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会见乔杜里总统

朱镕基会见乔杜里总统

一、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论文文献综述)

曹萍[1](2020)在《“一带一路”语境中的中孟合作与发展——与孟加拉审计署官员图菲克的对话》文中研究说明早在明朝初年,在中国对外活动高潮时期,《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对"榜葛剌"就有了详细记载,说明当时榜葛剌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经济发达、文化昌明的地方,而古籍中的榜葛剌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所在地。目前,孟加拉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一个重要的国家,加强对孟加拉国的了解对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大有裨益。2019年3月6日受于文杰教授委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曹萍与孟加拉国审计署绩效审计处副处长图菲克·沙菲克进行了一次对话。

陈睿[2](2019)在《21世纪以来中孟公共外交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得到蓬勃发展。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为大众所知,公共外交的定义从曾经的片面化发展为更为清晰的阐述:从理论上说,逐渐明确了主体、客体及媒介;从实践上说,逐渐从曾经的边缘化走向舞台中央,并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等。中国通过这些活动,向全世界更加真实的说明了中国国情。孟加拉国地处南亚区域的重要战略位置。自1975年中孟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合作领域涉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访孟加拉国,双边关系提升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双边国家领导人及民众对中孟关系的高度认可。本文探讨中孟之间的公共外交发展,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是稳定中孟之间良好的关系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厘清公共外交的兴起、发展和主要的表现形式,以此作为中孟公共外交实践的理论参考。文章第二部分从齐亚·卡莉达(2001.10-2006.10)、看守政府(2006.10-2009.01)、谢赫·哈西娜(2009.01-今)三个不同的执政时期分别对中孟两国之间已开展的公共外交进行回顾,并总结了两国在不同时期开展公共外交时所带来的不同成效。文章第三部分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南亚政治局势、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内部因素等角度阐述了影响21世纪以来中孟公共外交发展的因素。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对中孟进一步发展公共外交的思考,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李翔[3](2013)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国上下思想解放,进入了波澜壮阔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其中,中国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成就的缩影,是由“边缘化”到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典型代表。中国体育取得的成就与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是密切关联的,一定意义上,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的成就决定了中国体育的成就。目前,关于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的研究甚少,特别是运用史学研究方法,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进行史料性研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意义深远的鸿篇巨着的基本时代背景、结合30多年来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对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情况进行描述,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国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关系、中国与区域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中国与各个国家的双边体育关系为基本架构,以重大事件、主要人物为基本素材和索引,系统梳理,形成特定历史阶段的专题性文献。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的基本史料系统梳理,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与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是密切关联的,而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本身而言,改革开放是原始动力,世界变化是历史机遇,中国体育的自身努力是根本原因。在今天,中国体育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扎实基础、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体育领域获得的制高点与话语权,应该也能够在体育本质的回归、人类共同社会理想追求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诠释,从而影响其他,满足国家与世界的和谐发展需求,引领人类文化的大同。

王苏礼[4](2010)在《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对印巴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中国与印巴两国关系层面,中国是否与印巴平衡发展友好关系;在印巴关系层面,是否希望印巴友好;在印巴冲突层面,印巴冲突时是否持中立、公正的立场。本文首先分三个阶段回顾了中国与印巴关系的政策历史线索。第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中立,中国与印巴同时发展友好关系;希望印巴友好;在印巴冲突中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主张双方和平协商解决。第二部分(1962年至冷战结束)介入,在国家关系层面,中国与印度交恶、与巴基斯坦友好;在印巴关系中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在印巴冲突或者战争中,完全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支持巴基斯坦的要求。第三部分为冷战后中国重回20世纪50年代的中立政策,并在中立的基础上积极劝和。在这一阶段,中国积极与印巴平衡发展关系;希望印巴友好;在印巴争端中奉行中立政策,并利用自身的影响,在印巴之间积极促和。作者认为,中国对印巴的政策体现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当中。因此,本文挑取印巴关系中发生的几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来作为检验作者所概括的中国的政策目标。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印巴冲突的三大根源,分别是印巴分治、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的大国情结。第二章主要介绍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南亚政策。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印巴之间奉行的是中立政策,并与印巴同时友好。第三章论述了中国南亚政策的调整。其中1959年西藏叛乱是中国南亚政策的转折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后中国完全转变了中立政策,开始介入印巴争端,并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第四章以1965年与1971年印巴两次战争为例,来论证中国实行的是介入政策。在这两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完全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反对印度,并通过向巴基斯坦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来维持印巴均衡。第五章论述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重新在印巴之间执行中立政策,平衡发展与印巴的关系,并在印巴之间积极促和。在总结以往对印巴政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最后一部分对将来的中国对印巴的政策提出了粗浅的建议,即在印巴之间,奉行中立并积极促和的政策最为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具体政策表现为,中国在确保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的基础上,与印度同时发展友好关系,在印巴争端中奉行中立并积极促和的立场,力争避免卷入印巴争端,同时积极促进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与稳定。文中最后也为中国在如果印巴再次爆发战争时采取何种措施提出了一些不算成熟的建议。

李平[5](2008)在《WTO与国际经济关系新时代》文中指出多边贸易协议从关贸总协定(GATT)发展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发展与合作时代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有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经有15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WTO协议。但随着成员结构的变化,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成熟,WTO的内在矛盾也日益突出。WTO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其发展的前景如何,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对GATT/WTO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从WTO对GATT的继承与发展、弘扬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为后进国家经济振兴提供契机、为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开辟了现实途径等方面探讨了WTO及其协议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WTO是相当健全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协商和协调机构。它继承了GATT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成果,提高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其协议还特别提出了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允许例外和差别待遇原则,使发展中国家受益较大。WTO及其协议日益成为涉及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的国际组织和规则,它提供的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和方法,不仅为缓解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开辟了现实道路。WTO体制在前进中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发达国家利用WTO的弱点扩大自身利益、民族利益冲突导致洽谈难度增大、开放体制导致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扩散等。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在这个体制中求生存、谋发展。同时,作为一个贸易大国,还要为这个体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既要做好参与者,协调者,更要成为建设者。在面对WTO其它成员的时候,更应关注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何雪梅[6](2005)在《地区主义: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文中指出地区主义作为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一个桥梁,在当前的国际政治领域已引起了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亚洲范围内,地区主义指引下的地区合作也在蓬勃开展。 中国周边外交虽一贯坚持睦邻友好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具体指导理念依然存在差异。冷战结束后,中国为实现自己的大国战略及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地区合作,从而为地区主义与中国周边外交的结合提供了基础。 地区主义作为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不仅有理论基础,而且也逐渐为实践所证明。尽管亚洲地区主义的构建还面临不少困难,但相信,随着各方的努力,安全及共同繁荣的目标终将实现,中国也必将从中受益。 文章内容主要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地区主义的缘起、内含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并分析其价值,同时指出地区主义在亚洲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地区主义对我国发展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战略机遇期内我国发展目标的实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自冷战结束后我国周边外交与地区主义的结合以及在地区主义指引下我国周边外交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部分阐释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构建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难,同时指出为真正实现地区主义的功能,我国周边外交应该努力的方向。

《国际贸易》资料室[7](2002)在《中国对外经贸大事记(2002年7月份)》文中研究说明 1日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毛里求斯总理阿内罗德·贾格纳特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共同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毛里求斯共和国司法和人权部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毛里求斯共和国教育和科研部教育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戚德良,熊昌义,周效政,潘小珠[8](2002)在《朱镕基抵达新德里》文中指出新华社新德里1月13日电(记者戚德良 熊昌义 周效政)应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3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新德里,开始对印度共和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1991年以来中国总理首次访问印

戚德良,潘小珠[9](2002)在《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文中指出新华社达卡1月12日电(记者戚德良 潘小球)孟加拉国总统巴德尔多扎·乔杜里12日在总统府会见了正在孟加拉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乔杜里欢迎并感谢朱镕基对孟加拉

二、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论文提纲范文)

(2)21世纪以来中孟公共外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
第一章 公共外交理论
    第一节 关于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
        一、国外对公共外交的阐述
        二、国内对公共外交的阐述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兴起
        一、公共外交的萌芽
        二、公共外交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外交的表现形式
        一、公关外交
        二、媒体外交
        三、文化外交
        四、民间外交
        五、经济外交
第二章 中孟公共外交的现状
    第一节 孟加拉国基本国情
        一、孟加拉国的建立及政治状况
        二、孟加拉国的自然概况和人文概况
        三、孟加拉国的经贸发展
    第二节 卡莉达·齐亚执政时期(2001.10-2006.10)
        一、中国对孟加拉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二、孟加拉国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三、中孟公共外交的成效
    第三节 看守政府时期(2006.10-2009.1)
        一、中国对孟加拉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二、孟加拉国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三、中孟公共外交的成效
    第四节 谢赫·哈西娜时期(2009.1-今)
        一、中国对孟加拉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二、孟加拉国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
        三、中孟公共外交的成效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中孟公共外交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与周边国家带来的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因素
        二、印度对孟加拉国的影响因素
        三、缅甸对孟加拉国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南亚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性因素
        一、党派大选造成的社会动荡
        二、宗教政治化引起的社会影响
        三、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节 中国因素
        一、中国传统外交的因素
        二、民间参与度因素
        三、中国对孟加拉国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孟加拉国变动因素
        一、国内政党更替的因素
        二、国内社会变动的因素
第四章 当前进一步发展中孟公共外交的思考
    第一节 发展中孟公共外交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
        二、孟加拉国自身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发展中孟公共外交的挑战
        一、孟加拉国政局不稳
        二、孟加拉国经济落后
        三、中孟文化交流不足
        四、地区大国影响制约
    第三节 发展中孟公共外交的对策
        一、以新时代外交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孟关系新跨越
        二、深化政治互信,构建伙伴关系,实现中孟共同发展
        三、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夯实中孟公共外交基础
        四、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深化中孟睦邻友好关系
        五、深化安全、环境合作,打造中孟命运共同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与内容安排
        (一) 相关概念
        (二) 内容安排
上篇 1977-1992 年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的变革与发展
    第一章 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一、 “奥运模式”
        (一) 国际奥委会的努力
        (二) 中国的努力
        (三) “奥运模式”的意义
        (四) 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二、 1977-1992 年,中国与奥运会
        (一) 1980 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
        (二) 抵制 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
        (三) 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
        (四) 萨拉热窝、卡尔加里、阿尔贝维尔
        三、 受邀来访的国际奥委会委员
    第二章 中国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 积极争取重新加入相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一) 足球、羽毛球、田径
        (二) 其他项目
        二、 广泛邀请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人访华
        (一) 1977-1984 年
        (二) 1985-1992 年
        三、 全面参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事务
        (一) 亮相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二) 参加国际体育组织竞选
        四、 参加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各项重要赛事
        (一) 1977-1984 年
        (二) 1985-1992 年
        五、 承办单项国际体育赛事和承接国际体育组织会议与培训
        (一) 承办单项国际体育赛事
        (二) 承接国际体育组织会议与培训
    第三章 中国与亚洲地区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
        一、 亚洲运动会
        (一) 1978 年曼谷亚运会
        (二) 1982 年新德里亚运会
        (三) 1986 年汉城亚运动会
        二、 成功举办第 11 届亚洲运动会
        (一) 中国申办第 11 届亚洲运动会
        (二) 第11 届亚洲运动会的筹办过程
        (三) 第11 届亚洲运动会的胜利召开
        三、 努力在各种亚洲体育组织中发挥作用
        (一) 承担亚洲体育组织委托的任务
        (二) 争取在亚洲体育组织的话语权
    第四章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西欧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东欧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美洲大洋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美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大洋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亚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东亚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西亚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四)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四、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北非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东非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西非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四) 中国与中部和南部非洲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上篇小结
下篇 1993-2008 年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
    第一章 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一、 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
        二、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
        (一) 不申办 2004 年奥运会
        (二) 酝酿申办 2008 年奥运会
        (三) 确定北京再次申奥
        (四) 北京获胜
        三、 1993-2004 年,中国与奥运会
        (一) 亚特兰大、悉尼、雅典
        (二) 利勒哈默尔、长野、盐湖城、都灵
        四、 北京成功举办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
    第二章 中国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关系
        一、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中国的往来
        (一)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负责人频繁来华
        (二)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的中国声音
        二、 中国参加的国际单项体育比赛
        (一) 世界锦标赛
        (二) 世界杯赛
        (三)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三、 中国承办的国际体育比赛和重要会议
        (一) 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
        (二)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其他重要国际比赛
        (三) 国际重要体育会议和体育培训
    第三章 中国与亚洲地区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
        一、 中国在亚洲地区国际体育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中国与亚洲运动会和东亚运动会
        (一) 中国与亚洲运动会
        (二) 中国与东亚运动会
        (三) 中国承办的亚洲锦标赛和亚洲杯赛
    第四章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亚洲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欧洲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四) 中国与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最不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一) 中国与亚洲最不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二) 中国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三) 中国与大洋洲最不发达国家的体育双边关系
    下篇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史述评
    三、切入点及研究思路
    四、研究难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印巴冲突的根源
    第一节 印巴分治前的矛盾
    第二节 对克什米尔的争夺
    第三节 印度的大国主义
第二章 中国的中立政策(20 世纪50 年代)
    第一节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对印巴政策的背景
        一、新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制定
        二、中国与印巴建交的政策考虑
    第二节 中国在印巴之间保持中立
        一、中印的“蜜月期”
        二、中印“蜜月”背后的矛盾
        三、中巴关系的“冷淡”
    第三节 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持中立立场
第三章 中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1959-1962 年)
    第一节 西藏叛乱——中国南亚政策的转折点
        一、1959 年西藏叛乱
        二、印度在西藏叛乱中的表现
        三、西藏叛乱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1962 年中印边界战争对中国南亚政策的影响
        一、中印关系恶化与中印边界战争
        二、中印边界战争促使中国完全转变中立的南亚政策
第四章 中国介入印巴争端——以1965 年与1971 年印巴两次战争为例
    第一节 中国在1965 年印巴战争中的反应与政策
        一、1965 年印巴战争
        二、中国的反应与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在1971 年印巴战争中的政策
        一、1971 年印巴战争
        二、中国的反应与政策
        三、中国政策反应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冷战后中国在南亚的平衡与促和政策
    第一节 中国平衡与促和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冷战结束后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
        二、中国外交的转型
    第二节 中国与印巴平衡发展关系
        一、中印关系的改善
        二、中巴继续友好
    第三节 中国中立政策的体现——以印巴卡吉尔危机与2002年印巴冲突为例
        一、印巴卡吉尔冲突
        二、中国的平衡姿态
        三、2001-2002 年印巴危机
        四、中国的劝和努力
        五、中国在两次印巴危机中持中立、劝和政策的原因
第六章 中国未来对印巴的外交政策
    第一节 继续奉行平衡与积极促和的政策
        一、新形势下南亚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从中国建国以来对印巴政策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印巴之间推行中立政策更加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三、从大国关系中看平衡政策的必要性
    第二节 继续与印巴平衡发展关系
        一、中国与印度关系近期的发展
        二、中印发展友好关系的有利因素
        三、中印关系中的主要障碍
        四、继续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第三节 继续推行积极平衡与努力劝和的政策
        一、印巴友好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二、继续推行积极平衡与努力劝和的政策
        三、如果印巴爆发冲突,中国的应变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WTO与国际经济关系新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动机和目的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动机和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的比较
    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第二章 WTO 对GATT 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WTO 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八轮谈判的成就
        一、GATT 诞生的历史背景
        二、GATT 八轮谈判的主要成就
        三、GATT 的局限
    第二节 WTO 对GATT 的继承与重大突破
        一、WTO 对GATT 的传承性
        二、WTO 在GATT 基础上的发展
    第三节 WTO 协议的性质与功能
        一、WTO是全球最大的最有吸引力的多边贸易体制协议和国际经济组织
        二、WTO 的组织与规则体系和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TO 在经贸关系上弘扬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主旋律
    第一节 和平、发展与合作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时代主旋律演变史: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发展与合作
        二、WTO 在时代主题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节 WTO 多边贸易体制使各国相互依存并利害攸关
        一、WTO 多边贸易体制使各国相互依存
        二、例证分析: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使两国利害攸关
    第三节 WTO 为和平解决国际经济争端提供协商场所和原则
        一、WTO 争端解决机制:公平独立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典范
        二、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案例分析
    第四节 WTO 促进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大发展
        一、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空前增强
        二、新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继续平稳发展
        三、WTO 在世界经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TO 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提供了契机
    第一节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战略任务
        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面貌的新变化:南北整体差距缩小的趋势
    第二节 GATT/WTO 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复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倡导贸易自由化以推进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
        二、保护条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优惠条件
        三、促进发展的宗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第三节 WTO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开辟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渠道
        二、案例分析:巴西与WTO
    第四节 WTO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
        一、加入WTO 是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渠道日益增宽
    第五节 WTO 为发展中国家设立的特殊条款和待遇
        一、GATT 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款
        二、WTO 中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规定
        三、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特殊条款
        四、特殊条款存在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TO 开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途径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及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二、当前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WTO 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WTO 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GATT/WTO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制约
        三、WTO 使市场经济规则趋同化
        四、WTO 使国家经济主权日益互让共享
    第三节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建立和谐世界开辟了现实道路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和谐世界奠定了持久和平的基础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和谐世界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和谐世界的建立提供了多方面有利条
        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WTO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中国的应对战略
    第一节 WTO 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应对WTO 的战略和对策
        一、积极融入并发挥主导与调节作用
        二、加强监管,增强抵御冲击能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6)地区主义: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地区主义及其在亚洲的兴起
    (一) 关于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
    (二) 地区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价值
    (三) 地区主义在亚洲的兴起
二、地区主义与中国的发展需求
    (一) 地区主义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 地区主义与中国的周边稳定
    (三) 地区主义与中国的大国战略
三、地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周边外交
    (一) 政治地区主义与中国的“睦邻”外交
    (二) 经济地区主义与中国的“富邻”外交
    (三) 安全地区主义与中国的“安邻”外交
四、构建亚洲地区主义的限制因素——兼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努力方向
    (一) 认同缺乏与“亚洲意识”的形成
    (二) 历史纠葛与增信释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 地区合作应向高层次、多领域不断拓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语境中的中孟合作与发展——与孟加拉审计署官员图菲克的对话[J]. 曹萍. 英国研究, 2020(00)
  • [2]21世纪以来中孟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 陈睿.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对外关系变革与发展研究[D]. 李翔. 苏州大学, 2013(10)
  • [4]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 王苏礼. 中共中央党校, 2010(10)
  • [5]WTO与国际经济关系新时代[D]. 李平. 吉林大学, 2008(12)
  • [6]地区主义: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D]. 何雪梅. 河南大学, 2005(05)
  • [7]中国对外经贸大事记(2002年7月份)[J]. 《国际贸易》资料室. 国际贸易, 2002(08)
  • [8]朱镕基抵达新德里[N]. 戚德良,熊昌义,周效政,潘小珠. 新华每日电讯, 2002
  • [9]朱镕基与乔杜里总统会见[N]. 戚德良,潘小珠. 新华每日电讯, 2002

标签:;  ;  ;  ;  ;  

朱镕基会见乔杜里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