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第在议会

加里波第在议会

一、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论文文献综述)

信美利[1](2021)在《20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文中研究指明中意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一方面,意大利法西斯掌权并巩固国内政权之后开始积极寻求对外扩张,认为参与中国事务有利可图;另一方面,中国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尤其是抵抗日本的独占野心而努力寻求对外合作。意大利最初抓住国联对华技术合作之机,以"公平分配"和技术实力为由要求参与对华合作项目;而后,孔祥熙、宋子文访意并提出经济合作计划,意方兴趣浓厚。但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内部对该计划意见不一,原因在于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滞,无法承担"巨额"投入背后的风险;同时,意大利的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不愿在远东牵涉过深,且中日战争有助于转移欧洲列强注意力。中国当时局势动荡,意中经济合作计划提出者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合作谈判最终无果。意中经济合作计划虽有"合作"之名,其本质仍是法西斯意大利在华进行的帝国主义扩张。经济合作计划的目的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旨在实现意中两国当时政治外交上的战略目标。

马塞罗·默斯托,张福公[2](2021)在《美国内战和波兰独立斗争:马克思与解放政治学》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60年代初,马克思在外交和国际政治方面的新闻工作和学术兴趣促使他将注意力聚焦于两个突出的历史事件:第一是美国内战的爆发,当时七个蓄奴州宣布脱离美利坚合众国;第二是波兰人民抵抗俄国占领的起义。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马克思是借助国际工人协会来影响他的政治努力的。正是通过对美国内战和波兰独立斗争的研究,马克思是将自己的理论发展和政治介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马克思把捉到了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作用的微观动力学,所以这才使得他能够为工人阶级组织提供有效的国际主义干预建议。

陆帅[3](2020)在《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 ——以《巴塞尔宣言》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是第二国际建立与活跃的时期。也正是在此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转而迈入垄断阶段,并不断发展成熟。其具体表现为: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力飞速发展,垄断结构形成;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资产阶级统治逐渐加强;社会结构上,欧洲各国阶级构成发生剧烈变化,分化与融合并存;外交上,近代民族国家与国际格局的雏形逐渐建立等。这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批判理论提出了新挑战。第二国际接过第一国际的历史接力棒,一方面帮助各国无产阶级建立政党,探索议会斗争道路,壮大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规模,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另一方面,第二国际也深受资本主义时代因素变化的影响,在组织运作、党际交往、革命前途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矛盾与分歧,最终在一战的危机面前崩溃。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代表的左派和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中、右派,面对《巴塞尔宣言》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将社会主义道路导向不同的历史方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由此发生历史分野。本文以第二国际的最后一份大会决议——《巴塞尔宣言》作为切入点,结合第二国际所面临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变化,分析《巴塞尔宣言》无法执行的原因,揭示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本文在肯定第二国际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基础上,指出第二国际在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问题中存在的困难与局限,以期进一步深化关于第二国际的研究。

江弱水[4](2019)在《从麻雀山到樱草丘——关于赫尔岑的随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于,我敛衽拜读了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项星耀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上、中、下三部,一千五百页。此书写于一百五十年前,现在读起来,感觉就像以赛亚·伯林说的,"现代得惊人"。赫尔岑从一八一二年莫斯科大火写起,经过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一直写到一八六七年,他与加里波第同在威尼斯欢庆意大利只差一脚的解放,跨越了半个世纪。作者波澜壮阔的人生场景,

陈锐[5](2019)在《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兰西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20世纪初期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任意大利共产党的总书记。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大利的忠实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葛兰西在参与和领导意大利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意大利的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对意大利共产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宝库。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学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发展成果,其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发展史上一个新的、有机的构成部分,不仅从理论上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体系,而且在实践上也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重要的参考。本文在深入研读葛兰西经典着述、认真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性视域出发,以葛兰西对无产阶级政党问题的深度思考为主线,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形成条件、发展脉络、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历史贡献及历史局限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以期努力探索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关于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本文由导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是文章整体架构的概括性呈现,该部分涉及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等问题。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形成历史条件进行了分析。该部分在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考察了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为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意大利无产阶级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兴起为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思想的继承、对意大利本土思想家政治思想及其他有关理论家思想的批判性借鉴和吸收为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前提;葛兰西个人的品性修养是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内在主体因素。第二部分对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历史分期进行了考察。研究人物的思想,首先就要结合人物的生平经历弄清楚该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基于此,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进行历史分期的必要性、标准、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发展的演进脉络划分为了孕育、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五个历史时期。第三部分全面深入地论述了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基本内容。该部分立足于整体性视角,主要从党的基本性质是“现代君主”、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实践哲学”、党的基本任务应当是争夺“领导权”、党的组织原则是“‘有机的’民主集中制”、党的革命战略应当采取“阵地战”、党的斗争策略是建立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党在处理与共产国际及国内外其他党派的关系应当遵从独立自主的原则等七个方面,概括和归纳了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目的就是为了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力图探析出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本质内核,从而呈现出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丰富内涵。第四部分从总体上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进行了客观评析。该部分认为,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属性、坚持“绝对的历史主义”原则、研究重心转向上层建筑和呈现出“总体性”的逻辑主线等;在历史贡献方面,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不仅创新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还为意共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命题的理解稍显偏颇、对经济基础作用稍显重视不足、对相关问题的探索构想多于实践等不足之处。最后是结语部分,从整体上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潘乐英[6](2018)在《意大利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理论研究》文中认为进入近代以来,意大利由于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民族意识发展迟滞,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在现代化和民族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远远落在英国和法国的后面。随着18世纪末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意大利经历了以民族独立和解放为目的的复兴运动,最终实现了统一,建立了民族国家。作为“迟到的民族”意大利在追求民族解放和统一的过程中和民族建构中遭遇了重重的困难和矛盾,也对当时的思想家提出了矛盾的诉求。本文力求在理论与实际、部分与整体、比较与辨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意大利的民族复兴运动为主线,以政治共同体理论为视角,通过梳理意大利国家统一前后的政治思想理论,展现19世纪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潮充满矛盾与冲突这一特点,勾勒出从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积极民族主义到进行殖民扩张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肇源于但丁和马基雅维等先驱的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发展遭遇了重重障碍。除了地理、语言等实际因素之外,主要的障碍来自政治和思想方面。由于长期分裂导致的根深蒂固的地方主义和天主教宣扬的普世主义这两种观念和民族主义是矛盾的,极大地压抑和阻挡着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激发了意大利人对祖国独立、统一的渴望。拿破仑占领并统治给意大利人强加了国家观念,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但其专制统治也激起了意大利人反抗异族压迫的民族感情,激发了意大利人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共同愿望。19世纪初期的烧炭党运动是民族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其理论和实践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却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复兴运动的蓬勃展开。对于以何种方式统一意大利,以马志尼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以焦贝蒂为代表的联邦主义者和以加富尔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方案。马志尼认为意大利有共和国的伟大传统,共和制是意大利最理想的政治制度,他希望未来的意大利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民主共和国。焦贝蒂相信意大利人在道德和文明方面的领先地位,深信教廷在意大利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为教皇是无可替代的精神领袖。他建议成立一个由现存的意大利各个邦国结合而成,由教皇充当象征性首领的联邦国家,以此作为将意大利从外国的控制和影响下解放出来的方式。而以加富尔为首的温和自由主义者选择国家组织的、政府主导的民族主义,认为只有自由主义的君主制国家才有成功的希望。三种方案、三种思潮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整个统一运动充满着各种理念的冲突和各派势力的对抗,虽然最后统一在各派妥协的基础上达成了,在皮埃蒙特王朝的旗帜下建立了意大利王国,但是这些矛盾延续到了统一后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建构中。国家与教廷的冲突、议会中各个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地方主义与形成统一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得国家建设异常艰难。加富尔提出的“自由的教会,自由的国家”的思想为虽然解决国家与教廷之间的冲突定下了基调,但围绕教皇世俗权力的存与废而形成的“罗马问题”久拖不决,给民族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戴普雷提斯在加富尔解决议会斗争的政治“联姻”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多数派进化论”,以联合中立派议员的方式,形成议会中的多数派。但无论是加富尔的“联姻”政策,还是戴普雷提斯的“多数派进化论”都不能够真正化解党派斗争问题,而只是应付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致使意大利的党派斗争持续至今。克利斯皮论证了对国民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以各种方式开展了政治教育以促成民族的同一化,缔造意大利人,完成从“形式统一”到“精神统一”的过程。然而无论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皮埃蒙特化”,还是在对待落后的南方的态度上,政府的所作所为都完全与“精神统一”的初衷相背离,未能将意大利民族凝聚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意大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但国内外的形势却很快让民族主义产生了蜕变。国内矛盾的尖锐、经济的落后、国际地位的低微使得意大利急切地希望能够成为拥有殖民地的帝国。帝国主义者认为建立意大利帝国不仅是意大利民族的使命,也是民族生存之必需。而且殖民活动可以转嫁国内的危机,殖民战争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的有效方式。但是反殖民运动者对帝国主义者的种种殖民理由进行了反驳和质疑,认为意大利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应先解决国内问题再处理国际问题;在意大利自身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去“教化”其他民族。意大利的殖民活动并不成功,不仅是因为意大利缺乏殖民扩张所需要的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也因为国内缺乏凝聚力,不能形成一致而坚固的前线。总之,虽然意大利19世纪的民族主义的发展促成了国家的统一,但是统一之后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建构总体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民族复兴运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的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是分不开的。现实的矛盾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各个阶段的政治思想同样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而这些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又反过来对现实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困扰。面对国内外的困境,当初积极的民族主义蜕变成了帝国主义思想,最终在20世纪被法西斯主义所利用。而且值得指出的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虽然促进了意大利的统一,但也遗留下来很多问题:党派斗争、南方问题等诸多矛盾与冲突在意大利近代史上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童承[7](2018)在《一波三折的王朝统一运动:意大利第二次统一战争初探》文中指出意大利王国的建立是兴起于18、19世纪之交的“统一运动”的结果,也是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的最后成果。这其中第二次独立战争成就最为显着奠定了以后国家的发展基础。统治撒丁王国的萨伏伊王朝成功高举起完成意大利民族统一的大旗完成了自己的扩张由欧洲一个小国成长为欧洲新的大国。本文从意大利统一的道路之争、外交角力等方面入手,研究撒丁国力不足所以多重借力所形成的一些特点。本文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关注的重点。全文另外四部分则是正文。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和依靠力量。主要概述意大利的国情和统一领导力量的形成。侧重在于介绍撒丁王国成为“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道路的领导力量。第三部分则是法撒联合对奥地利的战争,主要介绍了意大利境内外的各方力量以及他们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斗争。由于撒丁国力不足而必须依靠法国打击阻挠意大利统一的奥地利导致意大利统一战争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大国的相互制衡之中进行的。撒丁牺牲了一小部分领土利益成功打破了奥地利对意大利的统治却又几乎被法国出卖。第四部分则是撒丁方面和法国的交涉。关键时刻,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意大利国内力量的团结扭转了局面不仅将意大利统一进程大大向前推进,还将其他大国的势力进一步逐出了半岛。但是撒丁王国仍然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国土:在法国的刻意操纵下,萨伏伊和尼斯最终被割让。第五部分是结语,目的主要在于分析各方得失,寻找事件的长期影响。

王帅[8](2018)在《论中产阶级激进派在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中的作用》文中指出作为议会制的开创国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虽然不是最早实行普选权的国家,却是公认的最早确立现代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民主制度确立于19世纪,在通向民主制度的道路上,几次议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其中,1867年的第二次议会改革可以说是英国向现代民主制度转型的关键的一步。这次改革不仅协调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而且动摇了英国选举制度几百年来一直奉行的财产原则,为英国议会政治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相较于1832年议会改革,第二次议会改革可谓进行的相对平缓和顺利。不可否认的是英国的各个阶级都对此做出了努力,但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中产阶级激进派。中产阶级激进派是由中产阶级内部分化而来的,是那些有着政治抱负、信奉自由主义思想,并坚定政治改革一定会成功的中产阶级派别。中产阶级激进派在第二次议会改革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中产阶级激进派重新组织和策划与工人阶级的合作、帮助工人阶级建立自身的全国性组织、联合工人阶级向政府施压;其次,说服政府内部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顿支持改革、在政府内部找到了强有力的政治同盟;最后,在议会内外对执政的保守党进一步的施压,以促成改革法案的通过。中产阶级激进派在第二次议会改革中毫无疑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阶级矛盾尖锐、各个阶级相互猜疑的19世纪中期的英国,正是因为中产阶级激进派在各个阶级之间进行的斡旋和调和,使得英国社会没有像法国一样爆发暴力革命;也没有之前1832年议会改革进行的举步维艰。相反,1867年议会改革在相对平缓和顺利的气氛下完成了。

李萌[9](2017)在《威尔第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音乐—戏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蒙·波卡涅格拉》是威尔第在43岁时创作完成的第二十部歌剧,也是唯一一部在初创25年后被作曲家重新修订的作品,它的先后诞生对于研究威尔第歌剧创作手法及风格的演变具有很高的价值。论文第一章从19世纪意大利的社会历史角度剖析了社会政治因素对威尔第音乐创作的影响,并结合其家庭生活等因素,多角度探究作曲家选择《西蒙·波卡涅格拉》作为脚本进行歌剧创作的理由。第二章通过分析《西蒙·波卡涅格拉》中的音乐—戏剧形象来诠释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特征。第三、四章通过对《西蒙·波卡涅格拉》中的音乐—戏剧结构和音乐—戏剧创作手法的分析来揭示威尔第后期歌剧创作的特点。在结语中综合前几章的研究对作品的音乐历史价值做出最后的总结。《西蒙·波卡涅格拉》展现出多元而美好的人性品质,是威尔第后期创作的起点,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将他自己生活悲剧的定义从“死亡”转为“爱与和解”。

宋晓东[10](2016)在《英国工人阶级与第二次议会改革》文中研究表明英国的民主制度确立于19世纪,在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英国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运动中,工人阶级由早期现存制度的反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开始寻求在阶级合作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的方法实现现有议会制度的民主化。工人阶级态度的转变,不仅为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保证了英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一、意大利统一以来的中意关系特点
二、参与国联对华技术合作与意中经济合作计划的提出
三、意中经济合作计划的失败
结 语

(2)美国内战和波兰独立斗争:马克思与解放政治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反对奴隶制的斗争
二、亚伯拉罕·林肯和安德鲁·约翰逊
三、关于波兰革命与俄国的反动角色问题
四、第一国际对波兰斗争的支援

(3)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 ——以《巴塞尔宣言》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理论价值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对第二国际破产成因的研究
        (二)对第二国际组织决议及《巴塞尔宣言》的研究
        (三)对欧洲早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巴塞尔宣言》的诞生与“失效”
    第一节 《巴塞尔宣言》诞生的具体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催生《巴塞尔宣言》
        (二)《巴塞尔宣言》的核心内涵与精神实质
        (三)《巴塞尔宣言》对第二国际历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巴塞尔宣言》后的国际无产阶级反战实践及其运动分野
        (一)国际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
        (二)各主要社会民主党对《巴塞尔宣言》的背弃
        (三)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最终破裂
第二章 《巴塞尔宣言》所处的早期垄断资本主义历史特征
    第一节 早期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状况
        (一)生产力大发展
        (二)垄断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早期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一)人口的大幅增长
        (二)近代欧洲社会阶层结构的演进
    第三节 早期垄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举制度
        (二)政党制度
        (三)议会制度
    第四节 早期垄断资本主义国际格局
        (一)民族国家的建立
        (二)民族主义的暗流
第三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帝国主义早期的新表现
    第一节 工人阶级内部发生的变化
        (一)生存状况的改善
        (二)无产阶级的分化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治力量的崛起
        (一)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普遍建立
        (二)社会主义政党的成就与挑战
    第三节 第二国际的仓促建立与分裂隐患
    第四节 第二国际的组织变迁与制度缺失
第四章 第二国际内部的矛盾与纷争
    第一节 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问题的争论
        (一)围绕总罢工路线的各派策略之争
        (二)第二国际软弱的总罢工路线
    第二节 对于战前局势的误判
        (一)战前各主要社民党的盲目乐观态度
        (二)战争爆发前夜的国际局会议
    第三节 对于帝国主义战争攻防性的辩驳
        (一)第二国际早期荷兰党发出的预警
        (二)第二国际后期中派的战争攻防论
第五章 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原因分析
    第一节 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一)破产的外部条件
        (二)破产的内部根源
        (三)时代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偶然性
    第三节 客观看待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孕育东、西方两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为后世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建设提供经验教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麻雀山到樱草丘——关于赫尔岑的随想(论文提纲范文)

俄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荷兰
乐土

(5)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难点
        1.4.2 研究的尝试性创新点
第2章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1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
        2.2.2 意大利本土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2.2.3 其他理论家的政治思想
    2.3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2.3.1 顽强刚毅的个性使葛兰西勇于坚守革命信念
        2.3.2 求真务实的作风使葛兰西善于掌控革命时局
        2.3.3 心系人民的情怀使葛兰西牢记自身所负使命
        2.3.4 追求平等的意识使葛兰西注重党内民主建设
        2.3.5 独立探索的精神使葛兰西重视党的创新发展
第3章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历史分期考察
    3.1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历史分期的必要性
        3.1.1 局部性研究的需要
        3.1.2 整体性研究的需要
        3.1.3 比较性研究的需要
    3.2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历史分期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3.2.1 历史分期的标准
        3.2.2 历史分期的原则
        3.2.3 历史分期的方法
    3.3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历史分期
        3.3.1 孕育时期(1906—1913)
        3.3.2 萌芽时期(1914—1916)
        3.3.3 形成时期(1917—1921)
        3.3.4 发展时期(1922—1926)
        3.3.5 成熟时期(1927—1937)
第4章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4.1 党的基本性质:“现代君主”
        4.1.1 从“君主”到“现代君主”
        4.1.2 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
        4.1.3 党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
        4.1.4 党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4.2 党的意识形态:“实践哲学”
        4.2.1 “实践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
        4.2.2 对党内“左”、右倾错误思想的批判
        4.2.3 提高全党政治理论水平
    4.3 党的基本任务:争夺领导权
        4.3.1 “领导权”概念的总体性意蕴
        4.3.2 文化领导权是党争夺领导权的前提
        4.3.3 政治领导权是党争夺领导权的目标
        4.3.4 经济领导权是党争夺领导权的基础
        4.3.5 培养无产阶级“‘有机的’知识分子”
    4.4 党的组织原则:“‘有机的’民主集中制”
        4.4.1 对官僚主义集中制的批判
        4.4.2 民主集中制的“有机性”
        4.4.3 “有弹性的”民主集中制
    4.5 党的革命战略:“阵地战”
        4.5.1 “阵地战”与“运动战”的区别与联系
        4.5.2 市民社会是“阵地战”思想建构的基础
        4.5.3 “阵地战”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文化领导权
    4.6 党的斗争策略:建立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4.6.1 对“左”倾宗派主义的批判
        4.6.2 “自愿”的同意是建构统一战线的政治心理基础
        4.6.3 统一战线是党的全部活动的综合准则
    4.7 党际关系原则:独立自主
        4.7.1 对党际关系处理中几种错误倾向的批判
        4.7.2 自主而团结地发展与社会党的关系
        4.7.3 正确处理国际主义与民族特殊性的关系
第5章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评析
    5.1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主要特点
        5.1.1 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与政治立场
        5.1.2 坚持“绝对的历史主义”原则
        5.1.3 研究重心由经济基础移向上层建筑
        5.1.4 呈现出“总体性”的逻辑主线
    5.2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历史贡献
        5.2.1 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5.2.2 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5.2.3 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
        5.2.4 为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及左翼运动提供了参考
    5.3 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的历史局限
        5.3.1 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命题的理解较为偏颇
        5.3.2 过于强调上层建筑作用导致对经济基础作用重视不足
        5.3.3 对无产阶级政党相关问题的探索构想多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 D 葛兰西政党思想源流简图
附录 E 葛兰西的革命足迹
致谢

(6)意大利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民族主义思潮
    第一节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意大利民族主义的思想源泉
    第三节 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潮的艰难发展
第二章 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多重选择
    第一节 激进的共和主义:马志尼主张成立代议制共和国
    第二节 理想的联邦主义:焦贝蒂构建教皇领导下的联邦国家
    第三节 温和的自由主义:加富尔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王国
第三章 对现实国家各种政治问题的回应
    第一节 “自由的教会”与“自由的国家”
    第二节 从议会“联姻”政策到“多数派进化论”
    第三节 从“形式统一”到“精神统一”
第四章 帝国、殖民理论
    第一节 意大利殖民的国内国际背景
    第二节 殖民运动的合理化理论
    第三节 对帝国使命与殖民权力的质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意大利19 世纪历届首相列表
附录2 大事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一波三折的王朝统一运动:意大利第二次统一战争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重点问题
第一章 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民主派的兴起和衰落
    第二节 走向“王朝战争”
第二章 法撒对奥作战
    第一节 战前的外交
        (一)“意大利”问题国际化
        (二)法撒结盟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 战争的筹备与波折
        (一)法撒正式结盟备战
        (二)战争的威胁
        (三)大国的反对
        (四)战争
    第三节 法奥媾和
第三章 法国和撒丁王国的相互交涉
    第一节 中部意大利局势的发展
        (一)《苏黎世和约》的签订
        (二)中部的抵制
        (三)拿破仑三世再次改变态度
        (四)拿破仑三世再次对萨伏伊和尼斯提出要求
    第二节 对领土转让有限的反对
    第三节 、法国控制下的兼并
    第四节 和瑞士及摩纳哥的关系处理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8)论中产阶级激进派在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和社会的新面貌
    1.1 1832 年改革之后政治体制的进步性与不足
        1.1.1 英国政体发展的新起点
        1.1.2 1832 改革法案的不彻底
    1.2 英国市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2.1 “公共领域”的发展壮大
        1.2.2 中产阶级激进派的出现
第二章 组织和策划与工人阶级的合作
    2.1 “恐惧——联合”中产阶级激进派对工人阶级态度的转变
    2.2 布莱特、科布登等人的教育和宣传与工人阶级态度的转变
    2.3 改革联合会与改革联盟的成立
第三章 说服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顿支持改革
    3.1 议会中被孤立的少数——布莱特和格拉斯顿
    3.2 布莱特对格拉斯顿的拉拢和劝说
    3.3 支持改革——中产阶级激进派和格拉斯顿的共识
第四章 对保守党的施压
    4.1 议会内对保守党的批评
    4.2 议会外大规模群众性示威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威尔第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音乐—戏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手段
    三、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第一章 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格拉》
    第一节 威尔第的社会观在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中的体现
        一、威尔第所处时期意大利的社会历史概况
        二、社会历史对威尔第思想及创作的影响
        三、《西蒙·波卡涅格拉》中威尔第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第二节 威尔第的家庭观在《西蒙·波卡涅格拉》中的体现
        一、丧“妻”之痛的相似经历
        二、威尔第与岳父巴雷齐之间关系
        三、父女之情
        四、小节
第二章 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的音乐—戏剧形象分析
    第一节 音乐——戏剧形象分析及表现
        一、大海形象的音乐表现
        二、政治形象的音乐表现
        三、宿命论的体现—诗篇的运用
    第二节 剧中主要人物的音乐——戏剧形象分析
        一、西蒙·波卡涅格拉
        二、菲耶斯科
        三、保罗
第三章 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第一节 戏剧逻辑结构的分析
    第二节 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一、序幕的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二、第一幕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三、第二幕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四、第三幕音乐戏剧结构分析
第四章 《西蒙·波卡涅拉》音乐——戏剧表现手段
    第一节 宣叙性段落的使用
        一、念唱式旋律
        二、宣叙性歌曲
    第二节 主题变奏
        一、菲耶斯科与西蒙相见主题变奏
        二、父女相认主题变奏
        三、安魂曲主题变奏
    第三节 合唱的使用
        一、戏剧矛盾的反衬
        二、人性的烘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10)英国工人阶级与第二次议会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宪章主义到工联主义
二、工人阶级与议会改革运动的复兴
三、工人阶级与改革法案的通过
结语

四、Garibaldi in the Assembly(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30年代初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计划[J]. 信美利. 世界历史, 2021(04)
  • [2]美国内战和波兰独立斗争:马克思与解放政治学[J]. 马塞罗·默斯托,张福公.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1(01)
  • [3]第二国际破产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 ——以《巴塞尔宣言》为视角[D]. 陆帅.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4]从麻雀山到樱草丘——关于赫尔岑的随想[J]. 江弱水. 读书, 2019(11)
  • [5]葛兰西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研究[D]. 陈锐. 湖南大学, 2019(07)
  • [6]意大利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理论研究[D]. 潘乐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7]一波三折的王朝统一运动:意大利第二次统一战争初探[D]. 童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03)
  • [8]论中产阶级激进派在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中的作用[D]. 王帅.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威尔第歌剧《西蒙·波卡涅格拉》音乐—戏剧研究[D]. 李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10]英国工人阶级与第二次议会改革[J]. 宋晓东. 史学集刊, 2016(05)

标签:;  ;  ;  ;  ;  

加里波第在议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