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的岩石体积变化和物质迁移

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的岩石体积变化和物质迁移

一、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和质量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坤,胡鹏,程湘,姜军胜,刘江涛,向鹏[1](2022)在《几内亚优势金属矿产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开发现状》文中提出几内亚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非克拉通南部,主要受Libérien、Eburnéen及泛非三次大的造山运动影响,主要的地质单元包括东部太古宙—古元古代马莱地盾、西部古生代博法(Bove)盆地和西南部泛非期Rokelide造山带。在广泛调研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几内亚铝土矿、铁、金等矿产资源的开发现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典型矿床分析,剖析了这3种优势金属矿产的成矿作用,认为几内亚超大规模的铝土矿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构造、成矿母岩、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几内亚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未开发BIF型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几内亚东南部宁巴山和西芒杜2条绿岩带上,BIF型铁矿经历了太古宙至今漫长的沉积-变质/变形-风化富集作用。几内亚金矿以造山型金矿为主,形成于Eburnean造山运动晚期(2102~2085 Ma),主要分布在北部锡几里盆地内,具有明显的构造和岩性控矿特征。

赵胜利,黄波,杨涛,曹其琛,孙芳芳[2](2021)在《低密度元素与高密度元素划分及富集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元素在地球中的分配极不均匀性进行低密度和高密度元素划分,低密度元素广泛分布于地球浅部,密度多在2.0~3.0(g/cm3)之间的矿物组合,其迁移、分散和富集过程多在外生环境中完成;部分因构造作用,在地球深部形成外生内成矿床,二者均为浅源性低密度元素;部分高密度元素在外生环境的富集与沉积型铝土矿的形成相似(地表岩石接受风化剥蚀形成红土化风化壳,经流水搬运集中于有利环境进行"移硅沉铁富铝"后沉积形成),在形成红土化风化壳过程中富集了数十倍至近千倍,但品位大多不高,形成伴生有用元素,在中大型矿床中具综合利用价值。高密度元素多大于4.0,多富集于下地壳—上地幔之下,其迁移与富集过程多在内生环境形成矿床;部分因构造作用进入外生环境形成内生外成矿床,二者均为高密度深源性矿物组合。而3.0~4.0为低密度和高密度之间的过渡元素,从地球浅部到深部地核均有分布。以上形成了低密度浅源性与高密度元素深源性矿物组合不同的富集规律,对地球化学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研究具重要意义。

陈喜峰,施俊法,陈秀法,王杨刚,李玉龙,高爱红[3](2021)在《非洲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洲是全球铝土矿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以产有多个世界级铝土矿矿床而着称。为分析该地区铝土矿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本文在总结非洲铝土矿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铝土矿资源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成矿条件、成矿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演化过程,划分了成矿区带。研究表明:(1)非洲铝土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非地区,具有储量巨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2)矿床类型为红土型,是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母岩、古气候、古地形地貌等多种成矿条件耦合下,铝硅酸盐岩及富铝变质岩发生深度红土化作用的产物;(3)成矿母岩以中新生代基性侵入岩、火山岩及古元古代变质岩、古生代变质岩为主;(4)赋铝土矿红土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5)成矿构造单元以西非克拉通为主;(6)主要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新生代。根据铝土矿的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将非洲铝土矿划分为西非铝土矿成矿省和东南非铝土矿成矿省2个成矿省及6个一级成矿带,这些成矿省、成矿带是非洲重要的铝土矿矿产地和找矿远景区,找矿潜力巨大。

郝丽婷,熊平生[4](2021)在《衡阳地区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运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磁化率分析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衡阳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含量特征及其与粒度组分、化学蚀变系数(CIA)值和低频磁化率的拟合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探索南方红土沉积环境替代性指标提供研究基础.结果表明:(1)微量元素Rb、Sr平均含量分别为0.92×10-4、2.26×10-4,Rb含量与K2O含量成显着正相关性(R=0.943 4).(2)红土Rb、Sr含量与不同粒度组分相关性密切,Rb、Sr含量皆与沙粒组分成显着正相关性,与粉沙组分成显着负相关性.(3)对比分析红土剖面CIA值、Rb、Sr含量与低频磁化率的变化曲线,发现红土沉积环境湿热程度加强时,化学风化成壤作用增强,CIA值变大,Rb、Sr的淋溶迁移强度增大,低频磁化率增大;反之亦然.

张海,郭佩佩[5](2021)在《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和ICP-MS分析等方法,运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理论,对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剖面垂向上,各稀土元素氧化物含量变化曲线呈"D"字型,浸出率呈上陡下缓"单齿"状曲线。在全风化-半风化层中,各稀土元素整体富集,而亚黏土层中,仅Yb,Lu,Ce三个元素富集。全风化-半风化层中,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变化范围847~1146×10-6,平均品位为973×10-6,浸出率变化范围15.2~45.2×10-2,平均浸出率为26.3×10-2。各稀土元素氧化物浸出率一般20%~70%,轻、中、重稀土氧化物总量平均浸出率分别为25.5%,33.0%及24.3%。Ce,Nd,La,Y四个元素氧化物总量及其浸出量分别平均占比稀土元素氧化物总量的76.3%和71.1%,因而,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主要为富Ce-Nd-La-Y型。此研究结果对扩大我国稀土矿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代晓娟[6](2021)在《火山地层界面、单元特征及其对地震相地质解译的约束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山地层具有形成时间短、建造快和剥蚀时间长等特点,其形成及建造过程有别于沉积地层。前人对火山地层界面识别以及火山地层刻画,已形成一定的认识。但在盆地钻井中,缺少基本火山地层单元刻画,导致在地震火山地层解译中,对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刻画比较随机且多样。本文以松科2井(SK2)以及长岭断陷典型钻井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基于盆内火山地层界面、火山地层单元的研究,对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及其与储层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一些普适性的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盆内钻井中可识别出喷发整合、喷发不整合以及喷发间断不整合3类火山地层界面。喷发整合界面和喷发不整合界面上下不存在长期的风化面或者沉积夹层等沉积间断产物,前者界面上下地层产状具有一致性,在岩心上易于识别,后者界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在岩心及测井易于识别;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一般存在风化面或沉积夹层等间断面,在岩心、测井和地震剖面都比较容易识别。火山地层界面是识别火山地层、刻画地震相单元以及分解描述火山地层的基础。火山地层单元是指受地层界面限制,沿同一火山口喷发,具有一定外形特征和几何内部结构的火山地层,是火山地层中级别最小的单位,可分为简单熔岩流、辫状熔岩流、熔岩穹丘、热基浪、热碎屑流以及再搬运碎屑流六种基本单元。利用营城组火山岩顶面构造图分析火山岩顶面的坡度变化,统计各钻井所控制岩体局部凸起的平均坡度梯度,并对火山地层进行地震刻画,将火山地层划分为丘状、板状以及板状/丘状地震相单元。钻井揭示,不同地震相单元之间,其充填的火山地层单元不同。丘状地震相单元以熔岩流堆积为主,其中熔岩穹丘占比较高;板状地震相单元,也以熔岩流堆积为主,其中简单熔岩流占比较高;板状/丘状地震相单元中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叠合为主,其中以辫状熔岩流和热基浪火山地层单元最多,热碎屑流次之。对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地质解译可知:地震相单元特征是火山作用和堆积方式的外在表现,与岩浆性质、火山喷发方式以及地形等因素有关。丘状地震相单元主要由熔岩穹丘构成,该类火山岩气孔发育较低,是由挥发分含量较低以及粘度较大的岩浆形成;板状地震相单元以简单熔岩流为主,其岩性多为低粘度、挥发分少的基性熔岩,其在产出过程中由于流动性较好,熔岩沿流动方向厚度变化较小,火山地层单元相互叠置易形成板状外形的地震相单元;板状/丘状地震相单元,主要是熔岩流和火山碎屑流叠合而成。储层分布受火山地层影响。火山地层顶界面控制风化储层,其储集空间类型可发育原生型和次生型;火山地层单元对火山内幕储层具有控制作用,多发育原生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火山地层单元,其有利储层分布存在差异。简单熔岩流和辫状熔岩流储层存在上部好下部差的特点,垂向上可分为上部气孔带、中部致密带以及下部管状气孔带;熔岩穹丘上部储层整体好于下部储层,但储层整体孔隙度偏低。整体来看,熔岩流储层分布与地层界面关系密切,表现在储层随着离地层界面距离的增加,其孔隙度有所减小。热基浪和热碎屑流火山地层单元储层发育受界面影响较小,有利储层可见火山地层单元的任何部位,受原生孔隙,特别是原生裂缝的影响更大。不同地震相单元,其储层分布规律不同:板状/丘状、丘状以及板状地震相单元有利储层概率依次减小,板状/丘状和丘状地震相单元其成藏效率较高。以长岭断陷前神字井洼槽为例,基于火山地层单元以及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在储层地质模式的约束下,利用相干体、地层倾角以及波形聚类分析属性对火山机构、火山地层单元以及地震相单元进行地震识别,使其可进行平面预测。最后综合多属性分析对有利储层进行预测,分析认为有利储层多集中在中南部,可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

岳庆友[7](2021)在《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成储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深部勘探的进行,渤海湾盆地中生界、古生界等潜山油气藏取得了重大突破,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富烃中心,环渤中凹陷构造带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针对潜山的勘探不可避免的要钻遇中生界火山岩地层,由于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勘探程度较低,亟待深化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相关描述,刻画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及展布规律,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储机理等相关认识,分析储层的主控因素并实现有利目标区预测。本论文在钻井揭示中生界火山岩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刻画了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的展布规律,并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面孔率分析、气测孔渗、X衍射、主量元素分析、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储层特征及成储机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如下认识。1.火山岩岩性、岩相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火山机构发育模式首次完成了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平面分布。其岩石类型丰富,从基性至酸性、从熔岩至火山碎屑岩均有发现,通过钻井岩心描述、镜下薄片分析以及测井解释图版完成了岩性鉴定并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质-测井解释图版,并结合地震包络线及内部反射特征分析,建立了火山岩相地震标识及地质模式,共识别出6相10亚相,在此基础上共识别出5类火山机构,包括酸性穹窿状火山机构、中酸性丘状火山机构、中酸性层状火山机构、基性盾状火山机构和凝灰岩楔状火山机构。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可划分三个喷发旋回,纵向上具有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的精细刻画,解译了渤中凹陷中生界非连续性火山地质格架。2.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主要以气孔、溶蚀孔和裂缝为主,按成岩作用时期可划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其中原生储集空间包括原生气孔、杏仁孔、炸裂缝、解理缝和收缩缝,次生储集空间包括基质溶孔、晶内溶孔、脱玻化孔、隐爆岩汁溶蚀孔、粘土晶间孔、构造缝、溶蚀缝。研究区火山岩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期成岩作用和晚期成岩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包括挥发分散逸作用、炸裂作用、冷凝收缩作用、脱玻化作用,晚期成岩作用包括充填作用、溶蚀作用、蚀变作用、构造作用、压实作用。3.火山岩储层物性及矿物组成特征火山岩储层物性由好至差排序为粗面岩和粗面质隐爆角砾岩、流纹岩和流纹质隐爆角砾岩、英安岩、玄武岩、凝灰岩,其中优质储层均发育在中酸性火山岩层段。粗面质火山岩和流纹质火山岩中碱性长石含量较高,而英安岩、玄武岩和凝灰岩中粘土含量较普遍较高,通过全岩分析和气测孔渗结果对比来看,长石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性,粘土矿物含量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负相关性。4.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成储机理本次针对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方面的研究分别采用了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孔径量化表征的实验方法,通过压汞实验孔径分布峰值与核磁共振T2谱波峰对比,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径分布,并联合氮气吸附孔径分布实现了火山岩孔隙结构微观量化表征。初步将研究区火山岩孔径分布以50nm和1μm为界限可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对应为微孔(粘土晶间孔和脱玻化孔)、中孔(溶蚀孔)、宏孔(裂缝和杏仁体内孔),并确定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以中孔占主导作用。在火山岩溶蚀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岩性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等因素,分别探讨了玄武岩、英安岩、粗面质火山岩、流纹质火山岩以及凝灰岩的成储机理及孔隙结构模式,其中英安岩、流纹质火山岩和粗面质火山岩中富含碱性长石,以溶蚀孔为主,而玄武岩和凝灰岩受粘土矿物的影响,以微孔为主,局部发育中孔和宏孔。在火山岩成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火山机构的地质特征,建立了5类储层地质模式。5.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产能、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发现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为火山地层旋回界面、火山岩性、岩相及火山机构。整体而言,火山岩有效储层均发育于旋回三界面附近,有利岩性为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隐爆角砾岩、粗面岩及粗面质隐爆角砾岩,有利岩相则以中酸性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为主。火山机构近源相带为有利目标区,其次为中源相带,远源相带最差。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解析和均方根振幅、波形分类、相干体等地震属性方法刻画研究区火山机构、火山岩相和裂缝等平面展布特征,并联合上述三个要素将火山岩储层划分四类,最终确定了火山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研究区断裂带附近。

唐波,付勇,龙克树,龙珍,王天顺,刘阳,杨颖[8](2021)在《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文中认为在广泛搜集公开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富集机制。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沉积型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含量最高,其次是红土型、堆积型;配分特征上,伴生稀土都具有明显的右倾特征,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区域分布上总体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主要含铝岩系在稀土含量与富稀岩性上存在差异,但在剖面上都具有由上到下含量逐渐增高的趋势。离子吸附、类质同象以及稀土独立矿物都可能是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的存在形式,但沉积型含铝岩系中的伴生稀土由于经过了成岩作用,其离子吸附机制与中国南方现代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存在差异。相对于基岩的稀土含量与含铝岩系的矿物组成,沉积环境的酸碱度才是主导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迁移与富集的主导因素。原始铝土物质的沉积过程伴随着频繁的潜水面波动,由此引起沉积环境酸碱度的转换,而潜水面波动的频度及水位的持续性在不同含铝岩系形成过程中势必存在差异,正是这一差异影响了沉积物中稀土的活动性及迁移距离,最终形成了不同含铝岩系间稀土含量与富稀岩性的差异。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9](2021)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社会需求是构造岩相学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过程推动了理论创新实现,逐渐形成了"五步式"研发范式为:解剖建相与技术研发→应用试验和深度研发→示范应用和理论创新→推广示范和普适验证→集成创新和融合建模。经对盆山原镶嵌构造区重要金属成矿盆地进行基底构造层(前盆地期)、成盆期、盆地改造期、盆内岩浆叠加期、盆地表生变化期与成岩相系的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综合研究,取得主要进展为: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新方案,创建了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提出了"还原性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将塔西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砂砾岩型铜铅锌成矿系统划分为三个成矿亚系统,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在回顾前期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基础上,认为聚焦于矿山和金属矿集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等国家需求,探索构造岩相学与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探测和融合预测建模、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技术进行创新技术研发和理论创新研究等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刘媛媛,马腾飞,陈旸,杨晓帆,刘崇炫[10](2021)在《表生地球化学反应的尺度效应》文中研究说明表生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显着的尺度效应。许多地球化学反应的野外观测速率比实验室观测速率要低2~5个数量级,给不同尺度的研究成果的对比和外推造成了极大困难。本文总结了地球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地球化学反应速率的主控过程随尺度变化的现象,以及亚尺度的非均质性造成的尺度效应。最后介绍了几种尺度转换的研究方法。由于地球化学反应速率的尺度效应普遍存在,在对地球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外推时需要了解它的局限性以及选取适当的外推方法。

二、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和质量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和质量迁移(论文提纲范文)

(1)几内亚优势金属矿产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优势金属矿产开发现状及典型矿床
    2.1 优势金属矿产开发现状
        (1)铝土矿
        (2)铁矿
        (3)金矿
    2.2 典型矿床/田
        (1)巴拉亚(Balaya)铝土矿床
        (2)皮德丰(Pic de Fon)铁矿床
        (3)锡吉里(Siguiri)金矿田
3 讨 论
    3.1 铝土矿成矿作用
        (1)区域构造:
        (2)成矿母岩:
        (3)气候条件:
        (4)地形地貌与水文条件:
    3.2 铁矿成矿作用
    3.3 金矿成矿作用
4 结 论

(2)低密度元素与高密度元素划分及富集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人对化学元素的经典总结
2 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的基本规律
3 地质作用下的元素富集规律
4 结语

(3)非洲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非洲铝土矿资源禀赋特征
    1.1 储量与分布
    1.2 矿床规模特征
    1.3 铝土矿资源品质特征
2 非洲铝土矿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类型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矿床类型
    2.3 成矿条件
        (1)成矿构造环境
        (2)成矿母岩
        (3)古气候条件
        (4)古地形地貌条件
        (5)植物与微生物条件
        (6)水文地质条件
3 非洲铝土矿成矿特征
    3.1 非洲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
    3.2 赋铝土矿风化壳垂直分带特征
4 非洲铝土矿成矿规律
    4.1 非洲铝土矿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4.2 非洲铝土矿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
    4.3 非洲铝土矿成矿区带划分
        (1)西非铝土矿成矿省(A)
        (2)东南非铝土矿成矿省(B)
5 非洲铝土矿成因与演化过程
6 典型矿床
    6.1 几内亚桑加雷迪红土型铝土矿矿床
        (1)矿床地质特征
        (2)矿床成因
    6.2 几内亚博凯红土型铝土矿矿床
        (1)矿床地质特征
        (2)矿床成因
7 找矿前景分析
8 结论

(4)衡阳地区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地理概况
2 研究剖面和测试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土地层中Rb和Sr分布特征
    3.2 Rb、Sr分别与K2O、Ca O的关系
    3.3 Rb、Sr与粒度组分的关系
    3.4 Rb、Sr与化学蚀变系数(CIA)的关系
    3.5 Rb、Sr与低频磁化率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5)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剖面地质特征
3 峨眉山玄武岩现代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
    3.1 取样位置及分析方法
    3.2 峨眉山玄武岩现代风化壳稀土元素垂向变化特征
    3.3 峨眉山玄武岩现代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特征
4 结论

(6)火山地层界面、单元特征及其对地震相地质解译的约束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火山地层研究现状
        1.2.2 火山岩储层研究现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创新点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松辽盆地概况
        2.1.2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
        2.1.3 松辽盆地断陷层地层特征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第3章 火山地层界面、单元类型和特征
    3.1 火山地层界面
        3.1.1 喷发整合界面
        3.1.2 喷发不整合界面
        3.1.3 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
    3.2 火山地层单元
        3.2.1 简单熔岩流
        3.2.2 辫状熔岩流
        3.2.3 熔岩穹丘
        3.2.4 热碎屑流
        3.2.5 热基浪
        3.2.6 再搬运碎屑流
    3.3 火山地层的叠置关系
        3.3.1 火山机构
        3.3.2 火山旋回
    小结
第4章 火山地层的地震刻画、地质解译和盆地充填
    4.1 地震火山地层学概述
    4.2 火山地层的地震相单元类型
        4.2.1 丘状地震相单元
        4.2.2 板状地震相单元
        4.2.3 板状/丘状地震相单元
    4.3 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充填特征
        4.3.1 岩性、岩相特征
        4.3.2 火山地层单元特征
    4.4 火山地层地质属性解译
        4.4.1 火山地层地质模型及正演模拟
        4.4.2 火山地层地震相地质成因分析
    4.5 火山地层的盆地充填与演化
    小结
第5章 火山地层的储层意义
    5.1 火山地层储集空间类型
        5.1.1 原生储集空间类型
        5.1.2 次生储集空间类型
    5.2 火山地层的储层分布规律
        5.2.1 火山地层界面与储层关系
        5.2.2 火山地层单元与储层关系
        5.2.3 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与储层关系
    5.3 基于地质模型的火山储层反演
    5.4 基于地震属性的火山储层预测
        5.4.1 火山机构的地震属性识别和平面预测
        5.4.2 火山地层单元地震属性识别和平面预测
        5.4.3 火山地层地震相单元的地震属性识别和平面预测
        5.4.4 多属性叠合火山储层预测
    小结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成储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的来源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现状
        1.2.2 非常规油气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研究进展
        1.2.3 火山岩储层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地质背景和开发概况
        1.3.1 渤海海域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
        1.3.2 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地层及岩性特征
        1.3.3 研究区火山岩油气开发现状
        1.3.4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论文创新点
    1.5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1 火山岩岩性特征
        2.1.1 火山岩岩矿学分析
        2.1.2 火山岩测井识别
    2.2 火山岩岩相特征
        2.2.1 火山岩相地质特征
        2.2.2 火山岩相测井特征
        2.2.3 火山岩相地震特征
    2.3 火山机构特征
        2.3.1 火山喷发旋回
        2.3.2 火山机构类型及模式
        2.3.3 火山地层分布规律
第3章 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及物性特征
    3.1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3.1.1 原生储集空间
        3.1.2 次生储集空间
    3.2 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
        3.2.1 早期成岩作用
        3.2.2 晚期成岩作用
    3.3 不同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3.3.1 孔隙度、渗透率及面孔率分析
        3.3.2 全岩、粘土含量及主量元素分析
第4章 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及成储机理
    4.1 储层孔隙结构实验
        4.1.1 氮气吸附实验及结果
        4.1.2 高压压汞实验及结果
        4.1.3 核磁共振实验及结果
    4.2 储层孔隙微观定量表征
        4.2.1 核磁共振孔径分布
        4.2.2 孔隙结构微观量化表征
    4.3 火山岩储层微观成储机理
        4.3.1 差异性溶蚀作用分析
        4.3.2 粗面质火山岩微观成储机理
        4.3.3 流纹质火山岩微观成储机理
        4.3.4 英安岩微观成储机理
        4.3.5 玄武岩微观成储机理
        4.3.6 凝灰岩微观成储机理
    4.4 储层地质模式
        4.4.1 粗面质丘状火山机构储层地质模式
        4.4.2 流纹质穹窿状火山机构储层地质模式
        4.4.3 英安质层状火山机构储层地质模式
        4.4.4 玄武质盾状火山机构储层地质模式
        4.4.5 凝灰岩楔状火山机构储层地质模式
第5章 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
    5.1 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
        5.1.1 火山地层旋回界面
        5.1.2 岩性和岩相
        5.1.3 火山机构
    5.2 火山岩储层预测
        5.2.1 火山机构地震识别
        5.2.2 岩相地震识别
        5.2.3 裂缝识别及划分
        5.2.4 典型实例分析
第6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铝土矿的时空分布
2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
    2.1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特征
    2.2 主要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含量
    2.3 不同成因类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分布
        2.3.1 沉积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分布
        2.3.2 堆积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变化
        2.3.3 红土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变化
    2.4 含铝岩系中稀土赋存状态
3 沉积环境与含铝岩系中的伴生稀土
    3.1 沉积环境与沉积型铝土矿中的伴生稀土
    3.2 沉积环境与堆积型、红土型铝土矿中的伴生稀土
4 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富集的影响因素
    4.1 基岩的稀土含量
    4.2 含铝岩系的矿物组成
    4.3 沉积环境
5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的迁移与富集机制
6 结论

(9)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构造岩相学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
    1.1 构造岩相学理论内容
        1.1.1 系统整体论
        1.1.2 多维场空间拓扑学结构解析
        1.1.3 五维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与建相建模
        1.1.4 深部隐伏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实体填图和建模预测
    1.2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驱动因素
    1.3 技术研发与理论创新的思维方法
    1.4 重要的创新研发视角
    1.5 深部构造岩相体综合探测和建模预测的相关视角
2 主要新进展
    2.1 建立了沉积盆地内成岩相系划分的新方案
    2.2 创建盆地构造变形史研究新方法,揭示了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机制
        2.2.1 前盆地期的物质组成与基底构造层
        2.2.2 成盆期同生和准同生构造岩相带与成岩相系
        2.2.3 盆地改造期变形构造岩相学样式与构造成岩相系
        2.2.4 构造-岩浆-热事件叠加样式与盆内岩浆叠加成岩相系
        2.2.5 盆地表生变化期构造样式与成岩相系
    2.3 创建了复杂叠加成矿系统的构造岩相学解析研究方法技术
    2.4 提出了“还原流体成矿与预测”新理论,开拓了盆山原镶嵌构造区研究的新领域
3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4 结论

(10)表生地球化学反应的尺度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球化学反应的尺度效应
2 尺度效应的产生机制
    2.1 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2.2 测试方法和标准化方法
    2.3 主控过程
        (1)矿物溶解-沉淀。
        (2)微生物驱动的多元素转化。
    2.4 亚尺度的非均质性
3 多尺度研究和尺度转换
    3.1 多尺度实验和反应迁移模拟
    3.2 尺度转换
4 总结与展望

四、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和质量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 [1]几内亚优势金属矿产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开发现状[J]. 张海坤,胡鹏,程湘,姜军胜,刘江涛,向鹏. 地质通报, 2022(01)
  • [2]低密度元素与高密度元素划分及富集规律分析[J]. 赵胜利,黄波,杨涛,曹其琛,孙芳芳. 四川地质学报, 2021(04)
  • [3]非洲铝土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研究[J]. 陈喜峰,施俊法,陈秀法,王杨刚,李玉龙,高爱红. 地质与勘探, 2021(06)
  • [4]衡阳地区红土剖面微量元素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郝丽婷,熊平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11)
  • [5]贵州西部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壳稀土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J]. 张海,郭佩佩. 中国稀土学报, 2021(05)
  • [6]火山地层界面、单元特征及其对地震相地质解译的约束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为例[D]. 代晓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7]渤中凹陷中生界火山岩成储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D]. 岳庆友. 吉林大学, 2021(01)
  • [8]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J]. 唐波,付勇,龙克树,龙珍,王天顺,刘阳,杨颖. 地质学报, 2021(08)
  • [9]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J].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 矿产勘查, 2021(07)
  • [10]表生地球化学反应的尺度效应[J]. 刘媛媛,马腾飞,陈旸,杨晓帆,刘崇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5)

标签:;  ;  ;  ;  ;  

红土风化壳形成过程中的岩石体积变化和物质迁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