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十项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十项健康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的十项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董雪纯[1](2021)在《基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观念养成以及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学科教师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物课堂是贯彻“健康生活”理念的良好土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侧重“健康生活”理念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并在教育实践中付诸行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加强“健康生活”理念的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访谈法,以“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为例进行的基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通过对于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现状、生命观念现状进行调查可知,学生“健康生活”理念认知情况有待优化,生命观念不强,应注重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健康生活”理念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所承载的“健康生活”的内容、形式和体系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生物教科书进行“健康生活”理念渗透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从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渗透“健康生活”理念的教学策略。本研究结合三个具体案例《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分析以“健康生活”理念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教学实践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对于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于学校领导、家长进行简单访谈,认识到基于“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取得了显着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总结了“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策略,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结合热点,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依靠几堂课进行“健康生活”理念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健康生活”理念的渗透需要教师全面提高思想,在教学的点滴中付诸实践。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健康生活”理念作为切入点,着眼于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的内容,侧重“健康生活”理念的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希冀能够为生物课堂中“健康生活”理念的渗透提供一些实践帮助。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观念养成、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好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方法与策略,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生物教学内容,让“健康生活”理念贯穿于生物课堂。

刘文[2](2020)在《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作为城市的元素,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城市的灵魂,并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健康城市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2018版)》,依据科学性、全面性、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和主客观相结合原则,选取反映甘肃省实际的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由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及健康文化等5个方面组成的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加权法将两种权重进行复合,确定最终指标权重;根据健康指数函数计算甘肃省14个市州的健康指数,并对其健康城市建设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甘肃省健康城市发展不协调。采用GIS将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呈现在空间上,分为低级、中级和较高级三级。兰州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最高,其城市的健康指数为0.736,嘉峪关市、张掖市、天水市、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白银市、临夏州及酒泉市居于中间水平,武威、金昌和甘南三市州的建设水平较低。(2)从健康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的不同方面来看,1)健康环境指数最高的是张掖市,为0.1496,最低的是庆阳市,为0.0877,大部分市州的健康环境指数在平均值附近分布;2)各市州健康社会建设差异相对较大,健康社会指数最高的是兰州市,为0.2922,最低的是甘南州,为0.0450,其他市州的健康环境指数均处于0.05-0.20之间;3)各市州的健康服务差异相对较小,健康指数最高的依然是兰州市,为0.1013,最低的武威市,健康服务指数为0.0333,大部分市州的健康指数在平均值0.0628附近分布;4)健康人群各市州差异也相对较小,健康人群指数最高的是天水市,为0.1236,最低的是嘉峪关市,为0.0707,且大部分市州的健康人群指数在平均值0.1001附近分布;5)健康文化指数最高的是兰州市,为0.0929,最低的是武威市,为0.0143,且大部分市州的健康指数在平均值0.1001附近分布。(3)针对各市州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和健康文化5方面所处的等级不同,各城市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抓住城市建设的机遇,合理推进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

张文静[3](2020)在《健康视角下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优化研究》文中认为2015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包括北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30个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天津积极响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政策,制定系列措施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恶化、交通匮乏、文化流失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健康发展。因此,为实现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健康可持续发展,须以“健康”理念为指导,梳理天津历史文街区健康空间评价指标,为其全面性、针对性的空间现状评价分析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以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基础,并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针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可行的空间优化策略。本文依照“明确问题—分析提炼—实证研究”的研究思路逐步展开工作。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明确了健康、历史文化街区、街区空间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健康与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健康视角、历史文化街区视角为出发点,以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前人关于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概述天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程与发展现状,明确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次,运用归纳分析法,对健康视角下与历史文化街区视角下的空间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影响因素的提取原则,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本文影响因素。梳理相关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遵循指标选取原则,确定本文的评价指标,明确评价方法与原则,依据现有的评价体系与研究成果,完善指标评价等级,确立指标评价表,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的形式,综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指标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依据评价指标表从街区布局、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出行便利度、环境质量、生态绿化、公共空间、居住环境、街区规模、历史建筑、文化服务、文化氛围十二个方面对其空间健康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加以具体分析,并从街区布局空间、街区交通空间、街区环境空间、街区文化空间四个方面提出健康视角下的空间优化策略。

张梦露[4](2020)在《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今世界形势为基础,以人类发展为重心,从战略谋划到细节把控,他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深远考虑,贯穿国内外各行业领域。他在十八、十九两次全代会报告中相继做出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方针。这一系列重要理论和论述对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产生了颇为积极的作用。国内外政界、媒体界和学术界人士也因此爆发了对习近平思想理论研究的新风潮,就习近平所提出新理论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当前,国外学者针对习近平的研究集中于国际关系和政治领域,国内学者则多集中于治国理政、从严治党、脱贫解困等领域,常常忽略了在其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指导下城市建设的伟大进步,缺乏对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论述的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分析总结,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按照“建设成就回顾、相关论述研究、规划建设方法论、规划建设实践分析”的技术路线,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归纳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为研究对象,以其在视察和会议中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基础,将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体系总结为,在辩证、系统、战略、法制、底线、精准、创新七大方法论指导下,以重视城市规划地位为出发点,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重心,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为创新动力的中国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体系。通过详细阐述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论述内容,以及从中总结出的习近平规划建设七大方法论,结合习近平的指导实践论证了其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特别是针对武汉疫情突发事件,专章节对习总书记城乡生态文明、科技创新等城市规划理念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丰富与完善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的理论体系,总结归纳其论述的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为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有成效的规划指导体系与全新的思维方式。

潘钰婷[5](2020)在《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对居民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泸州市在开展健康城市创建两年后居民身体活动状况的变化,了解健康城市建设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分析健康城市背景下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阶段健康城市的重点人群和工作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15年9月和2018年1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的“泸州市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评估”项目。以两轮评估的18-75岁居民和2015年-2017年全民健身工程工作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两轮居民调查通过按比例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常住居民,最终研究纳入2015年基线调查的6984居民和2018年中期调查9653名居民。通过居民自填问卷或接受调查员询问的方式收集调查数据,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2)身体活动情况:采用全球身体活动问卷测量;(3)居住运动场所情况;(4)健康城市满意率情况:包括社区环境、健身娱乐活动、健康知识宣传、医疗卫生服务、社会治安5个维度;(5)健康城市知晓情况。由于调查使用了多阶段抽样,并在社区(村)中便利抽取居民,故根据泸州市2016年年龄性别构成比应用逆概率加权法进行权重调整。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015年和2018年的身体活动差异,使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加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集群稳健方差估计)分析健康城市背景下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年和2018泸州市居民身体活动达标率分别为52.00%和59.49%,提升了 7.46%。其中,女性居民身体活动达标率增长了 10.86%,18-44岁青年人群身体活动达标率增长了 1 5.44%,城镇居民身体活动达标率增长了 25.57%,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身体活动达标率增长了 26.03%。居民反馈的居住地运动场所的提供率由2015年的33.43%提升2018年的73.97%。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年龄、职业、自评健康状况、医疗服务满意率、社会治安满意率、健康城市知晓率、健康知识宣传满意率、全民健身工程水平是居民身体活动的保护因素,健身娱乐活动满意率、社区环境满意率是居民身体活动的危险因素,居民所在街道类别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结论]泸州市在实施健康城市建设两年来,通过开展全民健身工程和健康细胞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显着的提升了居民的身体活动达标率,并在部分人群中达到显着的成效。同时,研究发现身体活动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合作与发力,推动居民身体活动水平的提升。在下一阶段健康城市创建中,在提升居民身体活动时,需重点关注老年人群、工农人群和企事单位和公务员人群的身体活动促进,同时,也需加强跨部门间合作、提高居民健康城市建设的参与度、开展多样化的健身娱乐活动、完善社区环境,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共建健康城市。

苗菲[6](2019)在《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步入工业化社会,环境污染和慢性病高发等公共健康问题也逐渐浮现,人类的健康不断遭受着威胁。在20世纪中后期,相关研究人员发现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与人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转变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传统认识。本论文通过这一发现重新考虑空间的功能,对城市空间建设作出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以人类活动为主的街道空间,通过研究提出有助于人类健康的街道空间环境营造策略。本论文主要围绕“街道空间与健康理念”的主题,通过问卷调查与相关文献综述结合的方法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首先对当代街道空间营造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国内外健康理念;对城市街道空间以及健康和空间的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其次通过分析健康街道的不同组成要素继而得出的设计原则即生理舒适设计原则、心理愉悦设计原则、社会适应良好设计原则、生态可持续设计原则和通用可识别设计原则;再次在设计原则基础上得出健康导向下街道空间营造策略,即:空间尺度设计、空间界面设计、空间安全设计、人车分流设计、功能多样设计、生态绿化设计和设施人性化设计;最后,根据上述策略主要从分析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方面和空间营造角度分析西安市老城区西大街街道和西安市建设东路街道,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对人类身体健康和公共空间的综合研究,使相关学科设计师意识到人类健康与街道空间的联系。

夏联华[7](2019)在《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存在一系列“城市病”,威胁到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健康城市可有效解决城市和居民健康面临的双重挑战,受到国内外城市规划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广泛关注。我国目前面临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其重点之一即是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然而国内外目前对健康城市的概念还未形成较清晰的统一定义,现有健康城市发展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未覆盖健康城市内涵的全部内容。因此深入分析健康城市内涵,构建一套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完善健康城市理论体系,能有效评估城市发展,为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首先,本文通过对健康城市相关理论、健康决定因素的研究梳理,结合人群健康和城市健康的健康城市理念总结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内涵,即健康城市应是通过健康的城市环境系统、健康的城市经济系统和健康的城市社会系统相互作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健康和福祉的城市。然后本文结合健康城市的内涵,参考国内外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及文献研究的各类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城市健康发展需要考虑约束条件,本文构建了约束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然后,在确定了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文章根据城市健康水平这一概念的模糊性,选择改进熵权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并依据相关文献和标准确定了指标各评价等级指标的标准值,建立了健康城市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本文以我国省会城市为例,利用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6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在环境、经济、社会和整体状态的健康发展水平。结果发现,当前省会城市仅广州与福州处于较健康状态,大部分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各城市在城市系统的不同方面均存在一定短板,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各省会城市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当前省会城市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制约因素,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省会城市健康发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陶正恒[8](2017)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省的人口发展,在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背景下,亦进入了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在波动中上升,老化速度明显加快。云南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龄人口文化水平较全国低、老化程度略低于全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高龄人口性别比偏低且民族、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本研究针对如何推进经济欠发达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加强对健康老龄化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寻找一条推进农村居民健康老龄化的科学路径。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60岁及以上的284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编的“老年人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健康老龄化的四个维度—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和活动参与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重点分析健康老龄化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状况等人口学上的差异及在子女是否在身边、有无医疗保险和经济状况等因素上的差异,并对老年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从老龄人口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和养老需求两方面进一步分析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针对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老年人个体健康、经济健康、老年群体健康及社会环境健康的实现,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白雪力[9](2017)在《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科技文本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实践报告基于翻译实例探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语科技文本汉译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将翻译转换细分为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范畴转换又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该理论对翻译转换的分类较为详细,着重分析句子层面的翻译,可操作性较强。科技文本内容客观,不掺杂丝毫的主观因素,句子复杂、精确。以上特点要求译者力求译文的准确。论文认为,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适合指导科技文本句子、短语等的翻译,并列举实例证明。本实践报告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翻译实践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报告》。其次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翻译前的背景资料查阅,术语的查阅,翻译时遇到的专有名词的翻译、复杂句型的处理等等,翻译之后的反复修改等。在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第三章梳理了国内外重要的翻译转换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其翻译转换理论的评价。在第四章,笔者选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报告》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深入分析卡特福德不同翻译转换在这些例句翻译中的运用。关于层次转换,分析了英汉之间数的转换、时态与体的转换。关于结构转换,分析了英汉主动与被动结构的转换、肯定与否定句型的转换、后置定语与前置定语句型的转换、主语突出与主题突出句型的转换、有灵与无灵之间的转换、“主谓宾”与“谓主宾”的转换。关于类别转换,分析了名词动词的转换、介词动词的转换、形容词副词的转换。关于单位转换,分析了分句与句子的转换,词组与句子的转换。最后分析了内部体系转换。在第五章,该报告还对整个翻译的过程做出总结,并总结翻译的经验供以后的译者借鉴。

宁智[10](2016)在《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风险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商业健康险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并未达到政府和市场的预期。于是,保险公司将眼光转向了互联网,希望商业健康险“互联网化”后,能像“退货运费险”一样急剧爆发。然而,“互联网化”后的商业健康险,经过两年发展,并未取得料想中的爆发。这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为寻找答案,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提炼,阐述了商业健康险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同时,结合自身的互联网经验,笔者竭力寻找“商业健康险”可真正互联网化的切入点。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发现所谓的“互联网化”的商业健康险在“风险协同”和“运营推广”方面并未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化。最后,针对“风险协同”无效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大数据风控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并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证明了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的应用价值;针对“运营推广”不佳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智能健康顾问”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并通过可视化的设计展示该产品的业务功能。希望这两个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笔者能为商业健康险突破发展的瓶颈找到一些启示。

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的十项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的十项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物学核心素养与生命观念
        2.1.2 “健康生活”理念
    2.2 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学教育研究综述
        2.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2.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2.2.3 对以往关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学教育的研究评述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情境学习理论
        2.3.2 生活教育理论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初中生物学中“健康生活”内容分析
    3.1 基于“健康生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分析
    3.2 基于“健康生活”培养的教科书分析
        3.2.1 内容分析
        3.2.2 形式分析
        3.2.3 体系分析
4 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的编制
    4.4 调查实施
    4.5 调查结果与分析
        4.5.1 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现状
        4.5.2 学生生命观念的现状
5 基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实践
    5.1 研究的目的
    5.2 研究的对象
    5.3 研究的方法
        5.3.1 文献法
        5.3.2 调查问卷法
        5.3.3 访谈法
        5.3.4 课堂观察法
    5.4 基于“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
        5.4.1 侧重日常生活习惯的教学设计
        5.4.2 侧重膳食营养的教学设计
        5.4.3 侧重保健卫生的教学设计
    5.5 研究结果分析
        5.5.1 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分析
        5.5.2 家长调查结果分析
        5.5.3 学校领导与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6 “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方法
    6.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2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6.3 结合热点,提高学生健康意识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学生“健康生活”理念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生物学的生命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C 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家长版)
附录D 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E 访谈提纲
致谢

(2)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生态环境状况
        2.3.1 空气质量状况
        2.3.2 水环境状况
        2.3.3 其他相关环境状况
    2.4 甘肃省医疗卫生状况
    2.5 甘肃省健康城市发展历程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权重确定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及预处理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预处理
    3.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4.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3.4.3 由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
    3.5 健康城市评价指数的确定
4 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评价
    4.1 甘肃省健康城市的总体水平评价
        4.1.1 健康城市建设的指数分析
        4.1.2 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的空间分布
    4.2 甘肃省健康环境建设水平评价
        4.2.1 健康环境指数分析
        4.2.2 健康环境建设水平空间分布
    4.3 甘肃省健康社会建设水平评价
        4.3.1 健康社会指数分析
        4.3.2 健康社会建设水平空间分布
    4.4 甘肃省健康服务建设水平评价
        4.4.1 健康服务指数分析
        4.4.2 健康服务建设水平空间分布
    4.5 甘肃省健康人群建设水平评价
        4.5.1 健康人群指数分析
        4.5.2 健康人群建设水平空间分布
    4.6 甘肃省健康文化建设水平评价
        4.6.1 健康文化指数分析
        4.6.2 健康文化建设水平空间分布
5 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对策
    5.1 健康环境水平提升对策
    5.2 健康社会建设水平提升对策
    5.3 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对策
    5.4 健康人群水平提升对策
    5.5 健康文化水平提升对策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2:甘肃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解释
附录3:数据指标标准化处理
附录4:各评价因子一致性检验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健康视角下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健康城市的建设发展
        1.1.2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
        1.1.3 历史文化街区的病态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1.6.1 理论创新
        1.6.2 成果创新
第二章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健康相关概念
        2.1.2 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
        2.1.3 街区空间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健康发展理论
        2.2.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理论
    2.3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现状
    2.4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分析
        2.4.1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
        2.4.2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现状
        2.4.3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3.1 健康空间影响因素的梳理
        3.1.1 健康视角的分析及空间影响因素梳理
        3.1.2 历史文化街区视角的分析及空间影响因素梳理
    3.2 健康空间影响因素的确定
        3.2.1 影响因素的提取原则
        3.2.2 影响因素的分析
        3.2.3 影响因素的确定
    3.3 健康空间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梳理
        3.3.1 健康视角的评价指标的梳理
        3.3.2 历史文化街区视角的评价指标的梳理
    3.4 健康空间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确定
        3.4.1 评价指标的提取原则
        3.4.2 评价指标的分析
        3.4.3 评价指标的确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研究
    4.1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目的
    4.2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原则
        4.2.1 健康性原则
        4.2.2 平衡性原则
        4.2.3 独特性原则
    4.3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方法
        4.3.1 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
        4.3.2 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
    4.4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指标评价体系确立
        4.4.1 指标等级的划分
        4.4.2 指标等级的确定
        4.4.3 指标贡献度的分析
        4.4.4 指标贡献度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优化研究
    5.1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发展概况
    5.2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
        5.2.1 街区布局空间评价
        5.2.2 街区交通空间评价
        5.2.3 街区环境空间评价
        5.2.4 街区文化空间评价
    5.3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评价分析
        5.3.1 街区布局空间评价分析
        5.3.2 街区交通空间评价分析
        5.3.3 街区环境空间评价分析
        5.3.4 街区文化空间评价分析
    5.4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5.4.1 布局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5.4.2 交通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5.4.3 环境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5.4.4 文化空间健康优化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4)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时代背景
        1.1.2 研究重要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
        1.4.1 重点
        1.4.2 难点
2 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
    2.1 新区建设
        2.1.1 雄安新区建设
        2.1.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2.2 区域发展
        2.2.1 京津冀协同发展
        2.2.2 长江经济带发展
    2.3 城乡协同发展
        2.3.1 生态文明建设
        2.3.2 乡村文化建设
    2.4 基础建设
        2.4.1 高速公路、铁路建设
        2.4.2 大兴国际机场建设
        2.4.3 港珠澳大桥建设
    2.5 总结
    本章小结
3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
    3.1 重视科学规划
        3.1.1 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
        3.1.2 因地制宜把握规划方向
        3.1.3 用人民群众满意程度衡量规划效果
        3.1.4 立法保障规划权威性,规划连续性保护人民利益
    3.2 推行新型城镇化
        3.2.1 以人为核心,用科教文卫软硬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
        3.2.2 宜居城市建设从居民生活各方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生活品质
        3.2.3 保护城市文化,从古迹保护开始,传承历史文化,推动“乡愁”建设,构建文化强国
        3.2.4 城乡通过资源互补、工农互惠实现一体化发展
        3.2.5 城市以优质资源吸引人才,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3.3 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
        3.3.1 以大城市为节点,支撑区域协同发展
        3.3.2 搞好资源衔接,一张蓝图实现城市建设多规合一
    3.4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减少对自然干扰加以保护的同时,依托自然发展,发掘本地生态特色
        3.4.1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重视生态先行的建设原则
        3.4.2 以法治维护生态保护实施,切实提升生态环境
        3.4.3 重视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4.4 制定生态规划保障制度,把握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逾越
        3.4.5 把握生态文明核心原则,依托自然发展城市
    本章小结
4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方法论
    4.1 辩证思维
        4.1.1 从两面性出发寻求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4.1.2 抓主要矛盾,城市规划要具体措施和全面战略并进
        4.1.3 发展的看待问题,建立长远规划
    4.2 系统思维
        4.2.1 从全局出发,规划整体效果
        4.2.2 顶层设计与任务分解并行
        4.2.3 均衡进度,重视衔接,避免各自为政的“浪费”
    4.3 战略思维
        4.3.1 从战略性理念出发,科学规划
        4.3.2 从大局出发,把握局部
        4.3.3 不求短期功利,心怀长远
    4.4 法制思维
        4.4.1 用法律方法解决和推进城市规划工作
        4.4.2 用法律权威杜绝规划过程中的腐败
    4.5 底线思维
        4.5.1 从坏处准备,往最好处争取的最低价值标准
        4.5.2 不可触碰和侵犯的最低接受程度
    4.6 精准思维
        4.6.1 具体解决规划中的问题,不能以原则回应具体
        4.6.2 从具体问题出发,推动解决系列矛盾
    4.7 创新思维
        4.7.1 肯定创新在规划中的巨大作用,带领城市开创新局面
        4.7.2 鼓励创新氛围,规划过程中注重分配教育,科研,新型企业
    本章小结
5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5.1 习近平思想指导下雄安新区的战略成功
        5.1.1 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地位空前
        5.1.2 科学部署,习近平规划建设理念完整呈现
        5.1.3 千年大计,习近平思想指导下的战略成功
        5.1.4 总结
    5.2 习近平思想指导下大国战“疫”的阶段成功
        5.2.1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方法论指导下疫灾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5.2.2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对防疫工作的积极作用
        5.2.3 疫灾防治看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高瞻远瞩
        5.2.4 总结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创新点
    6.4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重要讲话
附录B 习近平视察城市建设伟人的足迹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对居民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发展现状
        1.2.4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学术价值
        1.4.2 政策价值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0 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
    2.3 调查方法
    2.4 调查内容
        2.4.1 居民评估调查
        2.4.2 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情况
    2.5 质量控制
        2.5.1 准备阶段
        2.5.2 现场调查阶段
        2.5.3 数据录入与分析
    2.6 统计学方法
        2.6.1 逆概率加权法
        2.6.2 单因素分析
        2.6.3 多水平logistic回归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调查对象的身体活动情况
        3.2.1 身体活动时间分布
        3.2.2 身体活动量分布
        3.2.4 身体活动达标情况
    3.3 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情况
        3.3.1 泸州市各区(县)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情况
        3.3.2 泸州市居民对居住地运动场所的评价
        3.3.3 泸州市居民对健康城市建设的满意率
    3.4 泸州市居民总身体活动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居民总身体活动达标情况
        3.4.2 居民健康状况与总身体活动达标的关系
        3.4.3 全民健身工程与总身体活动达标的关系
    3.5 泸州市居民总身体活动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
        3.5.1 层次结构分析
        3.5.2 居民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三水平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泸州市居民身体活动情况
        4.1.1 2015年和2018年泸州市居民身体活动的总体情况对比
        4.1.2 2015年和2018年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居民的身体活动达标情况对比
    4.2 居民对健身相关的健康城市建设满意率情况
    4.3 泸州市居民总身体活动影响因素
        4.3.1 年龄是身体活动达标的影响因素
        4.3.2 职业是身体活动达标的影响因素
        4.3.3 自评健康状况是身体活动达标的影响因素
        4.3.4 对“本地健身娱乐活动的评价”是身体活动达标的影响因素
        4.3.5 对“社区环境的评价”是身体活动达标的影响因素
        4.3.6 对“本地医疗服务”满意是身体活动达标的保护因素
        4.3.7 对“本地社会治安”满意是身体活动达标的保护因素
        4.3.8 居民对健康城市建设的知晓情况是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
        4.3.9 全民健身工程对居民身体活动的影响分析
        4.3.10 居民所在的街道类别是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
        4.3.11 居民对“开展的健康知识宣传的评价”是身体活动可能的影响因素
    4.4 研究创新性
    4.5 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关注重点人群的身体活动情况
        5.2.2 加强跨部门间合作,发挥联动效应
        5.2.3 提高居民健康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5.2.4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健身娱乐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5.2.5 完善社区环境建设,构建支持性的人居环境
        5.2.6 打造“体医结合”模式,形成科学健身新理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病冲击人类健康
        1.1.2 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
        1.1.3 当代街道空间营造中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梳理
        1.3.2 国内相关研究梳理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健康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健康概念本质的重新解读
        2.1.2 设计领域对健康的关注
    2.2 街道空间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街道空间的基本概念
        2.2.2 本文主要研究的街道空间类型
    2.3 健康街道的相关概念阐述
    2.4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4.1 理论研究
        2.4.2 实践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健康导向下街道的构成要素
    3.1 街道的使用主体要素
        3.1.1 使用主体行为活动
        3.1.2 使用主体对空间的感知
        3.1.3 健康导向下街道的使用主体需求
    3.2 街道的功能要素
        3.2.1 交通功能
        3.2.2 休闲功能
        3.2.3 景观功能
        3.2.4 健康导向下街道的功能设计
    3.3 街道的空间要素
        3.3.1 街道空间尺度
        3.3.2 街道空间界面
        3.3.3 街道设施
        3.3.4 街道绿化
        3.3.5 街道历史文化空间
        3.3.6 健康导向下街道的空间设计
    3.4 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原则与策略
    4.1 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原则
        4.1.1 生理舒适设计原则
        4.1.2 心理愉悦设计原则
        4.1.3 社会适应良好设计原则
        4.1.4 生态可持续设计原则
        4.1.5 通用可识别设计原则
    4.2 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策略
        4.2.1 空间尺度设计
        4.2.2 空间界面设计
        4.2.3 空间安全设计
        4.2.4 人车分流设计
        4.2.5 功能多样设计
        4.2.6 生态绿化设计
        4.2.7 设施人性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健康导向下的西安城区街道空间营造的调研与分析
    5.1 调查研究概述
        5.1.1 调查研究方向确立
        5.1.2 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
        5.1.3 调查研究的季节和对象
        5.1.4 调查研究的方法
    5.2 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桥梓口段)街道空间营造调查与分析
        5.2.1 场地概况
        5.2.2 街道空间使用行为活动分析
        5.2.3 街道空间营造设计分析
        5.2.4 总结
        5.2.5 合理化建议
    5.3 西安市城区建设东路健康街道空间营造调查与分析
        5.3.1 场地概况
        5.3.2 街道空间使用行为活动分析
        5.3.3 街道空间营造设计分析
        5.3.4 总结
        5.3.5 合理化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展望
        6.2.1 论文不足之处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与表录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二 :调查问卷

(7)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背景下健康威胁突出
        1.1.2 我国健康城市实践即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1.1.3 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健康城市建设的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健康城市规划实践研究综述
        1.2.2 健康城市概念内涵研究综述
        1.2.3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1.2.4 健康城市相关评价模型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健康城市理论基础及内涵
    2.1 城市概念
    2.2 健康决定因素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健康城市的内涵
        2.4.1 健康城市的概念内涵
        2.4.2 健康城市的特征
        2.4.3 健康城市与相关概念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立
    3.3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3.3.2 指标体系库建立
        3.3.3 指标初次筛选
        3.3.4 德尔菲专家指标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健康城市评价模型
    4.1 评价方法选择
        4.1.1 指标权重方法选择
        4.1.2 评价模型选择
    4.2 健康城市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2.1 评估原则
        4.2.2 评价步骤
        4.2.3 改进熵权法确定权重
        4.2.4 评价体系分级标准
        4.2.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全国省会城市健康评价
    5.1 健康城市的评价区域选择
    5.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3 全国省会城市健康评价
        5.3.1 健康城市评价指标赋权
        5.3.2 全国省会城市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5.4 全国省会健康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5.4.1 牢固生态保护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5.4.2 注重产业升级,发展高效经济
        5.4.3 促进社会民生发展,倡导居民健康生活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德尔菲第一轮问卷
    附录B.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德尔菲第二轮咨询重要性赋值结果
    附录C. 各省会城市环境指标健康隶属等级
    附录D. 各省会城市经济指标健康隶属等级
    附录E 各省会城市社会指标健康隶属等级
    附录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健康的定义
        二、健康老龄化的内涵
        三、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活动理论
        二、认知老化理论
        三、需求层次理论
        四、社区照顾理论
第三章 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人口概况
        三、环境概况
        四、经济概况
        五、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放及统计
        三、问卷样本结构
        四、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四章 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的描述性分析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家庭支持
        四、活动参与
        五、健康老龄化对比分析
    第二节 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人口学特征
        二、其他相关因素
    第三节 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聚类分析
        一、健康老龄化老年人
        二、常态老年人
        三、病态老年人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健康需求分析
        一、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二、养老需求
第五章 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老年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令人担忧
        一、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低
        二、老年人精神慰籍缺乏
    第二节 老年人老有所学的意愿低
        一、老年人缺少学习平台
        二、老年人主观认知退化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
        一、老年人参加老年协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老年人参与农业生产外的经济活动较为困难
    第四节 经济贫困抑制健康老龄化水平的提高
        一、老年人经济贫困有其历史原因
        二、土地被征收老年人可能陷入贫困
    第五节 社区老年服务供给不足
        一、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
        二、社区文体设施不完备,服务项目匮乏
    第六节 社会保障存在盲区与暗区
        一、存在不购买医保的老年人
        二、农村低保工作落实欠妥
    第七节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养老负担重
        二、农村留守空巢老人数量多
第六章 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推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老年人个体健康实现对策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智力健康
    第二节 老年人经济健康实现对策
        一、政府组织实施,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二、社区确保低保等福利优先照顾特困老年群体
    第三节 老年群体健康实现对策
        一、大力推进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
        二、加强老年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第四节 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科技文本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项目描述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报告》简介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
    2.2 译中
        2.2.1 术语处理
        2.2.2 原文文本分析
        2.2.3 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2.3 译后修改
第三章 翻译转换理论介绍
    3.1 国外翻译转换研究进展
    3.2 国内翻译转换研究进展
    3.3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3.3.1 层次转换
        3.3.2 范畴转换
    3.4 卡特福德各翻译转换间的区别
    3.5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译例分析
    4.1 层次转换
    4.2 范畴转换
        4.2.1 结构转换
        4.2.2 类别转换
        4.2.3 单位转换
        4.2.4 内部体系转换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运用总结
    5.2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不足之处总结
    5.3 译者翻译欠缺之处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翻译实践英汉对照
附录二 术语表
附录三 翻译工具列表
附件

(10)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风险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商业健康险互联网化的切入研究
    2.1 何为“互联网化”
    2.2 互联网化可助力B2C模式的升级
    2.3 商业健康险初次互联网化失败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风险协同中的探索
    3.1 风险用户分群及应对策略探索
    3.2 大数据风控辅助系统思路探索
    3.3 案例:大数据在短期住院津贴险定价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运营推广中的探索
    4.1 目标用户群分层及运营策略探索
    4.2 “智能健康顾问”思路探索
    4.3 案例:“智能健康顾问”APP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的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的十项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培养初中生“健康生活”理念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为例[D]. 董雪纯.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甘肃省健康城市建设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D]. 刘文.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健康视角下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优化研究[D]. 张文静.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4]习近平总书记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论述研究[D]. 张梦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对居民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D]. 潘钰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健康导向下的街道空间营造策略研究[D]. 苗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夏联华. 重庆大学, 2019(01)
  • [8]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村人口健康老龄化问题研究[D]. 陶正恒.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2)
  • [9]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科技文本的汉译实践报告[D]. 白雪力.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10]互联网大数据在商业健康险风险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D]. 宁智.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了十项健康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