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的阳光下砥砺前行

在新世纪的阳光下砥砺前行

一、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论文文献综述)

赵来恩[1](2019)在《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文中提出20世纪中国合唱经历了民族化的萌芽、根植、探索、创新四个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合唱对传统的西方古典合唱范式有所突破,多元化成为中国合唱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性的特征通过合唱创作和表演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合唱作品的分析和合唱表演的舞台研究。探讨中国合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性特征。在合唱创作方面表现为:一、在合唱题材的选择上,民歌、古典诗词、民族生活、歌颂生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题材被更广泛的使用。二、在合唱创作技法上,表现为民族音乐的旋律与音色、民族性的和声风格、“点线对比”的音乐织体等。三、通过现代音乐手法表现出的“和而不同”的和谐观与“空”的意境追求。在合唱表演方面体现为:一、民族性的唱法运用。二、符合中国“冲淡”的美学特征的合唱音响。在贯穿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通过对21世纪初中国合唱对民族性的表现特征加以讨论,我们看到当代中国合唱具有以多样化创作手段展现民族特质、以艺术共通性为基础寻求世界认同的思维趋势,这也是新世纪的中国合唱在寻求世界认同的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杨少毅[2](2018)在《我的音乐之路——兼谈电影音乐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时候翻山越岭,全靠两条腿,一步一个脚印地登呀登,攀呀攀,时不时还蹦跳它几下,不知疲劳。如今想一想,人生的道路不也就好比人在走路、登山那样吗?沿着那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小路长途跋涉,不停地走呀走,登呀登……转眼间已过去几十年了,当下驻足回首,看一看自己已走过的路,想一想这条路又是怎样走过来的,这其中饱含着多少艰辛、多少欢乐……。记得三十年前,有位记者曾向我提问:"你是怎样走上了这条音乐道路的?"我当时回答说:"这其中似有必

熊倡[3](2010)在《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而战争电影中的国家形象指的是观众通过电影媒介所获得的该国的总体印象。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向世界展示并不断提升国家形象,电影是重要传播方式,而战争题材电影在展示国家形象上尤为令人瞩目。通过战争电影来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比中、美战争电影的影响力,中国电影显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较中国与美国电影中所传播的各自国家形象特点,对中国电影制作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拟就此作出论述。本文以中国与美国现代战争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符号分析的方法、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从中国与美国在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电影发展源流等方面,分析比较中美两国战争电影中所展示国家形象的不同。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阐述国家形象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及国家形象与电影的关系;第三章概述战争电影概念、传播特点及中美战争题材电影发展流变,最后总结战争电影中的国家形象要素;第四章为本文主体,比较中美战争电影中国家形象特点,并探析其深层原因;第五章对中国战争电影提出几点思考;第六章为结语。

任秀蕾[4](2010)在《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合唱音乐是20世纪初“西乐东渐”的结果,在百年的实践发展中,经历了西方合唱音乐的“本土化”移植和“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合唱创作思维作为合唱发展的源头,合唱创作的核心,对合唱艺术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创作思维的更新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心理结构、行为模式、审美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以合唱创作思维为切入点,以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托,结合合唱作品的本体分析和研究,探索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民族化”的发展轨迹,为推动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尽绵薄之力。本论文“绪论”之后分述三章,第一章厘清了西方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脉络及其传入简况,以及1949年前西方合唱创作思维在中国的植根和“本土化”、“民族化”的历程。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战斗性和抒情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创新,以及大型声乐合唱套曲的继承创新等三个方面;第三章主要从抒情性、情景交融性合唱作品“民族化”多元拓进,“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多元拓进,以及大型声乐合唱套曲多元拓进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整体合唱创作思维“民族化”的多元格局;“结语”部分,首先阐述了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轨迹,即:合唱织体从主调和声织体拓展到主调与复调相结合的多声复调合唱织体;人声运用从简单设置到多样融合;体裁运用从相对单一到多元并举;题材从相对单纯到多样并存;主要审美特征从“崇高”“阳刚”到”向“和谐”“阴柔”拓展;“民族化”探求意识从“本土化”移植到“民族化”深化的发展以及“合唱”的观念转变等。并对中国21世纪最初10年中国合唱艺术呈现出新趋向提出建议和思考,即:建立职业合唱团的建议,和对“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挖掘与利用的思考、由合唱比赛引发的思考、由2009年《“帕伦天奴”第四届作曲比赛——合唱及艺术歌曲》引发的思考、合唱表演新趋向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展望21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发展的趋向时提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整体开放性思维”是21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发展的趋向。

郭兆甄,杨少毅[5](2006)在《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20世纪中国的合唱艺术
        一 合唱艺术的民族性特征
        二 20世纪中国合唱发展简述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合唱相关研究
第一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历史概述
    第一节 合唱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 抒情性合唱的创作主导地位
        二 民歌合唱的编创成为潮流
        三 流行合唱与阿卡贝拉的兴起
    第二节 合唱艺术表演与研究的全面开展
        一 合唱比赛的多样开展
        二 合唱表演的多元趋势
        三 合唱艺术的多视角研究
    第三节 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理念的提升
        一 学生合唱团的兴起与繁荣
        二 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
        三 合唱创作教学的推进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创作中的民族性特征
    第一节 合唱题材选择之民族性突显
    第二节 合唱创编技法运用之民族性特性
        一 民族性音乐旋律的引用和延伸
        二 民族性和声音响的使用与拓展
        三 民族性织体特点的运用及表达
    第三节 合唱创作思维之民族性隐现
        一 现代音乐表现手段下“和而不同”的和谐观
        二 合唱音响的“留白”——对意境的追求
第三章 21世纪初中国合唱中民族性的表演特征
    第一节 当代中国合唱音响中民族性的表现特征
        一 民族性的直观体现——民族唱法的运用
        二 民族性的内在表达——东方审美合唱音响的体现
    第二节 舞台视觉中民族性的表现特征
        一 合唱舞台上的民族服饰展示
        二 表演形态的民族生活化呈现
        三 合唱舞台上跨界民族艺术的展现
第四章 当代中国合唱民族性的启示与思考
    第一节 中国合唱民族性的思维表达
        一 以多样化创作手段展现民族特质
        二 以艺术共通性为基础寻求世界认同
    第二节 合唱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国家形象概述
    2.1 国家形象概念、特点及意义
        2.1.1 国家形象概念
        2.1.2 国家形象的特点
        2.1.3 国家形象的意义
    2.2 国家形象与电影传播
第3章 中美现代战争电影概览
    3.1 战争题材电影界定
    3.2 建国以来中国战争电影的发展历程
    3.3 一战以来美国战争电影回顾
    3.4 战争电影与国家形象
第4章 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
    4.1 中美战争文化及战争观比较
        4.1.1 战争观不同
        4.1.2 战争史不同
        4.1.3 战争电影源流不同
    4.2 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比较
        4.2.1 主题
        4.2.2 人物
        4.2.3 军队形象
第5章 中国战争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几点思考
    5.1 传递和平崛起的理念
    5.2 增强国际影响力
        5.2.1 拓展战争电影题材
        5.2.2 人性化表达
        5.2.3 角度创新
    5.3 强化战争电影创作者的国家形象意识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族化"滥觞:西方合唱创作思维与1949年前中国合唱创作思维
    第一节 西方合唱创作思维概述
        一、西方合唱溯源
        二、西方复调多声合唱创作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三、西方主调思维与复调多声思维相结合的合唱创作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四、西方合唱传入中国简况
    第二节 1949年前中国合唱创作思维
        一、早期"新音乐"的合唱创作思维
        二、"个性化"的合唱创作思维以及对"民族化"的初步实验和探索
        三、对"大型声乐合唱套曲"合唱创作思维的探索
第二章 "民族化"发展:1949—1978年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继承创新
    第一节 中小型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战斗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抒情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重拾
    第二节 "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民歌合唱"式合唱作品"民族化"的新探索
        二、"古曲改编合唱"式合唱作品"民族化"的新探索
    第三节 "大型声乐合唱套曲"的继承与创新
        一、整体构思
        二、宏大叙事性合唱作品的继承创新
        三、抒情描绘性合唱作品的继承创新
第三章 "民族化"深化:1978-2000年中国合唱创作思维多元拓进
    第一节 中小型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
        一、抒情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发展
        二、情景交融性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发展
    第二节 "传统风格合唱作品""民族化"的多元拓进
        一、"民歌合唱"式合唱作品的新发展
        二、吸收"戏曲、说唱"合唱作品的新发展
        三、以"古代音乐、诗词为题材"合唱作品的新发展
    第三节 "大型声乐合唱套曲"的多元拓进
        一、整体构思
        二、抒情性合唱作品的新发展
        三、"寻根"实践性合唱作品的探索
        四、引发反思性合唱作品的探求
结语
    一、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的发展轨迹
    二、展望21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80年—2008年《音乐创作》上发表的合唱作品
    附录二:中国古诗词合唱目录
    附录三:有关《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的相关采访笔录
    附录四:1982年第一届"北京合唱节"音乐会节目单
    附录五:1986年第二届"北京合唱节"音乐会节目单
致谢

四、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初中国合唱民族性的表现特征[D]. 赵来恩.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我的音乐之路——兼谈电影音乐创作[J]. 杨少毅. 歌海, 2018(03)
  • [3]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D]. 熊倡. 南昌大学, 2010(02)
  • [4]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 任秀蕾. 中央音乐学院, 2010(03)
  • [5]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前进[J]. 郭兆甄,杨少毅. 音乐创作, 2006(04)

标签:;  ;  ;  

在新世纪的阳光下砥砺前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