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喜一忧

三喜一忧

一、业绩预告三喜一忧(论文文献综述)

韩若冰[1](2015)在《日本动漫角色与角色消费研究》文中提出在大众化消费社会中,由动漫衍生出来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种具有特定社会含义的符号;同时,角色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商品,又具有现代社会中其他商品的一切特征,从而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角色消费是当代社会大众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角色通过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中来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人们获得角色商品所追求的是一种表意手段或者是娱乐功能而非地位、声望、财富的象征。人们的角色消费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特定意义的表达,或者只是为了获得一种复归童稚时代的记忆和快感。但是,源于社会的角色消费决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文化消费,它必然会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渗透;所以,角色消费又是一种具有全民色彩的社会文化活动,消费者在角色消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认同和文化模式,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社会价值理念和生存样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只要不是有意识的去自我隔离或刻意隐瞒,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种符号元素或者是角色消费的印迹。二战结束以来,动漫已渗透到日本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沉浸于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而不能自拔。在虚拟空间中,他们经常使用并以此来实现互动交流的媒介便是角色。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日本年轻人回避现实、逃避现实这一状况,他们更多的是通过与真实自我不相符的角色(或“面具”)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在-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角色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消费文化中也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样式——角色消费。随着这种角色消费需求的成长,最终在日本形成了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角色消费市场。角色消费事实上是把动漫故事中的元素——角色,从动漫故事框架中抽取出来,一方面保留了角色的原始意义,另一方面又将角色社会化,即将角色符号化,并将角色纳入到另一种社会话语表达系统中,目的是达到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嫁接或者是社会意义的拼贴。在角色消费中,不同场域中的消费者各取所需,即使同一个角色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代日本社会的角色市场是日本动漫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漫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衍生品市场。在这里,角色作为动漫衍生品,其依托于大众化消费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商业体系,使得自身价值的生产和交换得以自由实现。本论文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大部分,共计七章。第一部分,是对论文主题的介绍,包括第一章与第二章所述的内容。第一章为导论,重点叙述了论文写作的缘起、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现状综述。第二章重点回答了一个问题,即日本动漫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故事与角色”发展的历史。该章简单回顾了日本动漫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提出日本现代“动漫”,即漫画与动画的结合,始于日本战后,其发展与日本战后民主社会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日本现代“动漫”不仅包含动画和漫画,还包括了视频网络游戏、角色小说(轻小说)、相关的娱乐和艺术以及各种衍生品。经过近70年的发展,“动漫文化”已经成为日本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层次来说,日本“动漫”及其衍生品不仅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人们自娱娱人并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由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与第六章构成。这一部分重点回答了角色的本质及意义、角色消费大众化的社会基础、角色商品化与角色商品化权、角色消费市场的运行机制、角色消费市场的拓展、角色商品化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动漫角色消费受众的培育等问题。具体来说,第三章重点论述了由动漫所衍生出来的角色所具有的本质和意义,即在大众化消费社会中动漫角色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种具有特定社会含义的符号,从而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日本动漫角色消费市场是新兴市场,是动漫产业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产物,也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第四章对日本角色消费市场的角色商品化、角色商品化权与知识产权保护等作了深入分析。角色消费市场源于动漫消费者的对动漫衍生品(动漫角色)的特定消费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而有市场就会有专门来满足这些消费需求的角色生产企业(包括设计者、制造商)。角色生产者、角色营销者(包括传播媒体)与消费者围绕角色商品建构起了角色消费市场的基本框架,他们既是行为主体也是行为客体;他们互为依托互为主客体,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角色消费市场。第五章,剖析了日本角色消费市场的运行机制。从现代经济体系的建构来看,动漫角色消费市场既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运作平台,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和扩张性。它将具有独特魅力和亲和力的角色从动漫作品中剥离出来,使其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拓展出极具诱惑力的利润空间。角色经营者不断的创新角色消费市场的盈利模式和角色消费营销策略,极大地促进了角色消费市场的深入发展。第六章,对角色消费市场的空间拓展及变容形式做了研究分析。当角色消费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即达到相对饱和状态后,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以实现角色经济的新增长。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角色扮演”、“女仆咖啡、“二次创作”、“N次元”、“角色萌”等角色消费形式,已经成为动漫角色消费市场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第三大部分是论文的结语,即第七章所述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回答了后现代消费文化背景下角色消费模式的自然建构以及角色消费发展的未来趋势问题。该章探讨了在角色消费模式的自然建构过程中,消费自身也具有标识性功能,即人们通过消费活动来达到社会交往、社会流动或获取社会声望、社会地位。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各种角色符号成为人际沟通和交流的媒介。在一定范围内,适度而合理的角色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无节制的过度角色消费,必然会给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角色消费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角色消费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增益环节。角色消费自身已经建构了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自组织领域,而动漫角色作为标识性符号则成为具有一定文化蕴含的载体,这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自组织领域中,角色生产者积极生产产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而传播媒体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加以宣传,就是要从生产商和销售商那儿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而消费者想要获得自己喜爱的动漫角色就必须为此支付各种费用(包括成本和利润)。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分析并归纳了角色商品的两种主要盈利模式,即直接盈利模式和间接盈利模式。二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角色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因。现代消费文化和现代网络系统的成熟是角色消费市场之所以生成的土壤;巨大的利润和潜在的盈利空间是推动角色消费市场发展和壮大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快速的供需应变能力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是角色消费市场发展的粘合剂;而角色创意和反馈互动则是角色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明确指出角色消费如同其他消费形式一样也存在着异化现象。角色消费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不仅实现了各个环节的经济价值传递和利润增益,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价值的传递和文化增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一旦非理性的角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泛滥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要正视现实,辨证识之,要选其优而畅之,择其劣而抑之,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做出评判。人类社会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非现实、憧憬与期待相互交集的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使得社会自身形成了健全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自我发展机制。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或者是某一时刻可能会产生社会焦虑甚至会短暂的迷失自己;但人们最终会找回自己,会校正自己的文化坐标,会重拾信心追求梦想,并能够拭去粘在身上或者心灵深处的尘埃,而重新出发,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郑光春[2](2011)在《夫妻恳谈日》文中认为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但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贺敬中在江西省鹰潭市一家局级部门当科长,他的妻子伍羽娟是鸿赣物流公司的部门经理。就是这样一对事业型的夫妻,他们在忙碌中遗忘了对婚姻的打理、对夫妻情感的培养,直到有一天,两人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婚姻亮起了红灯……惊醒过来的夫妻俩这才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双方都认为需要进行调整。为此,他俩采取了"夫妻恳谈日"的方式,使浮躁的婚姻逐渐走上了正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甫瀚咨询公司[3](2010)在《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文中指出2010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甫瀚咨询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这是双方自2005年以来第六年共同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持续研究和系统评估,及时追踪上市公司的治理动向,全面客观地揭示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从而为企业提供一套自我检测的公司治理工具,同时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唐盛[4](2010)在《TCL同门双雄“中考成绩”迥异》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 同在TCL旗下的两家在港上市公司——TCL多媒体(01070.HK)和TCL通讯(02618.HK)日前先后发布了一喜一忧两份中期业绩预告。其中,TCL通讯预计2010年上半年将扭亏为盈,实现重大盈利增长;TCL多媒体则预计上半年业绩将出现净亏损,主要是因为内地的电视行业增长逊于预期。$

欧阳静[5](2010)在《策略主义与维控型政权 ——官僚化与乡土性之间的乡镇》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乡镇的中心工作及其实践方式为线索,紧紧围绕“乡镇做什么”和“怎么做”来解答“乡镇是什么”,也即乡镇政权的运作逻辑与特性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为此,笔者在中部某省的橘镇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参与式调查,对乡镇政权运作的内容与方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揭示出了乡镇政权运作的逻辑与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回应了国家政权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是从官僚制、压力型体制和乡土社会的三元结构中呈现和揭示乡镇运作的逻辑与特性,研究发现,策略主义是乡镇政权运作的基本逻辑,“维控型”政权是乡镇政权的本质特性。乡镇政权的独特性在于,它处于国家与社会的交接处,既列于官僚体制序列末梢,又处于一个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之下,同时又面对一个自下而上的乡土社会。与“完全官僚化”的官僚制不同,乡镇政权组织具有两个显着的特征,是财政资源匮乏,二是基础性权力弱小。在财政资源匮乏和权力弱小的困境下,乡镇以策略主义的逻辑来获取财政资源:通过“放水养鱼”的计划生育增加财政收入;以宅基地审批、小城镇建设为名,从土地中获取财政收入;在“争资跑项”中套取专项资金。这些生存策略虽然不具合法性和正当性,但由于其能有效应对财政资源匮乏的困境,因此成为乡镇的运作逻辑。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是形塑策略主义逻辑的显着力量。压力型体制将“政治锦标赛”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通过一手“高指标”和一手“乌纱帽”调动官僚体制超常规运作。逐级淘汰的晋升制和层层加码的高指标,最终诱导了处于官僚制最底端的乡镇政权以“不惜成本、不顾代价、不切实际”的策略主义逻辑参与到政治锦标赛的竞争中。乡镇被置于压力型体制的同时又面对一个乡土社会。与理性化、程式化、规范化的城市社会相对照,当前乡村社会并没有发展为一个与现代官僚制相匹配的公民社会,而是仍具“乡土性”:村民行为模式的非程式性、非规则性;村庄社会关联的原子化;村庄权威祛魅化之后的理性不及;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等等。这些“乡土性”形塑了乡镇在乡村治理中的策略主义逻辑,具体体现于乡村治理的运动化、非程式性、形式主义文牍化等运作方式上,以及借用“庄里公家人”和“道上的人”等权力技术上。运作于以上三元结构中的乡镇政权,不得不同时应对以下矛盾:官僚制的资源匮乏、权力衰弱与压力体制的多目标、高指标之间的矛盾;官僚制的资源匮乏、权力衰弱与乡村社会的治理需求之间的矛盾;乡土社会和规范化程式化的官僚制之间的悖论。这些诸多具体的关系与矛盾,共同塑造了乡镇策略主义的运作逻辑与维控型政权的特性。基于乡镇运作的逻辑与特性,本文认为,重塑决定乡镇政权特性的结构,增强乡镇政权的基础性权力,将乡镇建设成具有服务乡村社会能力的制度化官僚体系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首要目标与任务;重建政权运作和制度运行赖以维系的核心价值和基础性规范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根本目标。

刘思辰[6](2007)在《六成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向好》文中认为本报讯 据本报数据部统计,目前已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六成公司业绩预增和预盈,三成业绩预亏和预降。且数据显示,采掘业、房地产业、食品饮料等3个行业的行业景气依旧处于高位,金融保险服务业、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医药

郝雪丽[7](2005)在《知识管理视角下的MU公司技术型员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具体剖析了知识经济背景下MU公司管理案例,着重发掘高科技企业技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规律。 论文阐述了案例分析的三项基础理论。首先依据知识型产品生产作业类型的对比研究,对MU公司技术型员工进行了合理分类,研究了三类人员工作性格的差异。接着,借用软件业成熟的CMM理论推证出技术人员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划定了人力资源研究的静态标尺。最后利用知识流与业务流循环绘制了技术员工能力提升和资源配置的动态循环路径。这条路径从删公司宏观发展历史、中观项目开发以及微观具体员工的能力提升过程中都被实践证明是适用的,这一动态路径也是MU公司企业智能提升的秘密。 论文籍此三项理论基础实际诊断了MU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冲突,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近期和远期解决方案。论文还通过微软公司案例分析指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向和成功经验。作者还花了较大篇幅设计了MU公司富有时代人性关怀的未来个性化工作体系的框架。 论文为快速成长中的高科技IT公司如何在多变的技术进步与人才挑战面前寻求代价较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思路和可信的见解。

张歆[8](2003)在《皇台酒业预亏 三一重工预增》文中认为本报讯(记者张歆)今日两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一喜一忧。皇台酒业000995由于受“非典”和地方“禁酒令”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03年上半年业绩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发生了亏损。三一重工600031公告,2003年上半年,公?

文风[9](2003)在《两公司预盈一公司亏损》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 今日业绩预告两喜一忧。健特生物000416鉴于公司2001年前三个季度经营亏损,全年盈利依靠资产重组后第四季度的利润来实现,公司2002年前三个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故预计2002年全年业绩将有50%的大幅度增长。洞庭水殖600257

陈颖[10](2002)在《中国战争小说创作的世纪回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 ,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 ;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 ,2 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 ;2 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 ,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 ;5 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 ;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二、业绩预告三喜一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业绩预告三喜一忧(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动漫角色与角色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社会背景
        (二) 理论背景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动向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动向
        (三) 论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日本动漫:故事与角色的历史
    一、日本漫画:用故事图解社会
        (一) 漫画社会百态
        (二) 故事漫画的成长
    二、日本动画:用角色诠释故事
        (一) 动画:一种动感的故事载体
        (二) 动画技术的完善
        (三) 人偶角色的挖掘
    三、日本动漫:故事与角色的商业化集合
        (一) “动漫”指称的缘由
        (二) 现代动画体系的引进与探索
        (三) 手冢治虫的角色创作及其贡献
    四、故事角色化与角色故事化
        (一) 动漫故事角色化
        (二) 动漫角色多元化
        (三) 动漫角色故事化
    五、日本动漫角色的越境
        (一) 完美的角色塑型
        (二) 独特的角色表现视角
        (三) 超前的创作理念
        (四) 动漫角色引领产业发展
第三章 角色的本质及意义
    一、何谓角色
        (一) 角色源于图腾崇拜
        (二) 动漫角色社会化
    二、角色的社会功用
        (一) 偶像化
        (二) 精神慰籍
        (三) 政治面具与形象代言
        (四) 交流介质
        (五) 拟人化的情结
    三、角色的文化担当
        (一) 角色具有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 角色的文化表征
    四、角色的经济属性
        (一) 角色具有经济属性
        (二) 角色也是经济人物
第四章 角色商品化与消费受众的培育
    一、角色的生成及类型
        (一) 原发性动画角色
        (二) 漫画角色
        (三) 游戏角色
        (四) 商标角色
        (五) 玩具角色
        (六) 音乐角色
        (七) 网络版角色
    二、角色商品化
        (一) 角色商品化的兴起
        (二) 角色商品化的类型
    三、日本角色商品化的发展及途径
        (一) 日本角色商品化的发展
        (二) 动漫角色商品化的途径
    四、角色商品化权及其知识产权保护
        (一) 动漫角色商品化权
        (二) 日本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引入及意义
    五、角色消费受众的培育
        (一) 角色消费受众的内涵
        (二) 角色依赖症候群
        (三) 角色粉丝的成长
第五章 角色消费市场运行机制
    一、角色消费市场的生成
        (一) 角色即是注意力
        (二) 拥有角色就拥有了市场
    二、角色创作机制与转型
        (一) 角色创作机制
        (二) 玩具的文化智慧
        (三) 角色的蝶变效应
        (四) 角色卡片的快乐
        (五) 难以忘却的童趣
        (六) 小说的符号性阅读
    三、角色消费市场盈利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 角色消费市场盈利模式
        (二) 直接盈利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三) 间接盈利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四、角色消费市场营销策略
        (一) 角色预设营销策略
        (二) 多媒体优化组合营销策略
        (三) 角色跨界营销策略
        (四) 角色数字化营销策略
第六章 角色消费市场的拓展
    一、角色扮演
        (一) 消费的表现性与表现性消费
        (二) 日本角色扮演的发展
        (三) 角色扮演市场初步形成
    二、女仆咖啡的商业拓展
        (一) 何谓女仆咖啡
        (二) 女仆咖啡的发展
    三、萌角色消费
        (一) 何谓萌
        (二) 萌角色
        (三) 角色萌的形象化
        (四) 萌角色消费
    四、御宅之角色消费
        (一) 何谓御宅
        (二) 御宅式消费
        (三) 御宅的先进性
        (四) 消费即再创造
第七章 角色消费模式的自然建构
    一、符号价值与角色消费
        (一) 符号的价值
        (二) 符号消费与角色消费
    二、后现代语境中的角色消费
        (一) 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特质
        (二) 角色消费异化的消解
    三、角色的物语消费与数据库消费
        (一) 物语消费的形成与变容
        (二) 数据库消费的形成与发展
        (三) 角色化数据库消费
    四、角色消费的未来
        (一) 示差与趋同
        (二) 游弋于虚拟与现实之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研究方法
    (一) 评价对象
    (二) 评价指标
    (三) 评价方法
二、数据分析
    (一) 总体情况分析
    (二) 分类数据分析
    (三) 股权结构分析
    (四)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分析
三、专题研究
    (一) 股东权利
    (二)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三) 董事会运作
    (四) 监事会运作
    (五) 高管激励
    (六) 公司治理20强名单变化与解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总体趋势:平均水平提高, 分化形态再现
    (二) 结构性变化:金融上市公司继续领先,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旧落后
    (三) 股东角色:股东人数继续增多, 股权集中度继续下降, 但是积极作用有限
    (四) 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风险监督进入视野
    (五) 内部控制:缺乏主动与自觉性, 建议引入风险管理机制
    (六) 高管薪酬:“失控”态势有所矫正, 制度建设仍需加强
五、附录

(5)策略主义与维控型政权 ——官僚化与乡土性之间的乡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中心主题与问题缘起
    1.2 研究综述
    1.3 策略主义:理解乡镇运作逻辑的新模式
    1.4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1.5 相关概念与表述框架
2 乡镇运作的组织结构与权力体系
    2.1 乡村干部的官僚化
    2.2 官僚制的非官僚制设置
    2.3 拟家庭化的权力结构:"公婆制"
    2.4 基础性权力与"名""实"分离的乡镇结构
3 资源匮乏型官僚制与乡镇的策略生存
    3.1 "一届政府一届财政"
    3.2 "争"资"跑"项
    3.3 作为财政资源的土地与人口
    3.4 资源匮乏下的官僚化与基层政权的运作逻辑
4 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行政
    4.1 招商引资:"优惠"、"服务"与"数字游戏"
    4.2 迎检:"布景"与"共谋"
    4.3 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
5 乡土性与乡镇的策略治理
    5.1 计划生育:从"暴风骤雨"到"依法行政"
    5.2 新农村建设:"官动民不动"
    5.3 "综合治理":文牍化与事件性治理
    5.4 "乡土性"与乡镇政权特性
6 乡土政治与乡镇的策略控制
    6.1 富人:最理想的村干部
    6.2 选举前:内部整合
    6.3 选举:精英、乡镇和村民的各自逻辑
    6.4 乡镇"控制":实现秩序
7 官僚制中的晋升与"关系"
    7.1 "明"规则:干部选拔的官僚化
    7.2 潜规则:干部选拔的"关系化"
    7.3 规则替代:镶嵌于社会关系中的基层政权
8 官僚化与乡土性之间的乡镇
    8.1 乡镇工作立体图和乡镇立体图
    8.2 策略主义和"维控型"政权
    8.3 乡镇政权特性与国家政权建设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知识管理视角下的MU公司技术型员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的写作逻辑与写作框架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2.2 知识员工面临的管理挑战
        2.2.1 知识员工的新特点
        2.2.2 知识员工的管理挑战
    2.3 知识员工(技术型)分类
        2.3.1 知识员工(技术型)三种生产作业方式理论的引出
        2.3.2 知识员工(技术型)三种生产作业方式特点比较
        2.3.3 不同生产方式技术型员工素质特点比较
    2.4 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理论CMM在技术型员工开发中新解
        2.4.1 从CMM理论综述
        2.4.2 由CMM理论推导出技术型员工能力成熟度模型
        2.4.3 技术员工能力成熟度与生产作业方式的关系
    2.5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生态型工作体系设计
        2.5.1 “人性”假设理论历史演变与“生态和谐人性”假设提出
        2.5.2 工作体系研究理论演化综述
        2.5.3 从流程型工作体系向生态型工作体系的转变
        2.5.4 生态型工作体系框架
        2.5.5 生态型工作体系设计原则
3 MU公司技术型员工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MU公司简介
    3.2 MU公司技术型员工数量、结构、人才策略演化描述
    3.3 MU公司现阶段技术型员工细分比较
        3.3.1 三类技术员工的结构组成
        3.3.2 三类技术员工的工作角色
        3.3.3 三类技术员工素质特点抽样调查对比分析
    3.4 MU公司现阶段技术型员工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诊断分析
        3.4.1 MU公司现阶段经营环境与企业发展特点分析
        3.4.2 手工作坊类技术精英发展空间的限制
        3.4.3 大规模开发类技术员工素质技能不足问题诊断
        3.4.4 工序强化技术管理类专家工作组织模式缺陷探究
4 MU现阶段技术型员工管理问题的总体解决思路与方案
    4.1 技术型员工人才总体策略及目标
    4.2 手工作坊精英技术员工新知识产品领域的开拓
        4.2.1 开拓部分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空间
        4.2.2 压缩高层技术干部数量,实行干部任期制度
        4.2.3 明确技术精英在业务流程角色上的权力和责任
    4.3 大规模开发类技术员工能力成熟度提升的实践
        4.3.1 开发类技术新员工技术培训体系设计
        4.3.2 有经验开发类技术员工能力成熟度提升策略
        4.3.3 大规模开发类技术员工能力成熟度提升策略的评估
    4.4 工序强化技术管理类专家的团队工作模式推广
        4.4.1 技术管理专家跨部门业务团队运作方案
        4.4.2 跨部门产品开发团队运作模式的评估
5 MU未来技术型员工管理模式设计
    5.1 未来企业的生存环境
    5.2 MU公司未来技术型员工群体特征分析与模型
        5.2.1 价值观的新取向
        5.2.2 群体工作心理模型
    5.3 未来技术员工管理面临的挑战
        5.3.1 未来技术型员工面临内在挑战
        5.3.2 未来技术员工面临的外在挑战
    5.4 未来 MU公司技术型员工的培养策略
        5.4.1 技术员工在企业知识流循环中的业务选择
        5.4.2 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是技术员工配置和培养的路标
    5.5 生态型工作体系(个性化工作场所)的设计
        5.5.1 未来技术型员工管理的切入点
        5.5.2 个性化工作场所的生态模型
        5.5.3 微软公司技术型员工新型个性化工作模式案例分析
        5.5.4 个性化工作场所的设计目标
        5.5.5 个性化工作场所的设计思路源泉
        5.5.6 个性化工作场所生态体系模式框架详述
        5.5.7 生态型工作体系设计总体评估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业绩预告三喜一忧(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动漫角色与角色消费研究[D]. 韩若冰. 山东大学, 2015(12)
  • [2]夫妻恳谈日[J]. 郑光春. 恋爱婚姻家庭(纪实), 2011(05)
  • [3]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J].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甫瀚咨询公司. 中国内部审计, 2010(08)
  • [4]TCL同门双雄“中考成绩”迥异[N]. 唐盛. 证券时报, 2010
  • [5]策略主义与维控型政权 ——官僚化与乡土性之间的乡镇[D]. 欧阳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6]六成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向好[N]. 刘思辰. 证券时报, 2007
  • [7]知识管理视角下的MU公司技术型员工管理研究[D]. 郝雪丽. 西北大学, 2005(11)
  • [8]皇台酒业预亏 三一重工预增[N]. 张歆. 证券日报, 2003
  • [9]两公司预盈一公司亏损[N]. 文风. 证券日报, 2003
  • [10]中国战争小说创作的世纪回眸[J]. 陈颖. 北方论丛, 2002(02)

标签:;  ;  ;  

三喜一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