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分析

86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分析

一、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免疫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玲[1](2020)在《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Ig G4及补体I因子(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估;2)分析不同水平血清PLA2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疗效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研究血清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与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及补体激活在IMN患儿肾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的相互关系,了解补体系统与IMN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3年8月2018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4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儿38例,微小病变肾病(MCD)3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比较各组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水平。分析IMN患儿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和预后情况;2)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13年8月至2018年4月确诊的11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LA2R水平,将IMN患儿分为阳性组(PLA2R表达阳性)、阴性组(PLA2R表达阴性),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期间的24h尿蛋白(24h-U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变化,计算总有效率并绘制两组有效患者的缓解时间曲线。绘制血清抗PLA2R抗体与Alb、Scr、24h UP变化量的散点图,并分析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LA2R水平对IMN患儿12个月缓解事件的预测价值;3)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儿科确诊的IMN患儿8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儿肾组织PLA2R抗原,Ig G,Ig G1,Ig G4,C1q,C3,C4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同时留取血标本检测患儿血清白蛋白(Alb)、24h尿蛋白(24h T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G)、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血清学指标。结果:1)154例研究对象中,36例(23.4%)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全部为IMN组的患儿;36例(23.4%)血清Ig G4阳性,IMN组患儿占34例(85.0%);38例(24.7%)血清CFI阳性,IMN组患儿占33例(82.5%)。IMN患儿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及发生终点事件等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Ig G4与CF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对比结果与抗PLA2R抗体相似;2)114例IMN患儿中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67.54%,阳性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h UP高于阴性组,Alb白低于阴性组,PLA2R不同滴度患儿24h-UP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整体疗效优于阳性组(P<0.001)。阴性组总有效率为100%,显着高于阳性组71.43%(P<0.001)。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与血清Alb变化量(r=-0.853,P<0.001)、24h UP变化量(r=-0.769,P<0.001)均呈明显负线性相关,与血清Scr变化量(r=0.132,P=0.162)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PLA2R抗体滴度水平预测IMN患者1年内发生缓解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血清PLA2R抗体抗体滴度为1:32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7%、58.3%。而ROC曲线分析显示,PLA2R抗体测IMN患者缓解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截断值为65.57RU/m L,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0.700、0.881、0.794;3)在86例研究对象中,63例(73.2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80例(93.02%)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及肾组织PLA2R抗原阳性与阴性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4h-UP水平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滴度的血清PLA2R水平与肾组织的PLA2R抗原阳性率、Ig G4阳性率、C1q阳性及其病理分期和节段硬化的比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中C1q,C3,C4的表达,提示补体活化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经典途径,MBL途径及旁路途径的激活均可能参与IMN的致病。结论:1)血清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检测在IMN的鉴别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抗PLA2R抗体、Ig G4及CFI阴性的IMN患者的治疗缓解率及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比例较高;2)血清PLA2R抗体水平对IMN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阴性患者的血清Alb与24h UP恢复幅度更大,且与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呈线性负相关,总有效率相对更高。可将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作为IMN患儿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的指标;3)血清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对于IMN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肾组织PLA2R抗原在IMN诊断方面更为敏感,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相互结合将很大程度提高IMN的诊断率,对于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均为阴性的IMN患儿,肾组织Ig G4表达,也是IMN诊断的补充。血清抗PLA2R抗体和肾组织PLA2R抗原都能有效的反映IMN患儿临床的严重程度。肾组织PLA2R抗原水平也能反应疾病临床的严重程度及活动性,但其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N肾组织活检中可以检出Ig G,Ig G1,Ig G4,C1q,C3,C4表达,提示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可能均参与了IMN的致病过程。

李婵娟,安薇,龙芳,田莹,郑娟,张明伟[2](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治疗药物托珠单抗的回顾分析与药学监护》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其传染性强、危害大,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其中首次提出了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检索国内外托珠单抗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论文,分析托珠单抗用于治疗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的有效性,并从安全性角度出发,介绍诊疗方案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可为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阎诗[3](2020)在《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目的:探讨在非高危人群中家族性地中海热的诊断要点及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的中国西南地区患儿的基因检测报告及临床表现,结合国内外FMF相关文献,对家族性地中海热的诊断要点及其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结果:10例患儿中共发现5个MEFV基因变异,分别为G304R、E148Q、L110P、P369S、R408Q,其中纯合变异4例(40%),杂合变异2例(20%),复杂变异4例(40%)。本组10例患儿若根据Tel Hashomer标准,有1例患儿明确诊断FMF,有3例患儿疑似诊断FMF;若根据Turkish标准,则10例患儿中有8例可诊断FMF。结论:FMF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基因检测可支持诊断但不一定排除。携带M694V纯合型突变的FMF患者比其他突变的患者起病年龄更早,临床表现很可能更严重;而E148Q的致病性存在争议,其作为唯一变异时不支持FMF诊断。中国儿童中FMF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尚需纳入更多的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目的:探讨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临床、免疫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精细免疫分型、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以“BCL11B突变”、“免疫缺陷49型”、“BCL11B mutation”、“immunodeficiency 49”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9年1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3岁11月龄,因发现发育迟缓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发现有特殊面容(眉毛稀疏且细、小下颌、眼距增宽、双眼球习惯性内聚),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基本正常(Ig G 12.90 g/L,Ig A 1.02 g/L,Ig M 1.15 g/L,Ig E 532000 U/L),精细免疫分型:T细胞所占的比例(0.828)以及绝对数(4.415×10-3/L)升高,B细胞所占比例(0.108)相对降低,但其绝对数(0.574×10-3/L)正常。T细胞受体剪切环含量(228)较健康同龄儿稍低。T、B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正常。基因检测示BCL11B基因杂合突变,第4外显子c.1887c.1893del CGGCGGG(p.Gly629Glyfs*92)杂合移码突变。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2篇,共有14例因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患儿(信息完整的13例),共发现13个突变位点,包括7个移码突变、2个无义突变、2个错义突变及2个染色体重排,均为杂合突变。所有患儿均语言及运动发育落后,特殊面容,以眼距增宽、眉毛稀疏和小下颌多见,部分患儿有牙釉质缺损、屈光不正及过敏相关疾病,少数患儿合并免疫系统受损,仅1例患儿有多系统受损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结论:BCL11B基因突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异常,其免疫功能受损程度轻重不一。本例患儿BCL11B基因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

张轶瑶[4](2018)在《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中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构建特应性皮炎BALB/c小鼠模型,检测并分析小鼠背部皮损区HMGB1的表达,探讨HMGB1、RAGE、ToLL受体及NF-KBp65通路对AD发病的影响,探究丙酮酸乙酯对特应性皮炎皮肤损伤处的保护机制。方法:本实验选取6-8周SPF级-BALB/c-小鼠40只,均为雌性纯系,体重为16-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林格氏组及EP治疗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均适应环境一周。AD组建模:实验第1天、第8天、第15天将0.1%OVA溶液腹腔注射AD组小鼠,第21天对小鼠背部给予脱毛,采用8%硫化钠淀粉溶液,脱毛面积约8cm2。第27天用3M胶带在除毛部位反复粘贴8次。第28-42天每两天将2 cm ×2 cm纱布用0.1%OVA溶液浸润贴于小鼠背部脱毛区,共三周。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氢氧化铝凝胶三次、第28-42天给予PBS溶液外涂,每次注射及涂抹的时间同AD组。EP治疗组前42天同AD组造模方法,第43天给与腹腔注射100mg/kg丙酮酸乙酯溶液,注射7日,每日一次。林格氏组前42天造模同AD组,第43天给与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注射时间及次数同上。第49天建模结束,观察四组小鼠10分钟内搔抓次数,并按照皮损区轻中重程度进行炎症评分。使用乙醚将四组小鼠麻醉,眼球取血,室温静置3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检测四组小鼠血清总IgE、TNF-α的浓度。记录四组小鼠体重、脾脏重量及计算脾指数。取背部皮损处组织进行HMGB1相关蛋白检测及HE染色。结果:1.小鼠皮肤炎症程度评分,AD组、林格氏组皮肤炎症程度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P<0.05)。2.脾指数及搔抓次数的结果,AD组、林格氏组脾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P<0.05)。AD组、林格氏组搔抓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P<0.05)。3.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无损伤,镜下未见异常的结构改变。AD组镜下观察可见表皮、真皮层不同程度的增厚,真皮乳头层延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EP治疗组镜下观察可见表皮、真皮层厚度均变薄,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减少。4.Western Blot检测:AD组、林格氏组中HMGB1、TLR4、RAGE、NF-κBp65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P<0.05)。5.ELISA检测结果:AD组、林格氏组、EP治疗组小鼠血清中总IgE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组、林格氏组小鼠血清中TNF-α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EP治疗组(P<0.05)。结论:1.AD小鼠模型皮肤炎症程度与皮肤组织中HMGB1、TLR4、RAGE、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丙酮酸乙酯可降低HMGB1及其通路的表达,缓解AD小鼠皮肤炎症程度。2.AD小鼠模型皮肤炎症程度与血清TNF-α表达呈正相关,丙酮酸乙酯可降低细胞因子的表达,缓解AD小鼠皮肤炎症程度。3.危险相关模式分子HMGB1蛋白与发病有相关性,其异常变化影响AD发病严重程度。

张静阳[5](2017)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讨论、总结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中应用此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剖析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其方药配伍关系;2.临床研究:将72例寒热错杂型RA患者,采取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包含患者36例)和对照组(包含患者36例),分别采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甲氨蝶呤片、白芍总苷胶囊配合甲氨蝶呤片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及相关化验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后对两组药物疗效做出对比和评价。结果:两组总疗效进行对比,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平均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及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比较临床观察结果后可得出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着,优于白芍总苷胶囊;在降低相关实验室炎性指标方面,其也有确切疗效;同时,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安全性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何媛媛[6](2017)在《维药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定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的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质量研究,为寻找天然来源的高效低毒的补体抑制剂奠定物质基础以及该药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细胞溶血试验,以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CH50)为指标考察了意大利牛舌草醇提物的不同萃取部位对补体系统的抑制作用,确定了活性部位;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ODS等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从意大利牛舌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补体经典途径(CH50)和旁路途径(AP50)的溶血活性为指标,测定单体成分的活性;采用UPLC-PDA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 × 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A)-0.4%甲酸(B);洗脱程序(0-3 min,5-31%A;3-10 min,31%-37%A;10-12 min,37%-40%A;12-30 min,40%-40%A),柱温30℃;检测波长366 nm,测定意大利牛舌草中芦丁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1)体外细胞溶血试验结果表明意大利牛舌草醇提物对补体系统的经典途径的激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对醇提物进行萃取,所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活性均较强,而石油醚萃取部位较弱,水提取物无抗补体活性。因此,确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为意大利牛舌草的抗补体活性部位。(2)以抗补体活性为导向,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波谱分析技术从乙酸乙酯部位活性较强的4个组分中分离得到了 1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出8个化合物的结构。(3)单体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山奈酚、芦丁、2,6,10,14-tetramethyl-18-butanecarboxymethylene-henecos-12-en-17β-ol和苯甲酸壬酯对补体系统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CH500.085~1.23 mg/mL;AP50 0.45~0.96 mg/mL);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癸酯对补体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2-糠酸则无补体抑制作用。(4)意大利牛舌草中芦丁和山奈酚的含量分别在1.25~3.34 mg/g和2.86~6.05 mg/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9%和97.7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结论:得到的8个化合物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癸酯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糠酸、2,6,10,14-tetramethyl-18-butanecarboxymethylene-henecos-12-en-17β-ol和苯甲酸壬酯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萜类化合物 2,6,10,14-tetramethyl-18-butanecarboxy-methylene-henecos-12-en-17β-ol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最好,接近于阳性药肝素钠,其次是2个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和山奈酚,这为寻找天然来源的新型补体抑制剂奠定了基础。2个主要活性成分芦丁和山奈酚的含量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小,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完善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黄元[7](2009)在《藏药翁布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抗RA有效部位的筛选》文中认为藏药翁布为柽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L.) Desv.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各地,在青海地区资源尤其丰富。该植物被广泛记载于多部权威医药典籍当中,已有较长的药用历史,民间多以嫩枝叶入药,用于黄水病、关节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疾病的治疗。藏药翁布作为一种民间用药,但其药效成分及其药理基础并不清楚,近年来对翁布的化学成分有所报道,但对翁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国内外无人问津,因此,本论文主要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部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翁布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研究工作中,首先采用试管法对翁布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由结果初步确定其含有黄酮类,甾体,酚类,糖,鞣质,内酯,萜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挥发油;可能含有生物碱和蒽醌类等;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色谱分离、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从其中分离得到了六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光谱分析、质谱及查阅文献与已知样品对照等手段鉴定了六个化合物,即β-胡罗卜苷、芦丁、木犀草素、β-谷甾醇、乌苏酸、3-羟基-二十七烷醇,其中3-羟基-二十七烷醇、芦丁、木犀草素、乌苏酸四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翁布中分离得到。其次采用动物模型,首次对翁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进行药理作用的初步筛选研究,分别采用药材的不同部位、提取和萃取的不同部位进行抗RA药效学的筛选,得到了翁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即枝叶水提取低剂量组、丙酮提取低剂量组、乙酸乙酯萃取高剂量组。这将为研制和开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要应用价值。

孙志新[8](2008)在《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未明。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潜在的优势,身痛逐瘀汤是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的有效方剂。本论文是以身痛逐瘀汤为研究对象,以RA为切入点,对该方的抗炎活血免疫作用及治疗R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该方进行配伍研究,探讨清热燥湿法和益气法在该方中的配伍意义。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对RA的药理研究及配伍意义。方法1.选取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通过小鼠的痛阈值及扭体抑制率作为镇痛效应的评价指标,来观察身痛逐瘀汤的镇痛效应。2.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实验模型,以雷公藤多甙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胸腺及脾脏重量指数,以及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光镜和电镜);通过对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红细胞天然免疫指标及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的检测,探讨了身痛逐瘀汤及其各配伍组对AA大鼠的抗炎、活血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及部分机理。结果(1)身痛逐瘀汤可显着提高小鼠的痛阈及减少扭体次数。(2)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提高AA大鼠的体重;改善AA大鼠的免疫器官指数。(3)身痛逐瘀汤通过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PGE2分泌,发挥抗炎作用;提高大鼠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身痛逐瘀汤有明显的活血作用,可明显降低TXB2、提高6-Keto-PGF1a含量,促进和恢复微循环的正常状态,增加肢体营养,减轻肢体损伤,从而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作用;身痛逐瘀汤能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抑制血管翳的形成,使关节损伤减轻;能改变滑膜细胞的细胞膜的缺损,使线粒体无扩张,结构基本正常,内质网正常,浸润的炎细胞数量减少。(4)其中加苍柏组对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方面优于原方组;加黄芪组在调节AA大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红细胞的天然免疫方面优于原方组;原方组则侧重于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改善微循环。结论身痛逐瘀汤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抗炎、活血及免疫调节作用。身痛逐瘀汤的抗炎、活血和免疫调节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和提高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关。加苍柏组和加黄芪组在抗炎、调节免疫作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侧重,其中加苍柏组抗炎作用较原方组明显;加黄芪组偏于免疫调节;原方组则侧重于调节血液TXA2和PGI2失衡状态,改善微循环,活血作用明显。配伍研究表明,不同治法之间,其作用并非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协同作用。

王勇[9](2008)在《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以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殖、血管翳形成和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为主要免疫病理表现,最终导致受累关节发生畸形而出现关节废用、致残。滑膜炎是其关键的病理环节,滑膜细胞凋亡障碍所导致的滑膜细胞大量增生是其免疫反应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一定优势,热痹颗粒是导师赵映前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倾心研制而成,是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有效方剂。本课题以热痹颗粒为研究对象,以RA为切入点,对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及相关探讨。目的:研究热痹颗粒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从理论、临床、实验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理论研究:对热痹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回顾,讨论热痹颗粒的治疗原则及组方药效分析,并对实验模型的选择进行比较。2.临床研究:筛选60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药用尪痹颗粒,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晨僵时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等),以及主要理化指标变化(ESR、CRP、RF)等。3.实验研究: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尪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对滑膜细胞的凋亡、T细胞亚群、Bcl-2蛋白的表达及对IL-1β和TNF-α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1.热痹颗粒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理化指标。2.能够显着提高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率,从而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可显着增加CD8+细胞数量,降低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对T细胞亚群进行双向调节,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4.能够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抑制血管翳的形成,阻止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5.可以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滑膜病变逐渐减轻。结论:热痹颗粒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的异常状态。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滑膜细胞的凋亡率相关;同时,降低CD4+/CD8+比值、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三个主要作用途径。

刘长发[10](2007)在《宣痹颗粒剂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未明。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潜在的优势,宣痹颗粒剂是导师段富津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本课题是以宣痹颗粒剂为研究对象,以RA为切入点,对该方的抗炎免疫作用及治疗R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目的研究宣痹颗粒剂对RA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2方法实验方法:1、以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Wistar雄性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为研究对象,以雷公藤多甙片为阳性对照药,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对照组(C),宣痹颗粒剂高剂量组(D),宣痹颗粒剂中剂量组(E),宣痹颗粒剂低剂量组(F)。对各组动物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CFA免疫前及免疫后每隔二日的关节容积,每周一次的体重。(2)CFA免疫后血中的ESR,CRP,RF的水平和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光镜和电镜)。(3)CFA免疫后用放免法监测血中的IL-1β、TNF-a炎性细胞因子,并进行分析。(4)CFA免疫后用ELISA法检测血中的IFN-r,IL-4水平,并将其比值与Th1/Th2进行相关分析。2、选取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通过小鼠的痛阈值作为镇痛效应的评价指标,来观察宣痹颗粒剂的镇痛效应。3结果3.1宣痹颗粒剂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可显着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提高AA大鼠的痛阈值。3.2光镜下可见:B组的滑膜层明显增多,滑膜细胞增生,小血管增多,血管翳形成,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C、D、E组未见明显异常。可见明显减轻关节滑膜炎症与增生,防止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3.3电镜下可见:A组线粒体(-),双层膜完整,结构清晰,胞浆内内质网(-)。B组线粒体明显减少,内质网脱颗粒且高度扩张,细胞核固缩,细胞膜缺损。C组粗面内质网减少,线粒体肿胀。D组内质网无扩张,线粒体基本正常。E组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结构不清。F组细胞膜不完整,核皱缩,线粒体和内质网减少。3.4宣痹颗粒剂通过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β分泌,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3.5通过宣痹颗粒剂的治疗,AA大鼠血浆中IFN-r水平明显降低。AA大鼠血浆中IL-4水平明显升高。Th1/Th2的比值趋向平衡。4结论宣痹颗粒剂具有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宣痹颗粒剂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a),降低IFN-r,升高IL-4从而使Th1/Th-2趋向平衡等功能有关。宣痹颗粒剂能够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滑膜炎症早期或发作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防止血管翳的形成,防止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抑制关节的变形。

二、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免疫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免疫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PLA2R抗体、IGG4及CFI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实验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随访及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及预后检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抗PLA2R抗体与肾组织PLA2R抗原及补体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实验方法
        1.6 结果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治疗药物托珠单抗的回顾分析与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托珠单抗的药物作用机制与用法
2 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病理机制
3 托珠单抗用药监护要点
    3.1 药物相互作用
    3.2 特殊人群用药
    3.3 药物不良反应
4 托珠单抗用药注意事项
5 总结

(3)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MEFV基因突变及家族性地中海热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中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2.2.2 皮肤炎症程度评分
        2.2.3 小鼠搔抓次数统计
        2.2.4 小鼠体重及脾重的称量
        2.2.5 皮肤组织HE染色
        2.2.6 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
        2.2.7 ELISA法检测血清IgE及TNF-α浓度
        2.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皮肤炎症程度评分
    3.2 组织病理学改变
    3.3 小鼠搔抓次数统计
    3.4 小鼠脾指数统计
    3.5 血清中总IgE和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
    3.6 皮损部位中HMGB1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寒热错杂证
    三、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
    四、结语
第二章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及分析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6)维药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意大利牛舌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
        2 药理活性
        3 意大利牛舌草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
        4 小结
    二、天然抗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 天然产物中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2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活性及活性部位的确立
    一、实验部分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1 经典途径补体效价的测定
        2 旁路途径补体效价的测定
        3 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活性部位的确定
        4 小结
第三章 意大利牛舌草活性部位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导向分离
    一、概述
    二、实验部分
        1 仪器与材料
        2 提取与分离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三、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单体成分的活性测定
    一、实验部分
        1 仪器与材料
        2 补体抑制活性测试
    二、实验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意大利牛舌草中芦丁和山奈酚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藏药翁布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抗RA有效部位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序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1.1.1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1.1.1.1 病因学说
        1.1.1.2 发病机制
        1.1.2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1.1.2.1 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1.1.2.2 植物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1.2 藏药翁布的研究进展
        1.2.1 水柏枝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1.2.2 藏药翁布原植物及药材
        1.2.2.1 原植物
        1.2.2.2 显微组织
        1.2.3 翁布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
        1.2.3.1 化学成分
        1.2.3.2 药理活性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翁布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仪器
        2.1.1.1 药材
        2.1.1.2 试剂
        2.1.1.3 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2.1 翁布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
        2.1.2.2 翁布化学成分的提取
        2.1.2.2.1 提取溶剂与温度的考察
        2.1.2.2.2 翁布化学成分的提取与萃取
        2.1.2.3 翁布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2.1.2.3.1 石油醚部分
        2.1.2.3.2 氯仿部分
        2.1.2.3.3 乙酸乙酯部分
        2.1.2.4 化合物纯度检测
        2.1.2.5 化合物结构鉴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系统预试结果
        2.2.2 提取溶剂与温度的考察结果
        2.2.3 化合物及纯度检测
        2.2.3.1 纯化合物
        2.2.3.2 纯度检测
        2.2.4 化合物的编号、名称与结构
        2.2.5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6 化合物的理化与光谱数据
        2.2.7 讨论
第三章 翁布抗RA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受试样品
        3.1.3 主要试剂
        3.1.4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 样品来源及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模型的制备
        3.3.2 动物分组
        3.3.3 给药方法
    3.4 观察项目与方法
        3.4.1 动物状况观察
        3.4.2 对AA大鼠体重的影响
        3.4.3 对AA大鼠足趾容积的影响
        3.4.4 对A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5 实验数据与处理
    3.6 实验结果
        3.6.1 对AA大鼠状态及体重的影响
        3.6.2 对AA大鼠足趾变化的影响
        3.6.2.1 对AA大鼠足趾外观变化的影响
        3.6.2.2 对AA大鼠右后足趾肿胀度变化的影响
        3.6.2.3 对AA大鼠左后足趾肿胀度变化的影响
        3.6.3 对A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7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化合物谱图
致谢
个人简历

(8)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讨论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评价
    二、阳性药物的选择
    三、身痛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分析
    四、身痛逐瘀汤对小鼠镇痛效应的影响
    五、身痛逐瘀汤对AA大鼠药效学作用
    六、身痛逐瘀汤对AA大鼠的作用机理探讨
        (一)身痛逐瘀汤抑制AA大鼠炎性因子产生与释放
        (二)身痛逐瘀汤调整AA大鼠血液循环
        (三)身痛逐瘀汤上调AA大鼠免疫功能
        (四)身痛逐瘀汤配伍的药理作用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祖国医学对热痹的认识
    2.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法的确立
    3.组方药效分析
    4.动物模型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疗标准
    3.结果与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热痹颗粒对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2.热痹颗粒对AA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3.热痹颗粒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4.热痹颗粒对IL-1β及TNF-α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附图
致谢

(10)宣痹颗粒剂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RA的研究动态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宣痹颗粒剂对AA大鼠整体及局部治疗作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项目与方法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实验二 宣痹颗粒剂对AA大鼠的Th1/Th2平衡状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项目与方法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实验三 宣痹颗粒剂对小鼠的镇痛实验
        前言
        一.热板法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二.扭体法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评价
    二、阳性药物的选择
    三、宣痹颗粒剂主治证的病因病机
    四、宣痹颗粒剂的组方原理分析
    五、宣痹颗粒剂对AA大鼠药效学作用
    六、宣痹颗粒剂对AA大鼠的作用机理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86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免疫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PLA2R抗原抗体水平在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及预后的研究[D]. 白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治疗药物托珠单抗的回顾分析与药学监护[J]. 李婵娟,安薇,龙芳,田莹,郑娟,张明伟. 药物评价研究, 2020(09)
  • [3]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变异10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BCL11B基因突变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一例并文献复习[D]. 阎诗.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中HMGB1的表达及丙酮酸乙酯的保护机制[D]. 张轶瑶. 延边大学, 2018(05)
  • [5]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张静阳.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2)
  • [6]维药意大利牛舌草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定量研究[D]. 何媛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藏药翁布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抗RA有效部位的筛选[D]. 黄元. 青海师范大学, 2009(11)
  • [8]身痛逐瘀汤及其配伍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 孙志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2)
  • [9]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D]. 王勇.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10]宣痹颗粒剂治疗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刘长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86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