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定量选择准则

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定量选择准则

一、实施债转股国有企业的一个量化选择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华[1](2021)在《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A企业为例》文中提出我国的钢铁行业性质特殊,属于典型的强周期性重资产行业,不仅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而且其发展与经济周期也息息相关。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下,规模化生产的普及带来盲目性的产能扩张,引发了钢铁行业结构性过剩等问题。为帮助企业有效降杆杆、去产能,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国家于2016年10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与第一次政策性债转股相比,本次市场化债转股具有市场化、法治化等特点,在参与对象上,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参与,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希望能够通过本轮市场化债转股,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债务风险,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的经济发展。截止至2019年4月底,有106家企业参与实施市场化债转股项目中,项目数量为367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3万亿元,投放落地金额达9095亿元。其中包含24个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已经落地,但是从数量上看,民企债转股项目的市场占比不足7%,这说明仍需加大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本文选取首单顺利落地的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项目——A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A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进行动因及绩效分析。在研究内容上,首先,对我国实施的两轮债转股进行多角度对比,并分析A企业在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动因。其次,对A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前后以及金融机构之后的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在财务绩效方面,该企业实行市场化债转股项目之后,其偿债、营运、盈利以及成长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企业价值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在非财务绩效方面,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也在稳步提升。本次A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减轻债务压力,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价值。最后,本文对A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绩效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针对结论提出民营企业在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相关建议,期望能够为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徐安安[2](2021)在《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呈逐年上涨态势,许多商业银行也存在着不良贷款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企业产能过剩的情形也日益严峻。而债转股恰好是能降低公司杠杆率的一种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资本实力,能够使得财务成本得到下降,在公司治理方面,也促进了股权多元化的发展。国家陆陆续续推出了市场化债转股配套政策,无论是债转股的规模,还是范围都不断扩大。近年来,不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都纷纷投入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浪潮,但国有企业仍然是债转股的主力军。本文选择了中国中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国中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后的效果。首先,本文整理了债转股动因、经济效果等相关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并且界定了债转股的概念和债转股相关的理论,并对债转股进行理论分析。其次,结合中国中铁的情况,了解其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原因,并介绍了其市场化债转股整体实施方案、实施机构、股权定价和退出机制,总结了中国中铁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然后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市场对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反应,从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对自身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从股权结构和经营管理的方面探究了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可能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市场对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持积极态度,对其今后的发展较为看好;第二,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后,其偿债、盈利等四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提升;第三,中国中铁在市场化债转股后,其股份构成更加丰富,公司的日常经营效率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公司治理。最后根据中国中铁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后续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提供经验与参考: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来源;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实施机构股东地位;三是采取多项措施防止杠杆率再度上升。

吴雁楠[3](2021)在《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方案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婷婷[4](2021)在《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形势变得严峻,许多国有企业濒临倒闭,因此我国政府主导了政策性债转股,以此有效降低国企的杠杆率和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进入21世纪,经济危机又死灰复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扩展到全球,我国经济形势再次凶多吉少。很多企业的负债率与日俱增,财务负担不断加重,导致经营不善而陷入财务危机。事实上,我国经济增长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分配资源要比政府更有效率,为此政府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为了解决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我国再次开始了债转股——市场化债转股。市场化债转股的落实,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杠杆率,而且也有利于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总之,通过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后,不仅能减轻财务负担,优化资产结构,而且对实现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从长远来说,市场化债转股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探索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如今,学者们关于债转股对代理成本、各利益群体和公司绩效等方面有一定研究,而对于公司治理效率的内涵和测量指标等方面也有一定成果,而且测量指标都各有角度、比较全面,目前仍有多数学者选择公司绩效作为治理效率的替代指标;最后,关于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基本都认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现有文献鲜少研究市场化债转股、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多数围绕债转股和公司绩效、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的研究较多,而且基本是关于单一案例的研究,很少有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市场化债转股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了A股上市国有企业的政策影响,实证研究了在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中,代理成本起到的中介作用,旨在为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供建议。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控制权理论提出假设来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对代理成本、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选取实验组样本是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79家国有企业,对照组样本是未实施的160家国有企业,分析了这些公司2012年至2018年的财务数据,分步回归得到如下结论:(1)实施了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比起未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公司治理效率明显提高。(2)实施了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比起未实施债转股的企业,代理成本明显降低。(3)代理成本具有中介效应,即市场化债转股通过降低代理成本而间接正向影响公司治理效率。根据结论,从政府、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助力市场化债转股成功落地,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李莹[5](2021)在《去杠杆背景下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安徽建工为例》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非金融企业杠杆水平过高、财务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与质量,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供给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市场化债转股被提出。本轮债转股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促使企业降低杠杆水平、优化融资结构,从而充分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然而由于我国应用市场化债转股的时间较短,相关理论研究有限,缺乏实践指导,尤其是相关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和船舶行业,故本文选择建筑行业的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建工”),着重对其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和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通过挖掘去杠杆的原因、途径及效果,归纳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及进展,来对去杠杆及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二者间的关系。然后,从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出发,研究其市场化债转股的方案,从操作步骤、标的企业、实施主体、定价主体、退出机制五方面详细分析,凸显本轮债转股的“市场化”特征。继而联系政策推进、行业转型及自身杠杆率情况,分析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之后借助相关理论,从财务状况分析其去杠杆效果,又从治理结构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对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目前看来,安徽建工的市场化债转股取得初步成效,杠杆率呈现下降,债务困境逐渐化解,业务承接能力有效提升,治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最后,分析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面临的困境,从转股后的股权管理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对安徽建工未来市场化债转股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安徽建工为例,以去杠杆政策为背景,分析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动因以及效果,丰富了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建筑行业的特征,为后续建筑行业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提供借鉴经验。

吴晓静[6](2021)在《中国重工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谷文臣[7](2020)在《僵尸企业、供给侧改革与债券市场融资》文中认为现有研究认为,银行利率补贴和持续的信贷支持是僵尸企业形成的直接原因。商业银行出于保障资本充足率、利润最大化等原因,会有扭曲信贷资源配置的动机。因此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强调金融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由此可引申出一个问题,是否有僵尸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以维持生存呢?由于英美等国金融市场十分发达,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较高,僵尸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这种问题可能并不明显。但对于中国市场,由于政府补贴、隐性担保等各种支持的存在,我国的僵尸企业是完全有可能进入债券市场募集资金的。而这些僵尸企业占债券市场的融资主体和融资规模比重、融资成本等一系列特征,又直接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可以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进行仔细探讨。自2015年底开始,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点工作,各项僵尸企业处置政策相继落实,政府对僵尸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削弱明显,僵尸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债券市场对僵尸发债融资的反映又是怎样的?是像商业银行一样继续满足僵尸企业融资需要,扭曲了资金配置,还是提高了僵尸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了僵尸企业发债?结合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外生冲击研究僵尸企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机制方面上的差异性,合理调整金融结构。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本文对我国僵尸企业的发债融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以检验我国的债券市场在资金配置方面是否具有效率、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研究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从理论角度比较僵尸企业在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上的差异性。基于经典契约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当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时,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扭曲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决策,为高风险、低效率的僵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会对正常企业进行紧缩式的去杠杆。而以债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能够根据企业风险和效率合理的配置资金,不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的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僵尸企业债券发行特点研究。本文使用了FN-CHK信贷补贴判别法以及持续亏损标准,对2012至2017年间我国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僵尸企业进行了甄别。研究发现,2015年前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金融监管的宽松,债券市场僵尸企业比例、僵尸企业发债数目和发债总额都快速上升。但随着2015年底各项僵尸企业治理政策的不断出台,僵尸企业债券发行受到极大限制,僵尸企业比例、僵尸企业发债数目和发债总额大幅下降。对债券市场僵尸企业的发债特征的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债券发行利率要显着高于非僵尸企业,不存在对僵尸企业进行利率补贴的现象。虽然僵尸企业的债项信用评级存在虚高现象,但这种评级膨胀并没有成功欺骗市场,投资者还是对僵尸企业索要了较高的风险溢价。二是以僵尸企业处置为重点的供给侧改革,对债券市场上僵尸企业资产价格是否产生了显着冲击。具体而言,本文选择了央企僵尸企业处置和市场化债转股两项具有重大代表性的供给侧改革政策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发现是:一、2015年底国务院央企僵尸企业处置政策出台对于金融市场/债券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债券市场将之理解为央企债券背后的“隐性担保”水平降低,这从债券市场的交易价格和新债的发行利率都得到了证明。其中,央企僵尸企业的债券在[-30,30]的事件窗口期内有显着为负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僵尸企业长期债券CAR比非僵尸企业低100个基点以上;同时事件之后的一年里,僵尸企业新债发行利率较之非僵尸企业显着上升,短期和长期债券融资利率分别上升了25和50个基点。二、2016至2018年间可获得财务数据的74家宣告债转股企业中,存在19家僵尸企业,占比25.3%。在债转股宣告前,僵尸企业皆已成为僵尸达2年或以上,有8家企业成为僵尸达4年以上。在资本市场的短期绩效/市场事件反应方面,债券市场对僵尸企业和非僵尸/正常企业的债转股公告进行了有效区分,僵尸企业的已发行债券价格在债转股宣告前后各30天里出现了显着下降,而非僵尸企业的债券价格则有显着上升。股票市场对于债转股的反应整体比较中性。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和DID对债转股企业经营绩效变化的研究发现,僵尸、非僵尸两类企业的绩效变化差异明显。对于非僵尸/正常企业来看,市场化债转股降低了债务压力、显着提高了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偿债能力;而对于僵尸企业,除了财务杠杆率有所下降外,债转股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偿债能力的改善,甚至有所恶化。最后,本文还选择了国务院央企僵尸企业处置政策出台这一外生事件,实证研究了在政府担保水平较低后,央企僵尸企业在债券和银行信贷融资上相对于非僵尸企业产生了哪些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政府隐性担保水平的降低,僵尸企业的债券融资水平显着下降,但银行对央企僵尸企业的信贷供给存在刚性,表现为僵尸企业杠杆率在政策出台前后并没出现显着变化,银行在向僵尸企业提供信贷展期的同时还弥补了其债券融资的缺口。本文对僵尸企业债券融资的研究,验证了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仍在于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与银行间接融资相比,金融市场在完善公司治理、增强信息揭示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僵尸企业的自动出清,重要的突破口仍然在于发展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并提高直接融资在整体债务融资中的比重,当然这也需要商业银行的配合。僵尸企业的研究文献众多,但多强调其巨大的经济危害性,少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由于企业管理者、地方政府以及银行都没有主动清退僵尸企业意愿和动机,从三者中任何一方寻找突破口都是困难重重。而本文提出了利用债券市场解决僵尸企业的新思路,并从理论和经验上深入详细的论证了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对于处置僵尸企业乃至经济去杠杆、去产能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

田川[8](2020)在《供给侧改革中煤炭企业债转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在全球煤炭供给格局中居于主导,同时也是最为主要的消费国,煤炭在本国能源消耗比仍接近60%,短期内该行业的企业在我国的能源核心地位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十三五”之前,诸如煤炭、钢铁等周期性大型企业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其普遍存在负担重、杠杆高、市场竞争力低下等诟病。正是在此情况下,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2019年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深化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并明确通过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等措施和手段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对比国内外数次债转股的经验,此轮国家提出的债转股战略突出了市场和法制两大核心概念。煤炭企业应当利用好此契机,实现减轻债务负担、完善投融资机制、推进煤炭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夯实我国煤炭供给基础,为本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前行保驾护航。本文以煤炭企业债转股为对象,总结并归纳现有的供给侧改革和债转股理论,结合煤炭行业债转股现状,对比此轮和上一轮债转股的异同,描述了供给侧改革下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分析在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利用债转股这个工具实现产业升级与资源整合,并从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资产结构、积极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四个方面,给出煤炭企业实施好债转股的具体建议。

赵欣坡[9](2020)在《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负债高,盈利水平与偿债能力下降,既制约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市场化债转股被看作是可以同时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负债高等问题的有效方式,市场化债转股在国内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落地,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改革,优化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和净化也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市场化债转股背景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债转股企业的背景、重整方案,以及对债转股前后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分析,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对债转股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按照研究内容划分,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市场化债转股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其次,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同时分析我国市场化债转股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的问题所在,运用财务绩效分析的方法,对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以及南钢股份三家债转股企业进行财务绩效分析,我们发现债转股方案实施后,企业的盈利能力、负债率显着改善,表明实施债转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使得商业银行的坏账风险和现金流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盘活也比较有利。最后,以商业银行的视角对债转股企业进行债转股相关风险分析,结合研究案例债务偿还状况分析市场化债转股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结合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给出国家、商业银行及企业层面应对债转股的建议。在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对企业来可降低负债规模,短期内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提高,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盈利能力相应提升。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市场化债转股虽然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整体而言,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债转股不仅可以直接将不良资产从表中移出,还对其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稳定商业银行的发展。

周诗雨[10](2020)在《高速公路企业间债转股价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和密切了城市间的距离,打破了城乡间的隔阂,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高速公路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了资本需求的急剧增加,除去政府资金配置后,高速公路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无法覆盖所有投资,仍存在较大的资本缺口,加重了企业的债务负担,高速公路企业不能按时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保证高速公路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着眼于高速公路企业,将债转股这一政策和高速公路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无法兑现施工企业债权这一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发现,目前大部分关于债转股的研究都集中在银行和国企之间,极少涉及到企业之间的商业债转股,在债转股的实施动因、转股定价等研究理论支撑下,结合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债转股实践经验,梳理出高速公路企业间转股价格这一研究主题。然后根据转股双方经济信息构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高速公路企业之间债转股实施的必要条件,明确施工企业持股比例为转股核心条件。为了让债转股更加合理地满足转股双方的利益需求,科学地确定债转股完成后施工企业的持股比例,引入基于BP神经网络的股权价值评估研究模型。建模前期分析影响股权价值的各项因素,将基于各项因素的数据样本预处理后,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不断训练和优化,最终得到仿真模型。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将本文构建的模型应用于现实案例,得到案例双方债转股的实施条件,并从财务、道德、法律等方面提出债转股相关建议,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为其他类似行业、公司实施债转股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施债转股国有企业的一个量化选择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债转股国有企业的一个量化选择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A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债转股特征研究
        1.2.2 债转股动因研究
        1.2.3 债转股绩效研究
        1.2.4 文献综评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或有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或有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债转股的概念
        2.1.2 债转股的特点
        2.1.3 企业绩效
    2.2 债转股的理论基础
        2.2.1 代理成本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MM理论
    2.3 债转股的主要模式
        2.3.1 国外债转股的情况
        2.3.2 我国债转股的主要模式
        2.3.3 目前我国市场化债转股推进情况
    2.4 债转股绩效评价方法
        2.4.1 事件研究法
        2.4.2 会计研究法
3 A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案例概况
    3.1 行业背景介绍
        3.1.1 钢铁行业背景
        3.1.2 政策出台背景
    3.2 企业基本情况
        3.2.1 企业简介
        3.2.2 经营状况
        3.2.3 债务情况
    3.3 债转股的动因
        3.3.1 外部因素
        3.3.2 内部因素
    3.4 债转股方案的实行
        3.4.1 方案初定
        3.4.2 方案实施
        3.4.3 股权退出
4 A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绩效分析
    4.1 财务绩效分析
        4.1.1 偿债能力
        4.1.2 营运能力
        4.1.3 盈利能力
        4.1.4 成长能力
        4.1.5 经济增加值
    4.2 非财务绩效分析
        4.2.1 市场反应
        4.2.2 信用评级
    4.3 影响路径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从债转股方面来看
        5.1.2 从企业方面来看
    5.2 建议
        5.2.1 坚持推进企业转型
        5.2.2 严格市场化债转股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债转股
        2.1.2 市场化债转股的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代理成本理论
        2.2.3 MM理论
        2.2.4 权衡理论
3 市场化债转股的理论分析
    3.1 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
        3.1.1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不断提升
        3.1.2 国家政策要求降低国企债务水平
        3.1.3 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与公司治理的需要
    3.2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环节
        3.2.1 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选择
        3.2.2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机构
        3.2.3 市场化债转股的股权定价
        3.2.4 市场化债转股的退出机制
    3.3 市场化债转股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3.3.1 对国有企业市场反应的影响
        3.3.2 对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3.3.3 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
4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概况
    4.1 中国中铁基本情况概述
        4.1.1 中国中铁公司简介
        4.1.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前财务概况
    4.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动因分析
        4.2.1 国家政策推动市场化债转股
        4.2.2 基建行业形势严峻
        4.2.3 公司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财务负担较重
    4.3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概况
        4.3.1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交易方案
        4.3.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标的企业
        4.3.3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
        4.3.4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股票定价
        4.3.5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退出途径
    4.4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过程中的亮点
        4.4.1 实施机构类型多样
        4.4.2 现金增资增强企业经营能力
        4.4.3 引入投资人参与子公司治理
        4.4.4 “两步走”方式提供市场化退出渠道
5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效果分析
    5.1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市场反应
        5.1.1 选取事件日和事件窗口
        5.1.2 计算超额收益率并判断市场反应
    5.2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绩效
        5.2.1 偿债能力分析
        5.2.2 营运能力分析
        5.2.3 盈利能力分析
        5.2.4 发展能力分析
    5.3 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5.3.1 对中国中铁股权结构的影响
        5.3.2 对中国中铁经营管理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债转股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述评
    2.2 公司治理效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文献述评
    2.3 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效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文献述评
    2.4 小结
第3章 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3.1 政策背景
    3.2 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资本结构理论
        3.2.3 控制权理论
第4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4.1 假设提出
        4.1.1 市场化债转股和公司治理效率
        4.1.2 市场化债转股、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效率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设计
        4.3.1 解释变量的选取
        4.3.2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4.3.3 控制变量的选取
        4.3.4 中介变量的选取
    4.4 模型设计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市场化债转股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回归分析
        5.3.2 市场化债转股与代理成本的回归分析
        5.3.3 市场化债转股、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变量检验
        5.4.2 安慰剂检验
        5.4.3 PSM-DID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层面
        6.2.2 企业层面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5)去杠杆背景下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安徽建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去杠杆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市场化债转股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去杠杆与市场化债转股的关系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去杠杆的含义
        2.1.2 债转股的含义
        2.1.3 债转股的类型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不完备契约理论
        2.2.3 费雪债务周期理论
3 去杠杆下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分析
    3.1 去杠杆现状分析
        3.1.1 去杠杆的政策演进
        3.1.2 去杠杆的途径分析
    3.2 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
        3.2.1 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
        3.2.2 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
    3.3 市场化债转股对去杠杆的意义分析
        3.3.1 市场化债转股是去杠杆的必然要求
        3.3.2 市场化债转股推动去杠杆的实施
4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概况
    4.1 安徽建工概况
    4.2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历程
        4.2.1 操作步骤
        4.2.2 标的企业
        4.2.3 实施主体
        4.2.4 定价机制
        4.2.5 退出机制
5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案例分析
    5.1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分析
        5.1.1 市场化债转股政策的推动
        5.1.2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5.1.3 安徽建工去杠杆降风险的需求
        5.1.4 安徽建工改善盈利的需求
    5.2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效果分析
        5.2.1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去杠杆效果分析
        5.2.2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果分析
        5.2.3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5.2.4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对参与主体的影响分析
    5.3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5.3.1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困境
        5.3.2 安徽建工市场化债转股的改进对策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僵尸企业、供给侧改革与债券市场融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之处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僵尸企业的定义与判定
        一、僵尸企业的定义
        二、僵尸企业的判定
    第二节 僵尸企业的成因与影响
        一、僵尸企业的成因
        二、僵尸企业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隐性担保与企业债券融资
    第四节 现有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机制分析:僵尸企业信贷融资与债券融资比较
    第一节 模型基本假设
    第二节 模型基本要素
    第三节 参与方的最优决策与模型均衡
        一、参与方的最优决策问题
        二、银行最优贷款契约的选择
        三、模型的均衡状态
    第四节 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一、僵尸企业与非僵尸企业债务结构比较
        二、对模型的经济学意义解释
第四章 僵尸企业债券融资特征研究
    第一节 债券市场僵尸企业的判定
        一、基本方法
        二、判定结果
    第二节 僵尸企业债券发行特点研究
        一、研究设计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僵尸企业处置政策是否打破债券市场央企信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政策背景
        二、僵尸企业判定
        三、政府担保与僵尸企业二级市场债券价格
        四、政府担保与僵尸企业一级市场发债利率
        五、研究样本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分布特征
        二、政府担保与央企僵尸企业二级市场债券价格
        三、政府担保与央企僵尸企业一级市场发债利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债转股是否是僵尸企业逃避处置的途径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国债转股的宏观和微观背景
    第三节 债转股样本统计描述和是否存在僵尸企业
        一、研究样本和样本特征
        二、僵尸企业判定结果
    第四节 债转股公告的债券市场效应
        一、研究样本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债转股信息宣告的股票市场反应分析
        一、研究样本
        二、结果与分析
        三、资本市场反应的总结
    第六节 债转股后企业的财务绩效变化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僵尸企业债务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关于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
        二、关于商业银行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8)供给侧改革中煤炭企业债转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
    2.2 债转股的理论
        2.2.1 债转股的定义
        2.2.2 债转股的三种运作模式
        2.2.3 债转股的主要业务方式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煤炭企业债转股现状
    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煤炭企业现状
    3.2 供给侧改革对煤炭行业的深远影响
    3.3 煤炭行业债转股实施情况
        3.3.1 债转股实施的情况
        3.3.2 本轮债转股实施原则
        3.3.3 煤炭企业债转股对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3.4 .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的必要性分析
4 煤炭行业实施债转股问题分析
    4.1 煤炭企业债转股落地难
    4.2 标的企业筛选标准不明确
    4.3 地方政府与市场对债转股定位不一致
    4.4 退出煤矿的资产清算难度大
    4.5 市场资金来源有限
    4.6 没有明确的退出机制
5 煤炭企业实施债转股的政策建议
    5.1 政府在煤炭企业供给侧改革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5.2 严格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5.3 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资产结构
    5.4 积极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市场化债转股相关理论
        一、市场化债转股的定义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相关要点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关理论基础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
        二、不良资产的分类准则
        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模式
        四、债转股处置不良资产的优势
    第三节 资本结构理论
        一、MM定理
        二、权衡理论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况分析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减值损失情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概述
        一、债转股在我国的第一次实践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再次启动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存在的难点
第四章 债转股实例研究
    第一节 长航油运公司债转股分析
        一、长航油运基本介绍
        二、长航油运债转股实施方案
        三、长航油运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第二节 长航凤凰债转股分析
        一、长航凤凰基本介绍
        二、长航凤凰债转股实施方案
        三、长航凤凰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第三节 南钢股份债转股分析
        一、南钢股份基本介绍
        二、南钢股份债转股实施方案
        三、南钢股份债转股财务绩效分析
    第四节 案例小结
第五章 市场化债转股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影响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相关评价
        一、KMV模型简介
        二、相关参数计算
        三、KMV模型计算
    第二节 债权价值实现
        一、资本市场退出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分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债转股风险分析
        一、清除不良资产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管理风险
        四、退出风险
        五、道德风险
    第四节 债转股实施综合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相关建议
        一、国家宏观层面
        二、商业银行层面
        三、企业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速公路企业间债转股价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债转股实践情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基础
    2.1 债转股相关概念
        2.1.1 债权和股权的区别及联系
        2.1.2 债转股运作流程
        2.1.3 转股主体
        2.1.4 债转股的应用条件
    2.2 博弈相关理论
        2.2.1 博弈论基本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BP神经网络理论分析
        2.3.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2.3.2 股权价值评估原理
        2.3.3 遗传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公路企业债转股比例分析
    3.1 高速公路企业与施工单位博弈分析
        3.1.1 博弈的基本假设
        3.1.2 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3.1.3 博弈结果分析
    3.2 影响持股比例的因素
    3.3 持股比例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企业股权价值评估
    4.1 指标选取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影响企业股权价值指标
    4.2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4.2.1 样本的收集
        4.2.2 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过程
        4.3.1 BP神经网络参数的设计
        4.3.2 BP神经网络的仿真训练
        4.3.3 BP神经网络的优化
    4.4 BP网络的仿真预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案例背景
        5.1.1 C公司经营情况及转股背景
        5.1.2 确定C公司的股权价值
        5.1.3 确定L公司持股比例
        5.1.4 C公司同意转股条件
        5.1.5 L公司同意转股条件
    5.2 多因结果分析
    5.3 措施与建议
        5.3.1 谨慎对待债转股
        5.3.2 警惕财务风险
        5.3.3 把握道德风险
        5.3.4 相关法律问题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四、实施债转股国有企业的一个量化选择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以A企业为例[D]. 张泽华. 安徽财经大学, 2021(09)
  • [2]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效果研究[D]. 徐安安.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方案及效果研究[D]. 吴雁楠.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4]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基于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D]. 周婷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去杠杆背景下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安徽建工为例[D]. 李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6]中国重工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效果研究[D]. 吴晓静.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7]僵尸企业、供给侧改革与债券市场融资[D]. 谷文臣.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8]供给侧改革中煤炭企业债转股问题研究[D]. 田川.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9]市场化债转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影响研究[D]. 赵欣坡.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10]高速公路企业间债转股价格研究[D]. 周诗雨.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定量选择准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