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

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

一、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华,瞿璐,江蓝微[1](2020)在《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梳理有效汇率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增加值有效汇率指数,并结合全球价值链指标研究增加值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以WWZ法计算得到双边贸易增加值,考虑第三方市场效应计算得到贸易权重,选择恰当的篮子货币,构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其次,用GDP平减指数和CPI指数分别构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检验价格指数对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力的影响;再次,用贸易和资本双权重构建指数,检验资本因素对指数变动的影响;最后,在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用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全球价值链指标进行面板回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构建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合理有效;2.有效汇率对出口存在负向的影响,这一负向影响受全球价值链(GVC)指标的影响。

黄奕[2](2020)在《中国外汇市场直接干预的现状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探析》文中研究指明1973年,由于美元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随之瓦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动地介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2004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基本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度。换言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有管理的浮动到独立浮动大约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又以美国为首的G5、G7集团联合干预最为典型,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等无不说明外汇市场干预的必要性。然而,我国外汇市场直接干预即外汇市场操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干预。传统意义上的外汇市场直接干预是指,管理当局直接进入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以改变汇率水平的行为。但是,我国存在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结售汇头寸实行区间管理,商业银行多余的外汇头寸,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外汇头寸不足时,要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而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造成外汇市场光靠自身难以自发地调节供需,因此,在实务中,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时,交易的对手方通常是人民银行,致使外汇市场操作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所以,除了外汇市场操作之外,我国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管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手段——汇价直接调控,利用复杂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直接地、人为地、主动地调控。当前人民币汇率单日波动幅度为中间价基础上的±2%,在极端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昨日2%的上涨幅度,可以通过今日中间价下调进行完全地抵消。因此,有必要对外汇市场直接干预重新下定义。将直接干预的定义拓展为货币当局直接改变汇率水平的行为,包含直接入市买卖,或直接对汇率价格进行调控。由此,我国直接干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被动的数量措施——外汇市场操作和主动的价格措施——汇价直接调控。量价分离,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我国特有的外汇市场干预体系。但是,我国现有外汇市场干预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例如“811汇改”,是一次特殊的汇价直接调控,人民银行以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之名,行汇率贬值之实,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因此一次性贬值2%,由此产生人民币贬值预期,致使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比重下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并引发跨境资本流出,管理当局随后推出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受阻;其次,日常的汇价直接调控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我国于2019年8月被美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再次,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导致的被动型外汇市场操作以及相应的冲销操作过于频繁,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妨碍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巨额显性财务成本,冲销效果边际递减,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严重等。另外,根据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冲销式干预存在利率效应,而这种利率效应加强了利率波动,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成本。为此,本文基于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利用Johanson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冲销式外汇操作的利率做了较为全面地实证研究。综上所述,有必要对我国现有外汇市场干预体系进行改革。借鉴日本当局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我国在取消中间价和单日2%涨跌幅限制的同时,应该实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基于汇率目标区,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并且,汇率目标区的细则是不对外公开的。由此,我国将通过量价合一的直接干预,即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干预管理人民币汇率水平,化被动干预为主动干预,从而减少外汇市场干预的频率,仅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干预。汇率目标区的核心问题是中心汇率该如何确定。本文选取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美劳动力生产率之比)、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开放程度(进出口总额/GDP)和外汇资产(外汇储备/GDP)等变量,利用Johanson协整性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估计人民币中心汇率模型。其次,本文对传统汇率目标区的波动幅度进行改革,由单一阈值变为区间。根据平均汇率与中心汇率的偏离程度,本文确定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波动幅度为±3%~±5%。其中,±3%为预警线,当汇率波动触及时,管理当局先进行间接干预;±5%为边界线,必须介入外汇市场,借鉴日本当局的做法,采取低频、大额的外汇市场干预策略,干预要充分,执行要果断。并且,管理当局还可以采取窗口指导等非常规性手段。另外,从经济增长方式、外汇储备充足性和金融稳定性等方面来看,我国实行汇率目标区的条件基本具备。最后,实行人民币汇率目标区还需要三项配套措施。第一,人民银行应当进一步放松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的管制,避免外汇被动式地回笼和投放。第二,借鉴日本当局的做法,过量的外汇储备,其中一部分用于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第三,在成立外汇平准基金之后,剩余的过量外汇储备,人民银行应该将其转换成黄金储备。

姜蔚[3](2020)在《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8·11”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由收盘价和一篮子汇率共同决定,而且由于各个市场汇率的联动以及人民币中间价定价的不透明因素,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复杂。本文采用DCC-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中间价和在岸即期汇率CNY、离岸即期CNH和远期汇率NDF的相关关系,建立了TAR模型,研究在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人民币中间价联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NY与NDF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最强,“8·11”汇改之后,在岸汇率和境外汇率预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而人民币基准汇率保持其独立性,与各市场汇率之间相关关系很低,人民币中间价的调节难以直接传递或影响到各个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内地与香港间利差差异均不显着,而中美利差差异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一篮子货币三大汇率指数CFETS、BIS、SDR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定价方式越来越透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有一定成效。为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稳定发展,提出进一步推进汇率定价机制透明化、坚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原则、增加对离岸市场的引导三点建议。

姜蔚[4](2020)在《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8·11”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由收盘价和一篮子汇率共同决定,而且由于各个市场汇率的联动以及人民币中间价定价的不透明因素,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复杂。本文采用DCC-GARCH模型分析了人民币中间价和在岸即期汇率CNY、离岸即期CNH和远期汇率NDF的相关关系,建立了TAR模型,研究在不同的人民币预期条件下人民币中间价联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CNY与NDF汇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最强,“8·11”汇改之后,在岸汇率和境外汇率预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而人民币基准汇率保持其独立性,与各市场汇率之间相关关系很低,人民币中间价的调节难以直接传递或影响到各个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内地与香港间利差差异均不显着,而中美利差差异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一篮子货币三大汇率指数CFETS、BIS、SDR对联动关系都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说明“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定价方式越来越透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革有一定成效。为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稳定发展,提出进一步推进汇率定价机制透明化、坚持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原则、增加对离岸市场的引导三点建议。

陈瑶雯[5](2020)在《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优化升级是新时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榜样、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需要我们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要素市场化和全球化配置、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进程。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幅度以及速度明显高过以往。聚焦当前实体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从出口产业、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层面观察,都有待加速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特别就出口产业层面而言,我们目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低端出口产能过剩、优势产能面临竞争、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高端出口产业链不够完备和在出口产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占有份额不足等方面问题。因此在新一轮全球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带动力量之一,出口产业结构有待高级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全产业链亟待从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贸易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环节转型升级,提升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提高出口竞争力。向未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出: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转移国内优势产能走出去,深入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出口产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出口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围绕“出口”构建现代化知识产业发展新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全球经济多维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与国内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深化与格局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重塑或变动,对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将愈发明显。我们知道,实际汇率发生变动,以外币计价的一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必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贸易规模和进出口结构的变化,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会引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生产结构的变化,并最终引导出口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改变。因此,汇率作为沟通各个国家市场之间最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在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情况下,汇率对各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愈加重要。从现有的研究看,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促使企业利用市场价格手段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提升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推动贸易结构优化,使其盈利增长模式更加合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格局重塑的现实下,一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支撑作用,出口产业链地位更加重要。就我国来说,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和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与全球经济频繁互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影响的复杂性及其双向波动的不确定性(幅度与方向)已经成为“新常态”。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利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方向与幅度)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愈发重要。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切入,结合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基础支撑理论,建立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微观机制与宏观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证得出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价格传导与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改变、国际资本流动(FDI与OFDI)与全球生产要素重整等渠道,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作为经验借鉴,本文考察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与汇率的关系及其汇率政策经验,然后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出口产品质量与汇率的关系及其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并基于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标准的CGE模型来模拟汇率波动对我国各经济和产业变量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汇率走廊边界以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最终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汇率政策及其政策实施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政府引导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重视汇率政策工具。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既有市场的主导作用,也有政府的行政干预。汇率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之一,就要使“两只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尊重市场主导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或措施使生产要素和生产力资源从低效率的出口行业或产业向高效率出口行业、产业流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水平,让“结构红利”成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汇率作为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调节变量之一,能够凭借汇率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内在动力机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充分调整,导致出口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或者反过来恶化。尤其在中国开放大门不断敞开的现实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发挥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显着,必将成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价格机制,即通过汇率的变化引导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规模和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改变,实现对出口产业结构各个相关经济变量的深入调节。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一国汇率政策的适当调整、方向与幅度的适度管控,不仅能够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企业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生存空间,还能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内需和外需之间相机转换,从而对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特别是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生产要素导向的出口产业发展中,应对汇率风险的是出口产业的高度化及在此基础上的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一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整体状态可以通过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动态位置及其竞争优势来评估。企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真正的生存能力体现于其在全球价值链形成中的增加值权重及其竞争优势,而这种生存能力更多的表现于企业出口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或生产要素禀赋、企业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的相关人才数量和技术资源以及技术更新能力、获取知识产权的能力、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应对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的能力等,正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出口产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我们考虑的是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全要素竞争能力。因此,政府部门想依靠一时的环境改变或者政策保护来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是不可能有效的。与此相反,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并处于初级要素导向和资源禀赋依赖阶段的产业,产业发展空间产品的低价格扩张将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导致需求受到抑制。形成持续和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结构状态离不开技术进步作为支撑。外部压力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非在低水平上简单地扩大再生产。政府应该通过改变出口产业所在环境的政策背景,改善竞争环境,发挥市场的作用,借以促进更高级别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推动出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改造进程。研究认为,利用汇率政策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要把握好汇率波动的方向,管理好汇率波动的幅度,实现区间管理。我国过去奉行的汇率政策倾向于低估人民币汇率,采取相对严格的外汇管制,通过净出口的增加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家外汇储备。但是,这一政策也使得形成了初级产业层面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应限制了我国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我们希望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水平,逼迫出口企业淘汰低附加价值行业产品,释放生产要素发展高知识技术、高科技附加价值产业,推进出口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汇率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毕竟只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其他政策亦可能改变因为汇率变动而形成的优势或劣势。因此,汇率政策引导出口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内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积极配合。在汇率波动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受到挑战,企业就要积极推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适应汇率波动和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行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相关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到考虑汇率因素,我们既要利用好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也要通过构建汇率走廊确定政府干预的边界,实现汇率波动的区间管理,让出口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瞿璐[6](2019)在《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有效汇率指数及其对贸易的影响》文中认为随着贸易全球化,有效汇率代替双边汇率成为更合适的代理指标。有效汇率更能全面地反映人民币币值变化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更能发挥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全球价值链的出现对贸易的统计方法提出了挑战,这为有效汇率的测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梳理有效汇率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增加值有效汇率指数,并结合全球价值链指标研究增加值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以WWZ法计算得到双边贸易增加值,考虑第三方市场效应计算得到贸易权重,选择恰当的篮子货币,构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其次用GDP平减指数和CPI指数分别构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检验价格指数对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力的影响;接着用贸易和资本双权重构建指数检验资本因素对指数变动的影响;最后在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用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结合全球价值链指标进行面板回归,分别研究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家层面和制造业层面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以及有效汇率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表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贸易增加值角度构建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合理有效;2.有效汇率对出口存在负向的影响,这一负向影响受GVC指标的影响;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VC指标的调节程度不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应构建以贸易增加值为权重的有效汇率指数,汇率权重应综合考虑资本和贸易权重;2.政策制定者应结合GVC指标评估汇率变动对贸易出口的影响;3.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为国家发展谋机遇。

汪倩[7](2019)在《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不断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同时,我国资本流动中证券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且其波动常会对经济、金融稳定造成较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把握汇率政策,维持国内金融环境稳定,有必要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资产组合理论探究了汇率变动影响证券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从资产组合再平衡效应和反转、回报追逐效应联合来看,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产生正向影响;从动量、回报追逐效应联合来看,结果则相反。其次,由于传统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是以中国对外贸易额为基础编制而成的,不能从资本视角出发衡量人民币的币值变动,从而不能有效地反映人民币变动对资本市场相关变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资本流动数据代替贸易流动数据构建权重、用金融资产价格指数代替商品价格指数,编制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指数——REFER,并与BIS编制的传统人民币汇率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接下来,在分析了人民币REFER走势和我国证券资本流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对人民币REFER和我国证券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期间,人民币REFER与BIS编制的传统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呈现不同程度的背离,因此利用资本流动数据而非贸易流动数据构建汇率指数来测度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有必要的;VAR模型下我国人民币REFER变动与证券资本净流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上升将导致中国证券资本净流出,印证了动量效应和回报追逐效应。建议编制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指数纳入人民币汇率体系之中,并加快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来达到动态调整证券资本流动的目的,同时建立监控网密切关注证券资本流动情况。

孙月欣[8](2018)在《贸易、资本双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往来愈发密切与复杂,此时传统的双边汇率已不能完全反映一国货币在整体经济环境下的价值变动,因此很多国际组织以及各国相关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编制有效汇率指数。但是目前官方公布的指数均是在贸易视角下编制,在各国资本项目逐渐放开的环境下,将资本因素考虑在内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在各国指数编制方法以及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贸易、资本双视角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综合介绍了贸易视角以及资本视角下的指数构建流程,包括样本国的确定,权重的设计,平减指数的选择以及发布频率的确定等各方面。然后,在构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分别进行了月度和周度的贸易视角下以及贸易、资本双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其中,在出口权重的计算上分别使用了现在比较广泛的双边贸易加权模型以及双重加权模型,所以一共构建了四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通过对比发现,由于第三方市场竞争因素的存在,双重加权模型计算的有效汇率指数略小于双边贸易加权模型的结果;由于资本流动因素的存在,双视角下计算的有效汇率指数略低于贸易视角下的结果。除此之外,本文选取了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BIS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以及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CFETS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与本文构建的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指数的样本国以及权重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大概走势以及节点上还是一致的。最后,本文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顺差影响的实证分析,协整关系表明我国的贸易顺差与贸易对手国的收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及其波动率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荣璟[9](2016)在《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理论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由于"双挂钩"——各种货币币值与美元挂钩,美元币值与黄金挂钩——机制的作用,货币之间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各种货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成为经济当局和市场参与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布雷顿体系的瓦解,各种货币之间双边汇率波动加大。一种货币在相对一些货币升值的同时可能相对另一些货币贬值,双边汇率己经难以全面反映一种货币的币值变化。因此,有效汇率指数应运而生。有效汇率指数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指数,它是由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之间的双边汇率,按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所形成。因为参考系包含其他多种货币,所以它比双边汇率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某种货币币值的总体变化以及某经济体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有效汇率指数体系按照研究视角的不同可以细分为贸易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与金融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前者从对外贸易层面出发,根据所采用的双边汇率是否经由价格指数平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其中,贸易视角下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经济体的货币相较于其贸易伙伴经济体货币币值的总体变化情况;贸易视角下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经济体的商品相较于其贸易伙伴济体商品价格竞争力的总体变化情况。后者从金融层面出发,也可以细分为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其中,金融视角下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经济体货币相较于其资本往来经济体货币币值的总体变化;金融视角下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通常根据不同的理论模型构建而成,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某经济体金融层面运行状态的变化情况。贸易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与金融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的差异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基础方面。前者的理论基础为"一价定律";后者的理论基础根据指数具体用途的不同而各异。(2)样本国选择与权重设计方面。前者考虑的是贸易流;后者考虑的是资本流量和资本存量。目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处于深水区阶段,构建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意义方面,本文基于贸易视角构建了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基于金融视角构建了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并对它们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有效汇率指数研究领域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和补充。实践价值方面,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贸易视角方面,编制了基于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在金融视角方面,编制了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以及人民币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并对它们的实践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地解读人民币汇率走势和科学地测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的基本架构与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贸易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其分为传统有效汇率指数与创新型有效汇率指数。其中,前者指的是世界各大经济机构以及中央银行编制并发布的有效汇率指数;后者指的是在前者基础上根据不同细分视角进行相应创新后构建的有效汇率指数。在传统有效汇率指数面,本文重点剖析了第三国市场效应的概念,详细地论证了第三国市场效应对权重影响的机理,并通过流程图和计算表的方式描述了多边贸易竞争权重的计算过程。在贸易视角下创新型有效汇率指数方面,本文主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剖析。它们分别是:(1)行业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有效汇率指数因采用国家层面贸易流和价格水平数据而导致的"加总偏倚"问题,更有效地反映一国各行业产品的对外竞争力变化情况;(2)企业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更紧密地结合企业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对各企业所面临的汇率变化和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对其必要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它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在金融视角下有效汇率指数方面,本文对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剖析。它们分别是:(1)资本权重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从资本流视角出发对货币汇率波动的参考系及其权重进行了重新设计,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某经济体货币相对于其具有密切资本往来的经济体货币篮子汇率的总体变化情况;(2)资产吸引力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基于资产组合均衡模型,构建了实际金融有效汇率指数,通过该指数变动能够反映一国金融资产相对吸引力的变化;(3)融资成本视角下的金融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基于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构建了金融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能够反映一国国际融资成本大小的变化情况;(4)国际投资头寸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数从经济体国际投资头寸出发,分别构建了相应的资产头寸、负债头寸以及净头寸下的有效汇率指数,对一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抵补利率平价理论构建了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用以从无风险资产套利角度,测度某经济体货币远期面临的升贬值压力。它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其次,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种有效汇率指数的适用性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的构建。再次,为了进一步体现相应有效汇率指数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人民币传统有效汇率指数、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以及人民币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实践价值进行了论证。具体研究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人民币BIS广义有效汇率指数以及人民币兑主要国际货币双边汇率指数走势发现:2014-2015年期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明显且波动加大,但是不论从汇率的变化方向还是从波动幅度角度进行观察,人民币汇率相较于一篮子货币都处于稳健的运行的状态,对市场中渲染的人民币汇率危机论进行了有效的反驳,从而体现了传统有效汇率指数的实践价值。(2)针对2010-2013年,西方社会所谓的人民币刻意维系低估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净进口与净出口贸易伙伴视角下人民有效汇率指数走势认为: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导致中国长期顺差的决定性原因。此外,通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和人民币净进口指数的走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对中国长期保持逆差的经济体的货币总体上同样保持着长期升值的趋势,这也并不能扭转中国对这些经济体逆差扩大的态势,从反面否定了人民币低估——中国商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贸易顺差的逻辑在实践中的运行有效性。(3)本文通过对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与人民币传统有效汇率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资本流和贸易流角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测度的结果不仅在方向上而且在幅度上都有所差异,仅仅从贸易流角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测度并不全面。因此,结合两种指数进行分析能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与中国FDI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内。中国FDI与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存在着正向关系,资本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升值1%能够促进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3.61%。而这种长期关系在人民帀传统有效汇率指数与中国FDI之间不存在。(4)通过对人民币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分析表明:次贷危机前,国内外负向利差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主要因素。在次贷危机期间,随着负向利差的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减弱。随后,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虽然人民币即期汇率保持升值,但是由于正向利差的存在,从净效果上看,人民币面临着一定的贬值压力。贬值压力在2014年至2015年有所加深,然而,由于人民币即期汇率从总体上依然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2015年末贬值压力得到改善。此外,由于受人民币市场远期汇率可得性的限制,本文从美元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实践有效性。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完善和丰富中国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1)落实和完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工作。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适合作为核心机构承担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定期编制和发布工作。但是,在指数发布频率、指数下载便利性以及指数编制方法披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适时推进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和发布进程。发布行业视角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净进口和净出口贸易伙伴国视角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等创新型有效汇率指数对完善中国宏观经济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完善经济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和完备性。在按照SSDS公布即期经济数据的同时加大对前期经济数据的追溯性披露,在数据披露及时性和完备性方面支持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相关的研究。

石林梅[10](2014)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总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于一国经济而言,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是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不遗余力利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来解决经济中面临的问题,然而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各国经济的关系愈来愈密切,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经济往来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由于经济系统复杂性,各国的汇率制度和汇率体系不尽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汇率波动对经济总需求的影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针对2005年以来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展开研究,讨论汇率波动对经济总需求的影响,分别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和产出的角度,系统的讨论汇率及汇率波动的影响效果,最终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论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汇率、汇率制度、汇率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文献上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汇率和汇率指数的构建和中国汇率制度演进,第三部分是汇率和消费、投资、净出口、产出的实证检验。首先,文章对汇率及汇率制度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汇率、汇率制度和汇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介绍汇率波动的度量方法,引出汇率波动对经济总需求影响的研究框架。进一步,我们对汇率、汇率波动对经济总需求影响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汇率对消费、汇率对投资、汇率对净出口、汇率对产出四个角度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着重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歧和研究的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文献上的支持。在实证研究部分,我们首先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统计方法并进行统计,系统梳理我国的汇率体制改革的过程、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全面反映汇率特征的汇率指数编制方法,考虑我国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体制,利用除数修正法,考虑第三方市场效应,构建中国的汇率指数,并与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进行比较,作为以后实证研究的基础。本文计算出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指数和实际汇率指数具有更明显的波动特征,汇率指数的构建对价格波动和GDP平减指数因素的影响考虑的更为充分,人民币汇率指数体现了世界经济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情况变化和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在对汇率和汇率波动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方面,我们利用GARCH模型度量汇率波动,构建汇率和汇率波动对消费影响的实证模型,从消费结构和消费总量的角度分析汇率对其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当期升值将导致国内消费水平上升,本币升值对消费影响将持续20个月的时间;前期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会对国内消费水平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若前期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国内消费水平上升;汇率波动率上升将导致国内消费水平的下降,影响的持续时间是15个月;此外,总产出的增加,价格水平的降低,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开放度的提高,都会在长期内稳定的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从汇率波动的层面来看,拉动内需可以通过人民币稳定升值和降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程度来实现,而从其他层面来看,增加本国的产出水平、降低消费物价水平、改善贸易条件、提高贸易开放程度,都会促进国内消费水平的上升。在对汇率波动对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中,我们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投资水平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利用GARCH模型度量的汇率波动特征,对国内投资总额等指标进行检验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不利于国内企业投资水平,这意味着促进国内企业投资将需要人民币贬值,而不是升值;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强不利于国内投资,长期来看,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才能起到稳定投资的效果。在对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分别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构建模型,分析汇率波动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通过中国和贸易伙伴的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主要受到国外产出、贸易开放度和贸易条件影响;人民币贬值通过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顺差;汇率波动主要影响出口:对进口的影响不显着;要维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首先要确保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在研究汇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我们构建了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产出的影响模型,将经济增长划分为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和投入型经济增长两个类型,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投入型经济增长有显着地影响,然而,对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着,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靠进出口、投资、政府支出拉动的,人民币的贬值有利于我国的产出水平增加,然而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汇率及其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促进作用,同样的,外商投资水平的增加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也无助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综合来看,我们对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的系统研究可以对汇率政策和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的作用,短期来看,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同时,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和贸易结构升级,摆脱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不利局面,而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在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人民币稳定适度的升值。

二、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REER-VA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一)有效汇率指数的设计
    (二)NEER-VA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1.贸易增加值的计算
        2.货币篮子的选取
        3.货币权重的赋予
        4.NEER-VA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构建
    (三)REER-VA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四)资本贸易双权重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三、REER-VA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和单位根检验
    (二)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以贸易增加值构建的有效汇率指数(REER-VA)合理、有效。
        2.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受全球价值链指标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1.应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有效汇率指数,同时考虑资本因素。
        2.政策制定者应结合GVC指标评估汇率变动对贸易出口的影响
        3.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为国家发展谋机遇。

(2)中国外汇市场直接干预的现状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本文框架
    1.3 本文创新之处
    1.4 外汇市场干预概述
        1.4.1 外汇市场干预的传统定义及分类
        1.4.2 冲销式干预的冲销工具
        1.4.3 直接干预的有效性
        1.4.4 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
        1.4.5 外汇平准基金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的盈利标准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4 信号渠道
        2.4.1 国外文献综述
        2.4.2 国内文献综述
    2.5 汇率目标区
        2.5.1 国外文献综述
        2.5.2 国内文献综述
    2.6 国内其他研究
第三章 浮动汇率制度的必然性与外汇市场干预的必要性
    3.1 引言
    3.2 浮动汇率制度的必然性
        3.2.1 历史回顾: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诞生及崩溃
        3.2.2 1973年之后汇率制度的分类
        3.2.3 信用本位制下货币的价值基础
    3.3 外汇市场干预的必要性
        3.3.1 汇率波动对净出口额的影响
        3.3.2 汇率波动对就业的影响
        3.3.3 汇率波动与货币错配
        3.3.4 汇率短期剧烈波动的成因
    3.4 小结
第四章 1973年后西方外汇市场干预历史
    4.1 引言
    4.2 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期
    4.3 “寡头金融政策协调”时期
    4.4 三极货币体系时期
    4.5 小结
第五章 日本外汇市场直接干预的经验(1991年5月至今)
    5.1 引言
    5.2 日本直接干预概述
    5.3 日本直接干预实况(1991年5月至今)
    5.4 对日本直接干预的评价——基于均衡汇率视角
        5.4.1 均衡汇率理论
        5.4.2 模型设计
        5.4.3 数据来源
        5.4.4 实证过程与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外汇市场的数量干预
    6.1 引言
    6.2 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
        6.2.1 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发展历程
        6.2.2 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制度的特征
    6.3 外汇市场操作及其冲销机制
        6.3.1 我国外汇市场操作的特征
        6.3.2 我国外汇市场操作的冲销机制
        6.3.3 正回购冲销与央票冲销的比较
    6.4 我国外汇市场操作的冲销力度——冲销系数的测算
        6.4.1 单月冲销系数的情况
        6.4.2 整体冲销系数的测算
    6.5 中国外汇市场数量干预的弊端
    6.6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外汇市场的价格干预
    7.1 引言
    7.2 复杂的中间价形成机制
    7.3 “811汇改”
    7.4 中国外汇市场价格干预的弊端
    7.5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冲销式外汇操作的利率效应
    8.1 引言
    8.2 理论阐述
    8.3 实证模型设计与检验
        8.3.1 模型设计
        8.3.2 数据来源
        8.3.3 实证过程与结论
    8.4 小结
第九章 中国外汇市场直接干预改革方案
    9.1 引言
    9.2 人民币兑美元中心汇率模型
        9.2.1 模型设计
        9.2.2 数据来源
        9.2.3 模型估计
    9.3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波动幅度
    9.4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条件
        9.4.1 经济增长方式
        9.4.2 外汇储备充足性
        9.4.3 金融稳定
    9.5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配套措施
    9.6 小结
第十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冲销系数测算结果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外相关事件介绍
        1.1.2 “8·11”汇率改革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案
        1.3.3 创新点
第2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理论分析
    2.1 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方法研究
        2.1.1 人民币中间价的历史发展
        2.1.2 “8·11”汇改前后的定价方法
    2.2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研究
        2.2.1 在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2 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3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联动关系
    2.3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汇率指数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3.2 调控因素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币中间价的联动关系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处理
        3.1.1 变量描述性统计
        3.1.2 单位根检验
    3.2 DCC-GARCH 模型自相关性检验
    3.3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3.3.1 DCC-GARCH 模型估计原理
        3.3.2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3.4 动态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路径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预期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1.2 其他指标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2.1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4.2.2 TAR模型构建
    4.3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模型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不足
        4.4.1 结论与政策建议
        4.4.2 存在的不足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外相关事件介绍
        1.1.2 “8·11”汇率改革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案
        1.3.3 创新点
第2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理论分析
    2.1 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方法研究
        2.1.1 人民币中间价的历史发展
        2.1.2 “8·11”汇改前后的定价方法
    2.2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研究
        2.2.1 在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2 离岸市场汇率的形成机制
        2.2.3 在岸与离岸市场汇率的联动关系
    2.3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汇率指数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3.2 调控因素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币中间价的联动关系分析
    3.1 变量选取与处理
        3.1.1 变量描述性统计
        3.1.2 单位根检验
    3.2 DCC-GARCH 模型自相关性检验
    3.3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3.3.1 DCC-GARCH 模型估计原理
        3.3.2 DCC-GARCH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3.4 动态相关系数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路径
    4.1 研究假设
        4.1.1 汇率预期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1.2 其他指标对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2.1 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4.2.2 TAR模型构建
    4.3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模型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人民币中间价联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结论与不足
        4.4.1 结论与政策建议
        4.4.2 存在的不足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1.1.1 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及其波动区间管理已是趋势必然
        1.1.2 汇率灵活管理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1.1.3 研究汇率和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愈发重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层面
        1.2.2 实践意义
    1.3 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3.3 基本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现实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察方法
        1.4.2 主要实证和计量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关系理论与文献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厘定
        2.1.1 关于汇率
        2.1.2 关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
    2.2 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论
        2.2.1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解释
        2.2.2 汇率传递理论的解释
    2.3 文献综述
        2.3.1 关于汇率变动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影响及其路径
        2.3.2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价格传导机制
        2.3.3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2.3.4 汇率影响出口产业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传导机制
        2.3.5 汇率变动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2.3.6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3.1 汇率变动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3.1.1 价格替代—资源要素配置—出口产业结构
        3.1.2 收入效应—产业溢出—出口产业结构
        3.1.3 国际资本流动—出口产业结构
    3.2 微观机理:基于价格穿越模型的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机理
        3.2.1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
        3.2.2 价格不完全穿越模型与出口产业结构改革
        3.2.3 利润最大化模型、企业经济行为与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3.3 宏观过程:汇率引致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宏观解释
        3.3.1 汇率制度选择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机理
        3.3.2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渠道
        3.3.3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外贸易途径
        3.3.4 汇率变动引致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国际资本流动途径
第四章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产业升级
    4.1 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
        4.1.1 理论基础及测算公式
        4.1.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行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
    4.2 行业出口质量测度分解和汇率指标构建
        4.2.1 出口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分解
        4.2.2 经验回归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与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5.1 汇率目标区模型构建
        5.1.1 汇率目标区模型
        5.1.2 汇率目标区的边界CGE模型构建
    5.2 CGE模型实证与结论
        5.2.1 数据与情景模拟
        5.2.2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六章 汇率政策与出口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践考察
    6.1 汇率波动与美日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1 汇率波动与美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1.2 汇率波动与日本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 汇率波动与中国出口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6.2.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发展
        6.2.2 人民币汇率政策配合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章 利用汇率政策工具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7.1 以汇率制度改革推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7.1.1 关于汇率制度安排
        7.1.2 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7.2 利用汇率变动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7.2.1 充分发挥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
        7.2.2 利用汇率变动调整贸易与投资结构
    7.3 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加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管理
        7.3.1 关于构建人民币汇率走廊
        7.3.2 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廊的区间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有效汇率指数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三节 本文框架
    第四节 本文特色与不足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效汇率指数的文献综述
        一、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方法
        二、传统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四、有效汇率指数编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节 汇率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汇率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二、全球价值链视角汇率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二章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现状分析
    第一节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现状分析
第三章 REER-VA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第一节 有效汇率指数的设计
    第二节 NEER-VA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一、贸易增加值的计算
        二、货币篮子的选取
        三、货币权重的赋予
        四、NEER-VA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第三节 REER-VA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第四节 资本贸易双权重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EER-VA实际有效汇率对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变量选取和单位根检验
    第二节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有效汇率对出口的影响
        一、国家层面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
        二、制造业层面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
        三、国别角度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内生性问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以贸易增加值构建的有效汇率指数合理、有效
        二、有效汇率对贸易出口的影响受全球价值链指标的影响
        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GVC指标的调节程度不同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应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有效汇率指数,同时考虑资本因素
        二、政策制定者应结合GVC指标评估汇率变动对贸易出口的影响
        三、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为国家发展谋机遇
参考文献
致谢

(7)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1.2.2 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1.2.3 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
        1.2.4 金融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汇率变动影响证券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
    2.1 实际汇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2.1.1 商品实际汇率指数
        2.1.2 金融实际汇率指数
    2.2 证券资本流动的涵义及类型
    2.3 汇率变动影响证券资本流动的理论和机制
        2.3.1 资产组合理论
        2.3.2 金融实际汇率变动影响证券资本流动的机制
第3章 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证券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3.1 人民币REFER的编制
        3.1.1 编制公式
        3.1.2 名义汇率的选择
        3.1.3 金融资产价格指数与基期的选择
        3.1.4 权重的确定与更新
        3.1.5 汇率指数编制
    3.2 人民币REFER走势分析
    3.3 我国证券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第4章 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4.2 平稳性检验
    4.3 向量自回归模型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4.5 脉冲响应分析
    4.6 方差分解
    4.7 小结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完善人民币汇率指数体系
    5.2 加快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5.3 建立国际证券资本流动监控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贸易、资本双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概念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相关概念介绍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
        1.4.2 本文不足
第2章 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方法
    2.1 编制方法的确定
    2.2 样本国的选择
        2.2.1 贸易视角下样本国的选择
        2.2.2 资本视角下样本国的选择
    2.3 权重的设计
        2.3.1 贸易视角下权重的设计
        2.3.2 资本视角下权重的设计
    2.4 平减指数的选择
        2.4.1 价格指数的选择
        2.4.2 成本指数的选择
第3章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
    3.1 贸易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3.1.1 样本国的确定
        3.1.2 权重的设计
        3.1.3 平减指数的选择
        3.1.4 贸易视角下指数编制结果展示
    3.2 双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
        3.2.1 样本国的选择
        3.2.2 权重设计
        3.2.3 双视角下指数编制结果展示
        3.2.4 与BIS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比分析
        3.2.5 与CFETS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比分析
第4章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顺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计量模型的建立
    4.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3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建立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协整检验
        4.3.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本文创新与不足
2. 国内外文献述评
    2.1 有关传统有效汇率指数的文献述评
    2.2 有关创新型有效汇率指数的文献述评
    2.3 有关汇率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文献述评
3. 贸易视角下有效汇率指数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方法
    3.1 传统有效汇率指数的理论基础及编制方法
        3.1.1 传统有效汇率指数的理论基础
        3.1.2 国内外机构有效汇率指数编制方法介绍
        3.1.3 国内外机构有效汇率指数编制方法的评析
    3.2 基于贸易视角对有效汇率指数的创新
        3.2.1 行业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3.2.2 企业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3.2.3 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3.3 本章小结
4. 金融视角下有效汇率指数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方法
    4.1 资本权重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4.1.1 相关理论基础
        4.1.2 编制方法与评析
    4.2 资产吸引力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4.2.1 相关理论基础
        4.2.2 编制方法与评析
    4.3 融资成本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4.3.1 相关理论基础
        4.3.2 指数编制与评析
    4.4 国际投资头寸视角下的有效汇率指数
        4.4.1 相关理论基础
        4.4.2 相关指数编制与评析
    4.5 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
        4.5.1 相关理论基础
        4.5.2 指数编制方法与评析
    4.6 本章小结
5. 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的构建
    5.1 贸易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
        5.1.1 贸易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的构成
        5.1.2 净进口和净出口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
    5.2 金融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
        5.2.1 金融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成
        5.2.2 资本权重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
        5.2.3 人民币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编制
    5.3 本章小结
6. 有效汇率指数的运用
    6.1 传统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运用分析
    6.2 不同贸易伙伴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运用分析
    6.3 资本权重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运用分析
    6.4 人民币远期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运用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研究成果

(10)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总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汇率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汇率与有效汇率
    2.2 汇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
    2.3 汇率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评述
第3章 我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
    3.1 我国汇率体系及其演变历程
    3.2 汇率指数编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3.3 基于除数修正法对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编制
    3.4 成分货币和权重调整
    3.5 人民币汇率指数计算
第4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4.1 汇率对消费的影响渠道与研究假设
    4.2 模型构建和数据选取
    4.3 模型估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5.1 汇率对投资的影响效应和研究假设
    5.2 模型设定与数据处理
    5.3 模型估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第6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6.1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6.2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6.3 模型估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第7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7.1 汇率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和模型构建
    7.2 模型设计和变量选取
    7.3 模型估计
    7.4 实证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后记

四、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J]. 吴丽华,瞿璐,江蓝微. 中国经济问题, 2020(04)
  • [2]中国外汇市场直接干预的现状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探析[D]. 黄奕.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3]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D]. 姜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D]. 姜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人民币汇率区间波动对出口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D]. 陈瑶雯. 广西大学, 2020(07)
  • [6]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构建有效汇率指数及其对贸易的影响[D]. 瞿璐. 厦门大学, 2019(08)
  • [7]人民币金融实际汇率变动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D]. 汪倩. 湖南大学, 2019(07)
  • [8]贸易、资本双视角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与分析[D]. 孙月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12)
  • [9]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体系理论与方法[D]. 荣璟.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5)
  • [10]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总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 石林梅. 吉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综合汇率指数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