同浓度分为10、50、250、500、1000、2500μg/L六个浓度组,各组平行测定三份;抑制剂对照组加入CYP450不同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空白组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无活性组不加NADPH再生系统以获得最大底物浓度。各组均平行测定三份。建立测定大鼠体内CYP1A2、CYP2B1、CYP2C7、CYP2C11、CYP2D2、CYP3A16种亚型酶对应的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的UPLC-MS/MS检测方法。取24只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左归饮高、中、低剂量(31,20.67,13.78 g/kg)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于每日清晨分别灌胃左归饮水提液和生理盐水,连续2周,第14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含有6种探针底物的混合溶液,于给药后预定的时间点由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所建立的UPLC-MS/MS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6种探针底物的浓度,使用DAS2.0软件拟和各探针底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各探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评价左归饮水提液对细胞色素P450各亚型的影响。最后,根据体内外的结果,针对结果存在差异的亚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将12只相同批次的SD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组,同样地,在连续灌胃2周后,采用RT-q PCR技术以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中差异CYP450亚型酶m 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本研究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6种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的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高,符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将不同浓度的左归饮水提液与大鼠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后,结果显示,左归饮对CYP1A2,CYP2B1,CYP2C7,CYP2C11,CYP2D2,CYP3A1的IC50值分别为1685、3163、1125、1843、2227、1843μg/m L。体内实验:本研究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大鼠体内6种探针底物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的血药浓度,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精密度高,符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与空白组相比,左归饮高剂量组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咪达唑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AUC(0∞)、CL有显着性差异,左归饮其他剂量组非那西丁、安非他酮、阿莫地喹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着性差异。针对体内外影响结果不一致的CYP450亚型,接下来从基因和蛋白层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左归饮中高剂量组可上调CYP2C11和CYP3A1基因的表达,左归饮高剂量组可上调CYP2C11蛋白的表达,中高剂量组可显着上调CYP3A1蛋白的表达。而左归饮各剂量组对CYP2D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影响。结论左归饮水提液在体外对CYP1A2、CYP2B1、CYP2C7、CYP2C11、CYP2D2、CYP3A1均无抑制作用。左归饮水提液在体内对CYP2C11、CYP2D2、CYP3A1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而对CYP1A2、CYP2B1、CYP2C7酶活性无影响。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左归饮高剂量组可显着上调CYP2C11和CYP3A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本研究为左归饮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左归饮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尹金妥[5](2020)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四种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属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药物口服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转化,产生无效,具有生物活性或毒性化合物。采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作为体内代谢的生物样品。使用大鼠肝微粒体和肠道菌群作为体外代谢模型。为确保上述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安全使用,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体内外代谢研究。UHPLC-Q-TOF-MS/MS具有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被广泛用于定性研究,例如药物的代谢研究。目前,尚无可利用的有关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的代谢数据。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系统地研究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的体内外代谢,以指导临床药用,并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目的:基于UHPLC-Q-TOF-MS/MS技术,研究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以及在大鼠肝微粒体和肠道菌群中的代谢。方法:口服给药后,收集大鼠的血液,胆汁,尿液和粪便;建立肝微粒体和肠道菌群体外温孵模型,收集孵育后的混合液。然后,将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通过UHPLC-Q-TOF-MS/MS,依靠质量亏损(MMDF)和动态背景扣除(DBS)设置,在信息关联数据采集(IDA)模式下,进行在线全扫描采集数据;结合Metabolite Pilot软件中的质量亏损过滤(MDF),提取离子色谱流图(XIC),子离子过滤(PIF)和中性丢失过滤(NLF)多种技术进行数据后处理;根据代谢物的精确质量数,母药的裂解途径和相关的生物转化信息,进行代谢物的鉴定。此外,与对照品比较或参考相关文献,进一步确定代谢物。结果:本研究通过UHPLC-Q-TOF-MS/MS鉴定了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的体内外代谢物。杜鹃素的代谢研究中,在大鼠中鉴定出42种代谢物,在肝微粒体中鉴定出15种代谢物。金合欢素的代谢研究中,鉴定大鼠体内有31种代谢物,肝微粒体中25种代谢物,其中与对照品对比,鉴定了4种代谢物。鹰嘴豆芽素A的代谢研究中,鉴定在大鼠中有43种代谢物,肝微粒体中22种代谢物和肠道菌群中18种代谢物,并通过与对照品的洗脱时间和MS数据进行比较,鉴定出5种代谢物。木蝴蝶苷B代谢研究中,鉴定出大鼠中30种代谢物,肝微粒体中8种代谢物和肠道菌群中18种代谢物,并通过与对照品进行比较,鉴定出9种代谢物。此外,总结了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各自的体内外代谢途径。结论:本研究通过UHPLC-Q-TOF-MS/MS技术研究了杜鹃素,金合欢素,鹰嘴豆芽素A和木蝴蝶苷B的体内外代谢,丰富了其相应的代谢转化的信息库,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刘雨阳[6](2019)在《白屈菜碱杀虫增效作用及其代谢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屈菜碱(Chelidonine,CHE)是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中含量最多的生物碱类成分,其结构与市面上已有的杀虫增效剂具有相同的活性基团,而有关CHE的杀虫增效作用少有报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作为对十字花科蔬菜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易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其中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最强。增效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合用可有效降低其抗药性,从天然植物中开发新型的植物源增效剂,可提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针对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普遍且严重的抗药性,建立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CHE的杀虫增效作用、增效机制以及代谢途径进行研究,证实了CHE对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阐明了CHE的杀虫增效机制,明确了CHE的酶抑制代谢机制及其在体内、外的代谢路径,本研究为CHE和其他植物源增效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对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提供解决途径,为CHE的安全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CHE与DM复配,考察CHE对DM的杀虫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HE可以明显提高DM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且随着CHE的浓度增加,增效比呈上升趋势,当CHE浓度为400 mg·L-1时,增效比为5.12。为明确CHE的增效机制,分别考察了抗性品系(R品系)和敏感品系(S品系)小菜蛾的多功能氧化酶(MFOs),酯酶(ESTs)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活性,结果表明,R品系小菜蛾的MFOs是S品系的2.14倍,而两种品系ESTs和GSTs活性没有明显区别。通过考察CHE对小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E可以显着降低小菜蛾MFOs的活性,轻微降低小菜蛾ESTs的活性,而对GSTs没有显着影响。这说明CHE可能主要通过抑制MFOs的活性,减少DM的代谢,使其杀虫活性大大提高,而CHE抑制了ESTs的活性也是其发挥增效作用的原因之一。2.建立LC-MS/MS方法,对DM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证明了方法的专属性和可靠性。体外实验采用CHE与小菜蛾酶液预孵育,之后加入DM孵育,进行LC-MS/MS分析,考察DM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CHE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小菜蛾对DM的代谢,使DM的含量较对照组显着增加,200μM的CHE预处理后的孵育体系中,DM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73倍。体内实验采用CHE与DM复配处理小菜蛾,制备的酶液经处理后进行LC-MS/MS检测,考察DM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CHE复配后,DM在小菜蛾体内的代谢减少,DM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且具有浓度依赖性,400 mg·L-1的CHE预处理后的虫体中,DM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39倍。小菜蛾的体内、外实验均证实,CHE可以减少DM的解毒代谢,使其在小菜蛾的体内蓄积,快速作用于靶标,发挥功效,进一步阐明了CHE对DM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机制。3.建立LC-MS/MS方法,快速筛选CHE对P450酶亚型抑制作用,该方法的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快速简便。采用CHE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加入各P450酶亚型的混合探针底物,对各探针底物所生成对应的产物进行定量从而测定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CHE对CYP2D6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随后,为了考察CHE导致的CYP2D6的失活是否是机制性失活,针对CYP2D6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HE对CYP2D6的失活具有时间、浓度和NADPH依赖性;竞争性抑制剂奎尼丁对CYP2D6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GSH,catalase/SOD对CYP2D6的失活没有保护作用;铁氰化钾使CYP2D6酶活力恢复小于20%;透析后CYP2D6酶活力恢复小于10%。以上实验均证实,CHE导致的CYP2D6失活为酶的机制性失活,即CHE经P450酶催化生成反应性中间体,其进入CYP2D6的活性中心与酶发生共价结合,导致CYP2D6不可逆的失活。以上实验提示,当接触CHE时,应慎重摄入其他经CYP2D6代谢的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避免产生毒性。4.分别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实验和体内SD大鼠给药实验,建立LC-MS/MS方法,对CHE在体内、外代谢产物进行检测,通过二级质谱碎片推断代谢产物的结构,并通过化学合成实验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孵育实验中检测到三种氧化代谢物(M1-M3),M1和M2是CHE脱去一分子亚甲基的产物,M3是CHE脱去两分子亚甲基的产物。在给予CHE的大鼠胆汁中也观察到代谢物M1-M3。在微粒体孵育实验中检测到五种GSH结合物(M4-M8),M4和M6来自于M1与GSH的结合,M5和M7来自于M2与GSH的结合,而M8是M3的GSH结合物。在CHE处理的大鼠胆汁中检测到两种GSH结合物(M4和M8)。这些代谢产物与化学合成的代谢产物的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二级碎片均一致,进一步确证了其结构。以上实验证明,CHE在体外和体内都发生了代谢活化,生成了邻苯醌反应性中间体,进而与GSH结合。此外,重组酶和抑制剂实验表明,CYPs3A4,1A2,2C19和2D6是参与CHE代谢活化的主要酶亚型。综上可得出结论:CHE可以通过抑制小菜蛾的MFOs和ESTs活性,减少DM的解毒代谢,从而对DM产生杀虫增效作用;另一方面,CHE可以在CYPs3A4,1A2,2C19和2D6的介导下发生代谢活化,生成邻苯醌中间体,导致人体CYP2D6的机制性失活。该研究明确了CHE的杀虫增效作用及可能的增效机制,阐明了CHE的代谢途径和酶抑制代谢机制,为CHE开发成杀虫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安全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张婧娴[7](2018)在《基于CYP450和UGT的丹红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药物代谢酶CYP450和UGT的抑制和诱导作用。方法:(1)LC-MS/MS法分别检测阳性对照药、丹红注射液干预后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对应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计算丹红注射液对各酶亚型的IC50值。(2)LC-MS/MS法分别检测阳性诱导剂、丹红注射液诱导的人和大鼠原代肝细胞孵育体系中CYP1A2、CYP2B6和CYP3A对应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计算丹红注射液对各酶亚型的相对诱导百分比。(3)阳性诱导剂、丹红注射液分别诱导人原代肝细胞后,RT-PCR法检测人原代肝细胞中CYP3A4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丹红注射液对CYP3A4的体外诱导作用。(4)LC-MS/MS法检测丹红注射液干预后后人原代肝细胞孵育体系中UGT酶对应底物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计算丹红注射液对UGT的半数抑制浓度。结果:(1)丹红注射液对上述9种CYP450酶亚型的IC50值分别为0.793%、0.262%、0.665%、0.445%、1.181%、0.649%、0.676%、0.917%和0.538%。(2)丹红注射液对大鼠、人原代肝细胞中CYP3A活性的诱导分别达到阳性诱导剂利福平的20%和30%。(3)丹红注射液和阳性对照药利福平对人原代肝细胞中CYP3A4 mRNA的相对诱导倍数分别为4.1倍和6.7倍,丹红注射液的诱导作用达到阳性对照药利福平的60%。(4)丹红注射液对UGT的抑制率分别为0、-1.6%、3.2%、8.2%、5.2%、17.1%、38.3%和71.4%,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7%。结论:在体外研究实验中,丹红注射液对CYP2A6表现为强抑制作用;对CYP1A2、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红注射液对CYP3A4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丹红注射液对人肝细胞中UGT仅表现出弱的抑制作用。总之,丹红注射液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抑制CYP2A6和诱导CYP3A4的作用,联合用药时可能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中药-化学药物相互作用。

高洁[8](2018)在《人肝CYP450代谢活性及CYP2E1与肝癌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肝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450)参与70%~80%临床药物的代谢。CYP450活性的个体差异是导致药物代谢、药物效应及毒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肝细胞癌(HCC)患者生理、生化(肝脏功能、肝血流量、具有功能的肝脏大小、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的改变会影响CYP450的活性,进而导致药物清除率发生变化。因此,确定正常人及HCC患者CYP450的活性、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是个体化用药的重要前提。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发现时大多在中晚期,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亚硝胺类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前致癌物,经CYP2E1代谢活化生成致癌物而引发肿瘤。食物中亚硝胺类的含量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同样食用高亚硝胺含量的食物,有人发展成HCC,有人却很安全。推测CYP2E1代谢活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是HCC易感性表现出显着个体差异的原因。本研究以正常肝标本为研究对象,探究人肝10种CYP450生理活性的相关性及个体内差异;以CYP2D6为例,阐明其不同水平活性表型间的关系及基因型对不同水平活性表型的影响。以HCC患者非肿瘤肝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10种CYP450不同水平的活性及影响因素;测定CYP2E1代谢二乙基亚硝胺的活性,考察CYP2E1活性、临床指标对HCC切除术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以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CYP2E1先天活性及CYP2E1抑制活性与HCC的相关性。通过上述研究,以求为正常人及HCC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以期发现HCC防治新靶点,为HCC的早防早治提供新的策略。1方法1.1人肝标本收集105例肝功能正常人肝标本及102例HCC患者非肿瘤肝标本。研究方案经郑州大学生命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肝标本供体签署知情同意书。1.2肝微粒体蛋白浓度及含量测定低温差速离心法制备人肝微粒体(HLMs)。Bradford法测定HLMs蛋白浓度。肝微粒体蛋白含量(MPPGL)通过测定肝组织匀浆及HLMs中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POR)的活性确定。1.3 CYP450活性测定孵育体系包含HLMs、不同浓度的探针药物、磷酸盐缓冲液及NADP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0 种 CYP450(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CYP3A4/5)代谢产物的生成量。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GraphPad Prism 5.04)计算CYP450的肝微粒体水平清除率(CLM)。采用体外-体内外推法推算CYP450其他水平的清除率(肝组织水平,CLLT;肝脏水平,CLL;整体水平,CLH)。1.4 CYP450CLM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种CYP450CLM间的相关性。采用层次聚类分析10种CYP450 CLM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1种CYP450 CLM与其余CYP450 CLM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1.5 CYP2D6蛋白含量测定将稳定同位素标记的CYP2D6特异性肽段整合在一个QconCAT蛋白序列中,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内标-多反应监测-质谱技术(SID-MRM-MS)对其定量。1.6 CYP450探针药物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收集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自1975年至2016年关于CYP450探针药物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的文献。1.7 CYP450基因多态性测定通过SNP MassARRAY方法检测中国人群的10种CYP450发生频率大于1%的基因多态性位点。1.8 HCC患者术后随访采用电话随访为主、登门随访为辅的方式进行随访。自切除术后,每隔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历时42~54个月。1.9大鼠肝癌模型建立实验开始前4周,每周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两次二乙基亚硝胺(DEN,50 mg/kg),第5到14周每周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一次DEN(50 mg/kg)。喂养到第19周处死全部大鼠,记录并测量肝脏表面结节(≥ 5 mm)个数、大小。留取部分肝脏标本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剩余肝标本冻存于液氮中备用。1.10大鼠CYP2E1先天活性及抑制活性测定CYP2E1先天活性系指肝癌模型建立前(第0周)健康大鼠CYP2E1代谢DEN的活性;CYP2E1抑制活性系指肝癌模型建立前(第0周)健康大鼠腹腔注射CYP2E1抑制剂氯美噻唑(CMZ)后CYP2E1代谢DEN的活性。测定大鼠腹腔注射DEN(50 mg/kg)的毒代动力学,确定大鼠CYP2E1的先天活性;腹腔注射CMZ后立即腹腔注射DEN(50 mg/kg),测定大鼠DEN的毒代动力学,确定大鼠CYP2E1的抑制活性。毒代动力学参数采用药物和统计学DAS 3.2.6软件(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处理。1.11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分别用HE和Masson对切片染色,根据Ishak评分系统对HE染色的病理结果进行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用Anti-Ki67抗体及Anti-PCNA抗体检测肝组织中Ki67+细胞数及PCNA+细胞数。1.12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17.0 software package(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Adobe Photoshop CC 2014(Adobe,San Jose,CA,USA)和 GraphPad Prism 5.04 software package(GraphPad Inc.,La Jolla,CA,U.S.A.)进行作图。2 结果2.1人肝10种CYP450生理活性2.1.1 CYP450 CLM 的相关性两种CYP450 CYP1A2及CYP2B6分别与4种CYP450存在相关性;CYP2C8、CYP2C9 及 CYP2E1 分别与 3 种 CYP450 存在相关性;CYP2C19 及CYP2D6分别与2种CYP450存在相关性;CYP3A4/5仅与CYP2C19存在相关性;CYP2A6与其他CYP450均不存在相关性。其中CYP2C8与CYP2C9的相关性最好(r = 0.485,P=1.62E-07),其次为 CYP1A2 与 CYP2C9(r = 0.400,P= 2.39E-05)。多种CYP450若将10种CYP450聚成2类,则第一类包括:CYP2C8、CYP2C9、CYP1A2 和 CYP2B6,第二类包括:CYP2A6、CYP2D6、CYP2C19、CYP2E1和CYP3A4/5;若将10种CYP450聚成4类,则第一类包括:CYP2C8和CYP2C9,第二类包括:CYP1A2和CYP2B6,第三类包括:CYP2A6和CYP2D6,第四类包括:CYP2C19、CYP2E1 和 CYP3A4/5。根据 10 种 CYP450 CLm 间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可以通过CYP1A2、CYP2B6、CYP2C9和CYP2C19的CLm推算出 CYP2A6、CYP2C8、CYP2D6、CYP2E1 和 CYP3A4/5 的 CLM。2.1.2 CYP450CLM的个体内差异个体内差异10种CYP450的CLM存在较大的个体内差异(变异系数,ICV),不同个体的ICV不同。其中ICV较大者(ICV>100%)5例,占比4.8%;ICV 中等者(50%<ICV≤100%)55 例,占比 52.8%;ICV 较小者(ICV<50%)45例,占比42.9%。影响因素性别、饮酒对个体内差异无显着影响;年龄通过影响CYP3A4/5的CLM而影响个体内差异;吸烟通过影响CYP1A2、CYP2C9和CYP2D6的CLM而影响个体内差异;CYP2A6*4、CYP2B6 15631G>T、CYB618053A>G、CYP2C942614A>C、CYP2D6 100C>T、1661G>C 和CYP2D6 2850G>A 通过影响其CLM而影响个体内差异。2.1.3 CYP2D6基因型及其活性表型基因型正常人CYP2D6 100CC、CYP2D6 100CT和CYP2D6 100T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31.1%、22.2%和 46.7%。CYP2D6 1661GG、CYP2D6 1661GC和CYP2D6 1661CC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50.6%、37.1%和 12.3%。基因型对不同水平活性表型的影响不同水平的活性表型系指分子活性表型(CLP)、亚细胞活性表型(CLM)、组织活性表型(CLLT)、器官活性表型(CLL)、整体活性表型(CLH)。一般,CYP2D6 100C>T突变导致各个水平的活性表型降低,而CYP2D61661G>C突变导致各个水平的活性表型升高。与100CC个体相比,100TT个体的CLP降低30.0%。与1661GG个体相比,1661GC个体的CLP增加2.00倍,而1661CC个体的CLP增加1.66倍。与100CC个体相比,100CT个体的CLM、CLLT、CLL均降低约20.0%,100TT个体的CLM、CLLLT、CLL均降低约70.0%。与1661GG个体相比,1661GC个体的CLM、CLLLT、CLL均增加约3.15 倍,而1661CC 个体的 CLm、CLLT和 CLL 分别增加 3.10、3.75 和 4.17 倍。与100CC个体相比,100CT个体的CLH降低18.6%,100TT个体的CLH降低70.4%。与166GG个体相比,1661GC个体的CLH增加3.28倍,而1661CC个体的CLH增加3.69倍。2.2 HCC患者10种CYP450不同水平的清除率2.2.1清除率改变与对照组相比,3种CYP450(CYP2C9、CYP2D6及CYP2E1)的CLM显着增高,3 种 CYP450(CYP1A2、CYP2C8 及 CYP2C19)的 CLM 显着降低,而 4种 CYP450(CYP2A6、CYP2B6 及 CYP3A4/5)的 CLm 基本不变。10 种 CYP450 CLLT、CLL及CLH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率不同。仅CYP2E1的CLLT、CLL及 CLH 显着增高,7 种 CYP450(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19及 CYP3 A4/5)的 CLLT、CLL 及 CLH 显着降低,2 种 CYP450(CYP2C9 及 CYP2D6)的CLLLT、CLL及CLH基本不变。2.2.2影响因素肝微粒体水平女性CYP2A6的CLM显着高于男性;年龄对CLM无显着影响;吸烟者及饮酒者CYP2D6的CLM均显着降低;CYP1A2-163C>A、CYP2C942614A>C、CYP2D6100C>T、CYP2D61846G>A 及 CYP3A5 6986A>G 突变使其CLm显着降低。肝组织水平性别及年龄对CLLT无显着影响;吸烟者及饮酒者CYP2D6的CLLT均显着降低;CYP2C9 42614A>C、CYP2D6 100>T、CYP2T6 1846G>A、CYP2E及-333T>A及CYP3A5 698>G突变使其 CLLT 显着降低。肝脏水平性别及年龄对CLL无显着影响;吸烟者及饮酒者CYP2D6的CLL均显着降低CYP2C9 42614A>C、CYP2D6 100C>T、CYP2D6 1846G>A、CYP2E1-333T>A及CYP3A5 6986A>G突变使其CLL显着降低。整体水平性别及年龄对CLH无显着影响;吸烟者及饮酒者CYP2D6的CLL均显着降低;CYP2C942614A>C、CYP2D6100C>T、CYP2D61846G>A、CYP2E1-333T>A及CYP3A56986A>G突变使其CLH显着降低。2.3 CYP2E1与HCC相关性2.3.1 CYP2E1 代谢 DEN 活性与 HCC活性改变以CYP2E1代谢DEN的转化率(VDEN)表示CYP2E1代谢DEN的活性。HCC患者VDEN显着升高,增加了 109.4%。采用百分位数法(单侧,95%)确定正常参考值。与正常参考值相比,30(42.8%)例HCC患者的VDEN为阳性。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及临床病理特征[甲胎蛋白(AFP)、肝硬化、最大肿瘤直径、病灶个数、肿瘤分级及门静脉癌栓]对VDEN无显着影响;CYP2E1-333T>A基因多态性位点显着影响其VDEN,-333AA个体较-333TA个体的VDEN显着升高。2.3.2 CYP2E1活性与生存期总体生存时间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97天,95%置信区间为319~475天;中位生存时间为306天,95%置信区间为237~365天。影响生存期的单因素性别、年龄、AFP(20ng/mL)、肝硬化、最大肿瘤直径、病灶个数、肿瘤分级、门静脉癌栓及CYP2E1基因多态性位点均对生存时间无显着影响;VDEN阴性者较VDEN阳性者生存期显着延长,延长了 114.4%;AFP≤600ng/mL者较>600ng/mL者生存期显着延长,延长了 69.8%。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VDEN和最大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HCC患者的VDEN越高、肿瘤越大,其生存期越短。2.3.3 CYP2E1先天活性与DEN所致大鼠肝癌的相关性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低半衰期(t1/2)组与高t1/2组的肝癌发生率无显着差异(77.8%vs52.6%);低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组较高AUC0-t组的肝癌发生率显着升高(83.3%vs47.4%);高表观清除率(CL/F)组较低CL/F组的肝癌发生率显着升高(84.2%vs 44.4%)。对肝癌严重程度的影响具有较短t1/2大鼠的最大肿瘤直径及累积肿瘤直径比具有较长t1/2大鼠的显着增大,且t1/2与上述指标均呈负相关;具有较低AUC0-t大鼠的最大肿瘤直径、累积肿瘤直径、最大肿瘤体积及累积肿瘤体积比具有较高AUC0-t大鼠的显着增大,且AUC0-t与上述指标均呈负相关;具有较高CL/F大鼠的结节个数、最大肿瘤直径、累积肿瘤直径、最大肿瘤体积及累积肿瘤体积比具有较低CL/F大鼠的显着增多(增大),且CL/F与上述指标均呈正相关。2.3.4 CYP2E1抑制活性与DEN所致大鼠肝癌的相关性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模型组、CMZ低剂量组和CMZ高剂量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64.9%、58.0%和10.0%,CMZ高剂量组的肝癌发生率显着低于模型组。对肝癌严重程度的影响CMZ高剂量组的结节个数、最大肿瘤直径、累积肿瘤直径、最大肿瘤体积、累积肿瘤体积、Ki67+细胞数和PCNA+细胞数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结论1.通过CYP1A2、CYP2B6、CYP2C9和CYP2C19的肝微粒体水平清除率可推算出 CYP2A6、CYP2C8、CYP2D6、CYP2E1 和 CYP3A4/5 的清除率。2.正常人肝微粒体10种CYP450的清除率存在较大的个体内差异。年龄、吸烟、CYP2A6*4、CYP2B615631G>T、CYP2B618053A>G、CYP2C942614A>C、CYP2D6100C>T、CYP2D61661G>C、CYP2D62850G>A可显着影响个体内差异。3.CYP2D6特定基因型显着影响其在不同水平(分子、亚细胞、组织、器官、整体)的活性表型,且影响程度不同。4.肝癌患者不同水平的CYP2E1清除率均较正常人显着升高,且肝癌患者CYP2E1活性与生存期呈负相关。5.大鼠CYP2E1先天活性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呈因果关系,CYP2E1非特异性抑制剂可降低肝癌发生率。

胡燕娴[9](2017)在《钩吻生物碱的P450酶代谢及其毒性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中药钩吻(Gelsemium elegans)是马钱科(Loganiaceae)植物胡蔓藤的全草,中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神经痛等。近年来钩吻因其镇痛效能仅次于吗啡且无成瘾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钩吻在临床应用中常发生中毒事件,吲哚型生物碱既是其活性成分,又是毒性成分。因此,如何减毒是钩吻安全应用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细胞色素P450酶(CYP酶)对药物的减毒有重要作用,介导着许多有毒中药的减毒机制。基于此,本论文以钩吻中的3个毒效成分(钩吻素子(KOU)、钩吻素甲(GA)及胡蔓藤碱甲(HMT))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钩吻生物碱的CYP酶代谢及其毒性相关性研究,旨在为揭示钩吻减毒的科学内涵,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一、钩吻生物碱的CYP酶代谢机理研究在体外肝微粒体作用下,KOU、GA、HMT分别至少生成4、5、4个代谢产物,其代谢途径相似,包括去甲基、脱氢、羟基化、去甲基脱氢与氧化。化学抑制剂及人源化重组CYP酶实验的结果表明,参与三个单体代谢的主要CYP酶亚型均为CYP3A4/5。通过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或酮康唑,动物体内的CYP3A4/5活性能被相应地诱导或抑制。钩吻生物碱在CYP3A4/5活性被诱导的微粒体中的代谢均显着升高,而在CYP3A4/5活性被抑制的微粒体中,其代谢率均显着降低(P<0.05),这进一步从体内证明了钩吻生物碱的主要代谢酶是CYP3A4/5。为了研究不同动物种属(人、大鼠、小鼠)的肝微粒体代谢酶对GA代谢的影响,我们分别考察了 2.5-640 μM的GA在这三种动物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首先通过大鼠灌胃给药GA,收集尿液粪便,处理分离纯化得到其主要代谢产物,经核磁共振鉴定为4-N-去甲基GA。用4-N-去甲基GA的含量变化表示GA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结果表明,GA在三种动物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均符合经典米式方程,代谢速率快慢依次为:人肝微粒体(705.6±36.2 pmol/mg/min)>小鼠肝微粒体(632.1 ±16.0 pmol/mg/min)>大鼠肝微粒体(229.1 ±15.9 pmol/mg/min)。这表明GA的体外代谢有显着性种属差异。为了考察HMT在大鼠体内的处置特征,本研究建立了灵敏的UPLC-MS/MS检测方法,并计算了 HMT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HMT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口服给药HMT12.50±2.74min后,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Cmax 28.49±6.65nmol/L),消除半衰期(T1/2)为82.22±35.55min。我们推测其血药浓度的迅速降低与药物代谢酶的代谢作用密切相关。二、钩吻生物碱的CYP酶代谢与其毒性相关性研究首先,采用MTT法测定了钩吻生物碱对L-02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毒性,结果表明,KOU和GA在较高浓度(600-800 μM)时对L-02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01)。而HMT对L-0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P<0.001)。其次,给小鼠腹腔注射酮康唑(KET),形成体内CYP3A4/5活性抑制的模型。实验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KET四天后,再灌胃给予钩吻生物碱;对照组小鼠直接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的钩吻生物碱。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并未出现死亡;而实验组小鼠在14天内的生存率降低至0%(GA)和20%以下(HMT)。这表明抑制CYP3A4/5活性,钩吻生物碱的毒性显着增加。最后,为了进一步考察CYP酶代谢对GA毒性的作用,我们分别给予斑马鱼相同浓度的GA及代谢物4-N-去甲基GA。结果显示,GA的浓度为750 μM时,斑马鱼有部分死亡,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而相同浓度下,代谢物4-N-去甲基GA对斑马鱼则无毒性反应。经计算,GA及代谢物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81和7.42 mg/mL。该结果表明经CYP酶代谢后,GA转化成为毒性更小的代谢物。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明钩吻生物碱在人、鼠肝微粒中的代谢途径主要为去甲基、脱氢、羟基化、去甲基脱氢和氧化反应,且参与其最主要的代谢酶亚型为CYP3A4/5。同时证明钩吻生物碱经过CYP3A4/5代谢后,毒性显着降低。本研究结果可为钩吻生物碱的毒性预警及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秀平[10](2017)在《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CYP450的抑制作用及肝微粒体代谢研究》文中认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经验。苦碟子注射液(KDZI)是一种从菊科植物苦碟子全草提取有效活性物质而被制成的中成药,临床上主要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注射用血栓通。由于绝大多数药物的代谢都需要肝脏中的药物代谢酶(CYP450)参与,同时药物可诱导或抑制CYP450的活性。近年来,药物联合使用后的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逐渐上升,从药物代谢酶的角度,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探索为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KDZI与其他药物合用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目前缺乏相关全面研究。由于药物对肝CYP450活性的影响研究对探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故本课题旨在从药物代谢酶的角度,采用"Cocktail"探针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KDZI及2个主要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IZ、DIZ)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在负离子模式(ESI-)下,应用超高效液相-线性离子阱-静电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 MS)分析技术研究KDZI、IZ及DIZ的肝微粒体代谢情况,为其临床安全合用药物、安全性评估及毒理学研究等提供现代科学支持。以下为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Cocktail"探针法结合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并运用BCA试剂盒法测定其蛋白含量。根据FDA指南推荐,选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睾酮和氯唑沙宗分别作为CYP1A2、CYP2C9、CYP2C19、CYP3A和CYP2E1的探针底物;5种探针底物的特异性代谢型产物分别为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甲苯磺丁脲、5-羟基奥美拉唑、6β-羟基睾酮和6-羟基氯唑沙宗。本文采用"Cocktail"探针法结合UPLC-MS/MS,以多奈哌齐为内标,建立了同时测定5种探针底物代谢产物含量的方法。肝微粒体孵育样品处理采用2倍体积冰冷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WatersACQUITYBEHC18(1.7纽m,2.1×100mm);流动相:甲醇/乙腈(v/v,1:1)-0.1%甲酸水系统;流速:0.4mL.min-1;柱温:40℃;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ESI+)下,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检测,并对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考察。方法学考察的结果提示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以用于KDZI、IZ及DIZ对5种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2.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利用UPLC-MS/MS结合"Cocktail,"探针法,并对肝微粒体孵育系统条件进行优化,研究KDZI、IZ及DIZ,对大鼠肝微粒体中5种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3A4和CYP2E1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依据FDA指南推荐CYP450亚型的阳性抑制剂对优化的孵育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孵育体系符合指南要求,IZ对CYP2C19的IC50值是21.76 μmol·L-1,对其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对CYP3A4的IC50值是 145.1 μmol.L-1,对 CYP1A2 和 CYPP2C9 的 IC50 值大于 200 μmol.L1,对 CYP2E1无抑制作用。DIZ对CYPP2C9的IC50值是9.46 μmol·L-1,对CYP2C9有中等程度抑制作用,对 CYP1A2 和 CYP2C19 的 IC50 值大于10 μ0mol·L-1,对 CYP2E1、CYP3A4 无抑制作用。KDZI 对 CYP3A4 的 IC50 值是 9.18%,对 CYP2C9、CYP2C19 的 IC50 值大于8.00%,对CYP1A2的IC50值大于10.00%,对CYP2E1无抑制作用。3.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的肝微粒体代谢研究制备KDZI、IZ及DIZ的肝微粒体温孵样品,基于UPLC-LTQ-Orbitrap MS技术,分别对KDZI、IZ及DIZ的肝微粒体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个化合物被检测(包括2个原型化合物和17个代谢产物被筛选),其中鉴别了 2个原型化合物和16个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主要发生羟基化,加氢,脱氢的I相代谢反应。结果表明,KDZI、IZ及DIZ经肝微粒体代谢后主要发生包括羟基化、加氢、去氢等I相代谢反应,此外,还发生了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此研究结果,有助于探讨KDZI、IZ及DIZ的肝微粒体代谢规律,为其进一步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提供新的支持。

二、In vitro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ytochrome P-450 2A6 in Chinese liver microsom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 vitro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ytochrome P-450 2A6 in Chinese liver microsomes(论文提纲范文)

(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鲫鱼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FQs简介
    1.2 FQs的污染来源、污染现状、及环境归趋
        1.2.1 FQs的污染来源
        1.2.2 FQs的污染现状
        1.2.3 FQs的环境归趋
    1.3 FQs的生态效应
    1.4 FQs的生物转化
        1.4.1 FQs的体内代谢研究
        1.4.2 FQs的体外代谢研究
    1.5 药物代谢酶的发现及分类
    1.6 细胞色素P450酶
        1.6.1 细胞色素P450酶的命名与分类
        1.6.2 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循环机制与反应类型
        1.6.3 细胞色素P450酶与药物代谢
        1.6.5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现状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ENR和 ENO的体外代谢转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溶液配置
        2.2.3 鲫鱼肝微粒体制备
        2.2.4 实验设计
        2.2.5 样品前处理
        2.2.6 仪器分析
        2.2.7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定量曲线与动力学计算
        2.3.2 ENR和 ENO体外代谢动力学
        2.3.3 ENR和 ENO体外代谢产物
        2.3.4 ENR和 ENO体外代谢过程中ROS的生成
        2.3.5 ENR和 ENO体外代谢转化路径
    2.4 小结
3 ENR和 ENO体外代谢关键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鲫鱼肝微粒体制备
        3.2.3 溶液配置
        3.2.4 实验设计
        3.2.5 CYP450酶活性测定
        3.2.6 质量控制与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标准曲线
        3.3.2 ENR和 ENO对鲫鱼微粒体CYP450 酶活性影响
        3.3.3 ENR和 ENO体外代谢关键酶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及不同种属间抑制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1.1 试剂名称
        1.1.2 试剂的配制
        1.1.3 仪器
    1.2 体外孵育方法及UPLC检测条件
    1.3 酶活性测定及代谢动力学实验
    1.4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抑制初筛实验
        1.4.1 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初筛实验
        1.4.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抑制活性
    1.5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和IC_(50)
        1.5.1 氯酚对人CYP3A4的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
        1.5.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
        1.5.3 半数抑制浓度(IC_(50))
    1.6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抑制动力学实验
        1.6.1 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动力学实验
        1.6.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抑制动力学实验
    1.7 体外-体内外推(IVIVE)
    1.8 分子对接
    1.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睾酮代谢物的检测及代谢动力学参数
        2.1.1 睾酮代谢物的色谱图
        2.1.2 睾酮代谢的动力学参数
    2.2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抑制活性
        2.2.1 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活性
        2.2.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抑制活性
    2.3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浓度依赖性抑制结果和IC_(50)
        2.3.1 氯酚对人CYP3A4 的浓度依赖性抑制结果和IC_(50)
        2.3.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浓度依赖性抑制结果和IC_(50)
    2.4 氯酚对肝微粒体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动力学常数
        2.4.1 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动力学常数
        2.4.2 氯酚对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抑制类型及抑制动力学常数
        2.4.3 氯酚对人与猴(或狗)肝微粒体抑制的K_i值的统计学分析
    2.5 基于抑制动力学参数的体外-体内外推(IVIVE)
    2.6 分子对接
        2.6.1 氯酚与CYP3A4氨基酸残基结合的活性位点
        2.6.2 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
        2.6.3 结合自由能
讨论
    3.1 氯酚对CYP3A4抑制作用的分析
    3.2 基于CYP3A4介导的物质代谢的抑制
        3.2.1 基于CYP3A4介导的内源性物质代谢的抑制
        3.2.2 基于CYP3A4介导的药物代谢的抑制
    3.3 氯酚的多重抑制作用
    3.4 环境污染物的共暴露
    3.5 种属间差异分析
        3.5.1 睾酮代谢的种属间差异分析
        3.5.2 氯酚抑制的种属间差异分析
    3.6 研究创新与局限
        3.6.1 研究创新性
        3.6.2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人工牛黄的研究进展
    2.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3. 课题设计
第一章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一、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八种CYP450酶的底物代谢产物的LC-MS/MS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储备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2.1.1 代谢产物储备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2.1.2 探针底物储备液的配制
        2.1.3 各抑制剂储备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2.1.4 内标储备液的配制
        2.1.5 Tris-Hcl缓冲液(pH7.4)的配制
        2.1.6 MgCl_2溶液的配制
        2.2 肝微粒体酶体外孵育反应体系
        2.3 样品预处理
        2.4 分析条件
        2.4.1 色谱条件
        2.4.2 质谱条件
        2.5 方法学考察
        2.5.1 专属性考察
        2.5.2 线性范围考察
        2.5.3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2.5.4 基质效应考察
        2.5.5 稳定性考察
        2.5.6 阳性抑制剂对CYP450酶活性的抑制考察
        3 结果
        3.1 专属性
        3.2 线性关系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3.4 基质效应
        3.5 稳定性
        3.6 抑制验证分析
        4 讨论
        4.1 色谱条件优化
        4.2 内标物质的选择
        4.3 酶亚型及底物的选择
        4.4 肝微粒体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5 小结
    二、“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和设备
        2.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1.1 各探针底物储备液的配制
        2.1.2 内标储备液的配制
        2.1.3 人工牛黄提取液的制备
        2.1.4 Tris-Hcl缓冲液(pH7.4)的配制
        2.1.5 MgCl_2溶液的配制
        2.2 孵育体系
        2.3 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影响
        2.3.1 实验分组
        2.3.2 孵育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活性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二章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一、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八种CYP450酶的底物代谢产物的LC-MS/MS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2.3 分析条件
        2.3.1 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2.4 方法学考察
        2.4.1 专属性考察
        2.4.2 线性范围考察
        2.4.3 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
        2.4.4 基质效应考察
        2.4.5 稳定性试验考察
        3 结果
        3.1 专属性
        3.2 线性关系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3.4 基质效应
        3.5 稳定性
        4 讨论
        4.1 流动相的选择
        4.2 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5 小结
    二、“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仪器和设备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探针底物混合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给药剂量
        2.3.1 探针底物的给药剂量
        2.3.2 人工牛黄的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
        2.4 血浆样品的采集
        2.5 样品处理与检测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人工牛黄对大鼠各代谢产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1.1 对乙酰氨基酚
        3.1.2 N-去乙基阿莫地喹
        3.1.3 右啡烷
        3.1.4 1-羟基咪达唑仑
        3.1.5 羟化安非他酮
        3.1.6 4-羟基美芬妥英
        3.1.7 4-羟基甲苯磺丁脲
        3.1.8 6-羟基氯唑沙宗
        4 讨论
        4.1 剂量的确定
        4.1.1 人工牛黄给药剂量的确定
        4.1.2 探针药物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的选择
        4.2 大鼠的选择
        4.3 人工牛黄对大鼠CY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胞色素P450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左归饮对大鼠CYP450不同亚型酶体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第一节 同时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六种CYP450酶底物的UPLC-MS/MS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
        2.3 肝微粒体样品处理方法
        2.4 分析条件
        3 方法学验证
        3.1 专属性
        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3.3 定量下限
        3.4 精密度试验
        3.5 回收率试验
        4 结果
        4.1 专属性
        4.2 线性范围
        4.3 定量下限
        4.4 精密度试验
        4.5 回收率实验结果
    第二节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左归饮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酶体外代谢活性的影响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药材及溶液的配置
        2.2 孵育体系
        2.3 左归饮水提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活性的影响
        2.3.1 实验分组
        2.3.2 实验方法
        2.3.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左归饮水提液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亚型活性的影响
        3.2 抑制曲线和IC50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酶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第一节 大血浆中6种CYP450 酶底物的UPLC-MS/MS方法的建立与确证
        1 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材料
        1.3 试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3 分析条件
        2.4 方法学验证
        2.4.1 专属性考察
        2.4.2 标准曲线
        2.4.3 定量下限
        2.4.4 精密度试验
        2.4.5 准确度试验
        2.4.6 基质效应
        3 结果
        3.1 专属性
        3.2 线性范围和标准曲线
        3.3 定量下限
        3.4 精密度试验
        3.5 准确度试验
        3.6 基质效应
    第二节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酶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1.1 COCKTAIL混合探针溶液的配制
        2.1.2 左归饮水提液的制备
        2.2 实验分组
        2.3 给药剂量
        2.3.1 探针药物的给药剂量
        2.3.2 左归饮水提液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
        2.4 血浆样品的采集
        2.5 样品处理与检测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7 左归饮水提液对大鼠各探针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7.1 非那西丁
        2.7.2 安非他酮
        2.7.3 阿莫地喹
        2.7.4 奥美拉唑
        2.7.5 右美沙芬
        2.7.6 咪达唑仑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左归饮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仪器及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相关试剂与材料的准备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方式与给药剂量
        2.4 样品采集
        2.5 肝脏总RNA的提取和定量
        2.5.1 肝脏总RNA提取
        2.5.2 CDNA制备
        2.5.3 目的基因的扩增
        2.6 肝脏总蛋白的提取和定量
        2.6.1 肝脏总蛋白的提取
        2.6.2 SDS-PAGE凝胶电泳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4 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细胞色素P450酶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四种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杜鹃素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金合欢素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鹰嘴豆芽素A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木蝴蝶苷B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液质联用技术在黄酮类成分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白屈菜碱杀虫增效作用及其代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白屈菜碱杀虫增效作用及代谢研究进展
    1.1 白屈菜碱杀虫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1.1.1 植物源杀虫剂和杀虫增效剂研究进展
        1.1.2 白屈菜碱的杀虫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1.1.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1.2 白屈菜碱的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2.1 白屈菜碱的酶抑制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2.2 白屈菜碱的代谢产物检测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屈菜碱对溴氰菊酯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2.1 材料及方法
        2.1.1 试剂与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溶液的配制
        2.1.4 溴氰菊酯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
        2.1.5 白屈菜碱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
        2.1.6 白屈菜碱与溴氰菊酯复配的生物活性测定
        2.1.7 小菜蛾的解毒酶活性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溴氰菊酯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
        2.2.2 白屈菜碱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
        2.2.3 白屈菜碱对溴氰菊酯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2.2.4 白屈菜碱对小菜蛾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屈菜碱对溴氰菊酯防治小菜蛾的增效机制
    3.1 材料及方法
        3.1.1 试剂与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液质联用方法的建立
        3.1.4 方法学考察
        3.1.5 溴氰菊酯在小菜蛾体外的含量测定
        3.1.6 溴氰菊酯在小菜蛾体内的含量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溴氰菊酯的质谱行为分析
        3.2.2 白屈菜碱对溴氰菊酯在小菜蛾体外代谢的影响
        3.2.3 白屈菜碱对溴氰菊酯在小菜蛾体内代谢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屈菜碱对酶抑制的代谢机制研究
    4.1 材料及方法
        4.1.1 试剂与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液质联用方法的建立
        4.1.4 溶液的配制
        4.1.5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
        4.1.6 白屈菜碱对P450 酶的抑制作用筛选
        4.1.7 白屈菜碱对CYP2D6 的机制性失活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白屈菜碱对P450 酶的抑制作用筛选
        4.2.2 酶失活的时间、浓度和NADPH依赖性
        4.2.3 竞争性抑制剂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
        4.2.4 Partition ratio的测定
        4.2.5 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
        4.2.6 铁氰化钾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
        4.2.7 酶失活的不可逆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屈菜碱代谢产物的检测与鉴定
    5.1 材料及方法
        5.1.1 试剂与材料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液质联用方法的建立
        5.1.4 溶液的配制
        5.1.5 微粒体孵育实验
        5.1.6 考察介导参与代谢活化的主要酶
        5.1.7 白屈菜碱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检测
        5.1.8 白屈菜碱代谢产物的化学合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白屈菜碱的质谱行为分析
        5.2.2 体外白屈菜碱的Ⅰ相代谢产物检测
        5.2.3 体外白屈菜碱的GSH结合物检测
        5.2.4 白屈菜碱代谢产物的化学合成
        5.2.5 体内白屈菜碱代谢产物的检测
        5.2.6 介导白屈菜碱代谢活化的主要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讨论
    6.4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7)基于CYP450和UGT的丹红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丹红注射液对人肝微粒体中CYP450 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药品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工作溶液的配制
        2.2.1.1 基础溶液的配制和准备
        2.2.1.2 实验药物溶液的配制
        2.2.2肝微粒体体外孵育实验
        2.2.2.1 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
        2.2.2.2 色谱条件
        2.2.2.3 质谱条件
        2.2.2.4 数据处理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色谱行为
        2.3.2 阳性对照药的IC_(50) 值和抑制曲线
        2.3.3 丹红注射液的IC_(50) 值和抑制曲线
    2.4 分析和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丹红注射液对原代肝细胞中CYP450 酶的体外诱导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药品和试剂
        3.1.3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溶液的配制和准备和培养
        3.2.2 原代肝细胞的制备和培养
        3.2.2.1 人原代肝细胞的制备
        3.2.2.2 鼠原代肝细胞的制备
        3.2.2.3 原代肝细胞的培养
        3.2.3 丹红注射液对CYP450 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3.2.3.1 药物的配制和分组
        3.2.3.2 原代肝细胞体外孵育体系
        3.2.3.3 色谱条件
        3.2.3.4 质谱条件
        3.2.4 丹红注射液对人原代肝细胞中CYP3A4 mRNA表达的影响
        3.2.4.1 药物的配制和分组
        3.2.4.2 引物设计
        3.2.4.3 原代肝细胞体外孵育体系
        3.2.4.4 细胞总RNA提取
        3.2.4.5 RT-PCR检测CYP3A4 表达水平
        3.2.5 数据处理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色谱行为
        3.3.2 丹红注射液对鼠原代肝细胞中CYP450 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3.3.3 丹红注射液对人原代肝细胞中CYP450 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3.3.4 丹红注射液对人原代肝细胞中CYP3A4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
    3.4 分析和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丹红注射液对人原代肝细胞中UGT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药品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人原代肝细胞制备和培养
        4.2.1.1 溶液的配制和准备
        4.2.1.2 人原代肝细胞的制备
        4.2.1.3 人原代肝细胞的培养
        4.2.2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孵育实验
        4.2.2.1 药物的配制和分组
        4.2.2.2 体外孵育体系
        4.2.2.3 色谱条件
        4.2.2.4 质谱条件
        4.2.2.5 数据处理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色谱行为
        4.3.2 阳性对照药的IC_(50)值
        4.3.3 丹红注射液对UGT活性的抑制作用
    4.4 分析和讨论
    4.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人肝CYP450代谢活性及CYP2E1与肝癌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肝10种CYP450生理活性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癌患者10种CYP450不同水平的清除率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CYP2E1与肝癌相关性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人肝CYP450含量与活性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钩吻生物碱的P450酶代谢及其毒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钩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1.2 药物肝脏代谢的研究方法
    1.3 代谢酶与药物毒性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三章 钩吻生物碱的P450酶代谢机理研究
    3.1 实验条件
    3.2 钩吻素子体外CYP酶代谢的机理研究
        3.2.1 溶液的配制
        3.2.2 UPLC-MS/MS方法的建立
        3.2.3 钩吻素子体外人肝微粒体Ⅰ相代谢体系的建立
        3.2.4 钩吻素子Ⅰ相代谢产物的鉴定
        3.2.5 钩吻素子Ⅰ相反应体系中最佳孵育条件的确定
        3.2.6 CYPs特异性化学抑制剂对钩吻素子代谢的影响
        3.2.7 钩吻素子在人源化重组CYP酶介导下的代谢
    3.3 钩吻素甲体外CYP代谢的机理研究
        3.3.1 溶液的配制
        3.3.2 UPLC-MS/MS方法的建立
        3.3.3 钩吻素甲体外人肝微粒体Ⅰ相代谢体系的建立
        3.3.4 钩吻素甲Ⅰ相代谢产物的鉴定
        3.3.5 钩吻素甲Ⅰ相反应体系中最佳孵育条件的确定
        3.3.6 CYPs特异性化学抑制剂对钩吻素甲代谢的影响
        3.3.7 钩吻素甲在人源化重组CYP酶介导下的代谢
        3.3.8 钩吻素甲主要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3.3.9 钩吻素甲在三种不同种属肝微粒体的酶代动力学研究
    3.4 胡蔓藤碱甲体外CYP酶代谢的机理研究
        3.4.1 溶液的配制
        3.4.2 UPLC-MS/MS方法的建立
        3.4.3 胡蔓藤碱甲体外人肝微粒体Ⅰ相代谢体系的建立
        3.4.4 胡蔓藤碱甲Ⅰ相代谢产物的鉴定
        3.4.5 胡蔓藤碱甲Ⅰ相反应体系中最佳孵育条件的确定
        3.4.6 CYPs特异性化学抑制剂对胡蔓藤碱甲代谢的影响
        3.4.7 胡蔓藤碱甲在人源化重组CYP酶介导下的代谢
    3.5 胡蔓藤碱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5.1 溶液的配制
        3.5.2 UPLC-MS/MS分析方法
        3.5.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3.5.4 方法学验证
        3.5.5 胡蔓藤碱甲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3.6 小鼠CYP3A4/5活性诱导及抑制对钩吻生物碱代谢的影响
        3.6.1 小鼠CYP3A4/5活性诱导及抑制
        3.6.2 钩吻生物碱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
    3.7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钩吻生物碱的CYP酶代谢与其毒性相关性研究
    4.1 实验条件
    4.2 MTT法检测钩吻生物碱对L-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
    4.3 CYP酶代谢对钩吻素甲毒性的影响
        4.3.1 钩吻素甲及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
        4.3.2 CYP3A4/5活性抑制对钩吻素甲毒性的影响
    4.4 CYP酶代谢对胡蔓藤碱甲毒性的影响
        4.4.1 CYP3A4/5活性抑制对胡蔓藤碱甲毒性的影响
        4.4.2 CYP3A4/5活性抑制对胡蔓藤碱甲在小鼠组织分布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10)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CYP450的抑制作用及肝微粒体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概述
        1.1 CYP450的命名
        1.2 CYP450的分布
        1.3 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CYP450亚型
    第二节 中药对CYP450活性影响研究概述
        2.1 中药对CYP450活性影响的研究概况
        2.2 CYP450活性影响研究的方法进展
        2.3 KDZI对CYP450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药成分肝微粒体代谢研究概述
前言
第一章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1.1 仪器与材料
    1.2 溶液配制
    1.3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
    1.4 双辛可宁酸(BCA)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蛋白的含量
    1.5 大鼠肝微粒体中蛋白含量
    1.6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同时测定CYP450探针底物代谢产物UPLC-MS/MS方法的建立
    2.1 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方法学考察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CYP450的抑制作用
    第一节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的建立
        1.1 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CYP450的抑制作用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的肝微粒体代谢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In vitro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cytochrome P-450 2A6 in Chinese liver microsomes(论文参考文献)

  • [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鲫鱼肝微粒体中的代谢[D]. 刘婉玉.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2]氯酚对人CYP3A4的抑制及不同种属间抑制差异[D]. 刘乃溶.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人工牛黄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不同亚型酶体内外代谢活性的影响[D]. 周文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 [4]左归饮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及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D]. 何帆.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四种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D]. 尹金妥.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白屈菜碱杀虫增效作用及其代谢机制研究[D]. 刘雨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8)
  • [7]基于CYP450和UGT的丹红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 张婧娴.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8]人肝CYP450代谢活性及CYP2E1与肝癌相关性研究[D]. 高洁. 郑州大学, 2018(01)
  • [9]钩吻生物碱的P450酶代谢及其毒性相关性研究[D]. 胡燕娴.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10]苦碟子注射液及其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CYP450的抑制作用及肝微粒体代谢研究[D]. 张秀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中国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2A6的体外代谢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