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药企的出路在哪里?

中小药企的出路在哪里?

一、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论文文献综述)

潘丽媛[1](2021)在《我国学术出版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沛酉[2](2019)在《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导致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严峻。这一情形使得“转型”成为各类组织解决危机、谋求生存的不二法则。高等职业院校组织亦是如此。但转型不是对未来的空想式建构,须是站在已有积淀上的优化与完善。因此,亟待从组织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40年来高职院校转型的过程、要素及逻辑。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考察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延伸个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和基于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组织场域”、“制度逻辑”以及伯顿·克拉克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理论搭建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了围绕着高职院校组织的诞生与转型所形成的场域关系、转型要素及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研究基于国家(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以及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等多方行动体的核心利益考量,本研究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发生、变化及解决作为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核心议题”,从而确立了高职院校组织从升本导向到就业导向再到生涯导向的转型历程:(1)升本导向阶段(1980年~2003年)。1980年,“收费、走读、短学期、不包分配”的短期职业大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蹒跚起步。而后经由1996年“三改一补”、1997年规范命名、1998年“三教统筹”、1999年高校扩招以及2000年管理权下放等等正式制度供给,以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科为组织形式的高职院校组织种群获得了数量上的跨越式发展。(2)就业导向阶段(2003年~2010年)。2003年,在扩招后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爆发。基于此,中央政府部门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转型目标,并综合运用择优项目引领示范与人才培养评估等举措,引导建立“地方政府主责、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施”的组织转型场域关系。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对“高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高职应该如何办”达成多项规范性共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等办学观念深入人心。(3)生涯导向阶段(2010年至今)。就业导向组织转型带来了就业率显着提升,但以数字为单一表征方式的一次就业率并不能完全、真正地反映各高校的就业情况。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指标上的表现却不尽如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新危机引起高职院校组织场域中的行动体围绕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转型策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顶层设计推动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组织间的互动关系得以制度化,高职院校组织亦与四年制大学重新建立起合作交流。同时,高职院校组织自身开始强调职业素养教育。其次,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在升本导向阶段,受国家政策分层歧视与升格诱导、市场生源选择偏好以及大学理性神话的规范性和模仿性力量等多重逻辑制约下的高职院校选择了模仿本科院校学科教育,即把升为本科院校当做规划目标,把大学课程进行“压缩饼干式”删减、把毕业生“专升本”率高低当做招生噱头的“漂移性”组织生存策略。在就业导向阶段,支配组织场域行动体实现就业导向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有:“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国家逻辑,“项目驱动”的科层制逻辑,“生源充盈”、“满足企业需求”的市场逻辑以及“职业主义”的教育逻辑。在生涯导向阶段,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受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国家逻辑、“国家推动、地方创新”的科层制逻辑以及“生源危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新需求”的市场逻辑和教育“成人”逻辑的共同支配。

汪泉[3](2019)在《JM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解困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比如可以促进市场充分竞争、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动科技创新等,因此,国家十分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但是依旧有很多问题限制和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题尤其突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难点。本文以融资理论如资本结构理论、融资次序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JM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JM公司盈利、偿债、运营等财务情况和融资状况,发现目前JM科技公司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需求大、融资能力有限,过度依赖民间借贷、融资期限配置不合理、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缺陷,包括资产规模小、经营风险大、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组织结构和财务制度不规范;另一方面是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包括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以及金融市场的融资体系不完善。最后,为了能够缓解JM科技股份公司的融资困境,提出企业需加强自身建设和信誉培养,创新融资方式,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方面的扶持,培养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资策略。

陈诗佳[4](2018)在《新三板上市对Z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最近几年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通过设立新三板的方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通过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进行股权融资有效的解决了一直以来面临的融资问题。资金问题的解决为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铺平了道路,成功上市新三板对中小企业的营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Z公司为案例深入研究了中小企业上市新三板对其经营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为本文研究的展开提供思路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参考,并介绍了后文需要用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然后文章对我国新三板市场挂牌规则和交易流程以及现阶段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而后以Z公司上市新三板为例,分别与上市之前以及同行业一家未上市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上市新三板之后Z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Z公司上市新三板之后无论是与上市之前相比,还是与同行业未上市企业相比,其经营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融资能力上涨、市场竞争力增加、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最后文章结合Z公司上市的成功经验就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新三板提升经营效率给出了对策建议。全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介绍部分。对中小企业的概念以及成长历史做了介绍,重点从多个方向介绍了企业的成长理论和企业融资理论。第二部分为现状分析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所要达到的条件以及主要流程,同时详细分析了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的原因以及在新三板上市之后的发展方向。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部分。以Z公司上市新三板为例分析Z公司挂牌新三板之后对其经营的影响情况,在介绍了Z公司基本情况以及上市新三板的必要性之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Z公司上市新三板之前的经营状况,而后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Z公司挂牌新三板之后与之前、挂牌之后与未上市新三板市场的上海德仁公司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

张巍[5](2017)在《M公司新三板挂牌合规性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融资的问题,而相较于其他企业,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拥有的风险的特点,使得其在融资的问题上难度愈加凸显。本文主要研究的新三板,一方面使得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相较于我国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二板)而言,新三板市场门槛较低。中小企业如想要在新三板挂牌,在筹备前期有诸多需要规范的地方。如何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帮助企业顺利挂牌是本文重点要分析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新三板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梳理,并且简述了国际国内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场外市场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期间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接着,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挂牌制度进行了阐释。结合本文选取的生物行业的一家企业M,对生物医药行业进行简单介绍,对M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简析,进而针对其挂牌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与操作方法,对新三板市场的前景进行展望。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系统地阐释了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建设以及挂牌的规则,结合具体案例,针对中小企业合规挂牌方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提供思路。

喻文斗[6](2017)在《E商社亚麻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商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商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朗,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商业竞争更加白热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商业模式对于当今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着名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战略解决了企业的定位问题,商业模式则解决了如何实现企业定位、如何创造价值并传递价值等问题。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因素、创新动力以及创新途径等相关理论,同时提炼出个人对上述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本文随后从介绍当前亚麻产业国内外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E商社结合其商社和亚麻产业双重因素的特点,在其亚麻产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并结合当前国内其它知名优秀亚麻企业的不同商业模式的对比和分析,指出中国众多亚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借鉴E商社以及知名亚麻企业的不同商业模式,并结合自我企业的特点,走出一条有自我特色的模式创新之路,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亚麻大国和强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对E商社亚麻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亚麻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因素关注度进行调研;这样,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关结论。然后,对E商社亚麻产业现状进行SWOT分析,为后续分析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之处奠定基础。文献和实例相结合,从而使本文的研究结果真正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兴龙[7](2014)在《辽宁好护士药业营销困局与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突围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好护士药业是辽宁省内最大的中药制药企业,中国中药制药百强企业,上海医药集团成员企业。前身是一家位于辽宁省桓仁县的一家小药厂,是县级国有企业,成立于文革后的1977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小中药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达到了国有体制下业绩最高峰。而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几经波折,至2000年前后已经处于破产边缘,后来新任总经理郑继宇励精图治主导营销改革,历经多年的市场磨砺,一举成为辽宁省内较大的中药制药企业,尔后连续多年业绩没有实现增长。2009年伊始,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开始走向深水期,连续两次推出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即2009版和2012版,出台各种有利政策为基本药物制度落地推行保驾护航。处于营销困局中的企业抓住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黄金机遇,果断决策,将重点产品(?)痹片申报进第一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目录),占据了市场先机。采用聚焦竞争策略,围绕市场推进营销改革,分步实施,夯实市场基础,取得营销破局。第一阶段是聚焦基层市场,改变营销模式,组建营销队伍,搭建商业渠道,适度促销推广,三年时间里建立了基层市场基础。第二阶段是聚焦医院市场,继续夯实基层市场基础,深入开发等级医院,优化促销推广,全面深入基本药物市场营销,开创大好市场局面。本案例将分析辽宁好护士药业市场营销困局的历程与原因,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国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市场机会,成功取得市场营销破局,创造优秀业绩的过程;着重以第三方视角研究辽宁好护士药业在基本药物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决策,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希冀通过对辽宁好护士药业基本药物市场的营销案例分析,我们能够找到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的营销战略与实操,丰富药品营销的思想与实务。

曾波[8](2014)在《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改革力度空前巨大,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领域。国家实施的新版GMP、GSP认证对医药企业有了更高要求,在规范竞争秩序和净化营销环境上加大了反商业贿赂、反腐败的执法力度,掀起了新一轮的白色反腐风暴;在整治药价虚高方面,部分地区开始施行“两票制”的税票管控机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国家在医保付费方面采取更严厉的管控措施,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直接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多管齐下的改革政策对医药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凭借在产品、资金、品牌、公共关系、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从容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医药市场改革,但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则不那么幸运,生存形势不容乐观。在市场竞争中,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通过4Ps理论的娴熟应用,在终端市场争夺战中攻城掠地,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受挤压下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市场份额相应逐步减少,叉因过票风险的增加和“提现”成本的上升致使医药企业采用“带金销售”的营销策略变得愈发困难,采取单一销售策略的营销观念已不再适应医药市场的发展,急需变革。关系营销是在20世纪80年代探讨服务业市场营销时提出的,并在很多领域得以成功应用,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采取关系营销这一策略是最合适的选择。中小型医药企业面对的关系市场横向上包括影响者市场和相关者市场,纵向上包括内部市场、代理商市场和顾客市场。其中代理商市场和内部市场是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而相关者市场、顾客市场、影响者市场也很重要,他们可以助推企业的发展。在与相关市场进行关系活动时,中小型医药企业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关系营销中,采取富含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关系策略,可以让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更融洽,也更稳固。为更好地说明关系营销在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本文以双鹭药业的关系营销为例,对双鹭药业的内部市场(代理商市场、内部员工市场)和外部市场(相关者市场、影响者市场)的关系策略做了研究分析,并根据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当下面临的生存现状和竞争环境,提出了中小型医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做好自身擅长的事,处理好不擅长的事,借助外部关系市场的资源进行专业化、区隔化的关系营销。

谢启明[9](2013)在《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科技创新和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经济成分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世纪有近65%的重大技术革新都来自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我国约有65%的专利、80%的产业创新来自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因其经营机制灵活、成长速度快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道亮点。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税收,增加就业,提高劳动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正举步维艰,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周期的关键阶段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缺乏合理政策引导的资金供给却越来越多的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可以说,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改善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引导资金合理分配,本文以民族地区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创新为选题,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促进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以增进民族地区科技竞争力,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和地方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的政策,指出现有融资政策存在对扩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力度不足、对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力度不足,进而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现有政策之所以对支持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不足,是由企业自身缺陷、资金市场供给偏向性、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力度不足、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后,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高新技术开发区的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第一手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本文发现,现有融资政策的不足是由企业、市场、政策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进而验证了前述分析的合理性。为了探寻改善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途径,本文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归纳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主导模式,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和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并指出这三种模式对我国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政策的启示在于政策扶持体系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放大器、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基于前述对于民族地区啊科技型融资困境成因分析与对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本文认为从政府角度出发以政策为手段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经济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实行特殊财政和货币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税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力度;强化税收对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调控作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货币政策。第二,完善科技贷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贷款模式;加强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完善政策性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设立科技中小银行;发展民间科技贷款与金融租赁。第三,构建完整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创业板的建设;建立场外交易市场。第四,加强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具体措施包括:有效结合政府公共风险资本和私人风险资本;扩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第五,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强化诚信意识。本文以政府视角对改善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于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的研究及当前政策缺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的限制,使得本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缺憾,譬如对支持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是基于被调查企业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开展的,其实际价值和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这也是本文之后的研究应该深入和完善的内容。

高铭[10](2012)在《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强。但是从整体看,中小企业仍然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融资难将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融资难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取银行的贷款,本质上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不能提供足额的抵押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的一般做法,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变政府干预为政策引导,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加快银企关系的改善和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不够,因此,本文在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模式,以及新疆的区域特点,对新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研究。

二、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2)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二、国外“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三、“高职转型”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
        二、组织转型
        三、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文献考察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延伸个案法
    第三节 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场域互动与要素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
    第四节 篇章结构的安排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关键节点”:就业问题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阶段划分:从升本到就业再到生涯
第三章 升本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漂移性”诞生
    第一节 改革开放带来的高校与环境矛盾
        一、数量供给不足造成的人才浪费
        二、结构供给矛盾造成的人才缺失
    第二节 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混乱“前世”
        一、高职院校的雏形:职业大学的兴起、扩散与分流
        二、“三教统筹”: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形成与缓慢发展
        三、1999 年扩招后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激增
    第三节 案例院校“升本导向”组织要素的建构
        一、“专升本”目标的形成
        二、领导管理理念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运行
        三、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组织文化整合
    第四节 “漂移性诞生”的制度逻辑
        一、高职院校组织诞生与扩散的逻辑
        二、高职院校组织漂移的逻辑
第四章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规范化”转型
    第一节 “就业难”与“技工荒”的吊诡
        一、“难中之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悖论:“中国制造”下的“技工荒”
    第二节 国家引导下的高职院校转型历程分析
        一、转型目标的生成:“以就业为导向”
        二、转型项目的启动:“示范校”建设
        三、转型成果的扩散
    第三节 案例院校“就业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安心做职教
        二、领导“职教”办学理念形成与组织结构调整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四、组织文化:新公共管理主义盛行与企业文化融入
    第四节 “规范化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五章 生涯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内涵式”转型
    第一节 “好就业”与“就好业”的新矛盾
        一、目标替代:就业导向异化为就业率导向
        二、就业率导向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 质量观变化与高职院校转型分析
        一、“服务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质量提升运动
        二、“服务学生需求”的精英高职院校实践探索
        三、后示范期组织场域行动体满足双需求的举措
    第三节 案例院校“生涯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从“示范”到“优质”
        二、领导办学理念更新与组织结构优化
        三、“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组织文化: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模式
    第四节 “内涵式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场域互动关系: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脉络”
        二、自主发展探索: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特色”
        三、多重制度逻辑: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指南”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JM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解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2.2 融资的相关概念
        2.2.1 融资的含义
        2.2.2 融资的分类
    2.3 融资的相关理论
        2.3.1 资本结构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融资次序理论
        2.3.4 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JM科技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3.1 JM科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公司介绍
        3.1.2 公司的商业模式
        3.1.3 公司的财务状况
    3.2 JM科技公司的融资状况
        3.2.1 JM公司资金需求分析
        3.2.2 JM公司资金供给分析
第4章 JM科技公司的融资困境及成因
    4.1 JM科技公司融资困境的表现
        4.1.1 资金需求量大,但融资能力不足
        4.1.2 过度依赖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
        4.1.3 融资期限配置不合理,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4.1.4 缺乏股权融资,资本结构不合理
    4.2 JM科技公司融资困境的成因
        4.2.1 融资渠道狭窄
        4.2.2 抵押担保能力不足
        4.2.3 企业经营风险大,难以吸引外部资金进入
        4.2.4 组织架构和财务制度不规范
        4.2.5 政府层面的原因
第5章 JM科技公司解困策略的设计
    5.1 解困策略设计的依据
        5.1.1 行业前景
        5.1.2 公司发展战略
        5.1.3 公司竞争优势
    5.2 JM公司走出融资困境的具体策略
        5.2.1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5.2.2 不断扩大内部资金积累,降低融资成本
        5.2.3 利用政策性融资,积极争取政府方面的支持
        5.2.4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新三板上市对Z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上市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
        1.2.2 企业上市对管理能力影响研究
        1.2.3 新三板上市对融资效率影响研究
        1.2.4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介绍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2 新三板的历史与发展
        2.2.1 新三板市场历史沿革
        2.2.2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成长理论
        2.3.2 MM理论
        2.3.3 代理理论
        2.3.4 优序融资理论
        2.3.5 组织变革理论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条件及原因
    3.1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条件及流程
        3.1.1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条件
        3.1.2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流程
    3.2 新三板市场挂牌制度及交易制度
        3.2.1 企业挂牌制度
        3.2.2 市场交易制度
    3.3 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的原因
        3.3.1 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大
        3.3.2 主板市场门槛过高
        3.3.3 政府大力推广新三板
    3.4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益处
    3.5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后发展方向
        3.5.1 实现转板
        3.5.2 再融资
第4章 Z公司挂牌新三板对其经营影响的比较分析
    4.1 Z公司概况
        4.1.1 Z公司简介
        4.1.2 Z公司发展历程
        4.1.3 Z公司挂牌新三板的必要性
    4.2 Z公司挂牌新三板前后经营状况比较分析
        4.2.1 融资能力分析
        4.2.2 盈利能力分析
        4.2.3 主营业务及市场竞争力分析
        4.2.4 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4.2.5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4.2.6 产品开发能力分析
    4.3 Z公司挂牌新三板前后经营状况与上海德仁比较分析
        4.3.1 融资能力分析
        4.3.2 盈利能力分析
        4.3.3 市场竞争力分析
        4.3.4 产品开发能力分析
        4.3.5 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第5章 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上市提升经营管理的建议
    5.1 提前迎合新三板挂牌标准
    5.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3 完善公司治理
    5.4 加强财务管理
    5.5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5.6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7 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5.8 严格管控筹集资金的使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5)M公司新三板挂牌合规性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挂牌规则简述
    2.1 我国新三板的发展历程
    2.2 新三板挂牌规则的简述
3 M公司所属行业及其背景简介
    3.1 生物医药行业简介
    3.2 M公司背景与经营介绍
    3.3 M公司选择挂牌新三板的重要性
4 M公司挂牌前合规性分析
    4.1 改制问题
    4.2 非货币出资问题
    4.3 收入确认问题
    4.4 关联方交易问题
    4.5 治理机制不健全问题
5 M公司挂牌后的制度建设
    5.1 健全M公司的治理机制
    5.2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5.3 建立内部审计体制
    5.4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E商社亚麻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1.2.2 选题的实际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最终将要解决的问题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最终将要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商业模式及创新综述
    2.1 商业模式的概念、构成要素
        2.1.1 商业模式的概念
        2.1.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2.1.3 商业模式的评估原则
    2.2 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动力机制
        2.2.1 商业模式创新
        2.2.2 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机制
    2.3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第三章 国内外亚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 国内外亚麻产业现状
        3.1.1 亚麻纤维介绍
        3.1.2 亚麻纤维产地及产量分布
        3.1.3 我国亚麻行业发展现状
    3.2 国内外亚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3.3 我国亚麻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当前应对策略
第四章 国内知名亚麻企业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4.1 浙江金达集团介绍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1.1 浙江金达集团介绍
        4.1.2 浙江金达集团商业模式分析
    4.2 吴江新申集团介绍及其商业模式分析
        4.2.1 吴江新申集团介绍
        4.2.2 吴江新申集团商业模式分析
    4.3 浙江金达集团和吴江新申集团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第五章 亚麻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因素调研分析
    5.1 调研过程
        5.1.1 调研方法的选择
        5.1.2 调研问卷的设计
        5.1.3 调研步骤的实施
    5.2 调研数据分析
        5.2.1 亚麻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量表的信度分析
        5.2.2 亚麻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量表的主因子分析
        5.2.3 亚麻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关注度分析
        5.2.4 亚麻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关键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商社及其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6.1 日本商社综述
        6.1.1 日本商社的来源
        6.1.2 日本商社的功能和特点
    6.2 E商社及其亚麻产业商业模式介绍
        6.2.1 E商社介绍
        6.2.2 E商社亚麻产业商业模式简介
        6.2.3 E商社亚麻产业SWOT分析
    6.3 E商社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6.3.1 创新途径之一:定位
        6.3.2 创新途径之二:业务系统
        6.3.3 创新途径之三:关键资源能力
        6.3.4 创新途径之四: 盈利模式
        6.3.5 创新途径之五: 现金流结构
        6.3.6 创新途径之六:企业价值
    6.4 E商社有别于传统亚麻企业的创新之处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辽宁好护士药业营销困局与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突围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营销理论
    2.1 市场营销竞争战略
        2.1.1 成本领先战略
        2.1.2 聚焦战略
        2.1.3 差异化战略
    2.2 市场定位STP理论
        2.2.1 市场细分
        2.2.2 目标市场选择
        2.2.3 市场定位
    2.3 市场营销4P模型
第3章 营销困局与基本药物市场突围
    3.1 艰难前行,历经三次蜕变仍处困局
        3.1.1 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
        3.1.2 三线出兵,多年市场布局却少有斩获
        3.1.3 引入外脑,空降兵水土不服
        3.1.4 遭遇天花板,试问出路在何方
    3.2 主动求变,借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东风乘势而起
        3.2.1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起医药行业的一次微型地震
        3.2.2 捕捉机会,快人一步占据市场先机
        3.2.3 思想激荡,争论中推动营销变革
        3.2.4 市场破局,建立基层市场基础
    3.3 深练内功,应对竞争收获丰厚果实
        3.3.1 变动的市场环境暗藏危机与压力
        3.3.2 产品、策略、模式,竞争是不变的主题
        3.3.3 不断磨砺整合,在改革中前进
        3.3.4 永葆创业激情,走在成功的大路上
第4章 案例使用说明
    4.1 教学目的与用途
    4.2 分析思路
        4.2.1 客观分析市场环境是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突破的前提
        4.2.2 科学市场定位是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的关键
        4.2.3 选择营销战略是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的核心
        4.2.4 调整营销业务模式是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的保证
    4.3 拟运用的理论
    4.4 关键要点
    4.5 启发式思考题
第5章 结束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关系营销理论产生的背景
        2.1.1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2.1.2 市场营销关注领域的变化过程
    2.2 关系营销理论概述
        2.2.1 关系营销得以发展的其他理论支撑
        2.2.2 关系营销的涵义
        2.2.3 关系营销与传统交易营销不同之处
        2.2.4 关系营销的层次理论
        2.2.5 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
    2.3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关系的认识
    2.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与西方关系营销比较
        2.4.1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相似之处
        2.4.2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区别
第三章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竞争现状与策略研究
    3.1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环境分析
        3.1.1 医药市场发展现状
        3.1.2 宏观环境分析
        3.1.3 竞争态势分析
    3.2 中小型医药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3.3 中小型医药关系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3.1 关系营销的现状分析
        3.3.2 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4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实践的对策
        3.4.1 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市场模型的确立
        3.4.2 顾客市场关系营销
        3.4.3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
        3.4.4 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
        3.4.5 相关者市场关系营销
        3.4.6 代理商市场关系营销
    3.5 中小型医药企业与大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的差异
第四章 双鹭药业案例分析
    4.1 双鹭药业的概况
        4.1.1 基本情况
        4.1.2 组织架构
        4.1.3 产品结构
    4.2 鹭药业的关系营销策略
        4.2.1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
        4.2.2 代理商市场关系营销
        4.2.3 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
        4.2.4 相关者市场关系营销
    4.3 鹭药业关系营销策略的讨论
        4.3.1 文化基础
        4.3.2 成功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建议
        5.1.1 关系营销的文化基础
        5.1.2 关系营销策略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研究
        (一) 中小企业的界定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三、 研究内容
    四、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存在问题的理论解释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完善研究
        (三) 文献评述
第二章 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现状及问题
    一、 我国现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概述
        (一) 现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二) 现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总体评价
    二、 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对扩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力度不足
        (二) 对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力度不足
    三、 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实证分析
    一、 西乡塘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状况
    二、 调研相关状况
    三、 调研问卷分析
        (一) 企业基本状况
        (二) 资金需求状况
        (三) 资金供给状况
        (四) 政府扶持政策效果评价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国际经验
    一、 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比较研究
    二、 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 政策扶持体系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二) 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放大器
        (三) 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第五章 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建议
    一、 对民族落后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二、 完善科技贷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三、 构建完整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四、 继续加强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五、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本理论综述
    2.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概念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信用担保的相关概念
        2.1.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成
    2.2 信用担保的基本理论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风险转嫁和风险分散理论
        2.2.4 关系贷款担保理论
3 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分析
    3.1 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概况
    3.2 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特点
        3.2.1 担保业务种类丰富,反担保措施灵活
        3.2.2 以担保为主业,为中小企业开展担保服务
        3.2.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3.2.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3.3 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3.3.2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3.3.3 协作银行存在的问题
        3.3.4 政府机关存在的问题
        3.3.5 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4 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研究及经验启示
    4.1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4.1.1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概况
        4.1.2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作模式
    4.2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4.2.1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概况
        4.2.2 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作模式
    4.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4.3.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历程
        4.3.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
        4.3.3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模式
    4.4 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新疆的借鉴和启示
        4.4.1 资金来源多渠道,政府给予大量支持
        4.4.2 制定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
        4.4.3 实行市场化公开操作,减少政府过多行政干预
        4.4.4 合理确定信用担保对象
5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信用担保机构方面
        5.1.1 整合现有担保机构,提高整体实力
        5.1.2 创新担保业务品种,发展中长期担保业务
        5.1.3 完善内部资金补偿机制
        5.1.4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5.1.5 提高专业水平,吸收和培养优秀担保人才
    5.2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中小企业方面
        5.2.1 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
        5.2.2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3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银行方面
        5.3.1 协作银行应积极与担保机构进行合作
        5.3.2 充分发挥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优势
    5.4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府方面
        5.4.1 弱化政府的行政干预,加强市场化运作
        5.4.2 建立分类监管模式,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5.4.3 加大新疆财政补偿力度
    5.5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社会环境方面
        5.5.1 制订与新疆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5.5.2 完善新疆信用担保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
注释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中小型制药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学术出版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研究[D]. 潘丽媛. 长安大学, 2021
  • [2]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D]. 陈沛酉. 天津大学, 2019(01)
  • [3]JM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解困策略[D]. 汪泉. 南昌大学, 2019(02)
  • [4]新三板上市对Z公司经营的影响研究[D]. 陈诗佳.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5]M公司新三板挂牌合规性的案例研究[D]. 张巍.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6)
  • [6]E商社亚麻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喻文斗. 东华大学, 2017(01)
  • [7]辽宁好护士药业营销困局与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突围案例研究[D]. 王兴龙. 东北大学, 2014(06)
  • [8]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曾波.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6)
  • [9]民族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创新研究[D]. 谢启明. 中南民族大学, 2013(06)
  • [10]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研究[D]. 高铭. 新疆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中小药企的出路在哪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