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

虎门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

一、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梁永国[1](2013)在《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72%2,4-D丁酯乳油混用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2,4-D丁酯乳油混用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用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20g/hm2+72%2,4-D丁酯乳油45 g/hm2于油菜苗期进行茎叶喷雾,对杂草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其他杂草也有一定防效,且对油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张华[2](2010)在《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田间释放后基因漂移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国内外对转基因油菜与野生近缘种(或具有亲和性的杂草)回交代的适合度研究已有一定数量的报道,但对携带抗性基因的野芥菜(Brassica juncea var. gracilis Tsen et Lee)和转基因油菜的回交后代能否在自然界中生存定植尚无明确定论。转基因定植于野生近缘种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与野生近缘种杂交代或回交后代的适合度。适合度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中一个个体能够生存并成功进行繁殖后代的相对能力。它是衡量转基因能否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定植的重要因子。适合度不但和渗入的基因本身关系密切,也和亲本的基因型、环境条件及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实验选用4个对草甘膦耐性存在差异的野芥菜种群(其中西安和青海种群对675g a.i. ha-1草甘膦为敏感型种群,茅山和南通对该剂量草甘膦为耐性种群)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回交后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能否在回交后代中传递下去,并测定了携带抗性基因的回交后代的营养生长性状(株高、叶绿素荧光、莲座状直径、茎粗和单株一次分枝数)和生殖生长性状(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种子重量和千粒重),分析携带抗性基因的回交后代在温室和田间的适合度,综合判断携带抗性基因的回交后代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经1500g a.i.ha-1的草甘膦筛选后,回交1代存活的比例在26.3-60.6%之间。在温室条件下,西安和青海种群的回交1代以及茅山种群的反向回交1代的总适合度不及各自的亲本野芥菜;茅山种群的正向回交1代以及南通种群的回交1代的总适合度与各自的亲本野芥菜无显着差异。对4个种群的正向回交1代来说,总适合度没有显着差异,而反向回交1代中,西安种群的总适合度远大于茅山和南通种群的总适合度。这说明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能传递到回交1代中,且携带抗性基因的茅山和南通种群回交1代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生存定殖的可能性和相应的亲本野芥菜相当;回交方向和亲本的基因型对回交1代的适合度有一定影响。2、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及其与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回交1代子1代和回交2代经1500g a.i.ha-1的草甘膦筛选后,各回交1代子1代存活植株比例在55.6-98%之间,回交2代在44.4-82.4%之间。在温室条件下,只有西安的回交1代子1代和茅山的反向回交1代子1代的总适合度不及相应的亲本野芥菜,其它各回交1代子1代的总适合度和亲本野芥菜无明显差异。对回交2代,4个种群的正反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和各自的亲本野芥菜相当。敏感种群西安和青海的反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比正向回交2代的高,而耐性种群正反回交2代间总适合度却没有显着差异。比较回交1代子1代和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发现,各种群正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和正向回交1代子1代的相差不大,但西安、青海、茅山的反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明显高于各自反向回交1代子1代。在田间条件下,只有西安回交1代子1代的总适合度不及亲本野芥菜,其它种群回交1代子1代的总适合度与各自亲本野芥菜相当或明显高于亲本野芥菜。供试种群的正反回交2代总适合度和各自亲本野芥菜相当或明显大于亲本野芥菜,其中青海的反向回交2代和茅山的反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已达1.293和1.46,远远高于各自亲本野芥菜。说明各回交代都有近50%或高于50%的植株携带抗性基因,抗性基因能在各种群回交后代中传递下去。除西安种群外的其它3个种群的回交1代子1代以及4个种群的回交2代都有在适宜条件和田间生存的能力,抗性基因漂移到各种群中并定植的可能性较大。对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的回交后代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回交1代子1代间没有显着差异,但回交2代却差异明显。田间条件下携带抗性基因的茅山种群总适合度表现突出,抗性基因在该种群中定植的可能性更大。说明适合度与亲本的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关系密切。3、对于西安种群,在5株/m2下,正反回交1代子1代的总适合度明显低于亲本野芥菜的总适合度,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与亲本的相当。在10株/m2下,各回交后代都与亲本的总适合度无差异。对于茅山种群,在5株/m2下,反向回交2代总适合度明显高于回交1代子1代和亲本野芥菜。在10株/m2下,各回交后代间及与亲本的总适合度均无明显差异。从以上结果初步得出密度对不同种群的回交后代竞争能力有一定影响,但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田间试验研究。4、南通种群混种条件下,当比例为1:1:1:1:1:1时(转基因油菜:野芥菜:正向回交1代子1代:反向回交1代子1代:正向回交2代:反向回交2代),正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显着高于野芥菜和回交1代子1代,但与反向回交2代无差异。当比例为3:1:1:1:1:1时,反向回交2代的总适合度最大,为2.234。总之,南通反向回交2代在竞争作用下的表现值得关注。混合种植比例对适合度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研究。

王舟[3](2007)在《温室条件下以生态适合度评估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基因漂移的风险》文中研究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田间释放带来的生态问题之一,就是抗性基因通过基因流漂移到野生/杂草近缘种中,从而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因此,在释放前对其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十分必要。转基因作物与野生/杂草近缘种间基于花粉的基因漂移有杂交、回交以及持续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后代的适合度问题。野生/杂草近缘种在接受了抗性基因后能否在所处生境中生存定居就取决于它的生态适合度。本文即从适合度的角度,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与杂草稻(O.sativa f.spontanea)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与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回交所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后代在营养、生殖两个阶段上的表现。分析它们和各自的野生/杂草近缘种相比的适合度差异,从而评价其成功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性。通过对两种不同转基因作物后代的生态适合度研究有助于比较揭示出适合度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普遍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接受转基因水稻抗除草剂基因的杂草稻杂交子代F1、F2的生态适合度比较以两种抗草丁膦转基因水稻Y0003、99-t和三种类型的杂草稻4号、AH、share177杂交所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子代F1、F2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代的适合度成分,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茎粗、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等营养指标;花粉生活力、单株圆锥花序数、小穗数/花序、套袋自交结实率、落粒率、穗长、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等生殖指标。结果表明,4×Y F1、Y×4 F1的总适合度分别达到1.12、1.1,与转基因亲本Y0003的1.2无显着差异,但明显高于杂草稻亲本4号的1;4×Y F2、Y×4 F2的总适合度分别为1.02、1.04,均与杂草稻亲本4号无显着差异.可见,F2的适合度比F1略有下降,但接近于杂草稻亲本的水平.换句话说,F1、F2具有与杂草稻相近甚至略高的生存竞争能力。因此,向杂草稻成功发生抗性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的风险不容小觑。杂草稻亲本的特性对杂交子代的表现影响很大,而受杂交方向和转基因水稻基因型的影响较小。杂交代还具有形成自生苗的潜力。2.接受转基因水稻抗除草剂基因的杂草稻杂交子代F2、F3的生态适合度比较以两种抗草丁膦转基因水稻Y0003、99-t和两种类型的杂草稻4号、AH杂交所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子代F2、F3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代的适合度成分,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茎粗、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营养指标;花粉生活力、单株圆锥花序数、小穗数/花序、套袋自交结实率、落粒率、穗长、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等生殖指标。结果表明,若以对应杂草稻亲本的总适合度值作为比较的标准“1”,则4×Y F2、F3的总适合度分别达到0.93、0.95,AH×YF2、F3的分别为0.94、1.02,4×99-t F2、F3的为0.98、1.04,AH×99-t F2、F3为0.92、0.99,均与其杂草稻亲本无显着差异。说明F3的适合度没有降低,保持在与其杂草稻亲本相近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因此向杂草稻成功发生抗性基因漂移而造成基因污染的风险不容小觑。杂草稻亲本的特性对杂交子代的表现影响很大,而受杂交方向和转基因水稻基因型的影响较小。杂交代还具有形成自生苗的潜力。3.接受转基因油菜抗除草剂基因的野芥菜回交二代、回交三代和回交二代子一代的生态适合度比较以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回交所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回交二代、回交三代以及回交二代子一代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后代在单种、双种、混种三种种植方式下的适合度成分,包括抽薹期、株高、单株分枝数、茎粗、莲座状直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等营养指标;单株开花数、花粉生活力、单株角果数、角果长、每角果饱粒数、每角果结实率、百粒重等生殖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不断回交后野芥菜基因的持续渗入,可使回交代的总适合度回复到轮回亲本野芥菜的水平。这意味着它们在自然条件下能自行完成生活史的可能性较大,从而极大地威胁着周围芸薹属野生近缘种植物的多样性。但在本实验设计的条件下,反向回交、种植方式对总适合度值的影响较小。回交代还具有形成自生苗的潜力。4.接受转基因油菜抗除草剂基因的野芥菜回交二代子二代、回交三代子一代和回交四代的生态适合度比较以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回交所得的携带抗性基因的回交二代子二代、回交三代子一代以及回交四代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后代在单种、双种、混种三种种植方式下的适合度成分,包括抽薹期、株高、单株分枝数、茎粗、莲座状直径、地上部生物量等营养指标;花期、单株角果数、角果长、每角果饱粒数、每角果结实率等生殖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不断回交后野芥菜基因的持续渗入,可使回交代的总适合度回复到轮回亲本野芥菜的水平。这意味着它们在自然条件下能自行完成生活史的可能性较大,从而极大地威胁着周围芸薹属野生近缘种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本实验结果也表明,反向回交、种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适合度值的大小。综上所述,由于杂交或回交后代的生活力与其野生/杂草亲本不相上下,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的基因漂移并不存在适合度上的障碍。且各后代所结的种子具有成为自生苗的潜在隐患。鉴于上述风险,它们的大面积田间推广需要审慎考虑,应尽可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因污染的发生。

吕国良,冯敬宏,李学友,李晶,刘瑞兰,杨继媛,王德印[4](2001)在《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油菜田杂草的防治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措施,推行以化学除草为中心的综合防除体系,发挥各种措施的优点,克服单一措施的局限性,把杂草控制在危害之前,达到高产、优质经济的目的。

二、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72%2,4-D丁酯乳油混用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9年小区试验
        2.1.1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
        2.1.2 不同处理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2.2 2010年大区试验
        2.2.1 不同处理对杂草的防效。
        2.2.2 不同处理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现状
    2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生态风险
        2.1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自身杂草化
        2.2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漂移
    3 转基因油菜和近缘种的杂交代及回交代的适合度
        3.1 适合度
        3.2 转基因油菜和近缘种的杂交代及回交代的适合度
第二章 温室条件下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1代的适合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BC1对草甘膦的抗性
        2.2 抗性检测
        2.3 适合度成分
        2.4 总适合度
    3 讨论
第三章 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1代子1代和回交2代的适合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回交后代对草甘膦的耐性
        2.2 PCR检测各回交代的抗性基因
        2.3 不同条件下回交后代的适合度比较
    3 讨论
第四章 2种密度下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1代子1代和回交2代的适合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株高
        2.2 莲座状直径
        2.2 叶绿素荧光
        2.3 茎粗
        2.4 单株一次分枝数
        2.6 每角果粒数
        2.7 单株有效角果数
        2.8 单株种子重量
        2.9 千粒重
    3 讨论
第五章 混种条件下南通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全文讨论与总结
    1 不同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比较
    2 正反回交方向对适合度的影响
    3 温室和田间条件对适合度表现的影响
    4 不同密度及混种对适合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3)温室条件下以生态适合度评估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基因漂移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全球生物技术商业化及转基因作物的现状
    2 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
    3 基因漂移与生态适合度
    4 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漂移及适合度研究
        4.1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
        4.2 转基因对野生/杂草群体生态适合度的影响研究
    5 转基因油菜的基因漂移及适合度研究
第二章 接受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抗除草剂基因的杂草稻(O.sativa f.spontanea)杂交子代F_1、F_2的生态适合度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抗性筛选
        2.2 抗性检测
        2.3 F_1、F_2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4 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观察
        2.5 种子的休眠性
        2.6 种子活力的保持时间
    3 讨论
第三章 接受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抗除草剂基因的杂草稻(O.sativa f.spontanea)杂交子代F_2、F_3的生态适合度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抗性筛选
        2.2 抗性检测
        2.3 F_2、F_3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4 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观察
        2.5 种子的休眠性
        2.6 种子活力的保持时间
    3 讨论
第四章 接受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抗除草剂基因的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回交二代、回交三代和回交二代子一代的生态适合度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性筛选的分离比例
        2.2 PCR检测各回交代的抗性基因
        2.3 抗草丁膦油菜回交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4 抗草甘膦油菜回交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5 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
        2.6 种子的休眠性
        2.7 种子活力的保持时间
    3 讨论
第五章 接受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抗除草剂基因的野芥菜(B.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回交二代子二代、回交三代子一代和回交四代的生态适合度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性筛选的分离比例
        2.2 PCR检测各回交代的抗性基因
        2.3 抗草丁膦油菜回交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4 抗草甘膦油菜回交代的生态适合度表现和总适合度比较
        2.5 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
    3 讨论
全文讨论与总结
    1 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子代的适合度研究
        1.1 杂交子代的适合度表现对其生境的影响
        1.2 杂草稻类型与子代适合度的关系
        1.3 正反杂交方向与转基因水稻的基因型对子代适合度的作用
    2 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
        2.1 回交次数对回交代适合度的影响
        2.2 正反回交方向对回交代适合度的作用
        2.3 环境因素与回交代适合度的关系
    3 后代逸生成自生苗的可能性
    4 适合度研究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和地位
    5 适合度指标对不同作物研究的通用性
    6 安全性评估方法和内容的探讨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1 F_1、F2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1-2 异细胞质杂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1-3 同父异母子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1-4 同母异父子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2-1 F_2、F3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2-2 异细胞质杂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2-3 具有相同转基因亲本不同杂草稻亲本的子代其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2-4 具有相同杂草稻亲本不同转基因亲本的子代其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3-1 抗草丁膦油菜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3-2 抗草甘膦油菜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3-3 抗草甘膦油菜正反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3-4 抗草丁膦、抗草甘膦油菜的各回交代在单、双、混三种种植方式下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4-1 抗草丁膦油菜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4-2 抗草丁膦油菜正反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4-3 抗草甘膦油菜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4-4 抗草甘膦油菜正反回交代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附录4-5 抗草丁膦、抗草甘膦油菜的各回交代在单、双、混三种种植方式下各项测定指标的平均值、相对适合度和总适合度
致谢

四、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与72%2,4-D丁酯乳油混用对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J]. 梁永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8)
  • [2]4个地理种群野芥菜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的适合度研究[D]. 张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3]温室条件下以生态适合度评估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和油菜分别向杂草稻和野芥菜基因漂移的风险[D]. 王舟.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3)
  • [4]呼盟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J]. 吕国良,冯敬宏,李学友,李晶,刘瑞兰,杨继媛,王德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S2)

标签:;  ;  ;  ;  ;  

虎门岭西油菜田杂草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