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粮油6号、京818号、丰油相展

洋粮油6号、京818号、丰油相展

一、扬两优6号、K优818与丰优香占(论文文献综述)

张剑华,陈洪礼[1](2016)在《江都区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现阶段江都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围绕调优布局、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陈新红,叶玉秀,潘国庆,赵步洪,杨建昌[2](2014)在《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文中提出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共6个组合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铅(Pb)浓度为500mg/kg和不加Pb土壤(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结果表明,Pb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103S/郑粳2号、丰优香占和汕优63的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减少,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着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对Pb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以103S/郑粳2号和两优培九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Pb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Pb累积量仅为谷粒的25%左右,精米中Pb的浓度以103S/郑粳2号最高,K优818最低;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Pb浓度与累积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着。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Pb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严巧玲,叶浩,焦隽[3](2010)在《加强品种创新利用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文中研究说明1949年,扬州行政区示范农场成立,历经60年风雨,经过几代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使得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综合竞争能力跃居全国同类农业科研机构前列,大宗作物育种水平稳步提高,特色作物育种势头迅猛发展,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马群,李杰,张庆,霍中洋,许轲[4](2010)在《施氮处理对水稻精米中铁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文中指出以120份国内外水稻基因型为材料,设置0、150、300kg/hm23个氮素水平,研究施氮处理对水稻精米中Fe含量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除相同氮素条件下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产量、千粒重及籽粒含氮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外,精米中的Fe含量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也存在显着差异。以各基因型水稻在不同氮素条件下精米中Fe含量的极差和变异系数为指标,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可将上述120份水稻基因型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分为极钝感型、钝感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共4种类型。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着,而与粒重、籽粒含氮量呈显着或极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由此说明,施氮处理对水稻精米中Fe含量的影响具有基因型差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一方面有利于对氮环境适应性强的富铁水稻的选育;另一方面,由于精米中的Fe含量与产量无必然联系,可通过氮肥对水稻(尤其是敏感和极敏感类型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和粒重、籽粒含氮量的调节,实现富铁、高产水稻的种植。

詹存钰,苏建坤,严巧玲,叶浩,陈伟民[5](2009)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科研单位综合竞争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介绍》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着重介绍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具体做法,以翔实的数据记录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10年来,对地区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影响以及在激励育种创新,保护育种者权益,推进种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创新环境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

张国良[6](2009)在《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马群[7](2008)在《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Q试验于2005-2006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前茬小麦。以近十多年来中国南方单季稻区应用的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系)57个,中籼品种(系)13个为材料,设0(不施氮肥)、低(10kgN/666.7m2)、中(15kgN/666.7m2)、高(20kgN/666.7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对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各理化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供试品种的各定级指标作了评价,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籼粳稻不同类型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氮肥水平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大。加工品质的三个理化指标受氮肥水平影响较小,而受品种类型影响较大。从变异系数来看,品种间的差异在不施氮肥条件下最大,随施氮水平提高,差异有减小的趋势。根据不同类型品种对氮肥的敏感性,将品种分为氮肥迟钝型、敏感型和中间型三个类型,本实验得出,氮肥响应迟钝整精米率高的品种有水晶3号、淮稻8号、镇稻99、早丰9号、宁恢8号、广陵香粳、Ⅲ优98、南粳39、R254、晚粳4003、扬辐粳4928、盐优2号、香粳T31、武粳13号、武运粳7号、镇稻196、镇稻158、苏香粳1号、香粳20-18、9746、99-295、武育2105、99298-2、常优1号、常优02-6。⑵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品种类型水稻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垩白率则先增加后减小,中肥水平下最高;各品种类型间,籼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大于粳稻各品种类型。粳稻各品种类型间因品种不同,三者的规律不一致,垩白率和垩白度随着生育期的延迟先升高后下降,至早熟晚粳达最大,中熟晚粳则明显下降。垩白大小中粳高于晚粳,中粳品种类型中中熟品种>迟熟品种>早熟品种,晚粳品种类型中中熟品种>早熟品种。垩白率和垩白度受氮肥水平影响较大,而受品种类型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通过适量施肥来获得具有较好外观品质的品种。本试验得出,对氮肥响应迟钝垩白度小(即外观品质好)的品种有镇稻210、武粳13号、武2401、晚粳97、苏香粳1号、香粳T31、99-295。;对氮肥敏感的品种P88S/0293、Ⅱ优明86、两优培九、381、南京16、丰优香占、武99-2、农育1898、晚粳4003、南粳39、宁恢8号、宁粳1号、常优02-6、T118。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品种类型水稻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增加;各品种类型间,籼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高于粳稻品种,胶稠度短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中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生育期的延迟而有所减小,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迟而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至早熟晚粳时达到最大值,中熟晚粳时含量又有所下降。本试验得出,对氮肥响应迟钝胶稠度较软的品种有靖稻7号、盐粳204、越光、盐粳93538、水晶3号、扬辐粳4901、宁粳1号、武2401和晚粳97;对氮肥敏感的品种有武99-2、黄金晴、农育1898、南粳40、华粳2号、淮稻8号、镇稻99、泗阳1382、盐粳5号、徐粳2000、郑稻5号、盐优1号、兴化2001-4、863B、镇稻196、香粳20-18、武粳15、镇稻158和99-295。还得出直链淀粉含量对氮肥响应迟钝的品种有381、丰优香占、扬稻6号、南京16、靖稻7号、武99-2、镇稻99、863B、武2401、99298-2,对氮肥敏感的品种有武育2105、越光、淮稻8号、农垦57、广陵香粳、南粳39、镇稻210、常农粳4号、武粳15、9746、武香粳14号、晚粳97、香粳20-18、99-295、苏香粳1号、武育2105、T118、昆农8号。(4)垩白度受氮肥水平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受氮肥水平影响最小。

李雪侨[8](2007)在《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于2004-2005年在扬州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前茬小麦。以近十多年来中国南方单季稻区应用的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系)104个,籼稻品种(系) 16个为材料,设0(不施氮肥)、低(150kgha-1)、中(225kg ha-1)、高(300kgha-1)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理化指标、RVA特征值、食味值、感官测定指标的差异及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籼稻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于粳稻品种,胶稠度小于粳稻品种。蛋白质含量中粳品种大于晚粳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晚粳品种大于中粳品种,胶稠度各粳稻品种类型间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早熟中粳>中熟晚粳。中粳类型随品种生育期增长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胶稠度变化规律不明显。晚粳类型随品种生育期增长胶稠度变短,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成极显着负相关关系,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各品种类型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趋低。随着品种生育期延迟,蛋白质含量下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与食味值相关性不显着,但与胶稠度、崩解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与消减值呈极显着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米饭胶稠化程度小、硬度大。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类型胶稠度均随着施氮水平增加而有所缩短,但品种类型间差异不一致。胶稠度与食味值成极显着正相关,增施氮肥,使稻米胶稠度变短,蒸煮食味品质趋低。总体而言,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受氮肥水平影响较大,胶稠度受品种类型影响较大。(2)籼稻品种RVA特征值中的热浆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均高于粳稻品种。粳稻不同生育期品种类型间变化规律不明显。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各品种类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下降,消减值、糊化温度上升。崩解值与食味值呈极显着正相关,热浆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糊化温度与食味值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通过RVA特征值来看,随施氮量增加,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呈变差的趋势。峰值粘度、崩解值在氮肥水平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品种类型间的变异系数,最终粘度则相反,氮肥水平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品种类型间。在RVA特征值中氮肥水平间和品种类型间均以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糊化温度最小。热浆粘度、最终粘度、糊化温度品种类型间变异系数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上升。(3)食味值在氮肥水平、品种生育类型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且氮肥水平效应明显大于品种类型。中、高氮肥水平下籼稻食味值低于粳稻品种,各品种类型食味值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粳稻随品种类型生育期增长食味值呈上升趋势。品种类型间变异系数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但品种类型间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氮肥水平间变异系数。(4)本试验条件下蒸煮食味品质指标受氮肥水平影响最大的是消减值,其次为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崩解值,再次为峰值粘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热浆粘度,表明生产上以用氮量的合理调节来改善蒸煮食味品质是可行的。(5)39个感官测定品种稻米的品尝综合评分与蛋白质含量、消减值、糊化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胶稠度、峰值粘度、崩解值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热浆粘度、最终粘度相关性不显着。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依次为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消减值、崩解值、峰值粘度、胶稠度。各品种类型米饭品尝综合评分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增施氮肥一定程度上使稻米食味变劣,这与食味仪测定结果一致。表明食味仪测定可作为鉴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可行手段。(6)依据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指标的分析和食味值与品尝综合评分的分类,推选出食味较优品种是:低肥水平下有盐粳2号、镇稻88、徐优201、水晶3号、广陵香粳、早丰9号、武2401、苏香粳1号、武香粳14号;中肥水平下有武育粳3号、苏香粳1号;高肥水平下有连嘉粳1号、武育粳3号、武农早、99-295。这些品种可作为江苏水稻生产中对应施肥条件下的适宜优质品种。(7)依据不同品种蒸煮食味品质对氮肥响应特性将供试江苏地区常用品种划分为三类:迟钝型、中间型、敏感型,为生产上因种调优施肥提供依据。

刘旭[9](2007)在《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愈加严重,很多地区已明显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本研究以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重金属镉和铅的积累特征的观察,分析水稻品种的重金属镉和铅的积累和分配特征的差异类型。选择不同吸收特性的代表性品种材料,进一步观察栽培环境条件对水稻的重金属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并对若干影响水稻植株重金属吸收和分配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探讨,以期获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水稻吸收和积累重金属元素镉和铅的品种间差异的基础知识,并得到栽培活动对水稻重金属元素积累的影响的新认识。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不同品种(类型)对重金属镉和铅的积累均可见很大的品种间差异。镉积累强度的平均水平籼稻超过杂交稻,杂交稻超过粳稻。常规籼粳品种中均存在对镉吸收和分配的丰富的基因类型。在糙米中也存在同样表现。但品种的分布偏于低积累类型,在100μg.g-1的土壤处理条件下,供试品种中有84%的品种糙米镉含量低于1.0μg.g-1,显示在选择低糙米镉积累的遗传资源上可有较大的空间。以茎鞘中镉浓度及其相应的糙米中镉浓度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供试材料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第I类基因型称之为糙米富积累型,第II类称之为糙米低积累型,第III类称之为拒吸型,第IV类称之为富集型。对于重金属铅的积累,同样可见丰富的品种类型。籼型品种的积累高于粳型品种,杂交稻稍高于粳稻。1000μg.g-1的土壤处理浓度下有80%的品种糙米铅浓度在0.1-0.9μg.g-1。聚类分析的结果,水稻铅积累的类型也存在4种类型。2.氮素施肥对重金属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水稻植株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有显着的影响。施肥水平对水稻三个生育时期的重金属镉在干物质生产方面的作用效应均有显着影响,对重金属的产量效应也存在显着的作用。较高浓度镉处理条件下,产量多有显着下降,氮素施肥能够减少这种产量的下降效应。观察氮素施肥对水稻植株镉的积累显示,氮素施肥对水稻各生育期镉的积累均可见显着影响,高施肥水平对水稻全生育期镉的积累表现显着促进和无显着影响的两种品种类型。氮素施肥对隔吸收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但表现促进各部分镉的积累的品种较多,在谷粒中促进糠层中的增加一般较精米为明显。在铅的积累方面,亦可看到同样的表现趋势。氮素施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重金属铅的生物学效应有显着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品种不同有显着差异。从干物质总生产分析,施肥对水稻在铅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影响呈现(I)生长修复型和(II)反应迟钝型的两种类型。土壤铅处理条件下,除日本晴和两优培九外,其他7个品种产量都表现下降。氮素施肥对Pb处理下的各品种产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显示出氮素施肥对重金属铅的伤害有明显的修复效应。施肥对水稻植株铅积累的影响因品种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促进其积累和无显着变化两种类型。高施肥水平促进其铅吸收的品种中对茎和精米两大部分也有同步促进和非同步促进的不同情况。3.水分胁迫处理对重金属镉和铅的生物效应表现显着的影响,且因品种而有不同,总体上水分处理对大多数品种重金属镉和铅胁迫下的干物重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分胁迫多表现加剧水稻产量在镉和铅胁迫条件下的下降或无显着影响。水分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各部分镉和铅的积累表现显着作用,在镉的积累中,水分胁迫多促进水稻植株和籽粒镉的积累,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也出现少数表现抑制的品种材料。水分处理对水稻植株以及谷粒中铅的浓度也有显着影响,但类型较多,表现促进、不变、抑制的品种均有存在。水分胁迫对精米中Pb的积累影响较小,但对糠层Pb的积累在较多品种中可见显着的促进作用。4.土壤在重金属镉和铅处理条件下,水稻若干形态生理指标都可见显着的变化,但影响程度因品种而有较大差异,镉和铅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在胁迫条件下,株高、茎蘖数有明显下降趋势;根系活力下降,且可见与植株重金属积累量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根系分泌物电导率上升,且可见与植株重金属积累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可见与植株重金属积累量存在显着的正相关。

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王宝和,张红生[10](2007)在《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15个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恢复系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选育的基本经验:确立“瞄准需求、总体布局、重点突破、抢占高点、缓急有序、推出品种”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恢复系系谱骨干亲本集中,80%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采用“优势叠加”与“搭梯上楼”的育种途径,提高综合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育种程序。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健全成果转化体系。

二、扬两优6号、K优818与丰优香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扬两优6号、K优818与丰优香占(论文提纲范文)

(1)江都区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
    1.1 品种布局
    1.2 品种利用
    1.3 稻作方式
    1.4 产业开发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应用趋于多、乱、杂
    2.2 栽培技术措施到位率低
    2.3 稻作生产安全、清洁生产的技术难度大
    2.4 抗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差
3 发展对策
    3.1 发展思路
    3.2 发展目标
    3.3 主要措施

(2)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2试验设计
    1.3取样与测定
    1.4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Pb对水稻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2.2 Pb在水稻各器官的浓度与累积量
    2.3不同部位茎、叶Pb浓度的差异
    2.4谷粒不同部位Pb的累积与分配比例
    2.6不同部位同一器官之间Pb浓度的相关性
3讨论

(4)施氮处理对水稻精米中铁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产量、粒重以及籽粒含氮量的差异
    2.2 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分类
    2.3 水稻精米中的Fe含量与产量、千粒重、籽粒含氮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科研单位综合竞争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立足品种创新, 形成知识产权, 构建综合竞争力
    1.1 大宗农作物育种优势彰显
    1.2 经济与园艺作物育种势头上升
    1.3 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2 强化保护意识, 致力制度建设, 加速知识产权产生
    2.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保护意识
    2.2 建立规章制度, 设立专项资金
    2.3 构建激励措施, 激发申报热情
3 面向市场运作, 建立链接机制, 促进知识产权应用
    3.1 重视市场开发, 扩占市场份额
    3.2 灵活品种权运作, 促进效益最大化
    3.3 关注市场动向, 维护自身权益

(6)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
    1.1 水稻硅素营养研究进展
        1.1.1 水稻土供硅能力与补硅原因
        1.1.1.1 水稻土供硅能力
        1.1.1.2 水稻土补硅原因
        1.1.1.3 水稻补硅指标
        1.1.2 水稻植株吸硅特性
        1.1.2.1 水稻植株中硅的形态、含量与分布
        1.1.2.2 水稻植株对硅的吸收与运输
        1.1.2.2.1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硅的吸收
        1.1.2.2.2 水稻吸收硅的部位
        1.1.2.2.3 水稻吸收硅的机制
        1.1.2.2.4 水稻吸收硅的基因
        1.1.2.2.5 水稻吸收硅的转运体
        1.1.3 施硅的生理效应
        1.1.3.1 硅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1.1.3.2 硅对水稻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1.1.3.3 硅对水稻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1.1.3.3.1 增强水稻抗金属离子毒害的能力
        1.1.3.3.2 增强水稻抗倒性和抗旱性
        1.1.3.3.3 缓解盐胁迫
        1.1.3.3.4 增强水稻抗高温和抗紫外线辐射
        1.1.3.4 硅对水稻生物胁迫的影响
        1.1.3.4.1 增强水稻抗病性
        1.1.3.4.2 增强水稻抗虫性
        1.1.4 施硅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1.4.1 施硅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1.1.4.2 施硅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2 水稻抗纹枯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1.2.1 结构抗性
        1.2.2 生理生化抗性
    1.3 存在问题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3.1 存在问题
        1.3.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3.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稻纹枯病抗性种质的筛选与评价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点
        2.2.2 供试品种
        2.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2.2.4 田间抗性鉴定
        2.2.5 温室苗期抗性鉴定
        2.2.5.1 供试品种
        2.2.5.2 试验装置
        2.2.5.3 接种物培养
        2.2.5.4 接种方法与植株硅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水稻对纹枯病响应的基因性差异及其评价
        2.3.2 水稻自身硅素含量和纹枯病抗性的关系
        2.3.3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对纹枯病侵染的响应
        2.3.4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对纹枯病侵染的响应
        2.3.5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粉RVA 谱特性对纹枯病侵染的响应
    2.4 小结与讨论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纹枯病菌侵染水稻的细胞学过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品种
        3.2.2 水稻培育与纹枯病接种
        3.2.3 样品制备与观察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纹枯病菌在水稻叶鞘内表面的扩展
        3.3.2 纹枯病菌入侵叶鞘内表面的部位和方式
        3.3.3 纹枯病菌在叶鞘细胞内的生长
        3.3.4 纹枯病菌在叶鞘胞间隙和胞间的扩展
        3.3.5 胞间连丝在纹枯病菌胞间扩展中的作用观察
        3.3.6 纹枯病菌侵染水稻是否存在活体营养阶段的观察
        3.3.7 纹枯病菌对水稻根部的侵染
    3.4 小结与讨论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施硅对纹枯病的抗病效应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水稻培育
        4.2.2 试验设计
        4.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硅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4.3.2 短期施硅对水稻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3 短期施硅对水稻新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4.3.4 短期施硅对水稻新生叶片蒸腾作用的影响
        4.3.5 短期施硅对水稻新生根系性状的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物理机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水稻培育
        5.2.2 试验设计
        5.2.3 纹枯病接种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接种前水稻叶表和叶鞘内侧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
        5.3.2 接种前水稻叶枕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
        5.3.3 接种后水稻叶表和叶鞘内侧扫描电镜观察
        5.3.4 接种后水稻叶片透射电镜观察
    5.4 小结与讨论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施硅对纹枯病菌侵染下水稻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水稻培育
        6.2.2 试验设计
        6.2.3 纹枯病接种方法
        6.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和叶鞘 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6.3.2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和叶鞘MDA 含量的影响
        6.3.3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和叶鞘SOD 活性的影响
        6.3.4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和叶鞘POD 活性的影响
        6.3.5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和叶鞘 CAT 活性的影响
    6.4 小结与讨论
    6.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施硅对纹枯病菌侵染下水稻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供试水稻培育
        7.2.2 试验设计
        7.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7.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PPO 活性的影响
        7.3.2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PAL 活性的影响
        7.3.3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总酚含量的影响
        7.3.4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7.3.5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7.3.6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7.3.7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7.3.8 施硅对水稻抗纹枯病的效应
    7.4 小结与讨论
    7.5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施硅对纹枯病菌侵染下水稻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供试水稻培育
        8.2.2 试验设计
        8.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8.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外切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8.3.2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内切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8.3.3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8.4 小结与讨论
    8.5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施硅对纹枯病菌侵染下水稻叶片光合功能的改善
    9.1 前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供试水稻培育
        9.2.2 试验设计
        9.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9.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3.1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9.3.2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9.3.3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9.4 小结与讨论
    9.5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施硅对纹枯病菌侵染下水稻呼吸代谢生化途径的影响
    10.1 前言
    10.2 材料与方法
        10.2.1 供试水稻培育
        10.2.2 试验设计
        10.2.3 纹枯病接种与病级调查方法
        10.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0.3 结果与分析
        10.3.1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PHI 活性的影响
        10.3.2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MDH 活性的影响
        10.3.3 施硅对接种纹枯病菌后水稻叶鞘6PGDH 活性的影响
    10.4 小结与讨论
    10.5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结语
    1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1.1.1 水稻对纹枯病抗、感的品种差异
        11.1.2 纹枯病菌侵染水稻的细胞学过程
        11.1.3 施硅对纹枯病的抗病效应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11.1.4 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物理机制
        11.1.5 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1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11.2.1 揭示了纹枯病菌侵染进入细胞的方式和在胞间的扩展机制
        11.2.2 研明了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物理机制
        11.2.3 从多方面阐明了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11.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1.1 施氮水平对稻米加工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1.1.2 施氮水平对稻米外观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1.1.3 氮肥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糙米率的影响
        2.3.2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精米率的影响
        2.3.3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整精米率的影响
        2.3.4 品种整精米率氮肥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垩白率的影响
        3.3.2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垩白大小的影响
        3.3.3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垩白度的影响
        3.3.4 品种垩白度氮肥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3.3.5 品种垩白度分类及其应用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胶稠度的影响
        4.3.2 不同品种胶稠度氮肥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4.3.3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4.3.4 品种直链淀粉含量氮肥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4.3.5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稻米品质评价指标间相互关系及对氮肥响应的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4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稻米品质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3.2 各品种类型稻米品质评价指标对氮肥水平间差异的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施氮水平对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1.1.1.1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1.1.2 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1.1.1.3 对胶稠度的影响
        1.1.2 施氮水平对淀粉谱特征值的影响
        1.1.3 食味分析仪测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研究进展
        1.1.4 稻米感官评价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3.2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2.3.3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胶稠度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RVA 特征值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峰值粘度的影响
        3.3.2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热浆粘度的影响
        3.3.3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崩解值的影响
        3.3.4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最终粘度的影响
        3.3.5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消减值的影响
        3.3.6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及品种分类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食味值的影响
        4.3.2 优质食味品种筛选
        4.3.2.1 籼稻品种聚类分析
        4.3.2.2 早熟中粳品种聚类分析
        4.3.2.3 中熟中粳品种聚类分析
        4.3.2.4 迟熟中粳品种聚类分析
        4.3.2.5 早熟晚粳品种聚类分析
        4.3.2.6 中熟晚粳品种聚类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指标间相互关系及对氮肥响应的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4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3.2 各品种类型蒸煮食味品质指标对氮肥水平间差异的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品种类型和氮肥水平稻米感官测定值分析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6.2.4 分析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氮肥水平对不同品种类型稻米感官测定值的影响
        6.3.2 感官评价各指标与品尝综合评分之间的关系
        6.3.3 品尝综合评分与理化指标、RVA 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江苏地区常用水稻品种蒸煮食味品质综合评价和品种氮肥敏感性分类及其应用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供试材料
        7.2.2 试验方法
        7.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7.2.4 分析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按照食味值对各氮肥水平下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7.3.1.1 中熟中粳按照食味值分类
        7.3.1.2 迟熟中粳按照食味值分类
        7.3.1.3 早熟晚粳按照食味值分类
        7.3.2 按照品尝综合评分对各氮肥水平下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7.3.2.1 中熟中粳按照品尝综合评分分类
        7.3.2.2 迟熟中粳按照品尝综合评分分类
        7.3.2.3 早熟晚粳按照品尝综合评分分类
        7.3.3 品种氮肥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
    7.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2 镉和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1.3 重金属镉和铅的危害
    1.4 水稻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分配
    1.5 植物对镉和铅吸收的机理
    1.6 重金属铅镉污染的生理生化效应
    1.7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一水稻不同品种对铅镉吸收差异的研究
    2.2 实验二栽培环境条件对水稻品种积累重金属铅和镉的影响
    2.3 实验三铅和镉胁迫处理对水稻若干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
3 结果和分析
    3.1 水稻对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类型分析
        3.1.1 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积累
        3.1.1.1 水稻镉积累的品种差异
        3.1.1.2 对供试品种重金属镉吸收和积累特性的分类
        3.1.2 水稻对铅的吸收和积累
        3.1.2.1 水稻铅积累的品种间差异
        3.1.2.2 供试品种对重金属铅吸收和积累特性的分类
    3.2 栽培条件对水稻生长的重金属镉胁迫效应的影响
        3.2.1 施肥对重金属镉处理下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3.2.1.1 对物质生产的影响
        3.2.1.2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水分条件对重金属镉处理下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3.2.2.1 对物质生产的影响
        3.2.2.2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 栽培条件对水稻生长的重金属铅胁迫效应的影响
        3.3.1 施肥对重金属铅处理下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3.3.1.1 对物质生产的影响
        3.3.1.2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3.2 水分条件对重金属铅处理下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3.3.2.1 对物质生产的影响
        3.3.2.2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4 栽培条件对水稻植株重金属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4.1 氮素施肥的影响
        3.4.1.1 分蘖末期
        3.4.1.2 抽穗期
        3.4.2 水分条件的影响
        3.4.2.1 抽穗期
        3.4.2.2 成熟期
    3.5 栽培条件对水稻重金属铅的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5.1 氮素施肥的影响
        3.5.1.1 分蘖末期
        3.5.1.2 抽穗期
        3.5.1.3 成熟期
        3.5.2 水分条件的影响
        3.5.2.1 抽穗期
        3.5.2.2 成熟期
    3.6 土壤镉和铅处理对水稻若干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植株重金属积累的关系
        3.6.1 对株高的影响
        3.6.2 对分蘖的影响
        3.6.3 对SPAD 影响
        3.6.4 对根系活力影响
        3.6.5 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3.6.6 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6.7 对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8 对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积累的类型特征
    4.2 氮素施肥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作用及其生物学基础
    4.3 水分条件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
    4.4 铅镉处理对水稻若干形态生理影响及其与植株铅镉积累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10)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分析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系杂交籼稻组合的特性、系谱和育种方法分析
        2.1.1 特性分析
        2.1.2 系谱和育种方法分析
    2.2 两系杂交籼稻组合品种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分析
    2.3 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组合的推广应用
3 讨论
    3.1 育种目标的确定
    3.2 亲本的选配
    3.3 育种途径和方法
    3.4 成果的转化
    3.5 知识产权的权益和责任

四、扬两优6号、K优818与丰优香占(论文参考文献)

  • [1]江都区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张剑华,陈洪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2)
  • [2]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J]. 陈新红,叶玉秀,潘国庆,赵步洪,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14(01)
  • [3]加强品种创新利用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J]. 严巧玲,叶浩,焦隽.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2)
  • [4]施氮处理对水稻精米中铁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J].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马群,李杰,张庆,霍中洋,许轲. 中国水稻科学, 2010(01)
  •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科研单位综合竞争力——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介绍[J]. 詹存钰,苏建坤,严巧玲,叶浩,陈伟民. 农业科技管理, 2009(04)
  • [6]施硅增强水稻对纹枯病抗性的机制研究[D]. 张国良. 扬州大学, 2009(12)
  • [7]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影响[D]. 马群. 扬州大学, 2008(03)
  • [8]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D]. 李雪侨. 扬州大学, 2007(06)
  • [9]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D]. 刘旭. 扬州大学, 2007(06)
  • [10]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J]. 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王宝和,张红生.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1)

标签:;  ;  ;  ;  

洋粮油6号、京818号、丰油相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