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平台上Parterre的实现

SoC平台上Parterre的实现

一、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生雅[1](2021)在《三氧化钨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光催化和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两大危机。其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极为严重,并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而且直接的技术去处理污染物,另一方面设计发展便携简单的传感策略去检测环境污染的程度。目前,光催化技术作为绿色潜力的一种手段,受到了、科学家和学者的青睐。该技术利用自然界中丰富的太阳能,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WO3凭借其相对狭窄的带隙和更正价带(VB)边缘的优势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脱颖而出。但是,WO3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和电子还原能力较弱的缺点在光催化效率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而WO3与其他半导体材料耦合形成异质结被认为是改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寻找具有合适能带的半导体材料与WO3构建异质结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WO3具有优异的光、电和结构特性,已被广泛研究并用于气体传感、催化和水分裂等领域。本论文致力于发扬WO3材料的优点去拓展它的应用领域。1.由于分级结构可以增强光捕获效率,因此,可控制备具有分级结构的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此外,事实证明制备直接的Z型异质结是增强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章通过氯化钨(WCl6)的乙醇溶液进行水热处理后成功制备了具有分级结构的中空WO3纳米花,随后在其表面原位生长AgI纳米颗粒得到Z型AgI/WO3中空分级结构纳米花(AgI/WO3HHNFs)。AgI/WO3HHNFs在低能耗可见光(LED灯,5 W)的照射下,对盐酸四环素(TC-HCl)和曙红B(EB)的降解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显着的稳定性。有趣的是,与纯AgI纳米颗粒、分级结构中空WO3纳米花和AgI/WO3纳米薄片相比,AgI/WO3 HHNFs表现出明显增强的光催化活性。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即高的捕光效率、增强的光散射能力以及强耦合的Z型异质结界面,这有效地提高了AgI/WO3 HHNFs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为三维中空分级结构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见解。2.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的WO3 HHNFs作为基底,然后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将不同质量的AgInS2纳米颗粒负载于WO3 HHNFs表面上制备了一系列无氧化还原介质AgInS2/WO3 HHNFs-X%(X=20、30、40、50、60)复合光催化剂,并且简写为AIS/WO3 HHNFs-X。通过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不同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AIS/WO3 HHNFs-40光催化剂对TC-HCl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优于其它不同质量比的复合催化剂或单独的AgInS2和WO3。AIS/WO3 HHNFs-40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是基于AgInS2和WO3之间形成直接Z型异质结明显抑制了光诱导载流子的复合速率,光致发光分析等技术证实了这一点。此外,根据自由基捕获研究表明,光催化降解TC-HCl过程中生成的·OH、·O2-和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3.Hg2+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现存的多种Hg2+检测方法由于成本高、步骤复杂、设备昂贵等缺点无法应用于资源有限的地区。本研究以WO3HHNFs为基底,在其表面原位生长Au NPs得到Au/WO3 HHNFs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显着提高了Au NPs的分散性、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机理研究表明,在Hg2+存在下,金汞合金的形成触发了Au/WO3 HHNF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从而促使H2O2分解产生高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最终使显色底物TMB氧化生成深蓝色的氧化态TMB(ox TMB),使得Au/WO3 HHNFs纳米复合材料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对Hg2+的比色检测表现出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限低达78 n M。研究表明氧化态TMB(ox TMB)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基于此,一个以温度为读出信号的Hg2+即时光热传感平台被成功构建,在0-170μM范围内Hg2+浓度与温度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基于颜色和温度的双模态Hg2+传感平台在其他干扰离子存在时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对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有满意的回收率。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便捷和成本低廉的现场检测方法,有望应用于资源贫瘠的环境中。

梁超,王进祥,张庆利[2](2008)在《一种异构型的双核SOC平台》文中指出从互连结构、存储空间分配、启动模式以及双核通信机制方面介绍了一种异构型双核SOC平台的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验证和FPGA原型验证表明系统功能正确,用SMIC 0.18μmCMOS工艺进行逻辑综合,并完成了门级功能及时序验证。

兰盛昌,赵丹,徐国栋[3](2008)在《星载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文中认为针对卫星数字化设计的趋势,建立起面向任务化、功能化、用户化,集设计、仿真验证、开发于一体的星载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该平台以SoC设计方法学为基础,吸收了现有的SoC体系结构研究的成果,将星载电子系统抽象为IP模块并借助FPGA验证平台对系统设计进行验证,集合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系统开发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设计。该平台的建立使星载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仿真更为灵活,同时加强对复杂设计的管理,有效的降低星载电子系统设计中的风险,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谢学军,喻明艳,叶以正,来逢昌[4](2007)在《双时钟输入的Cache-AMBA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时钟域之间数据传递的Cache-AMBA桥。利用AHB总线的信号特点以及桥与I-Cache和D-Cache控制器的握手机制,用较简单的组合逻辑解决了数据的丢失及数据的重复采样问题。SoC系统通过了FPGA原型验证,并用TSMC 0.25μm CMOS工艺流片成功。芯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CPU与总线频率之比为2∶1和1∶1两种模式下均正常工作,CPU的最高频率为133MHz。

范贵成,王晨旭,喻明艳[5](2007)在《USB OTG双模控制器主从控制状态机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USB OTG双模控制器主从控制状态机是支持在两个USB设备之间直接互传数据的重要功能模块。在充分分析OTG补充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USB OTG双模控制器主从控制状态机的实现方法,完成了OTG双模控制器IP核的设计,通过了基于Parterre SoC平台的FPGA验证,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该IP支持UTMI+接口,可以广泛应用于包含USB功能的SoC开发。

谢学军[6](2006)在《数据值预测与存储器预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并未缩小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的速度差距,而高性能处理器中指令并行技术的使用,使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原来就存在的这种剪刀差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无论采用大容量的Cache,还是采用多层次的存储器体系结构,有两个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如果处理器要访问的数据不在Cache中,则无论在容量和存储器层次结构方面如何调整,都只能将流水线停顿下来;其次,如果Load指令所需要的数据已经取入Cache,由于指令间存在数据相关问题,只要产生指令(Producer Instruction)没有执行完毕,在消费指令(Consumer Instruction)所需要的结果产生之前,流水线都只能停顿。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手段是对数据进行预取。根据预取解决问题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如何在Load指令的有效地址计算产生之前,对指令的执行结果进行预测并取入流水线,本文定义为数据值的预测技术;另一类是如何在Load指令发出之前,将所需要的数据由Memory取入Cache中,本文定义为Memory预取技术。本文针对数据值的预测技术和存储器的预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1、利用马尔可夫模型来解决数据值的预测问题。本文从指令流的分析入手,给出了数据值预测的数学描述,建立了相应的马尔可夫模型。由于状态的提取方法不同,计算复杂度和产生的结果亦不相同,因此对状态的定义是数据值预测数学描述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数据流的特征,将马尔可夫模型的状态定义为滑动窗内一组数据组成的特征向量,通过状态的转移概率进行数据值预测,克服了单纯根据数据值出现的概率大小进行预测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二级值预测方案以及基于程序语句相关的预侧方案相比,在预测指令的覆盖率上分别提高了9.51%和2.02%,在预测精度上分别提高了12.9%和8.2%,而在IPC上,则分别提高了16.7%和7.4%,构造的马尔可夫模型适用于数据值的预侧。2、基于块最后访问指令跟踪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的Memory预取方案。本方案融合了连续的预取技术以及Cache中块的跟踪技术。它将数据块

李清杰,王进祥,喻明艳,叶以正,李洪兵[7](2005)在《基于OHCI 1.0的USB主控制器的验证》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确定了基于OHCI 1.0的USB主控制器的验证点后,制定了验证策略,利用PCI BFM和SoC验证平台完成了USB主控制器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USB主控制器实现了USB 1.1规范所规定的功能。

贾晓力[8](2004)在《基于8051的TLM系统级模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最终促使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系统成为现实,这种技术被称为SoC即片上系统。SoC的出现对设计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主要包括设计软件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提高,使设计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能正确地仿真出电路系统的全部功能和真实性能指标。 本课题搭建了一个基于8051的TLM系统级设计平台。对TLM型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

刘莉娟[9](2004)在《适用于SoC系统级设计的平台集成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SoC(System on Chip)正日益成为IC(Integrated Circuit)设计的主流。SoC系统级设计方法也正逐渐取代传统的IC设计方法。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课题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一个初步的SoC系统级设计的支撑环境。首先分析了GDB的源代码,了解GDB的工作过程和调试机制。然后以GDB为参考模型,进行仿真平台的调试器设计。最后用SystemC(基于C++类库的系统级建模平台)对指令集仿真器ISS进行封装,并把调试器GDB无缝地嵌入到该仿真环境中,形成一个软件仿真平台。该实验平台是进行SoC系统级设计的最基本条件,也是进行基础的SoC研究的起点。

喻明艳,王进祥,叶以正[10](2003)在《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电子中心开发的SOC平台——Parterre的功能,包括基于RTEMS实时操作系统和cycle-accurate仿真器的软件开发平台,基于三总线的芯片/FPGA开发平台,基于AMBA总线协议和VCI接口的IP开发平台,以及基于CPU指令集为测试向量的Debug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快速的进行SoC模型的定义和芯片的开发。

二、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三氧化钨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光催化和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有机废水污染及危害
        1.1.2 重金属离子污染及危害
        1.1.3 废水污染处理及检测研究
    1.2 光催化技术概论
        1.2.1 半导体光催化的过程和原理
        1.2.2 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1.2.3 改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1.3 WO_3材料研究进展
        1.3.1 WO_3的基本性质
        1.3.2 不同形貌WO_3的制备
        1.3.3 WO_3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1.3.4 WO_3复合材料在检测领域的应用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控制AgI纳米颗粒生长在中空WO_3分级结构上作为Z型光催化剂用于可见光光催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样品的制备
        2.2.3 样品的表征
        2.2.4 样品的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gI/WO_3 HHNFs材料的表征
        2.3.2 AgI/WO_3 HHNFs材料光电性质的研究
        2.3.3 AgI/WO_3 HHNFs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3.4 AgI/WO_3 HHNFs材料稳定性的研究
        2.3.5 自由基捕获
        2.3.6 AgI/WO_3 HHNFs光催化机理的研究
        2.3.7 TC-HCl降解中间体的分析及途径
        2.3.8 AgI/WO_3 HHNFs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无氧化还原介质的Z型 AgInS_2/WO_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降解抗生素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2.3 样品的表征
        3.2.4 样品的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gInS_2/WO_3 HHNFs材料的表征
        3.3.2 AgInS_2/WO_3 HHNFs材料光电性质的研究
        3.3.3 AgInS_2/WO_3 HHNFs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3.3.4 AgInS_2/WO_3 HHNFs材料稳定性的研究
        3.3.5 自由基捕获
        3.3.6 AgInS_2/WO_3 HHNFs光催化机理的研究
        3.3.7 AgInS_2/WO_3 HHNFs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3.4 小结
第4章 金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中空WO_3分级结构上作为一种纳米模拟酶双模态传感Hg~(2+)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样品的制备
        4.2.3 样品的表征
        4.2.4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平台的实验过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u/WO_3 HHNFs材料的表征
        4.3.2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平台的构建
        4.3.3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机理验证
        4.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5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平台性能的研究
        4.3.6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平台的选择性与抗干扰分析
        4.3.7 Hg~(2+)比色和光热传感平台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2)一种异构型的双核SOC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异构双核SOC平台
    2.1 平台结构概述
    2.2 平台的互连结构
    2.3 存储空间的分配
    2.4 系统启动方式
    2.5 双核通信机制
3 双核平台的验证
4 结 束 语

(3)星载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平台设计思想
2 平台构成
    2.1 SoC设计平台构成
        2.1.1 IP库
        2.1.2 SoC体系结构
    2.2 FPGA验证平台构成
    2.3 软件开发平台构成
3 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的应用
4 平台设计的优点
5 结论

(5)USB OTG双模控制器主从控制状态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OTG1.0a补充规范
3 主从控制状态机的设计
    3.1 本设计在USB OTG双模控制器中的位置
    3.2 主从控制状态机的功能划分
    3.3 连接子状态机
    3.4 复位子状态机
    3.5 从设备全速子状态机
    3.6 主机全速子状态机
    3.7 SRP子状态机
    3.8 HNP子状态机
4 功能仿真与验证
5 结束语

(6)数据值预测与存储器预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2 数据值预测技术
        1.2.1 预测技术产生的背景
        1.2.2 数据值局部性的概念
        1.2.3 基于值局部性预测技术的分类
    1.3 Memory的预取技术
        1.3.1 产生的背景
        1.3.2 基于软件的预取技术
        1.3.3 基于硬件的预取技术
        1.3.4 混合的预取技术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马尔可夫模型的数据值预测方案
    2.1 数据值的局部性
    2.2 马尔可夫链
        2.2.1 马尔可夫过程
        2.2.2 马尔可夫链与转移概率
    2.3 数据值预测的马尔可夫模型建立
        2.3.1 数据值预测的数学描述
        2.3.2 数学模型中的参数设计
    2.4 预测器的设计
        2.4.1 预测执行单元
        2.4.2 重发射机制
        2.4.3 过滤单元
        2.4.4 数据值预取的工作过程
    2.5 实验及结果分析
        2.5.1 仿真平台与测试基准程序
        2.5.2 数据流的方向性
        2.5.3 滑动窗的大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2.5.4 数据槽的深度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2.5.5 入口地址容量大小的选择
        2.5.6 过滤器对预测覆盖率的影响
        2.5.7 不同预测器的性能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块最后访问指令跟踪预取技术研究
    3.1 存储器的数据预取
    3.2 基于块最后访问指令跟踪的预取技术
        3.2.1 对及时性问题的预测方案
        3.2.2 及时性问题的预测器结构
        3.2.3 准确性的预测方案
        3.2.4 LBAI中的连续预取
    3.3 LBAI预取的Cache系统结构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块的访问间隔与沉寂态时间分布
        3.4.2 主-缓冲Cache结构对缺失率的影响
        3.4.3 预测精度及存储器的平均访问时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媒体处理的双核SoC系统设计
    4.1 多媒体处理器的分类
    4.2 多媒体处理的双核SoC结构设计
        4.2.1 SoC系统的整体结构
        4.2.2 RISC CPU核的设计
        4.2.3 DSP核的设计
        4.2.4 系统的通信原理及存储器的一致性
        4.2.5 哈佛体系结构Cache控制器设计
    4.3 超长指令字(VLIW)中的并行技术研究
        4.3.1 MPEG解码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
        4.3.2 多媒体处理器中的并行性
    4.4 基于步距的混合预取方案
        4.4.1 存储器的一致性对数据预取的影响
        4.4.2 多媒体处理中数据流结构对预取的影响
        4.4.3 基于步距的混合预取结构方案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OHCI 1.0的USB主控制器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USB HC验证策略的制定
    2.1 验证点的确定
    2.2 Bottom-up验证方法
        (1) layer0验证
        (2)layer1验证
        (3) layer2验证
3 USB HC验证的实施
    3.1 构建PCI BFM环境进行验证
        (1)图2中模块说明
        (2)流程说明
    3.2 利用SoC平台Parterre进行验证
        (1)系统验证环境介绍
        (2)系统验证
4 结束语

(8)基于8051的TLM系统级模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成果及动态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的软硬件选择
第二章 TLM模型建造
    2.1 系统建模中通信的抽象层次
    2.2 TLM概述
    2.3 一个简单的TLM实例
        2.3.1 SystemC的Master/slave通信库
        2.3.2 TLM模型的介绍
第三章 调试器的构建
    3.1 调试环境的搭建
    3.2 自编写调试器的构建
    3.3 调用Keil的AGDI功能调试程序
第四章 8051的TLM模型的搭建
    4.1 SystemC简介
    4.2 SystemC中的端口、接口及通道
    4.3 仿真器封装
    4.4 仿真器同调试器的连接
第五章 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适用于SoC系统级设计的平台集成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成果及动态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的软硬件选择
第二章 GDB分析概述
    2.1 GDB概述
    2.2 GDB分析的结果
        2.2.1 GDB内部结构
        2.2.2 GDB的命令分类
        2.2.3 改造GDB来解决特定问题
        2.2.4 分析总结
第三章 仿真环境的搭建
    3.1 独立方式的仿真环境的实施方案
        3.1.1 TCP方式的调试实现
        3.1.2 IPC方式的调试实现
    3.2 启动代码
    3.3 用SystemC封装的仿真环境的构建
        3.3.1 SystemC简介
        3.3.2 搭建仿真平台的整体方案
        3.3.3 GDB对ISS的控制
        3.3.4 ISS封装和时钟同步
        3.3.5 虚拟共享内存
    3.4 实施方案的比较
第四章 课题总结与实例验证
    4.1 课题总结
    4.2 实例验证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ELF文件头格式
附录B 提供的API函数

四、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氧化钨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光催化和检测中的应用[D]. 张生雅.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一种异构型的双核SOC平台[J]. 梁超,王进祥,张庆利. 微处理机, 2008(03)
  • [3]星载电子系统数字化设计仿真平台[J]. 兰盛昌,赵丹,徐国栋. 系统仿真学报, 2008(02)
  • [4]双时钟输入的Cache-AMBA桥设计[J]. 谢学军,喻明艳,叶以正,来逢昌. 微处理机, 2007(06)
  • [5]USB OTG双模控制器主从控制状态机的设计[J]. 范贵成,王晨旭,喻明艳.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7(03)
  • [6]数据值预测与存储器预取技术研究[D]. 谢学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5)
  • [7]基于OHCI 1.0的USB主控制器的验证[J]. 李清杰,王进祥,喻明艳,叶以正,李洪兵. 微处理机, 2005(01)
  • [8]基于8051的TLM系统级模型的初步研究[D]. 贾晓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4(03)
  • [9]适用于SoC系统级设计的平台集成技术的初步研究[D]. 刘莉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4(03)
  • [10]SoC平台——Parterre的实现[J]. 喻明艳,王进祥,叶以正. 世界产品与技术, 2003(10)

标签:;  ;  ;  ;  ;  

SoC平台上Parterre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