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多浆膜积液

发热、多浆膜积液

一、发热、多浆膜腔积液(论文文献综述)

周云灿,张路,徐娜,贾丛伟,黄晓明,曾学军[1](2021)在《以多浆膜腔积液和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Castleman病一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astleman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文报道了一例以发热、多浆膜腔积液、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患者,体检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予BCD方案化疗(每28天1个疗程,硼替佐米2.0 mg 皮下注射+环磷酰胺450 mg 口服+地塞米松40 mg 口服,第1、8、15、22天),患者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出院。对不明原因的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应将Castleman病作为鉴别诊断之一。浅表淋巴结部位的细致体检可能有助于提供诊断线索。

蒋新成[2](2021)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活检-病理阴性的多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病理阴性的结核性胸膜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加深对病理阴性的结核性胸膜炎的认知及指导临床中对胸腔镜病理结果的合理解读。方法:通过对2016年2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内科胸腔镜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1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活检结果是否为结核性肉芽肿性炎,分为病理阴性组及阳性组,采用SPSS23.0软件比较分析两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胸腔镜下表型等有无差异,最后将单因素分析后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性胸膜炎中表现为非结核性肉芽肿性炎的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18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男性122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48.48±17.18岁,其中病理阴性组有41例,病理阳性组有144例,胸腔镜活检-病理阳性率为77.8%,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阴性组中,有更多的饮酒者,双侧胸腔积液、多浆膜腔积液发生率高于病理阳性组,同时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阴性组患者发生咳嗽及胸痛少于病理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腔积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方面,病理阴性组中单个核细胞比率及白蛋白水平低于病理阳性组;在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方面,病理阴性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但白蛋白水平低于病理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胸痛[Exp(B)=0.304,95%CI(0.107,0.866),P=0.026]、合并多浆膜腔积液[Exp(B)=15.182,95%CI(1.518,151.855),P=0.021],抗结核治疗[Exp(B)=5.214,95%CI(1.378,19.729),P=0.015],胸腔积液单个核比率[Exp(B)=1.051,95%CI(1.019,1.084),P=0.002]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理表现为非肉芽肿性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临床拟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如果该类患者既往已行抗结核治疗,无明显胸痛临床症状,合并多浆膜腔积液,或胸腔积液中单个核细胞比率偏低时,临床实践中发现该类患者胸腔镜结果多不为典型肉芽肿性炎。对其胸腔镜病理结果需要进行合理解读,同时有这些相关因素的患者在胸腔镜检查抉择前需要严格指针。

刘盛国,何正强,胡秋,汪艳,吴迪[3](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SLE合并多浆膜腔积液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5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有2 805例SLE住院患者,合并多浆膜腔积液患者占2.28%,其中女性占95.31%。死亡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占比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狼疮活动评分高、多浆膜腔积液经治疗后无好转或恶化、出现3个部位的浆膜腔积液是影响SLE合并多浆膜腔积液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LE合并多浆膜腔积液临床并不少见,好发于女性,且死亡风险高。狼疮活动评分高、多浆膜腔积液经治疗后无好转或恶化、出现3个部位的浆膜腔积液提示预后不良。

刘恋[4](2021)在《54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异常的伴高细胞因子状态的炎症性疾病,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滤泡、血管和浆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高细胞因子状态可导致淋巴结特征性改变,部分可伴有全身症状以及多系统损害。本文旨在探讨CD的累及部位、病理类型以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实验室指标等,为年轻医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且经过病理组织学明确的并至少由2名病理科医生审核的5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采用电话回访方式。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差异分析,检验水平均设定为P=0.05。结果:(1)一般资料:54例CD患者中,男性22例(40.7%),女性32例(59.3%)。单中心型(UCD)中男性10例(32.26%),女性21例(67.74%);多中心型(MCD)中,男性12例(52.17%),女性11例(47.83%)。两组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χ2=3.787,P=0.052)。31例UCD中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者共18例,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单淋巴结站多发淋巴结受累者共13例,男性3例(23.08%),女性10例(76.92%),两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864,P=0.153)。确诊年龄横跨17-80岁,平均年龄43.29岁,中位年龄38.5岁。31例UCD年龄均≤50岁,而MCD组共有>50岁者19例,≤50岁4例,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5.539,P<0.001)。(2)发病部位:CD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处,包括31例(57.41%)颈部,18例(33.33%)纵隔,15例(27.78%)腋窝,腹股沟14例(25.93%),13例(24.07%)腹膜后,5例(9.26%)腹部,2例(3.70%)胸部,1例(1.85%)盆腔。经统计学分析后,UCD组与MCD组受累部位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CD组上述部位受累发生率高于UCD组,而在盆腔、纵隔、胸部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UCD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组与多发受累组在受累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灶直径:UCD病灶直径范围0.8-12cm,平均为2.92-4.28cm。MCD病灶直径0.3-4.3cm,平均为0.64-3.13cm。UCD病灶直径大于MCD。(4)病理分型:UCD中透明血管型(HV)27例(87.10%),浆细胞型(PC)4例(12.90%),MCD组中HV型5例(21.73%),PC型17例(73、91%),混合型(MIX)1例(4.35%),两组病理学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01)。UCD组以HV型为主,而MCD组以PC型为主。UCD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组与多发受累组未见病理类型差异(P均>0.05)。(5)临床症状:UCD组与MCD组在发热、乏力、水肿/多浆膜腔积液、肝脾肿大、厌食、消瘦全身表现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CD组发生率高于UCD组。而UCD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组与多发受累组患者的全身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6)实验室检查:MCD组在贫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低白蛋白血症方面与UCD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上述发生率均较UCD高。而UCD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组与多发受累组在谷草转氨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者谷草转氨酶发生率更高。(7)治疗:31例UCD均行完整手术切除,术后相关压迫症状和异常实验室指标基本得到纠正。截至随访日期,仅1人死亡,死亡率3.23%,手术患者均处于疾病完全缓解(CR)。23例MCD中,14人行化学治疗(包括手术后复发3例),1人仅口服激素,4人明确诊断后未治疗,4人行单纯手术切除。截至随访日期,治疗的MCD中,疾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例,治疗有效率可达43.48%。5例死亡,死亡率为21.74%。UCD与MCD治疗方式存在差异(P<0.001),UCD手术切除效果较好,基本可以达到治愈效果,而MCD行切除治疗后需要行全身化学治疗。化疗患者中包括效仿淋巴瘤治疗的方案、TCP方案(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为基础联合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方案,较经典的淋巴瘤治疗方案相比,后两种方案也表现出较好疗效,同时给药途径较为方便,安全性较好,前者价格便宜,对于MCD或者是一种新的选择。结论:CD发病率较低,UCD更常见于青年女性人,MCD更常见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在临床上,UCD较MCD更常见,UCD中HV型为主,而MCD中PC型为主。UCD病灶直径更大。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UCD患者多数无症状,实验室指标也基本正常,而MCD常多器官多系统受累,贫血、低白蛋白等实验室异常指标较多。UCD单淋巴结站单一淋巴结受累组与多发受累组实验室指标上也存在差异。CD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临床上易于恶性淋巴瘤等相混淆,淋巴结活检是确诊CD的重要手段,对疑似病例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手术是UCD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后生存期较长。而MCD主要以化疗为主,预后较UCD差,除经典的淋巴瘤化疗方案外,TCP、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给药途径方便,较易获得,或许为MCD患者提供新的尝试治疗方案。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杨琴,马红玲,卢清华[6](2019)在《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多浆膜腔积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多浆膜腔积液分为单纯感染组(7例)和并发感染组(7例)。观察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3(CD3+)、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8(CD8+)、CD4+/CD8+,且评估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单纯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发热温度、发热时间、咳嗽类型、腹痛、呕吐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E、CRP均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胸片异常率(100.00%)高于单纯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CD3+、CD8+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CD4+、CD4+/CD8+低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征不显着,为减少误诊或漏诊,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患儿实施诊断。

纪童童,朱文艳,陆海英,于岩岩[7](2019)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多浆膜腔积液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因"发热伴咽痛8 d"于2018年10月8日收入本院。患者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 2~38. 5℃,伴咽痛、畏寒、乏力、出汗,无寒战、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无尿频、尿急和尿痛,无关节痛、口腔溃疡、光敏及皮疹,自行服用百服宁后体温可降至36℃,但咽痛无明显好转。3 d前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 5℃,到本院

李福青,方兴国,王红[8](2018)在《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减误诊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减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腹胀伴腹痛、发热1月余入院。行胸腹部CT、心脏+泌尿系+腹部+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血常规等检查,初步诊断:(1)肿瘤?(2)结核?(3)结缔组织病?(4)其他疾病?暂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查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均阴性,进一步排除结缔组织病,后反复追问病史并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诊断为甲减,予左甲状腺素钠25μg/d口服,病情好转出院。随访半年,多浆膜腔积液明显吸收。结论临床遇及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老年患者,需警惕甲减可能,提高认识、结合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高婷婷,覃莉[9](2018)在《头孢呋辛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合并多浆膜腔积液1例》文中认为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全身起疹伴痒2天"入院。患者因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于2017年8月16日至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支气管炎",给予头孢呋辛(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316101028)4.5 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治疗3 d。8月19日患者自觉发热,体温未测,继续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并加用地塞米松3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d,qd治疗3 d,咳嗽未见明显好转,

王会芳,荣令,曹利芳,夏静,瞿香坤[10](2018)在《多浆膜腔积液1例》文中提出多浆膜腔积液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浆膜腔同时发生积液,其病因复杂,常诊断困难,包括恶性积液和良性积液,良性积液的常见病因有肝硬化、结核、急性胰腺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希恩综合征等[1-2]。现将我院收治的以咳嗽咳痰伴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希恩综合征合并多浆膜腔积液1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10天"于2017年5月9日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

二、发热、多浆膜腔积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热、多浆膜腔积液(论文提纲范文)

(2)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活检-病理阴性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涉及及实验方法
2.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EBUS-TBNA活检针的研究进展
    1 21G及22G
    2 25G
    3 19G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多浆膜腔积液的部位、性质及量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比较
    2.4 影响SLE合并多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4)54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累及部位以及病灶直径
    3.3 病理分型
    3.4 临床症状
    3.5 实验室检查
    3.6 治疗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astleman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6)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
    2.2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2.3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2.4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多浆膜腔积液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8)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减误诊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作用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诊断与治疗
    2.4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9)头孢呋辛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合并多浆膜腔积液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10)多浆膜腔积液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讨论

四、发热、多浆膜腔积液(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多浆膜腔积液和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Castleman病一例[J]. 周云灿,张路,徐娜,贾丛伟,黄晓明,曾学军.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0)
  • [2]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活检-病理阴性的多因素分析[D]. 蒋新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分析[J]. 刘盛国,何正强,胡秋,汪艳,吴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8)
  • [4]54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恋.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J]. 杨琴,马红玲,卢清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19)
  •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多浆膜腔积液1例报告[J]. 纪童童,朱文艳,陆海英,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4)
  • [8]以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甲减误诊讨论[J]. 李福青,方兴国,王红.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6)
  • [9]头孢呋辛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合并多浆膜腔积液1例[J]. 高婷婷,覃莉.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8(06)
  • [10]多浆膜腔积液1例[J]. 王会芳,荣令,曹利芳,夏静,瞿香坤.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4)

标签:;  ;  ;  

发热、多浆膜积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