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经营桃园奔富路

用心经营桃园奔富路

一、精心经营桃园奔富路(论文文献综述)

周峪竹[1](2021)在《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文中指出苏联科学院院士、20世纪俄罗斯汉学的带头人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曾于1907年、1909年、1912年、1926年赴中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区,期间广泛收集中国传统木版民俗画,形成当今国内外学术界闻名的俄藏中国民俗画。2015年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该馆藏有近千幅阿列克谢耶夫在中国收集的中国民俗画,包括门神画、财神画、佛像、道教神像画、护符、纸马等,遂设立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特藏。中国民俗画是阿列克谢耶夫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素材,作为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位对中国民俗画片进行系统研究的汉学家,他从学术生涯伊始就致力于中国民俗文化推广和普及。中国民俗画片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的重要媒介,是沟通近代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一座桥梁。中国民俗画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现收藏于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的这批中国民俗画片,以图画的形式具象地反映出中国各地的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丧葬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谚语等各类民俗事象,是中国民间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从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入手分析该特藏对于中俄文化交流的意义;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透视这批民俗画片所反映的生活在封建纲常、礼制、教条之下的旧中国中下层民众精神上的狂欢化世界,解读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通过挖掘俄罗斯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认识揭示民俗画片在中俄两个民族交往中的文化价值。

常原境[2](2019)在《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在传统食物体系中,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采用原始耕种方式的农民处于整个食物体系的核心位置。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城市化推进,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大量采用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来降低劳动力投入,以获得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高产量。现代食物体系的特点表现为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导致了生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前景堪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有识之士出于对现代食品体系与食物消费的反思,推动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兴起与农夫市集的产生,并对与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平贸易、城乡发展、社会创新等议题提出了更高的诉求。本研究首先梳理海峡两岸农夫市集相关研究现状,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走访,比较分析19个农夫市集案例,初步了解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农夫市集的三种类型,分别为体验型、线上型和综合型,比较得出综合型更适合大陆地区农夫市集未来的发展,并选取综合型农夫市集典型案例,深入比较分析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接触点、服务流程和服务系统要素。之后对符合上述三种类型的五个典型农夫市集案例中的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志愿者进行深入访谈,洞察利益相关者需求,确定提升年轻消费群体关注和参与农夫市集的程度作为本次服务设计的方向。结合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与深入调研结果,本文提出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三个层次的构建策略,具体为表现层-系统要素与品牌建立;系统层-系统构建与触点规划;战略层-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并提出了社群共创、信息传达、体验优化三方面的农夫市集服务设计策略。其中社群共创策略包括构建共同愿景,增强社群互动;促进食农教育,培养年轻用户;重视虚拟社群,联合线上线下。信息传达策略包括结合文创元素,激发年轻群体兴趣;品牌差异化定位,精准化品牌营销;多元推广渠道,促进信息自发分享。体验优化策略包括宣传乐活方式,亲近年轻群体认知;引入游戏化机制,激励用户参与;根植地域文化,扩展多方位服务。最后为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设计策略,在无锡本地进行“猪狮大集”设计实践,希望能对大陆地区农夫市集的产生与发展带来新思路。

王倩[3](2019)在《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研究 ——以和陶文人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渊明经历代文人的阐释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而对于该符号意义的定型与扩充,元初南方士人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元初南方士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异族统治的耻辱、华夏文明的危机、社会地位的沦丧、生存处境的窘迫,于耻事二姓、严辨夷夏的儒家精神与忠义守节的遗民情怀的影响下交游互动,逐渐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大群体,而陶渊明也成为这一群体不约而同推崇与效法的对象。他们以前人、时人对《陶渊明集》的整理、抄写、校订、刊刻本,与陶诗选集、苏轼《和陶诗》以及前贤评陶文献为媒介,认识、理解陶渊明,从而对其人其诗进行评价与接受,这主要表现在:对《陶渊明集》的注释、文学创作上的接受(如拟陶诗、和陶诗、题陶画诗、同题集咏以及创作上的“偷语”“偷意”“偷势”)、理性的解读、人格与诗论上的借鉴。而和陶诗作为陶渊明接受的特殊方式,亦受元初南方士人追捧,以至于和陶文人层出不穷。元初南方学陶文人数量众多,和陶、学陶形式多样,全面深刻,掀起了陶渊明接受史的又一高潮,慕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元初南方普泛化的精神取向。元初南方士人从小受理学熏染,普遍重视主观修养的提升,因而强调学陶应先从其人品入手。文人们面临相同的社会背景与地域性、时代性精神,且陶渊明人格内涵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存在着,以至于对陶渊明人品的解读与接受存在很多共性之处,这主要集中在“躬耕归隐的生活方式”“固穷守节的耿介品格”“任真自得的闲适心境”“耻事二姓的政治立场”“桃源乐土的理想追求”上。这样一来对陶渊明其人的推崇便成为了元初南方士人的一种风气,因此陶渊明真正参与士人时代精神建构。然而,由于身份地位、经历遭际、文化思想等存在差异,元初南方士人对陶渊明的解读与接受也有出入,因此个性特征不容忽视。如方回将渊明躬耕归隐、固穷守节品质同躲避朝廷内乱的意图相连,对前贤关于陶渊明忠义精神、桃源理想的讨论进行更正,此外在评价“任真自得的自然心境”时提出“自形役自身”“心即境”的创见,并由此反思自身失节行径与宽慰沉重内心。元初南方士人接受陶渊明人品的目的在于欲借渊明品质正社会风气并构建时代精神标准与典范人格,欲借渊明忠义精神强化对故国社稷的忠诚、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对华夏文明与儒家文化的扞卫。可是,他们于动乱时局、思想渊源、社会风气、人生观等的影响下,形成了与陶渊明人格相左的现实人格,即“伤时悯乱的悲愤情怀”“谋身求名的重利思想”“怨劳轻农的等级观念”“徘徊仕隐的矛盾心态”。这制约他们真正获得渊明思想精髓。因此元初南方士人的陶渊明接受程度并不高。元初南方士人因仰慕陶渊明人格,进而好其诗歌,自然接受其审美思想。因所面临的诗坛现状与文学使命趋同,加之往来酬唱互动,元初南方士人的美学趣味相契合,从而对陶渊明诗品的解读与接受存在共性之处,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风韵之美”两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从诗学思想与和陶诗等诗歌创作中加以吸收。他们对陶渊明诗品的普遍推崇,使得“平淡有味”诗品成为元初南方的审美风尚,这意味着陶渊明真正参与了南方士人诗学的建构。此外,个性解读亦不容忽视,如刘将孙从诗歌发展史与晋人风度的角度解读渊明自然诗品、将渊明冲寂诗风归结为“养气”、借《停云》诗阐发陶诗好比兴寄托而言近旨远的美学特征,并由此提出“天趣说”“清气说”。这对陶渊明接受史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价值。元初南方士人接受陶渊明诗品的直接意图在于个人诗歌审美理想与创作的更正与完善,但根本目的在于看清元初诗坛弊病后欲为其寻找突破口,即:起五言古诗之衰,纠律诗现时之弊。这使得陶渊明的文学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进一步证实与巩固了陶诗在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然而,由于未学得陶渊明精神胸腑以及元初诗坛弊病的复杂性,元初南方士人非仅守陶诗一家而是转益多师,从而形成与陶渊明诗品相左的诗学思想,如诗史精神、崇尚雅正、讲求诗法,这必然对阻碍对陶诗的接受。元初南方士人的陶渊明接受踵武前贤,承旧出新,继往开来,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首先,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具有总结性,即继承元前接受成果,从而贯通陶渊明接受史。其次,元初南方士人的陶渊明接受具有突破性,从受众而言,慕陶、学陶已成为一种文学风气;从接受方式而言,除致力于和陶诗与田园诗的创作外,还开创了具有时代性的习陶方式,如同题集咏与题陶画诗;从接受内容而言,对于前代士人轻视或忽略的陶渊明人品与诗品亦作有充分阐释与效法,从而真正实现陶渊明接受的全面性;同时元初南方士人对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接受真正落实到心灵、行为与诗论、创作上,并形成一股时代潮流,从而从实践上真正发挥了陶渊明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真正证实与巩固了陶渊明的典型地位。此外,元初南方士人熔铸其特有的时代精神与文化人格对陶渊明进行重构,将其忠义气节延伸至对民族气节与华夏文明、儒家文化的坚守,从而进一步将陶诗的地位与价值推向更高境界。最后,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具有影响性,对于元中后期、明清士人陶渊明接受的切入点、接受重点、观点形成、接受意图与人格精神与诗学建构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欧晓玲[4](2017)在《深圳市政府禁摩限电政策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科技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居民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出行工具也日益丰富。而由于城市交通规划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盲点,如居民区与公共交通工具站点间存在一定距离,加之部分居民生活水平达不到购买和使用机动车的情况下,摩托车和电动车凭借其高性价比和便捷性,在深圳得到许多居民的青睐。与此同时,国家对电动车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如生产电动车的标准等,使得电动车的管理较为混乱,而居民驾驶电动车的随意性较高,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电动车事故频有发生,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扫除电动车对城市带来的安全隐患,深圳自1993年开始,慢慢收紧对摩托车的注册登记,自此以后,20多年来对禁摩限电颁布了许多政策:2005年颁布《深圳市公安局关于禁止摩托车在特区内部分道路行驶的通告》(深公通[2005]号)、2006年颁布《限制摩托车在宝安龙岗行驶的通告》(深公通[2006]2号)、2010年颁布《关于限制摩托车在深圳市经济特区外部分区域道路行驶的通告》(深公通[2010]号)、2012年颁布《关于在宝安、龙岗两区和光明、坪山新区部分区域道路限制摩托车行驶的通告》(深公(通)字[2012]2号)……2016年颁布《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对我市部分道路限制电动自行车行驶的通告》(深公交(通)[2016]73号),从政府历年颁布的禁摩限电政策来看,范围从原特区内到原特区内外,执法的力度也是逐年增强,由此可知,深圳政府颁布的禁摩限电的政策是不断升级的,本文从社会发展和居民意愿等各种原因,探索禁摩限电不断升级的背景、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收集和梳理深圳市限电禁摩的相关文件、参考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的调研报告和各种文献,通过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阅读法,探索深圳政府关于限电禁摩政策不断升级的原因,并就深圳交通规划提出建议。

张艳琴[5](2014)在《山西戏曲市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戏曲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短暂的繁荣,进入了危机时期。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山西戏曲又逐渐受到官方重视,渐有抬头趋势。但真实的山西戏曲到底如何?从戏曲进入危机时期开始,许多专家学者就在不断探索,但鲜有人从戏曲市场的角度研究。本文打破以往只研究剧种剧团等供方市场而忽视了戏曲需求方的研究缺陷,从供需双方的发展变化着手,进而研究山西戏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迁,得出一些山西戏曲的发展规律。文章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和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论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在梳理了山西戏曲市场的历史流变和分析了其在新时期以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文章从第二章开始,对山西戏曲市场之构成生产方(剧团)、经营场所(剧场)、消费者(观众)三方面进行研究。梳理了建国以来山西戏曲剧团的体制变迁、数量变化和区域分布,并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看到了省级剧团和市级剧团的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五分之一,他们的总收入却占整个收入的五分之三;县级剧团和民营剧团的演出场次占总演出的五分之四,他们的总收入仅占五分之二。这几类剧团在市场上呈现出演出场次和总收入不成正比的现象。剧场是同时实现戏曲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场所,体现了戏曲市场的交易性特征。山西省的戏曲演出场所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用于传统神庙祭祀演出的乡村舞台,他们洒落于山西各个乡镇农村,在戏曲的经营场所中占据主要地位,体现了戏曲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集体性购买特征;第二种是近代城市兴起之后,出现的茶园、戏院进而发展成为建国后的室内剧场,作为最能体现戏曲商业交易的场所,如今却不能很好的体现其买票消费看戏的交易特征;第三种是一些为举办堂会演出所搭建的临时演出场所。在对观众的考察中,文章基于对“普通观众群”、“大学生”以及“戏迷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山西戏曲市场中的消费者年龄偏大,但不缺乏年轻观众群体。他们可以接受低价戏票的购买方式,但市场上提供给他们观看演出的机会有限,传统的乡村舞台和新兴的网络是他们观看戏曲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的戏曲观众,但调查结果显示出这部分潜在的观众群体接触戏曲的机会很少,戏曲未来的消费观众存在威胁。当然,他们对戏曲的审美趋向也在调查中显现出来,这要求剧团如果要以观众为服务对象的话,就势必要调整包括演员和编剧在内的整个生产计划。戏曲市场的运作和演出业态类型体现了戏曲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文章以剧团为中心,考察剧团与演员、编剧、经纪人等市场要素的关系,进而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剧团与演员和编剧从建国后的捆绑关系逐渐向松散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受市场配置的倾向。至目前,剧本买卖市场已然形成。同时文章探索了戏曲经纪人的来源,分析了山西当代戏曲经纪人的类别,以及他们对山西戏曲市场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我们将山西戏曲市场的演出业态分为政府市场、民间市场以及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三种市场类型,并详细论述的他们的演出内容、发展变迁和特征。尤其在分析庙会演出时,文章选取了上党地区的戏曲演出、临汾蒲剧团2012年的演出和晋祠庙会演剧的发展变迁来立体式呈现山西民间庙会演出的变化,得出了目前虽然民间庙会仍是山西戏曲演出业态的主要内容,但呈现出缩水的态势。同时其购买特征体现出集体性或者纯粹的个人购买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戏曲在外部环境上面临着许多新兴艺术元素的竞争,内部由于管理机制上的改革,也出现了演员之间、剧团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态势引发了戏曲市场的巨大变化,其竞争的结果是市场在戏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导致了从业人员和观众人数的减少。在前文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山西戏曲市场具有如下特点:大、小剧种的演出市场不平衡;演出市场呈现出地域上的不平衡;当前的戏曲市场仍以庙会演出为主,同时向多元化的演出原因发展,但演出市场在逐步缩小;剧团的演出市场层次较为清晰,呈现垄断竞争状态;新世纪以来,山西戏曲市场呈现复苏趋势,但同时也越来越小众化的发展特点。文章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内因方面得出了戏曲艺术行业在其他生产领域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的大环境中,其还是原始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既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也不能进行集约式生产,这就决定了其单位产品内包含的价值永远不可能改变,唯一改变的只能是戏价的必然升高,这一方面对消费人群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政府拨款填补资金空缺,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剧团脱离政府补贴而完全走向市场是不可能的。当然,农村戏曲市场受购买力的限制,市场上将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竞争局面。外因方面主要受到文革、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山西煤矿资源整合、城中村改造、农业税费改革以及政治环境等政策性的措施影响。同时还受到大众传媒、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非政策因素的影响。文章在最后,运用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分析山西戏曲市场所拥有的戏曲资源和演出生态优势。生产力水平薄弱、剧团内部机制不灵活、民营剧团品牌意识薄弱、财政资助方式的老化、经纪人制度落后、戏曲观众逐年下降等是山西戏曲市场发展的劣势。同时山西戏曲市场也拥有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山西实施发展文化强省以及现代网络媒体的发展机遇。但在这机遇面前我们仍不能忽视其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蒋军辉[6](2014)在《我在黑夜里唱歌》文中研究指明【续上期】二十四方畅的班主任来家访时我才知道方畅已经几天没去学校念书了。方畅的班主任是个老三届高中生,上海知青,插队期间和本乡一个农村姑娘结了婚,有了孩子,后来上山下乡运动结束,政府允许知青回城了,别的知青纷纷离婚抛弃妻子回了城,如同麻雀飞离一棵树,唯独他抛不下有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留在了农村。后来恢复高考,他觉得年纪大了也不想考了,恰好乡办中学高中部缺老师,找来找去,整个乡只有两个高中生,一个是他,

刘鹤娣[7](2013)在《老年人健康需求下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更新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标识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我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而健康是目前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面对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制定了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而住区户外空间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空间,良好的空间环境能激发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对其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老年人健康视角下研究住区户外空间极具价值及意义。近年来,受户籍老人及候鸟老人两路大军袭击,深圳老年人呈现井喷式增长。上世纪80年代住区由于建设时间较早,使用时间较长,当年入住居民陆续已界退休年龄,老年人比较集中;而住区户外空间却由于建设之处缺乏考虑,长期缺乏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因此老年人健康视角下对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进行更新研究极具价值及意义。本文以深圳1980年代住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及需求,找出住区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需求和问题提出适宜的更新对策。论文解析了与老年人健康及住区户外空间相关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实践经验,明确了调查技术路线,分析了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并结合文献研究,汇总了老年人的健康特征、需求及所需户外空间特征,从活动空间、环境设施、绿化景观及运营管理四个层面研究分析了户外空间的现状问题、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及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要求,与此同时梳理了其目前存在的积极因素。以此为基础,明确了住区户外空间的更新前提、目标、原则及路径。遵循上述目标及原则,结合需求及问题,从活动空间、环境设施、绿化景观及运营管理四个层面提出了住区户外空间的更新对策,并结合调查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及反馈。通过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宜住区未来发展的更新之路来解决城市衰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改善住区现状,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康晨[8](2013)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西部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政策广泛推行,农村实行由中央推行的基层民主管理的政权组织形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成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关键。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社会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者。从党执政的层面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一切工作活动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坚强稳固无论是对于党执政的基础、国家的管理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论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的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党建的共性与个性。剖析不同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任务与理论贡献。回顾了当建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为主线,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点。总结了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对随机抽取的西部农村个案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运行状况。在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在理论研究、实践调研以及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与完善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基本方案、需要处理好的关系以及具体措施。论文由八章组成,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难点,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第二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回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第四章改革开发以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第五章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第六章以西部农村为例,对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实践分析。第七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八章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设计。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条件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理清总体工作思路的前提下,处理好与乡镇党委、村委会以及其他民间组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设计。包括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二是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和动员社会的方案,首先,实现执政党政党化的复归:从行政化走向社会化;其次,重建执政党与社会互动的机制:从封闭走向开放;再次,改变执政党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从“为我”走向“为他”。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解决“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两级机构。村支书亲自主管,各党小组具体实施。把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以党建工作为动力,把村党支部的建设放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考虑,建立问题整改、督察指导制度,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以加强村“两委”班子管理为重点,解决“履什么职责、达什么标准”的问题;采用考核制度进行管理。加强村“两委”班子管理,以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村级各项管理事务细分,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村级各项事务的管理科学设置。要求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星级标准履职尽责,通过客观公正科学评估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奖勤罚懒扶差,促进村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办事效率,大力倡导执行文化树立良好形象。以推进村级组织决策议事民主化为重点,解决“谁组织议事、怎么议事”的问题;严格管理制度,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在行政村中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两报告一监督”工作法,规定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决策议事过程,都必须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按照工作程序实施,规范议事制度。党支部应制定《村级议事决策制度》,对村民议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加强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解决“硬件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充分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多渠道增加对农村的投入,逐步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先进行科学规划,科学的运用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真正服务农民、农村与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以提高村干部待遇为重点,解决“报酬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制定《村干部报酬发放办法》,保证村干部报酬按时足额发放。解决村干部付出与所得失衡,后顾之忧难解,影响工作热情,村干部选拔困难,结构老化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稳定村干部的队伍。以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为重点,解决“鞭打快牛、懒牛无忧”的问题;完善奖励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实施高额奖励措施,并注重完善各项惩处措施。把村“两委”干部的绩效报酬与村“两委”班子星级评选等次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建立择优汰劣机制。实行实绩突出进位制、工作后进移位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汰劣机制。建立问责机制。对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造成村级“三资”流失、增加村级债务的责任人,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畅通村干部队伍出路渠道为重点,解决“有为无位、有位无为”的问题。创新村干部流动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出路多元化。主要采取消化、转任、考录、吸收、引导等办法,为村干部个人发展畅通渠道,拓宽出路。实行有为者有位。建立正常的任用干部秩序,必须坚持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选拔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选拔村干部,必须看他在群众中的工作能力,坚持看实绩、看能力提拔干部。没有工作成绩的干部,就应该给那些“有为”者腾出位置。确保能者上、庸者下。

孙晓珂[9](2013)在《临沂盆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盆景产业这种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作为中国花卉市场集散中心之一的临沂,其盆景产业在近年发展迅速,并成为独立的产业。临沂盆景产业目前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各方面不健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非常少。因此,对临沂盆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临沂盆景产业整体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其他学者对盆景产业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托临沂盆景产业相关调查数据,结合模糊评价法,对临沂盆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于影响临沂盆景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重点解析,并提出有效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完善盆景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并为政府花卉盆景产业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临沂具有发展盆景产业优越的自然、物质、社会文化条件,并且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盆景品种,发展盆景产业势在必行。但目前临沂盆景产业整体竞争力较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信息沟通,生产盲目性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知名度低;同时,在整体规划布局,人才培养,市场行为规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促进临沂盆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2)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从业者盆景艺术修养;(3)完善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4)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积极消费;(5)多措并举,推动临沂盆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协会组织还应做好盆景生产统一规划部署,防止盲目跟风,降低盆景生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做好临沂盆景产业对外宣传工作,选送优秀盆景作品对外进行展览,打造临沂特色盆景品牌。

邵燕梅[10](2012)在《现代汉语商业隐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汉民族共同语的词汇来源之一。对汉语隐语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其隐秘性的本质特征,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其词汇结构与造词规律。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商业隐语为语料,建立现代汉语商业基本隐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商业数词隐语语料库,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语言学与社会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分别对汉语商业基本隐语和数词隐语进行较为全面地研究。本研究多为创新型研究。首先,剖析汉语隐语的结构与造词,把握汉语隐语结构与造词的一般性特点和特殊性规律,构建汉语隐语的结构与造词法体系;其次,通过对具体汉语商业隐语词条的造词理据分析观察其造词理据的多元性,并对部分隐语辞书中的商业隐语词条进行校勘;第三,对于仍在使用的活隐语“调侃子”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其性质、语域、使用主体等要素的分析,认为“调侃子”实为两种功用不同的隐语,并通过隐语表层的使用情况透视深层的社会、文化信息等;第四,对《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包括该词典的内容、版本、着作者与使用地域考辨、语言学价值等。本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汉语隐语的性质及称谓,并对隐语与相关社会方言现象进行区分,通过隐语内涵与本质特征的分析,廓清学界对诸多概念的混同;划分汉语隐语研究的历史分期,并对各时期汉语隐语研究进行综述;界定商业隐语的性质、作用,介绍商业隐语研究概况、选题的语料来源、研究价值、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现代汉语商业基本隐语行业概貌。根据行业分类,汉语商业基本隐语共分为衣着、饮食、加工制造、建筑、医药、瓷器古玩、典当金融、其他、工商业通用等九大类,并对各类商业基本隐语进行概要性介绍。第三章为现代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结构和造词研究。本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节分析了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的结构,重点分析了隐语的特殊式结构;第二、三两节分析了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的造词法,重点分析了声音造词法、文字造词法、截取造词法、意义造词法等四大造词法的分类与规律。通过对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结构与造词的研究,全面了解和把握汉语隐语结构和造词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从而建立起对汉语隐语的客观、真实、全面的科学认识。第四章为现代汉语商业数词隐语研究。本章与第三章共同构成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通过行业和地域分布,了解汉语商业数词隐语的概貌及相关社会、文化讯息,然后对汉语商业数词隐语的造词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总结出汉语数词隐语五大造词法:语音造词法、文字造词法、截取造词法、意义造词法、文化任意指代造词法。第五章为现代汉语隐语个案“调侃子”研究。“调侃子”是本文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正在使用着的活隐语语料,其名下实为两种不同的汉语隐语,“汉侃子”是汉族社会少数人所运用的游戏类隐语,“回侃子”是回族社会所运用的商业隐语。第六章为《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研究。该项研究填补了《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历史上无研究的空白。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该词典的内容和版本进行了全面介绍,并概括说明了该词典所蕴含的巨大语言学、社会学价值,并对其进行了使用地域、着作者等有关问题的考辨。第七章为现代汉语商业隐语造词理据分析及辞书勘误。本章分为两节:汉语基本隐语造词理据分析与汇释、隐语辞书中部分商业隐语词条勘误。第一节对前贤时修未分析过的商业隐语进行造词理据的分析与汇释,第二节从理据分析的角度对部分隐语类辞书相关商业隐语词条进行词形、引用、释义、理据分析等方面的校勘工作。第八章为结语。通过对20世纪以来汉语商业隐语的研究,我们认为:一、汉语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有机组成,也是汉语共同语词汇的重要来源之一;二、普通的汉语隐语结构和造词体现了其作为汉语词汇的一般性特点,而其独特的结构和造词不仅体现了汉语隐语的个性,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三、汉语隐语由隐秘走向公开,是使用泛化的结果,该种情况表明汉语隐语不仅本身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其动态性的表现也反映着词汇与社会、文化间的互动;四、总结了汉语隐语研究的时代性、理据探求等方面所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及目前隐语研究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现状问题,并预测了汉语隐语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二、精心经营桃园奔富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心经营桃园奔富路(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
    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本研究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夫及其对中国民俗画片的收集与研究
    一、阿列克谢耶夫与中国民俗画片
    二、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考察及民俗画片的收集
第二章 俄藏“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片”考释
    一、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的基本构成
第三章 从阿列克谢耶夫的收藏看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画片的概念界定
    二、中国民俗画片的起源与发展
    三、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所反映的中国民俗
    一、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岁时节令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人生礼俗
    三、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所蕴含的民俗观念
第五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
    一、欲望的释放
    二、叛逆的表达
    三、生死的跨越
第六章 经由图像艺术展开的中俄文化交流
    一、17世纪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
    二、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民俗画片的认知、研究与解读
    三、阿列克谢耶夫的文化观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础材料
    二、专着
    三、文章
致谢

(2)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解析
    1.2 研究背景
        1.2.1 现代食物体系弊端与食品安全困境
        1.2.2 自下而上的食物自保运动与替代性食物体系实践
        1.2.3 全球农夫市集兴起成为新风潮
        1.2.4 新零售发展带来的农业升级
    1.3 研究现状
        1.3.1 农夫市集相关研究现状
        1.3.2 服务设计与服务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1.3.3 服务设计介入农业领域应用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范围和对象
        1.5.1 研究范围
        1.5.2 研究对象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与服务设计
    2.1 农夫市集的相关概念
        2.1.1 农夫市集的定义
        2.1.2 农夫市集的特色
    2.2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2.2.1 产生与发展
        2.2.2 经营模式
        2.2.3 功能与价值
        2.2.4 面临的困境
        2.2.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2.3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类型比较分析
        2.3.1 分类原则与案例选取
        2.3.2 体验型
        2.3.3 线上型
        2.3.4 综合型
        2.3.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2.4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的方向初探
        2.4.1 服务设计与服务系统
        2.4.2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2.4.3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的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分析
    3.1 利益相关者比较分析
        3.1.1 综合型农夫市集利益相关者比较
        3.1.2 涉及利益相关者总结
        3.1.3 利益相关者动机矩阵分析
    3.2 服务流程比较分析
        3.2.1 综合型农夫市集服务流程比较
        3.2.2 消费者在农夫市集中流程总结分析
        3.2.3 生产者在农夫市集中流程总结分析
    3.3 服务接触点比较分析
        3.3.1 农夫市集推广与营销
        3.3.2 农夫市集氛围营造与摊位布置
        3.3.3 农夫市集体验活动
        3.3.4 农夫市集实体店
        3.3.5 线上平台构建与维护
    3.4 服务系统要素分析
        3.4.1 资源要素
        3.4.2 信息要素
        3.4.3 体验要素
    3.5 差异性分析与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需求调研
    4.1 调研简介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内容与步骤
    4.2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消费者深度访谈研究
        4.2.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4.2.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4.2.3 消费者用户画像构建
        4.2.4 消费者用户旅程图分析
    4.3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生产者深度访谈研究
        4.3.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4.3.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4.3.3 生产者用户旅程图分析
    4.4 海峡两岸典型农夫市集经营者与志愿者深度访谈研究
        4.4.1 访谈问题及对象选择
        4.4.2 访谈要点与需求点分析
    4.5 调研总结
        4.5.1 需求点总结与问题归纳
        4.5.2 服务设计介入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方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策略与实践
    5.1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构建策略
        5.1.1 表现层:系统要素与品牌建立
        5.1.2 系统层:系统构建与触点规划
        5.1.3 战略层: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
    5.2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社群共创策略
        5.2.1 构建共同愿景,增强社群互动
        5.2.2 促进食农教育,培养年轻用户
        5.2.3 重视虚拟社群,联合线上线下
    5.3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信息传达策略
        5.3.1 结合文创元素,激发年轻群体兴趣
        5.3.2 品牌差异化定位,精准化品牌营销
        5.3.3 多元推广渠道,促进信息自发分享
    5.4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体验优化策略
        5.4.1 宣传乐活方式,亲近年轻群体认知
        5.4.2 引入游戏化机制,激励用户参与
        5.4.3 根植地域文化,扩展多方位服务
    5.5 农夫市集服务系统设计实践——以无锡“猪狮大集”为例
        5.5.1 设计实践参与者、目标与流程
        5.5.2 设计实践活动一:农夫市集服务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协同共创
        5.5.3 设计实践活动二:农园参与市集服务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5.5.4 设计实践反馈与总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6.2.1 局限性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二: 全台农夫市集一览表
附录三: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项目

(3)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研究 ——以和陶文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元初南方士人的陶渊明接受概况
    第一节 接受环境与接受者
        一、接受环境
        二、接受者
    第二节 接受媒介与接受体现
        一、接受媒介
        二、接受体现
    第三节 接受的特殊形式:和陶文人与和陶诗
        一、和陶诗现仍存的文人
        二、和陶诗现已佚的文人
第二章 元初南方士人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解读与接受
    第一节 共性解读与接受
        一、躬耕归隐的生活方式
        二、固穷守节的耿介品格
        三、任真自得的自然心境
        四、耻事二姓的政治立场
        五、桃源乐土的理想追求
    第二节 个性解读与接受:以方回为例
        一、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
        二、踵武更须追渊明,心闲安乐志更坚
    第三节 接受的文化意图
    第四节 接受程度及其原因
        一、伤时悯乱的悲愤情怀
        二、谋生求名的重利思想
        三、怨劳轻农的等级观念
        四、徘徊仕隐的矛盾心态
第三章 元初南方士人对陶渊明诗品的解读与接受
    第一节 共性解读与接受
        一、平淡自然
        二、风韵之美
    第二节 个性解读与接受:以刘将孙为例
        一、其言明且清,飘萧欲通灵
        二、渊明诗冲寂,养气超尘俗
        三、停云思亲友,志见于言外
    第三节 接受的诗学意图
        一、起五言古诗之衰
        二、纠律诗现时之弊
    第四节 接受程度及其原因
        一、转益多师
        二、诗史精神
        三、崇尚雅正
        四、讲求诗法
第四章 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元前陶渊明接受概述
        一、酝酿期:东晋南北朝
        二、发展期:隋唐五代
        三、成熟期:宋代
    第二节 元初南方士人的总结、突破与重构
    第三节 对元中后期及明清陶渊明接受的影响
征引与参考文献
附录 元初南方士人和陶诗辑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深圳市政府禁摩限电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理论基础
第二章 深圳市政府“禁摩限电”政策演变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禁止摩托车上牌阶段
    第二节 限制摩托车在部分道路行驶阶段
    第三节 原特区内全面禁摩阶段
    第四节 步入“禁摩限电”阶段
第三章 深圳市政府“禁摩限电”政策不断升级
    第一节“禁摩限电”政策整治理念升级
    第二节“禁摩限电”政策整治对象升级
    第三节“禁摩限电”政策整治行为升级
        一、从罚单到拘留
        二、从专项行动到形成常态化
        三、整治行为的范围升级
    第四节“禁摩限电”政策影响升级
        一、对社会的影响
        二、对企业的影响
        三、对个人的影响
第四章 深圳市“禁摩限电”政策不断升级的原因
    第一节 公安部门存在执法不当
    第二节 执法力量不足
        一、制度不完善
        二、源头监管不到位
        三、执法难度大
    第三节 对深圳都市化进程估价不足
    第四节 消费者替代选择的灵活性
        一、电动自行车的迅猛发展
        二、电动车的优势
        三、公交交通网络不完善
第五章 完善深圳市“禁摩限电”政策实施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关注公共利益
    第二节 扩大公众参与
    第三节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第四节 加强沟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山西戏曲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山西戏曲市场背景概述
    第一节 建国前山西戏曲市场的历史流变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戏曲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改革开放的实行带来了宽松文化环境的重建
        二、市场经济大环境
        三、科技进步下的大众传媒环境
    第三节 山西戏曲的资源概况
第二章 山西戏曲市场构成之剧团
    第一节 山西戏曲剧团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山西戏曲剧团的分布与数量变化
    第三节 山西戏曲团体所占市场份额分析
        一、省级剧团
        二、市级剧团
        三、县级剧团
        四、民营剧团
        五、小结
第三章 山西戏曲市场构成之演出场所
    第一节 乡村舞台
    第二节 室内剧场
        一、建国之前的室内剧场
        二、建国以后的室内剧场
        三、现状
第四章 山西戏曲市场构成之消费者
    第一节 对普通观众的调查
        一、回收问卷结果统计
        二、问卷分析
    第二节 对大学生的调查
        一、收回问卷结果统计
        二、问卷分析
    第三节 对戏迷的调查
        一、调查地点及方式
        二、回收问卷统计结果
        三、问卷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山西戏曲市场的运作
    第一节 剧团的内部运作
        一、剧团内部构成
        二、剧团的成本与收入
        三、剧团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 山西剧团的外部运作
        一、剧团和编剧的关系
        二、剧团与经纪人
第六章 山西戏曲市场的演出业态类型
    第一节 政府市场
        一、演出业态类型
        二、山西戏曲政府市场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第二节 民间市场
        一、演出业态类型
        二、民间戏曲的演出特点
        三、发展变化
    第三节 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演出市场
第七章 山西戏曲市场的竞争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戏曲市场的竞争态势
        一、戏曲市场外部的竞争环境
        二、戏曲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
    第二节 竞争的结果
        一、从业人员的变化
        二、观众的变化
    第三节 山西戏曲市场与其他省市的戏曲演出市场之比较
        一、山西戏曲市场活跃程度最高
        二、山西戏曲市场经营较为落后
第八章 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特点与现状成因探析
    第一节 发展特点
        一、大、小剧种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
        三、演出市场有所萎缩,演出原因向多元化发展
        四、剧团的演出市场层次较为清晰,呈现垄断竞争状态
        五、山西戏曲演出市场收益增加,但同时也越来越小众化
    第二节 影响山西戏曲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内因
        二、外因
第九章 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山西戏曲市场的 SWOT 分析
        一、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优势(strengths)
        二、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劣势(weakness)
        三、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四、山西戏曲市场面临的威胁(threats)
    第二节 山西戏曲市场的发展策略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剧种剧团概况表
    附录B 剧团演出信息表
    附录C 山西梅花奖演员情况表
    附录D 山西省首届文博会文艺演出信息表
    附录E 《退想斋日记》中的演剧情况表
    附录F 百家戏苑栏目调查问卷(统计表)
    附录G 艺术院校戏曲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H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合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7)老年人健康需求下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更新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1.1.2 健康问题冲击着老龄化社会
        1.1.3 户外空间对老年人健康有重要意义
        1.1.4 深圳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住区及其户外空间的相关概念
        1.2.2 住区更新的相关概念
        1.2.3 老年人健康的相关概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住区更新的相关研究
        1.4.2 老年人居住户外空间的相关研究
        1.4.3 老年人健康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住区户外空间及老年人的特征分析
    2.1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1.1 相关理论
        2.1.2 实践研究
    2.2 调查技术路线
        2.2.1 调查内容
        2.2.2 调查方式
        2.2.3 调查对象及对象选取原则
        2.2.4 样本回收情况
    2.3 深圳住区户外空间的特征分析
        2.3.1 深圳住区户外空间的发展历程
        2.3.2 深圳 1980 年代住区户外空间的特征
    2.4 深圳老年人的健康特征及需求
        2.4.1 深圳老年人的总体特征
        2.4.2 生理健康特征及需求
        2.4.3 心理健康特征及需求
        2.4.4 行为健康特征及需求
        2.4.5 社会功能健康特征及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住区户外空间积极因素及问题分析
    3.1 住区户外空间的积极因素
        3.1.1 较好的地理位置
        3.1.2 宜人的空间尺度
        3.1.3 较多的绿化面积
        3.1.4 和谐的邻里关系
    3.2 活动空间的问题及对老年人的影响
        3.2.1 空间存在安全隐患
        3.2.2 空间的舒适性较差
        3.2.3 空间的私密性不足
        3.2.4 空间缺乏多样性
    3.3 环境设施的问题及对老年人的影响
        3.3.1 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3.3.2 设施缺乏舒适性
        3.3.3 设施的便利性不足
        3.3.4 设施的可识别性较差
        3.3.5 设施缺乏多样性
    3.4 绿化景观的问题及对老年人的影响
        3.4.1 绿化景观的吸引力不足
        3.4.2 绿化植物的标识性较差
        3.4.3 绿化景观的可亲近性较差
    3.5 住区更新中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3.5.1 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
        3.5.2 缺乏公众参与
        3.5.3 更新资金难以落实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住区户外空间的更新对策
    4.1 住区户外空间更新目标及原则
        4.1.1 更新前提
        4.1.2 更新目标
        4.1.3 更新原则
        4.1.4 更新路径
    4.2 活动空间的更新对策
        4.2.1 消除空间安全隐患
        4.2.2 提高空间的舒适性
        4.2.3 增强空间的私密性
        4.2.4 增加空间的多样性
    4.3 环境设施的更新对策
        4.3.1 消除设施的安全隐患
        4.3.2 提高设施的舒适性
        4.3.3 提升设施的便利性
        4.3.4 增强设施的可识别性
        4.3.5 丰富设施的类型
    4.4 绿化景观的更新对策
        4.4.1 提升绿化景观的吸引力
        4.4.2 增强绿化植物的标识性
        4.4.3 提高绿化景观的可亲近性
    4.5 运营管理对策
        4.5.1 完善以政府主导的政策框架
        4.5.2 强化居民的公众参与
        4.5.3 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深圳老年人健康及住区户外空间调查问卷
    附录 2 深圳 1980 年代住区汇总
    附录 3 重点调查的 8 个住区概况介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西部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3.3 重点难点
    1.4 研究的方法、创新和不足
        1.4.1 研究方法
        1.4.2 预计创新点
        1.4.3 研究不足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思想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
        2.1.3 列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2.2 毛泽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2.2.1 重视党小组建设
        2.2.2 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2.2.3 强调“党代表制度”
        2.2.4 正式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的定名
        2.2.5 重视农村党员思想建设问题
        2.2.6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要结合实际
        2.2.7 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
        2.2.8 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理论
    2.3 邓小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
        2.3.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
        2.3.2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要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
        2.3.3 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2.4 江泽民农村党组织建设思想
        2.4.1 提出党执政的基础
        2.4.2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2.4.3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
        2.4.4 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2.4.5 提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
    2.5 胡锦涛农村党组织建设思想
        2.5.1 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任务战斗堡垒
        2.5.2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
        2.5.3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
        2.5.4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式与内容
    2.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村党建思想的共性和个性
        2.6.1 共性
        2.6.2 个性
第3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
    3.1 改革开放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1.1 民主革命时期
        3.1.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3.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2.1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调整(1978-1989)
        3.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规范完善(1989.6-2002)
        3.2.3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2002年-2012年)
        3.2.4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2012年)
第4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途径
    4.1 以农村经济工作为中心提高党支部领导能力
        4.1.1 以农村经济工作为中心
        4.1.2 提高领导能力的抓手
        4.1.3 提高党支部领导能力的路径
    4.2 以“三级联创”为主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
        4.2.1 提高工作能力的落脚点
        4.2.2 提高工作能力的原则
        4.2.3 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
        4.2.4 提高工作能力的本质
    4.3 以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为载体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
        4.3.1 以共同致富为载体
        4.3.2 以党员“带头致富”为抓手
        4.3.3 以“共同致富”为重点
    4.4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
        4.4.1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4.4.2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4.5 以村务公开为基础提高村党支部的创新能力
        4.5.1 探索党内民主实现的多种形式
        4.5.2 完善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第5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5.1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农村工作基础
        5.1.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5.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
        5.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
        5.1.4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政治建设的领导者
        5.1.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5.1.6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建设的推动者
        5.1.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5.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针
        5.2.1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2.2 重视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
        5.2.3 完善相关制度
    5.3 坚持党管农村的原则
        5.3.1 党管农村工作意义重大
        5.3.2 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
        5.3.3 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
        5.3.4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4 坚持不断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5.4.1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建设
        5.4.2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思想建设
        5.4.3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5.4.4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5.4.5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风建设
第6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分析
    6.1 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概况
        6.1.1 西部农村的概况
        6.1.2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概况
    6.2 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分析
        6.2.1 党支部领导班子的运行状况
        6.2.2 党员队伍的建设状况
        6.2.3 党支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状况
        6.2.4 党支部的工作机制的运行状况
        6.2.5 党支部领导小康社会建设的业绩状况
        6.2.6 群众对村党支部的看法与要求
第7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7.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7.1.1 基层党组织自身组织建设的问题
        7.1.2 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问题
        7.1.3 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问题
        7.1.4 基层党组织执政资源薄弱与执政地位的问题
        7.1.6 基层党内民主面临的问题
        7.1.7 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大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
    7.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挑战
        7.2.1 作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面临的挑战
        7.2.2 作为农村社会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面临的挑战
        7.2.3 作为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面临的挑战
        7.2.4 作为农村党员的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7.2.5 作为农村流动人口利益的维护者面临的挑战
第8章 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设计
    8.1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8.1.1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
        8.1.2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原则
    8.2 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和动员社会的方案设想
        8.2.1 实现执政党政党化的复归:从行政化走向社会化
        8.2.2 重建执政党与社会互动的机制:从封闭走向开放
        8.2.3 改变执政党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从“为我”走向“为他”
    8.3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8.3.1 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
        8.3.2 村级党组织与乡镇党委的关系
        8.3.3 村级党组织与其他民间组织的关系
    8.4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措施
        8.4.1 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解决“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
        8.4.2 以加强村“两委”班子管理为重点,解决“履什么职责、达什么标准”的问题
        8.4.3 以推进村级组织决策议事民主化为重点,解决“谁组织议事、怎么议事”的问题
        8.4.4 以加强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解决“硬件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8.4.5 以提高村干部待遇为重点,解决“报酬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
        8.4.6 以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为重点,解决“鞭打快牛、懒牛无忧”的问题
        8.4.7 以畅通村干部队伍出路渠道为重点,解决“有为无位、有位无为”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临沂盆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言
    0.1 研究背景
    0.2 论文的研究意义
    0.3 研究述评
        0.3.1 国外盆景产业研究述评
        0.3.2 国内盆景产业研究述评
    0.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0.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5.1 研究的内容
        0.5.2 研究的方法
    0.6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1.1 概念界定
        1.1.1 盆景的定义
        1.1.2 盆景产业
        1.1.3 盆景产业的特点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竞争优势理论
        1.2.2 产业组织理论
        1.2.3 产业布局理论
        1.2.4 产业竞争力理论
2 临沂盆景产业现状分析
    2.1 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2.2 临沂盆景产业的生产
        2.2.1 临沂盆景产业的崛起与壮大
        2.2.2 临沂盆景产业生产布局及主要园区
        2.2.3 临沂盆景产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情况
        2.2.4 临沂盆景产业生产小结
    2.3 临沂盆景产业的流通
        2.3.1 临沂盆景产业销售调查情况
        2.3.2 临沂盆景产业的销售市场情况
        2.3.3 临沂盆景产业售后服务调查
        2.3.4 临沂盆景产业租摆情况
        2.3.5 临沂盆景产业流通体系小结
    2.4 临沂盆景产业的消费
        2.4.1 临沂市盆景的消费概况
        2.4.2 影响盆景消费的因素
        2.4.3 临沂盆景产业消费情况小结
    2.5 临沂盆景产业存在的问题
        2.5.1 盆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2.5.2 缺乏信息沟通,生产盲目性强
        2.5.3 流通体系不健全,缺乏售后服务观念
        2.5.4 消费市场有限,知名度低
        2.5.5 临沂盆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 临沂盆景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3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4 临沂盆景产业发展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波特钻石模型的内涵
    4.2 临沂盆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资源与才能要素
        4.2.2 需求条件
        4.2.3 关联及辅助性行业
        4.2.4 竞争企业的表现
        4.2.5 机遇与政府
5 临沂盆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5.2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从业者盆景艺术修养
    5.3 完善盆景市场体系,拓展销售渠道
    5.4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盆景消费
    5.5 积极促进临沂盆景可持续发展
    5.6 积极促进临沂盆景产业的外向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现代汉语商业隐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隐语的域界
        1.1.1 隐语是人类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和文化现象
        1.1.2 隐语的定义
        1.1.3 隐语的性质与称谓
        1.1.4 隐语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1.1.5 隐语的分类
    第二节 汉语隐语研究综述
        1.2.1 汉语隐语研究的历史分期
        1.2.2 “发展与繁荣阶段”汉语隐语研究综述
    第三节 汉语商业隐语
        1.3.1 商业隐语概述
        1.3.2 汉语商业隐语研究综述
        1.3.3 本选题研究的语料来源
        1.3.4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
        1.3.5 研究方案
        1.3.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汉语商业基本隐语行业概貌
    第一节 衣着类商业隐语
        2.1.1 纺织品及加工类隐语
        2.1.2 服装及加工类隐语
        2.1.3 鞋帽及加工类隐语
    第二节 饮食类商业隐语
        2.2.1 副食品加工与销售类商业隐语
        2.2.2 餐饮类商业隐语
        2.2.3 蔬菜水果经营类商业隐语
        2.2.4 鱼肉类加工与销售隐语
        2.2.5 粮食、食品类加工与销售隐语
        2.2.6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类隐语
    第三节 加工制造类商业隐语
        2.3.1 生活用品加工、制造与修理类隐语
        2.3.2 金属冶炼、加工与销售隐语
        2.3.3 文化商品制造隐语
        2.3.4 工具加工与制造隐语
    第四节 建筑类商业隐语
        2.4.1 原材料类隐语
        2.4.2 建造类隐语
        2.4.3 装潢类隐语
    第五节 医药类商业隐语
        2.5.1 行医类商业隐语
        2.5.2 药材销售类商业隐语
    第六节 瓷器、古玩类商业隐语
        2.6.1 瓷器类商业隐语
        2.6.2 古玩收藏、加工与销售类商业隐语
    第七节 典当、金融类商业隐语
        2.7.1 典当类商业隐语
        2.7.2 金融类商业隐语
    第八节 其他类商业隐语
        2.8.1 休闲娱乐隐语
        2.8.2 生活服务隐语
    第九节 工商业通用类商业隐语
        2.9.1 工商业通用隐语
        2.9.2 商业通用隐语
    第十节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结构与造词研究
    第一节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的结构分析
        3.1.1 单纯隐语
        3.1.2 合成隐语
        3.1.3 短语隐语
    第二节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造词法(一)
        3.2.1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的造词手段
        3.2.2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造词法的分类与规律
    第三节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造词法(二)
        3.3.1 直接指代造词法
        3.3.2 修辞指代造词法
        3.3.3 文化指代造词法
        3.3.4 语义指代造词法
    第四节 小结
        3.4.1 隐语结构小结
        3.4.2 隐语造词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商业数词隐语研究
    第一节 商业数词隐语概貌
        4.1.1 商业数词隐语的行业分布
        4.1.2 商业数词隐语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商业数词隐语造词法研究
        4.2.1 商业数词隐语的造词手段
        4.2.2 商业数词隐语的造词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隐语个案“调侃子”研究
    第一节 关于“调侃子”
        5.1.1 “调侃子”的发现与调查
        5.1.2 “调侃子”的表现形式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调侃子”的运用及“侃子”造词的对比分析
        5.2.1 运用情况不同
        5.2.2 词语形式不同
        5.2.3 造词手段不同
        5.2.4 造词法分析
    第三节 两种“调侃子”的接触、融合与发展
        5.3.1 “汉用调侃子”起源于世俗文化的“歇后”形式
        5.3.2 “回用调侃子”起源于世俗文化的“调侃”形式
        5.3.3 “街滑子腔”是不同世俗文化形式在马头镇的有机融合
        5.3.4 两种“调侃子”的生存状态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研究
    第一节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的内容、版本及影响
        6.1.1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内容简介
        6.1.2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的版本
        6.1.3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的影响
    第二节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考辨
        6.2.1 作者考辨
        6.2.2 使用地域考辨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商业隐语造词理据分析及辞书勘误
    第一节 汉语商业基本隐语造词理据汇释
    第二节 辞书商业隐语词条勘误
        7.2.1 《中华隐语大全》商业隐语词条勘误
        7.2.2 《中国隐语行话大辞典》商业隐语词条勘误
        7.2.3 《中国秘密语大辞典》商业隐语词条勘误
        7.2.4 多种辞书商业隐语词条汇勘
第八章 结语
    8.1
        8.1.1 汉语隐语研究的结论
        8.1.2 汉语隐语研究的难点
        8.1.3 汉语隐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8.1.4 汉语隐语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分析造词法和造词理据的汉语商业基本隐语
    附录 2 校勘的汉语商业基本隐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精心经营桃园奔富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D]. 周峪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海峡两岸农夫市集服务系统比较研究[D]. 常原境. 江南大学, 2019(03)
  • [3]元初南方士人陶渊明接受研究 ——以和陶文人为中心[D]. 王倩. 西南大学, 2019(06)
  • [4]深圳市政府禁摩限电政策变迁研究[D]. 欧晓玲. 深圳大学, 2017(07)
  • [5]山西戏曲市场研究[D]. 张艳琴.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6]我在黑夜里唱歌[J]. 蒋军辉. 野草, 2014(01)
  • [7]老年人健康需求下深圳1980年代住区户外空间更新对策研究[D]. 刘鹤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西部地区为例[D]. 康晨.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9]临沂盆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晓珂.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10]现代汉语商业隐语研究[D]. 邵燕梅. 南开大学, 2012(06)

标签:;  ;  

用心经营桃园奔富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